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二章 勢如破竹的南下作戰(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五二章 勢如破竹的南下作戰(六)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二日這天,東南亞日軍展開了準備已久的反擊。

首先動手的還是東南亞日軍的空中力量,他們起飛後就馬上集結起來,然後低空、超低空飛向自己的預定目標。

中國方面的地面雷達由於地形影響,沒有發現低空、超低空接近的日軍飛機,反而是天空的預警機發現了低空、超低空接近的日軍飛機。

接下來的時間裡,早已嚴陣以待的中國防空部隊開始了緊張的戰前準備。

而此時的日軍飛機及其飛行員絲毫不知道前方等待他們的是地獄的深淵,只要踏進去就別想出來了。

一支日軍機群還在往前飛,一路上日軍飛行員是提心吊膽的。誰不知道支那空軍的飛機厲害啊,沒準兒這次出擊是最後一次出擊。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還是小心點好,最好是眼睛睜大點,利用望遠鏡能夠看到十公里以外的支那飛機,為逃跑爭取時間。

就這樣,日軍機群直到飛到了第一道由高射炮組成的防線上空,才得到了中國高射炮的熱烈歡迎。

日軍機群突遭襲擊,在經歷了最初的驚慌後,很快鎮定下來,開始升高加速前行。

沒辦法不這樣做啊!既然遇到了支那人的高射炮,那就證明己方機群已經暴露目標了,支那人的飛機也很快會到來了。與其低空、超低空飛行,倒不如趕快將飛機拉高,快速向目標飛去,爭取在下雨前就到達目標上空,然後扔下炸彈就返航。

可惜的是,他們的願望只能落空了。

他們在第二道防線受到了遠比第一道防線上高射炮火更為熱烈的歡迎。

還在西聯時期,西聯就開始了地空導彈的研製工作。他們研製出來的第一代產品用後世的觀點來看就是醜陋不堪的代名詞。可即使這樣,這第一代產品也為後來地空導彈的研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於第一代地空導彈沒有列裝,因此直到很多年後相關資料解密,世人才知道第一代地空導彈的存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二代地空導彈繼承了第一代地空導彈的優點,也在某些方面有了強化,但總的來說還是針對的中高空的大型目標。比如說大型轟炸機這類雷達反射面積大的飛行器。

也許是看到了第二代地空導彈高於高射炮的防空效率,第二代地空導彈也被用到了水面戰艦上。可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二代地空導彈上艦最終成為了水中月鏡中花。

儘管第二代地空導彈沒能成功上艦,但在此期間所積累的經驗教訓為日後地空導彈上艦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第二代地空導彈在誕生之初那可是絕密級武器裝備,知道它的人很少,而且也沒有大規模列裝,因此其沒有獲得正式編號,直到第三代地空導彈大規模列裝,它才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編號——戰旗(zq)-0(零)a。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大規模裝備的戰旗(zq)-0(零)a,在技術含量上要比它的原型高很多。原因在於其大量應用了第三代地空導彈的先進技術。

第三代地空導彈在研製之初就有了以下兩個必須要求:第一,第三代地空導彈的長寬高不要太大,最大射程為五十公裡,最大射高為一萬八千米(這點主要針對有可能出現的後世二戰結束後出現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第二,第三代地空導彈必須有陸地機動型、陸地固定型和艦載型。

陸地機動型用於野戰防空,能夠跟隨地面部隊,為地面部隊支撐起一道隨行隨開的對空防禦網。

陸地固定型用於要地防空,和第二代地空導彈一起承擔要地防空的重任。

艦載型為海軍水面戰艦專用的,他們將替代高射炮,為水面戰艦建立起一道遠比高射炮更為高效有力的防空網。

經過不斷努力,第三代地空導彈最終被研製出來,其艦載型就是後來的旌旗(jq)-1(一)艦空導彈。

第三代地空導彈的陸地機動型的正式編號為戰旗(zq)-1(一)d(d代表機動型)。

第三代地空導彈的陸地固定型的正式編號為戰旗(zq)-2(二)g(g代表固定型)。

兩者都以營為作戰單位,也都配備導彈發射車、導彈儲藏車、雷達車、指揮車等各種車輛。

所不同的是,陸地機動型配備的導彈儲藏車在僅僅情況下也可當導彈發射車使用,只不過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導彈儲藏車可以直接回爐了。

第三代地空導彈的研究人員不是不想將導彈發射車與導彈儲藏車整合到一起,而且也取得了成效,但最初作品的造價實在是讓人望而卻步,只好將其作為技術儲備留下來,等到日後相關技術進步了才繼續研究。

他們不知道,等到該技術大成時,他們的作品對海陸空三軍的意義是多麼重大。

參與伏擊的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發揮出了其高效的防空能力。

每一枚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都有一具火控雷達對其進行引導,戰術數據鏈的大規模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不會有兩枚及其以上數量的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擊中同一個目標。

日軍機群裡除了轟炸機還有戰鬥機,要是讓兩枚及其以上數量的戰旗(zq)-1(一)a地空導彈擊中同一架日軍戰鬥機,那架日軍戰鬥機肯定“賺翻了”,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的造價可是日軍戰鬥機造價的好幾倍。而且每一枚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採取的是破片式殺傷,其爆炸產生的破片足以直接撕碎日軍戰鬥機那薄弱的裝甲,更能一擊重創日軍轟炸機(均為近距離情況下)。

再加上即將到來的大雨,遭受重創的日軍轟炸機能在這大雨天回到己方基地,那就是一件值得向天照大神感謝的事。

可問題是,中國方面會放過這個落井下石的機會嗎?

日軍機群的原計劃是在大雨來臨前起飛,起飛後低空、超低空飛行,直至飛到目標上空,投彈完就藉著大雨的掩護返航。可是他們在向目標接近的途中被發現了。日軍的領隊長機看了一下高射炮火的密度和爆炸威力,發現其並不密集。由此帶隊長機認為這是臨時部署在這裡的支那高射炮部隊,於是帶隊長機決定繼續前行,直至完成作戰任務。好不容易離開了支那高射炮的射擊範圍,卻又遭到了來歷不明的攻擊。

那些曾經看到過支那空軍使用那種屁股後面冒火的武器,又僥倖倖存下來的飛行員不禁大喊起來;“支那空軍的飛機就在我們附近。”可又飛了一段時間,那種屁股後面冒火的武器還是接連不斷地襲來,而支那空軍的飛機居然一架都沒發現。

帶隊長機的運氣不錯,最開始的幾輪戰旗(zq)-1(一)d地空導彈居然沒有一枚瞄準它,甚至連其爆炸產生的彈片都沒有傷到它。可這也註定了它的悲劇。

有感於此次任務的重要,帶隊長機結合當下支那飛機沒有出現,而且積雨雲又在附近的情況,它下令還完好無損和受傷較輕的飛機繼續執行任務,那些受傷較重的飛機直接返航吧。要是不返航,那可真就白死了。

培養一個飛行員不容易啊,要是白死了,那不成雞飛蛋打了嗎?!哭都沒地方哭去。

打算繼續執行任務的日軍機群繼續向前飛去,也許是看到積雨雲就在附近了吧,日軍機群再次加快了速度。

好不容易進入了積雨雲,心想:“這次終於可以擺脫那該死的的支那人的屁股後面冒火的武器了吧。”

這個想法剛冒出來,這種武器又出現了,結果自然是有倒黴蛋墜毀到地上。

又經過了幾輪地空導彈的打擊,剩下的日軍飛機也所剩不多,但對那些機場的防衛火力來說還是足以應付的了。

剩下的日軍飛機時前進也不是,後退也不是,怎麼選擇成了兩難的問題。

臨時擔任帶隊長機的日軍飛行員決定繼續執行任務,哪怕為此導致殘存的飛機全軍覆沒也在所不惜。

倒不是帶隊長機有殺身成仁的覺悟,而是他知道此次偷襲的重要/性,成功了倒還好說,不成功……回去將脖子洗乾淨,等著挨宰吧!

因此無論怎麼說都應該賭一把。

既然是賭一把,那就肯定要有殺身成仁的決心。

於是這批殘餘的日軍在臨時帶隊長機的帶領下,以最快的速度飛向了原定的目標。

他們的運氣還不錯,居然沒有在先遭打擊後遭大雨情況下迷失方向。

看到目標就在眼前,所有日軍飛行員都笑了,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無數的各種口徑高射炮彈飛向了他們的座機,在他們的座機附近爆炸,運氣好的日軍飛機沒有受到彈片的打擊,運氣不好的直接墜毀在地。也許是老天爺看到日軍飛行員的勇敢吧,雨突然間下得更大了。大雨模糊了中國高射炮兵的視線,射擊精度有些下降。殘存的日軍飛機趁機發起了決死突擊,開著飛機撞向了目標。最終的結果導致己方全軍覆沒,而己方對目標的毀壞程度完全不知情。

日軍在遭到地空導彈打擊之前,中國方面就對日軍機群進行了電磁壓制,使其不能與後方取得聯系。直至其全軍覆沒,中國方面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取消電磁壓制。以致於日本南方軍沒在第一時間得知派出去的機群全軍覆沒的訊息。

這支日軍機群的遭遇是參與此次偷襲的所有日軍機群的一個縮影,幾乎所有的日軍機群都受到了這樣的遭遇,甚至有幾支日軍機群還遭到了fzd-12(十二)戰鬥機的空中攔截,還沒飛到目的地就全軍覆沒了。

成功幹掉日軍偷襲機群的中國方面馬上行動起來,派出了一支混合機群去讓小鬼子知道,就算是下雨天,中國空軍的飛機也能出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