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二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八二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開炮……”

一聲令下,早已準備就緒的各型火炮全都向著預定目標開火。

當然了,每次射擊結束後,炮兵都會在第一時間轉移陣地,小心駛得萬年船啊。

畢竟誰也不知道遠東蘇軍會不會膽大到將遠端火炮前置,到時來個偷襲。

“媽/的,難道中國人就不能有點新意嗎?怎麼每次都用大炮開路?難道那些炮彈就不要錢嗎?”這是一個和中國/軍隊交過手的老兵布魯耶維奇說的。

說是老兵其實也是“新兵”,只不過是剛參軍不到一年。可就算是這樣,布魯耶維奇也的的確確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了。

由於戰前就有的老兵不斷損失,和不斷的徵召那些已經經受過訓練的人入伍,剩下的還經受過訓練的人真的是不多了。

沒辦法,鐵木辛哥只好將這些老兵分散一批出去當教官和基層領導。

“排長,上級不是一直都說中國很窮嘛,說他們雖然有火炮,但口徑多為七十五毫米的,而且彈藥嚴重不足,很少火力全開的。”

此時的布魯耶維奇恨不得將如此宣傳的人給打成篩子。

中國人的對地打擊炮彈大多都是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徑的,摻雜了少量的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的,和少量的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

火箭彈的也大多數都是一百二十五毫米口徑的,少數是三百毫米口徑的,至於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那數量就要少很多了,畢竟這玩意兒射程近,威力也不大,在陣地攻堅戰上的用處有限,真正適合它的地方是游擊戰和山地戰。

偏偏這些彈藥的使用量還非常大。

可以說,遠東蘇軍之所以打得這麼苦,這些彈藥功不可沒。

可在遠東蘇軍眼中,中國/軍隊使用的火炮大多都是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原因就在於中國/軍隊使用的炮彈、火箭彈裝填的是高威力的塑化膠基藥,而不是像其他國家炮彈、火箭彈那樣裝填的是最普遍的炸/藥。

不是其他國家不想給己方使用的炮彈、火箭彈裝填威力更大的炸藥,而是威力更大的炸藥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成本、生產時間,根本不可能大規模裝備。

這就造成了中國/軍隊裝備的身管火炮、迫擊炮、火箭炮的威力要比被公認為世界各強國同口徑或相近口徑炮彈的威力超出一大截。

基本上,中國一百二十五毫米火炮彈藥的威力相當於其他國家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彈藥的威力,而世界各強國同口徑或相近口徑炮彈的威力卻基本相當。

說到底還是科技的差距擺在那裡。

彈藥的裝藥不但影響彈藥的射程還影響其威力,在更新式的裝藥出現前,目前世界各強國的彈藥威力也就那樣了。

這就和古老的燧發槍根本就比不了如今後裝金屬彈藥的槍一樣。

後來世界各強國也透過各種渠道知道了中國火炮彈藥的大威力,但範圍卻僅限於高層,民間是壓根就不知道一絲一毫訊息的。

布魯耶維奇認為這樣宣傳的確能夠起到堅定己方信心的作用,但代價卻是讓己方的新兵和平民對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存在極大的錯誤認識,認為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還停留在民國初年的水平,對日後的作戰極為不利。

可偏偏布魯耶維奇還不能反駁,因為為了堅定己方的抵抗信心,遠東蘇軍早就下達了禁口令,禁止前線官兵談論起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絕對強於己方這一不可辨駁的事實。

這不,沒和中國/軍隊交過手的遠東蘇軍新兵就首先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高火力輸出。

不說射速,光說那彈雨的威力就絕不是己方炮彈所能比擬的。

一陣炮擊過後,遠東蘇軍的防線已經變成了月球表面……咳咳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遠東蘇軍的防線就像月球表面一樣變得坑坑窪窪的,而不是像月球表面那樣寸草不生。

成功實施了炮擊的中國/軍隊沒有急著進軍,而是再次開始了炮擊。

多進行幾次炮擊雖然很消耗彈藥,但卻能最大限度的摧毀敵軍工事,殺傷敵軍人員。另外也有防著遠東蘇軍重炮群突然偷襲的意思。

遠東蘇軍不會不知道伊爾庫茨克的重要/性,而且伊爾庫茨克也是遠東蘇軍目前最重要的武器生產地,說伊爾庫茨克沒有部署遠端火炮那純粹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透過各方面的情報,中國方面知道遠東蘇軍在前線部署了遠端火炮,但卻不知道具體的部署地點。

中國方面可不想到時候陰溝裡翻船,被突然出現的遠東蘇軍遠端火炮給打得頭破血流。

接連進行了五次炮擊,中國地面部隊這才向著遠東蘇軍第一道防線而去。

而此時的遠東蘇軍第一道防線上,那是一片寂靜。

遠東蘇軍修築的防線都是複合式防線,每一道防線都由數道防線組成,越靠近伊爾庫茨克,防線就修築得越好,能容納更多的兵力、兵器。

中國/軍隊第一次炮擊的時候,駐守在第一道防線的大多數蘇軍就跑到了防空洞、防炮洞、掩體裡躲起來,僅有少部分守在外面當觀察哨。

中國/軍隊第二次炮擊的時候,由於觀察哨沒有報告中國/軍隊有進兵跡象,因此沒有動。

第二次炮擊結束的時候,觀察哨還是沒有報告中國/軍隊有進兵跡象,這就讓第一道防線的遠東蘇軍有些不對勁了。因為按照規定,不管對手有沒有在炮擊結束後進攻,觀察哨都應該向上級報告。

於是派人去找這些觀察哨,結果卻發現這些觀察哨大多都被爆炸震死或者直接撕成碎片,少數沒死的也在大口吐血離死不遠了。

自然沒人報信了。

接下來的幾次炮擊都是這樣的一個結果,自然讓第一道防線的蘇軍是既怒且驚。

等到中國/軍隊的五次炮擊結束的時候,遲來的中國/軍隊真的來了。

打頭的還是加裝了反應裝甲的四一式步兵戰車。

歷史曾無數次告訴我們,不管這炮擊持續的時間怎樣長,炮擊發射的炮彈怎樣,

在炮擊區域裡,總有那麼幾個幸運兒能活下來。

經歷了五次炮擊,遠東蘇軍的防線上還是有許多幸運兒的,他們紛紛離開保護他們的防空洞、防炮洞、掩體,進入陣地,準備抵擋中國/軍隊的進攻。

“怎麼又是這該死的坦克打頭陣!”

看著又是四一式步兵戰車打頭陣,布魯耶維奇當即將牙齒咬得緊緊的,那眼睛裡要冒出火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布魯耶維奇的記憶裡,這四一式步兵戰車是十分難對付的,比三二式坦克還要難對付。

為了擊毀三二式坦克,蘇軍那是想盡了辦法,連身綁炸/藥的自殺式襲擊都用上了。

對付三二式坦克還可以用身綁炸/藥的自殺式襲擊,那是絕對能成功的,而要這樣對付四一式步兵戰車,那絕對是有死無生。

說到底還是該車的防禦起作用了。

在後世,以色列這樣一個猶太人為主的國家處於阿拉伯國家的重重包圍之中,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個國小民少的國家,損失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特別是裝甲兵、飛行員這類技術兵種就夠心疼的了。

因此以色列在研製梅卡瓦坦克(此處指1型)的時候就將防禦擺在了首位,也由此造成了該坦克的防禦力超強,在排除使用特殊裝甲(比如凱夫拉裝甲、貧鈾裝甲)的情況下,該坦克的防禦力是世界第一。

但該坦克剛出現的時候,人們並不知道該坦克的防禦力強啊。

結果一場戰爭打下來,以致於大量的眼鏡被摔到地上跌得粉碎。

真正被擊毀的梅卡瓦坦克並不多,而與之對戰的蘇制t-72(七二)坦克卻有很多被擊毀。

雖然有蘇聯賣出的t-72(七二)坦克是猴版(性/能被削弱的版本)的原因在裡面,但梅卡瓦坦克的防禦力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時空,中國裝甲車輛研究人員秉承成員保護思想,和受到三二式坦克防彈外形的影響,最終設計製造出了後世的梅卡瓦4坦克,也即是本時空的中國四一式步兵戰車。

每次打前陣的四一式步兵戰車都會遇到敵軍的猛烈打擊,但卻很少有被擊毀的例子。

布魯耶維奇已經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戰友死於中國四一式步兵戰車之手了,也不記得有多少戰友因為去炸四一式步兵戰車而死。

對布魯耶維奇來說,四一式步兵戰車是他揮之不去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