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四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八四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很快,布魯耶維奇率領的連開始按照布魯耶維奇的命令行動。

擔任反坦克任務的蘇軍士兵手拿反坦克手雷或者炸藥包,安靜地待在戰壕內,靜等著中國四一式步兵戰車的到來。

那些負責操作輕重機槍的蘇軍士兵也時不時打兩槍,吸引四一式步兵戰車乘員的注意力,希望以此為執行反坦克任務的戰友減輕壓力。

當然了,他們也沒忘記開火後馬上轉移。

無數次血的教訓讓遠東蘇軍知道,輕重機槍這種能夠連射的武器最好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待太長時間,否則等來的絕對是中國人的炮彈。

“來了。”感受著大地的震動,傾聽著四一式步兵戰車發動機聲音的蘇軍士兵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在附近。他向聲音發出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了一輛四一式步兵戰車。

“我的運氣真好,居然沒被發現。”

這名蘇軍士兵只看到中國四一式步兵戰車的車頭正對著己方防線,炮塔也朝著車身的左側,自己卻恰好在其車身右側。

“這可真是天賜良機啊。”

滿懷著成功喜悅的蘇軍士兵快速接近這輛四一式步兵戰車,拉響了反坦克手雷的引線,看準時機將反坦克手雷扔到了履帶的前方,然後馬上撤退。

還沒等他跑多遠,反坦克手雷炸響了。

這名士兵根本就沒有回頭看,反而跑得更快了。他知道,回頭確認戰果意味著找死。而且他也相信,自己身為一個老兵的判斷是十分正確的——這輛四一式步兵戰車的履帶已經被炸斷了。

事實上,這輛四一式步兵戰車的履帶的確已經被炸斷了。

不要說世界各國了,就是中國都沒有研製出能夠抵擋反坦克手雷襲擊的履帶(其實是因為量產的成本實在是高到讓人受不了,這才沒有生產出來),更何況,蘇軍的反坦克手雷都是能夠一擊導致德國虎豹坦克喪失戰鬥力的。

這輛四一式步兵戰車的履帶自然被擊毀了。

“媽/的,叫你們看著右面你們不聽,這下好了,我們動不了了。”這輛履帶被擊毀的四一式步兵戰車的車長不由自主地罵道。

“我哪兒知道會是這種情況。我們右後方不是有一輛四一式步兵戰車嗎?”炮長委屈道。

正常情況下的確是不會遭到襲擊的,但問題是蘇軍躲在了戰壕內,而四一式步兵戰車又沒有搭載能夠下視的熱能儀,自然沒能做到提前發現。這才導致了發動襲擊的蘇軍士兵成功得手。

“別下車。”看到有成員準備下車維修履帶,車長馬上大聲阻止道。

“怎麼了?”

“我感覺這裡面有陰謀的味道。你們仔細想想,遠東蘇軍以前是怎麼和我們打的。”

聞言,眾人開始回憶起以前和遠東蘇軍的戰鬥經歷。

為了對付四一式步兵戰車,遠東蘇軍那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最有效的招數就是重炮轟擊。

可是由於中國空軍掌握了制空權,那些蘇軍重炮只能選擇當縮頭烏龜。

否則絕對會被擊毀。

後來遠東蘇軍選擇炸燬四一式步兵戰車的履帶,趁著其乘員下車維修的時候來兩梭子子彈或者幾枚**。雖說這樣的打擊效果不但,但總是讓人心慌。

這次為了成功守住伊爾庫茨克,遠東蘇軍也是拼命了,拿出了大量的家底,特別是各種類型的火炮。

遠東蘇軍將以前是炮兵團所屬的七十六點二毫米的野戰炮下發到團級步兵部隊,進一步增強了團級步兵部隊的火力。而師級步兵部隊則普遍裝備牽引式的一百二十二毫米或一百五十二毫米的榴彈炮(視戰鬥力、防禦地段的重要/性/不同而裝備不同)。軍級部隊則普遍裝備口徑在兩百零三毫米及其以上的牽引式榴彈炮,並將其放置在堅固工事裡。

遠東蘇軍還利用大量的自行火炮組成了獨/立反坦克殲擊營和獨/立機動炮兵營。

說是獨/立反坦克殲擊營實際上應該說是獨/立自行火炮營,只不過由於蘇軍的自行火炮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火力支援的,而不是像德國那樣用來反坦克的,因此才被蘇軍稱為自行火炮。

獨/立反坦克殲擊營主要裝備口徑在一百二十二毫米以下的自行火炮,比如說su-76(七六)、su-85(八五)、su-100(一百)、su-122(一二二)、isu-122(一二二)自行火炮。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遠東蘇軍在和中國裝甲部隊的多次交戰中發現,己方自行火炮的戰損要比己方坦克的戰損小很多,而戰果又大很多。

後來的調查顯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己方自行火炮的外形要比坦克低矮,不易被發現,而且能夠搭載更大口徑的反坦克炮。

更大的口徑意味著更大的威力,遠東蘇軍由此專門組建了新的反坦克殲擊營,專門用來對付中國的裝甲部隊。而且還明確規定,只能用口徑在一百毫米及其以上的自行火炮才能對那些防禦力強的中國裝甲車輛進行打擊,口徑在一百毫米以下的只能欺負一下裝甲運兵車、裝甲指揮車、彈藥輸送車這類防護力根本就不強的裝甲車輛。

獨/立機動炮兵營是遠東蘇軍將那些大口徑、遠射程的自行火炮集結起來統一使用,負責為地面部隊提供炮火支援。

之前的交戰表明,牽引式火炮除非放在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厚實堡壘裡,否則絕對會在開炮後的第一時間被中國炮兵的反制擊毀。而自行火炮則不一樣了,只要在短時間內將炮彈打出去,然後馬上轉移,自然就不會有多大的損失。除非中國空軍的飛機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飛行在交戰區上空。

有了這樣的想法,遠東蘇軍將口徑在一百五十二毫米及其以上的自行火炮全都集結起來,按照型別分成了數十個獨/立機動炮兵營。

獨/立機動炮兵營裝備的大多是su-152(一五二)自行火炮、isu-152(一五二)自行火炮,少量裝備口徑在二百零三毫米及其以上的自行火炮。究其原因還在於蘇聯遠東地區交通條件的限制和更大口徑自行火炮的缺乏機動靈活。

與其大量製造那些威力雖大,但卻容易被中國空軍摧毀的自行火炮,倒不如大量製造火力強,而且機動力又足夠的自行火炮,必要時這種自行火炮還能承擔起反坦克的任務。

就如su-152(一五二)自行火炮、isu-152(一五二)自行火炮這樣的,這兩型自行火炮的最大缺點就是備彈量實在是太少了——只有區區的二十發,但對不可能長時間進行炮擊的蘇軍獨/立機動炮兵營來說,這點備彈量也足夠了。

沒準兒還沒等這二十發炮彈打完,中國的反制炮彈就打過來了。

當然了,遠東蘇軍也沒忘記能在短時間內大量傾瀉大量彈藥的火箭炮。

有了口徑為一百三十二毫米的bm-13(一三)喀秋莎火箭炮的光輝戰績在前,蘇聯加大了對火箭炮投入的力度,口徑為二百四十毫米的bm-24(二四)火箭炮就是最新作品。

在後世,bm-24(二四)火箭炮存在相當多的問題,也就沒有量產,但在這一時空,蘇聯解決了其中的大部分問題,使其可以量產並裝備部隊,成為蘇軍炮兵的一張王牌。其最大的缺點就是射程比較近,最大射程也才五公里的樣子。

咳咳,順便說一句——由於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實在是太出名了,以致於後來蘇聯的所有火箭炮在短時間內都被稱為喀秋莎。

遠東蘇軍控制下的兵工廠早就已經開始全力生產,大量生產那些能夠速射且快速移動的輕武器,比如說波/波/莎衝鋒槍、捷格加廖夫輕機槍(也被蘇聯稱為dp輕機槍,被中國稱為轉盤輕機槍)。

在加大速射輕武器產量的同時,遠東蘇軍減少了反坦克槍和小口徑反坦克炮的產量,轉而加大了反坦克手雷和反坦克地雷的產量。

說白了還是因為反坦克槍和小口徑反坦克炮對中國重灌部隊構成的威脅實在是太小了,還不如反坦克手雷和反坦克地雷的威脅大。至少反坦克手雷還能擊毀中國坦克的履帶和發動機,而反坦克地雷還能消耗一下中國人的炮彈。而反坦克槍和小口徑反坦克炮由於是直射型武器,除非打到致命點,否則是不能擊毀中國坦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