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八七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八七章 為了不當人形冰棒,所以要加

“終於輪到我們上場了。”走向司令部的路上,楊凱如此想到。

“第二炮兵第七旅報到,請指示,旅長楊凱。”

第二炮兵實際上卻是遠端戰略核導彈部隊,只不過為了保密,這才讓名義上的第二炮兵——裝備了三百三十毫米列車炮的部隊出現了。

等到遠端戰略核導彈部隊徹底出現在世人面前,名義上的第二炮兵才會更改回它真正的名字——中國列車炮部隊。

由於名義上的第二炮兵沒有哪一只部隊沒有上過戰場,自然第一支第二炮兵的番號是第五旅,而不是第一旅。只有等到立下戰功才能授予第一旅的榮譽番號。

“楊旅長,你們到得挺快的啊。”

“那還不是殺敵心切。”

“我看是立功心切吧。”

“嘿嘿……”

“好了,廢話我也不多說,這是你們的作戰任務,自己拿去看看吧。”

楊凱興高采烈地結果作戰任務書,看了起來。等看完了,臉色都變了。

“張司令,你把我們叫來就為了這個?”

“不然你以為呢?”

“可我部是專門對付敵方要塞的,讓我們去打這些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放心,你們真正艱鉅的任務還在後頭,這只是開胃菜,是為了讓你們能夠早日適應戰場而特意準備的。”

“我明白了,張司令。你放心,我一定打好這一仗。”

說完,楊凱樂呵呵地走了。

還在原西聯軍時期,西聯就裝備了三百三十毫米的列車炮。

按照規定,三百三十毫米列車炮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營。

每個營下轄一個負責操作該型列車炮的列車炮連(只有一門該型列車炮),一個警衛連,一個防空連,一個後勤支援連(承擔包括維修、彈藥補給、通訊等任務)。

這樣的四個營再加上一些直屬於旅部的部隊組成一個列車炮旅,旅長為上校軍銜,副旅長和參謀長都是中校軍銜。

等到中國復興軍成立了,而且部分軍事技術有了顯著進步,列車炮旅的裝備又做了修改,連帶著軍銜也有了變動。

以前營屬防空連裝備的是小口徑高射炮,現在全部換裝六管二十五毫米自動高射炮,也就是將海軍水面戰艦的防空炮給移到陸地上了,陸軍稱之為陸盾—1(一)。

以前旅屬防空營裝備的是大中口徑高射炮,現在全部裝備戰旗(zq)-1(一)d機動型低空導彈。

這兩款防空武器的裝備基本解決了列車炮旅的防空問題。

咳咳咳,忘了說一句,相應的雷達等裝備也給了列車炮旅,否則叫這兩款防空武器怎麼發現、打擊敵人。

另外,紅外成像儀、熱能成像儀這種在夜間有大用的觀察裝備也裝備了列車炮旅,為的就是在有人夜襲的時候能夠提前發現。

這樣一番更換裝備下來,一個列車炮旅的人數有四千人之多,勉強有一個陸軍步兵旅的規模,而且還是戰略/性/力量,旅長授予少將軍銜也就順理成章了,連帶著主要軍事長官的軍銜都升了一級。

楊凱率領的中國第二炮兵第七旅來到了前線,雖說不擔心蘇聯空軍會來自己頭上找麻煩,但防空準備還是要做好的。畢竟誰也不想陰溝裡翻船,不是?

按照射程的遠近,營屬防空連被部署到了距離列車炮較近的地方,而旅屬防空營則被部署到了距離列車炮較遠的地方。

張孝準知道遠東蘇軍修築起這麼多的防線,其最終目的是遲緩中國/軍隊的進攻速度,真要按照常規方法將一層層防線擊穿並佔領,那是浪費時間;而中國/軍隊現在卻偏偏缺乏時間。

對於西伯利亞的寒冷,中國方面可謂深有體會。

(廢話,和蘇聯在遠東地區大打出手了一年多時間,能不深有體會嗎!?)

按照參謀們給出的結論,真要是這樣打下去,那沒兩個月的時間還真的拿不下來伊爾庫茨克。要是有個意外……呵呵,沒準還會被遠東蘇軍趁機來個反攻。到時候,在貝加爾湖一帶的中國/軍隊就只有撤退,或者在雪地裡吹西北風兩條路可走。

偏偏這兩條路張孝準都不想走。

前者無疑會對之後的第二次伊爾庫茨克爭奪戰加上難度,更可怕的是遠東蘇軍的士氣會大幅提升。

一支士氣低落的軍隊和一支士氣高昂的軍隊,誰難打些,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到。

後者則會加重後勤部門的負擔,特別是防寒物資方面;而且讓部隊在野外吹足以凍死人的西伯利亞冬季風,那可真的是會出人命的。要是早已適應了西伯利亞冬季的遠東蘇軍趁機發起反攻,士氣低下的中國軍隊沒準還真的會一路退敗到赤塔。

張孝準已經打算來次狠的,徹底將遠東蘇軍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士氣給打沒。

為此,第二炮兵第七旅就被調了過來,另外一些武器裝備也被調了過來。

不知道張孝準具體打算的第二炮兵第七旅就成為了張孝準手中的第一塊敲門磚。

在向伊爾庫茨克挺進的過程中,中國方面就發現,蘇軍將能夠破壞的西伯利亞鐵路全都破壞了,弄得中國工兵部隊不得不重新修建鐵路。但在怎麼修建上,中國和白俄發生了分歧。

白俄堅持要按照西伯利亞鐵路原有的標準修建。

中國則堅持要按照中國自己的標準修建。

最終還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白俄服軟了。

很早以前,各國鐵路的軌距各不相同,西曆一九三七年,國際鐵路協會為紀念“鐵路之父”英國人斯蒂芬森做出規定:採用英國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的軌距為國際通用鐵路軌距的標準軌距(這個尺寸來源於馬車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古代的戰車靠兩匹馬拉動,並排兩匹馬的屁股寬度決定了車輪的制式,這個寬度就被定為四英尺八英寸半,摺合成公制就是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西曆一八四六年英國國會透過法案確定的)。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以上的軌距是寬軌,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以下的軌距算作窄軌。

現如今,儘管多數國家採用的是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寬的軌距,但仍有多種不同的軌距。鐵路軌距的標準不一,必然會使鐵路運輸難以暢通。

現在中國的鐵路軌距則是西聯時期確立的一千六百七十六毫米。

西南剛成立的時候,西南就在自己的轄區統一按照國際標準軌距修建鐵路,但後來隨著西南/西聯自身的發展,特別是大型油罐的發展,標準軌距實在是一個大限制。

經過各種各樣的測試和實地考察,再結合西聯自身的情況,西聯這才明確了自己新軌距為一千六百七十六毫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寬軌帶來的好處都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列車的穩定性提高,不容易翻車。

其次可以提高列車運行的平穩性和舒服度。

最後寬軌距在未來能夠提供更快的速度,現階段是不可能實現火車大提速的。

於是西聯開始對轄區內的鐵路進行擴寬,直到民國二十五年(西曆一九三六年)才完成。

後來西國黨上臺了,西聯的鐵路軌距標準自然變成了中國的鐵路軌距標準。

這才有了第二炮兵第七旅能不更換車輛就能直接從東北駛往伊爾庫茨克前線。

要是按照白俄的要求將鐵路軌距修成俄國的標準,第二炮兵第七旅根本就不要想到伊爾庫茨克來。

因為要讓第二炮兵第七旅到達伊爾庫茨克,中國工程兵們就不得不新修建一條中國標準軌距的鐵路。

第二炮兵第七旅在楊凱的帶領下,開始構建發射陣地。

防空部隊也在列車炮四周展開,為列車炮撐起一片天網。

為了防止四門列車炮被一鍋端,四門列車炮都被分散放置到了遠離鐵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