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華盛頓會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二章 華盛頓會議

在1920年李斌好不容易安撫了流亡到中國西北的沙俄流亡政府,以為可以閒下來陪陪家人,好好地過一過悠閒的生活,以此來彌補自己對家人的愧疚。結果英法美德四國聯合向西聯發來了要求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參加關於限制各海軍強國海軍軍備和關於解決各國殖民地殘留問題的華盛頓會議的外交信函。

對於是否邀請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參與華盛頓會議,法國人表示反對。法國人認為即使中國人擁有航空母艦也無權參與這次會議。德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表示反對。可是英國卻認為不能讓擁有排水量超過三萬噸戰艦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置身事外,因此強烈要求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也參與此次會議。最後法德不得不同意英國的意見,向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發來了要求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參加華盛頓會議的外交信函。

看到這封外交信函,李斌有些哭笑不得。至於嗎?不就是西聯向德國訂購了那三艘還未完工的約克級戰列巡洋艦,並且將其運回國改造成了航空母艦嗎?

要說西聯能得到這三艘航空母艦,還要感謝英國人。按照一戰結束時英德雙方秘密簽訂的關於兩國不得在戰爭結束後三年裡建造新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船體建造已經完成的了百分之五十的可以繼續建造,未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就必須拆毀。因為德國在日德蘭海戰後忙於修復受損戰艦和新建巴伐利亞級戰列艦、薩克森級戰列艦、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三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並未完成。再加上卑爾根海戰後德國又不得不抽調精幹人員維修受損的戰艦,三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在一戰結束時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的建造工作,自然就在拆毀的行列中。可是德國人又不願意將給予厚望的戰列巡洋艦拆毀,恰巧西聯派人到德國表示願意購買未完工的三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德國人當即答應下來。到了1919年年初,三艘約克級戰列巡洋艦到達了西聯在廣東北海的造船廠,並在那裡開始將其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工作。

現在面對英法美德四國聯合發來的外交信函,西聯就是想不去都不行了。

1921年10月9日西聯派出了自己的首席談判代表唐紹儀(注一)率領西聯的代表團前往美國參加華盛頓會議。

其實唐紹儀本不願意率領代表團前往美國參加華盛頓會議的,可是在李斌的勸說之下,唐紹儀勉為其難的答應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921年11月12日華盛頓會議正式開始。參與華盛頓會議的有美、英、德、法、意、奧匈、日、比、荷、葡、中國北洋政府、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共計十二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

會議一開始就明確了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限制海軍軍備問題,二是一戰期間留下的殖民地問題。由於這一時空中同盟國並未戰敗,美、英、德、日、法、意、奧匈七國組成了“縮減軍備委員會”。實際上由美、英、德、日四國操縱會議的進行。

會議一開始美國就提出了美、英、德、日、法、意、奧匈、中八國海軍噸位按照5:5:4:3:1.75:1.75:1.75:1.5的比例來裁撤。對於這一比例德日表示堅決反對,他們認為自己的海軍噸位比例應該分別提升到5和4才對得上自己的大國身份。德國提5的要求是因為德國海軍三次重創了橫行世界四大洋三百年的英國皇家海軍。日本提出4的要求是因為日本的實力遠比原來的時空要強得多。法意奧匈三國也認為自己的比例太低了。中國西聯政府也認為中國的比例實在太低,在未來不足以抵擋日本的侵略。於是一時間各國吵個不停。

經過漫長的討價還價,八國終於在1922年2月6日簽訂了《八國海軍軍備條約》。《條約》規定:一、規定八國主力艦總噸位限額為美英各52.5萬噸、德國42萬噸、日本36.75萬噸、法意奧匈各17.5萬噸、中國15.75萬噸,,即八國按比例為5∶5∶4∶3.5∶1.75∶1.75∶1.75∶1.5,且中國願意主動放棄不擁有任何型別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權利。二、禁止建造標準排水量超過4萬噸的主力艦,並不得裝置口徑超過16英寸(約合406毫米)的火炮。三、航空母艦的總噸位限額為美英德各13.5萬噸、日本8.1萬噸、法意奧匈各6萬噸。原則上單艘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原則上不超過3萬噸,並不得安裝8英寸(約合203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但是條約特許締約國可以將未建成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改裝成排水量不超過3.5萬噸的航空母艦。本來英美等國對中國不要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是感到很疑惑的,認為中國人有陰謀。可是從被破譯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派來的代表團和國內聯絡的電文來看。中國人不是不想要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而是不敢要。畢竟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造價太貴了,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負擔不起如此高的造價和建成後的日常維護價。所以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放棄了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主動尋求並不起眼的航空母艦。所以英美等七國同意了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以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噸位換航空母艦的噸位要求。對於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愛好和平的要求,英美七國怎麼會不同意呢?於是作為中國願意“主動”放棄不獲得任何型別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權利的補償,中國可以獲得航空母艦的總噸位限額為二十萬噸。而且除了已經在建的三艘航空母艦外,中國西聯特許可以建造兩艘排水量達到五萬噸航空母艦。四、美、英、日在太平洋地區所佔島嶼要塞一律維持現狀,不得建立新的海軍基地和要塞,但夏威夷群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除外。同時《條約》還規定了主力艦的定義: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或者裝備了8英寸(約合203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作為主炮的戰艦都是主力艦。

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代表中國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在條約上籤了字,頓時惹來了全國的罵聲。全國民眾對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主動放棄擁有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權利感到很不理解。一時間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被罵聲淹沒。可是無論民眾怎樣罵,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卻從未發表過任何評論。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就慢慢淡去了,直到中國的航母編隊在二戰期間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世人才知道中國不要戰列艦,只要航空母艦的真實原因。

本來英國還想限制包括潛艇在內的輔助艦隻的噸位的,可是這卻遭到了德法的強烈反對。要知道英國人在一戰中就是吃了德國潛艇的大虧才損失慘重的。一直不忘取代英國成為新的海上霸主的法國當然也堅定地和德國站在同一條線上。回過神來的英美諸國想要迎頭追趕。可是卻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航母倒好說,看到外形就可以造出來了(歷史上二戰時美國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有幾艘只用了14—16個月便建成服役,當然這少不了零部件標準化和流水線作業的功勞)。可是艦載機就不是那麼容易的啦。這涉及到很多因素,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趕上的。

除了簽訂海軍軍備的限制條約,美、英、德、日、法、意、奧匈七國還簽訂了《關於解決一戰期間遺留的七國殖民地問題》的條約。該條約規定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除青島外其餘的以兩千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日本,日本則將青島無條件的交還給德國,在交換時不餓破壞青島的任何設施,隨後顧維鈞代表中國北洋政府與德國商討青島問題。最終的結果為中國北洋政府以兩萬美元的價格從德國手中贖回青島、膠濟鐵路及其相關設施。英國以五千萬美元的價格將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買下來。但是一戰前原屬德國的殖民地德國有優先探礦、採礦權。德國因為海外的殖民地都被英法日佔據,不得不捏著鼻子在條約上籤了字。值得慶幸的是德國有一定的經濟補償,不像歷史上那樣被英法日佔了就佔了,一分錢都沒得到要好的多。奧匈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也按照德國海外殖民地的處理方式賣給了英法。

總的來說這次華盛頓海軍會議除了法、意、奧匈三國收穫很小外,其他各國的收穫都很多。美國在海軍軍備上取得了與英國相等的地位,從而標誌著英國海上霸權的終結。德國雖然沒有取得與英美兩國同等的主力艦噸位,但是在航空母艦的噸位上與英美兩國持平。這是德國在看到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的選擇後作出的決定。日本如願以償的獲得了自己內心所想的海軍噸位為美國海軍總噸位七成的願望。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則是最大的贏家獲得了未來海上霸主航空母艦的最大噸位,並且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下轄的所有航空母艦在未來現代化改裝後都可以起飛噴氣式飛機。

這次華盛頓會議不得不說到兩個人——唐紹儀和顧維鈞。他們是翁婿關係,顧維鈞在1914年娶了唐紹儀的女兒唐寶玥為妻。這次顧維鈞很意外自己的岳父大人會代表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出席此次華盛頓會議。顧維鈞可是知道自己的岳父大人在1920年後退居返鄉了。這次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重出江湖?

顧維鈞詢問自己岳父的結果就是唐紹儀告訴他二十年後西聯將入主全國。對於自己岳父的話,顧維鈞根本不信。在他看來無論西聯怎樣強大,都不可能動搖北京的北洋政府的正統地位,只當岳父糊塗了。沒想到二十年後唐紹儀的話成了現實,顧維鈞在後來成了新的中國政府的外交部長。

ps:注一:本來想寫顧維鈞的,但是考慮到在本時空顧維鈞將代表中國北洋政府在華盛頓會議中與日本、德國商討關於中國青島問題的事,就改成了唐紹儀,而且歷史上唐紹儀在1920年後就退居返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