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三章 趁難打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三章 趁難打劫

華盛頓會議及在會議期間簽訂的《八國海軍軍備條約》和《關於解決一戰期間遺留的七國殖民地問題》,前者使得因日美之間海軍軍備競賽產生的日益緊張的世界局勢得以緩解,後者則解決了一戰結束後懸而未決的同盟國海外被佔殖民地問題。這兩項條約都使得一戰結束後的世界局勢穩定了下來,和平的世界局勢又反過來促進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世界經濟的發展。其中以美國最為典型,此時的美國出現了被稱為柯立芝繁榮的時代。

當時的美國因在一戰期間大規模地向協約國銷售物資,不但還光了對英國的欠債,而且還積累了大量的剩餘資金。到一戰戰爭結束時,美國已從戰前一個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到1924年,美國掌握的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1/2,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國倫敦移到了美國紐約。

柯立芝時代的美國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它的工業實力,金融實力居世界首位。也許一些資料能反映當時的美國有多麼強大,汽車製造工業:1919年,全美擁有汽車752萬輛,僅1920年劇增到2650多萬輛。1929年,平均每四個家庭擁有1.3輛汽車。1929年,其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僱傭工人佔全國工人總數的5%以上,全國鋼產量的15%用於汽車製造。1929年,西方各國81.7的汽車為美國製造。汽車製造工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橡膠、汽油、製革、玻璃製造等相關產業。電力工業:1900—1929年間,電力生產由每小時60億千瓦增加到1170億千瓦。電機電器也大大發展,電冰箱在1921年還是新品,到1929年已經成為家庭必備品,年產量90萬臺以上。石油工業:一戰結束時,為8600萬桶每年,1929年為4.39億桶每年。化學工業:1929年產值高達40億美元,僱傭工人達到28萬以上。建築工業:在20年代大大擴充套件了,建築工業產值由1919年的120億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億美元,建築工人在1929年為244萬。銀行存款: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年增長率為8%。失業率:1922年以後,除了1924年和1926年,其餘年份不超過3%—4%。農業:由於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村人口大量湧向城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但由於動力機械的使用,農業機械化程度加深,再加上新品種的培育改良,新化肥農藥的使用,1919~1929年,農業生產率提高了26左右。黃金儲備:世界總儲量為90億美元,美國佔50億美元。資本輸出:1922~1929年,36億美元以上那個的資本流向世界各地。貿易順差:20年代全部為順差,1928年達11億美元以上。

當時的美國興起了美國夢,進而傳到了全世界。這吸引了很多人到美國從事各類工作,以實現自己心目中的美國夢,這又讓美國經濟想不發展起來都不行。當時在美國從事各類工作是很容易賺到錢的,那麼李斌自然不會放過在賺美國人錢的好機會。二戰結束後四十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公佈了一批檔案顯示,賺到的錢全部被用於西聯自身的建設中。後來有一些專家、教授、學者試圖儘可能地搞清楚當年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到底在美國賺了多少錢。可是無論他們根據自己所得的公開資料,在刨除本金、各類開銷後最後得出結論:當時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在美國只賺了不到一億美元。這些專家、教授、學者自然知道錢不可能這麼少。因為按照當時的物價,在大危機爆發前,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要想將自己控制下的地方建設的那麼好,那麼當時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在美國至少也要賺20億美元。這還是再加上西聯自身發展後,能提供部分資金,最後估算的最低結果。至於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曾賺了美國人多少錢則成了永遠的秘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柯立芝繁榮無論怎樣繁榮都掩蓋不了隱藏在深處的危機,這一次美國因李斌的原因註定要比歷史上損失得更慘重。

對於歷史上的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李斌可是早有準備。早早的就要艾琳準備好了有關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詳細資料,並讓艾琳用飛船上的電腦進行了演算。根據演算的結果李斌制定了趁機從美國收購工業原材料,招聘人才的計劃。

由於這一時空同盟國並未戰敗,在1929年10月經濟危機的徵兆並不明顯。李斌決定繼續等待,如果在1930年3月前經濟危機還不爆發的話,就不要再等了,直接分期分批地銷量多次的賣掉手中的股票。

1930年3月1日起李斌下令在美國的西聯情報人員分期分批地小量多次地賣掉手中的股票,一開始西聯情報人員的行為並未引起關注,往往就是剛賣出就有人收購。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有人注意到了他們。為了以防萬一他們暫時停止了活動蟄伏下來,將剩下的股票交給了其他人變賣。到了1930年4月24日星期四,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裡迴盪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thursday),並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間,“繁榮”景象化為烏有,全面的金融危機接踵而至:大批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驟降;農產品價格下跌,很多人瀕臨破產。一場空前規模的經濟危機終於爆發,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到來。可是這時候西聯在美國的情報人員手中的美國股票早就賣完了,不但沒有損失反而大賺特賺了一筆。賺的錢一部分被分期分批運回西聯,以便今後使用;一部分則留在美國用於購買物資、裝置。

在經濟危機發生後西聯在美國的情報人員趁機低價吸收了許多美國公司的上市股票,比如: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麥道公司、通用公司等美國著名公司的上市股票。李斌可是知道的二戰期間這些公司可是賺得盆滿缽滿,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當時的美國是全世界經濟上最強的國家,美國一出事其他國家也遭殃。美國發生經濟危機後,英、法、德、日、奧匈、意等國也緊隨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奧匈帝國甚至因此分裂成了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到了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英、法、德、日、奧、匈、意等國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

經濟危機引起了各國政局的動盪不安。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也趁機抬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趁機叫囂出兵支那(注一),讓大日本皇軍征服整個支那。但是這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妄想而已,因為清醒的日本人認為這還不是最好的時機。日本天皇裕仁支援清醒的日本人的決定。這讓一些下層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很不甘心。他們比歷史上提前整整一年在1930年九月十八日於中國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進而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

熟話說:國難思量將,家貧思賢妻。在這一危機時刻,各國選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人選來拯救本國經濟。

1932—1933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美國人選出了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擔任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1933年3月4日羅斯福正式擔任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一上臺羅斯福就開始推行自己的新政。到了1936年美國經濟有了明顯好轉,只不過其代價是建立在由美國國家財政付款上的。歷史上如果日本沒有在1937年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和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恐怕美國早就破產了。可以說這兩場戰爭救了美國。不然為何在1937年日本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後,南京國民政府會向美國發出強烈抗議,要求美國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鋼鐵等產品。就是因為日本人將從美國進口的石油、鋼鐵等產品全部變成武器,扔到了中國人頭上。你說南京國民政府能不抗議嗎?可是美國為了走出經濟危機不顧中國人的死活,仍然向日本賣石油、鋼鐵等產品。到了珍珠港事件後才想到拉攏中國對抗日本。後來被吹噓的國民革命軍美械師,在抗戰期間除了步槍、衝鋒槍、手槍的配備較齊全外,其餘的包括重機槍、迫擊炮、榴彈炮或野戰炮在內的重裝備的配備都不齊全。即使齊全都嚴重縮水,本來是師屬的105毫米榴彈炮,去被改成了75毫米野戰炮,總的來說在武器配備上只相當於當時美軍輕步兵師的標準。在二戰結束後南京方面利用美國在華的剩餘物資才比較真正的完成了國民革命軍美械師的建設,只不過與真正的美械師仍有差距。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中國10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炮彈產量有限,即使是南京方面想完全按照標準的美械師進行建設都不可能。畢竟子彈還好說,大口徑的炮彈就難以滿足需求了。

德國選擇了希特勒當選德國首相(注二)。這一時空德國並未戰敗,希特勒也沒像歷史上那樣用軍工企業的生產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得德國的國民經濟呈畸形發展,而是採取了與羅斯福類似的國家工業復興計劃。到了1936年德國經濟恢復到了經濟危機前的水平。

德美等受到經濟危機嚴重傷害的國家在那裡舔傷口。李斌也沒閒著,趁機從遭到經濟危機嚴重傷害的國家那裡大規模低價購進各種工業原材料,其中,石油、銅、鎳等在民生上、軍事上有重要影響的礦產是優先收購的物件,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工業裝置、機械設備被打包後間接運回西聯控制下的地區。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提升了西聯自身的實力;二是削弱了英美等國在二戰中的實力;三是打破了蘇聯打算趁機低價獲得工業裝置的可能性,逼得蘇聯不得不出比原來更高的價格購買,讓蘇聯準備的錢比歷史上少買了很多物資。李斌可是知道歷史上蘇聯的工業產值之所以在其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後就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與蘇聯趁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後,用黃金等硬通貨向英法美德等國購買大量工業裝置不無關系。對於想要收復被蘇聯霸佔的北方領土的李斌來說,讓蘇聯的實力少一分的事是值得他去做的。

ps:注一:“支那”一詞原意為古代印度對中國的代稱,沒有任何歧義。到了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因看不起中國,蔑視地稱中國為支那,稱中國認為支那豬。至此“支那”一詞有了貶義。直到現在一些日本人也因敵視中國或看不起稱中國為支那,稱中國認為支那豬。

注二:歷史上德國在一戰前的政府首腦被稱為首相。一戰戰敗後德國被迫撤消了皇室,隨後成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的魏瑪共和國。這個時空中德國並未戰敗,首相仍然作為政府首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