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山溝中的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中德合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六章 中德合作

其實姜分以前也是一個愛國的憤青。190年,時年二十歲的姜分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炮兵。當時學校裡的教員大多是日本人。由於他們國家剛剛打敗沙皇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早些時候還戰勝了中國軍隊,所以他們一個個都顯得趾高氣揚,毫不掩飾對中國人的蔑視。

有一次上衛生課,日本教員拿出一個土塊,將它比作中國,看到學生們一個個臉上都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這個教員解釋道:“中國有四億人,而他手中的那個土塊正好有四億個微生物。”

看到這,蔣介石胸中陡然升起一股怒火,他不顧軍紀走上前去,把那土塊一下掰成差不多大小的八塊,兩眼怒視著教員問道:“日本有五千萬人,是否也像五千萬個微生物,寄生在這土塊的八分之一中?”教員被問得啞口無言,可不一會兒,他用手指著蔣介石剪去了辮子的頭威脅他說道:“你是個革命分子!”蔣介石立刻大聲說道:“先回答我說的對不對,請別把問題岔開!”在軍校,是不允許學員這麼做的。對蔣介石來說,他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他可能因此而被軍校趕出來:還有可能被秘密逮捕。他被召到校長辦公室,算他走運,校長覺得他這麼幹有他自己的理由,只嚴厲訓斥了他一頓,並不深究,這件事就這麼了結了。

這也算是姜分比較得意的一件事了。

後來發生了許多事,一個憤青不見了,一個基於現實情況作出決定的現實主義者出現了。

1932年的慘敗讓姜分很生氣,可是生氣歸生氣問題還是要解決。為此他長時間的將自己一個人關在一間房中冥思苦想,思考到底為何會敗得這麼慘?良久他找到了原因,那就是國民革命軍太弱了。無論是武器裝備上還是兵員素質上都太弱了。可是到哪兒尋求強軍的方法呢?最後姜分想到了德國。德國在一戰期間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陸軍絕對是全世界最強的。於是姜分馬上命人與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注一)聯絡。

德國駐華大使館。

“陶德曼大使,您好。我是委員長侍從室的副官,我奉委員長的命令前來邀請你到委員長的府邸商談一些重要的事。”見到陶德曼的一名軍官說道。

“什麼事?你能對我詳細說說嗎?”

“對不起,這不在我的許可權範圍內,我只知道這件事有利於幫助貴國儘快地擺脫經濟危機。”軍官點到即止。

聽到有利於幫助德國儘快地擺脫經濟危機,陶德曼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自從經濟危機發生後,英美等國紛紛提高了進口關稅。這讓德國產品根本不可能在英美賣到錢,相反還要賠錢。為了走出經濟危機,新任德國首相阿道夫*希特勒採取了類似羅斯福新政的方法想透過大規模興辦公共工程的辦法來減少失業率。可是託一戰結束後德國國內掀起的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潮流的福,到了經濟危機爆發前德國的基礎設施本身就已經建設的很好了。想要透過興辦大型公共設施的方式來擺脫經濟危機,顯然收效甚微。無奈之下希特勒只好提出了德國高速公路、鐵路修建計劃。還別說這項計劃在二戰開始後讓德國獲益匪淺。現在有了能夠幫助德國擺脫經濟危機的方法,陶德曼自然而然很高興,忙說道:“我現在就和你一起去見委員長。”

“請隨我來。”看到陶德曼上鉤了,軍官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沒過多久陶德曼就來到了姜分的辦公室。

“歡迎你的到來,大使先生。”一見面姜分就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招呼陶德曼,接著轉過頭對辦公室的人員說道:“給陶德曼大使來一份咖啡。”

“大使先生想必你已經知道了我找你來的原因。”咖啡上來後,姜分對陶德曼說道。

“具體的原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能夠幫助我國擺脫經濟危機。”陶德曼也很直接。

“對的,這事的確能夠幫助貴國擺脫經濟危機。大使先生想必你已經知道了今年我國民革命軍被西聯軍打得慘敗的事情了。為此我痛定思痛決定向貴國提出購買軍火,請貴國派出教官到我國訓練部隊的要求。當然現在我國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因我國向貴國訂購軍火等事務產生的費用。但是我認為我國可以用我國所產的各類礦藏、農產品來支付。不知大使先生認為如何?”

“這件事我不能做主,我要回報國內知曉,讓國內決定。但是我會盡肯能地遊說國內,讓國內和貴國合作。”陶德曼信誓旦旦道。可惜的是陶德曼並不知道德國和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存在著很長時間的合作。不然他絕不會信誓旦旦地打包票了。

德國收到陶德曼的訊息後,很是糾結了一番。雖然他們也想和南京方面做生意,以此來擺脫經濟危機。可是對於和自己有良好關係的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的態度他們又不得不考慮。

其實李斌早就知道姜分會找德國人幫忙。對於能增強中國國防實力的事情,李斌是肯定不會反對的。這樣德國人得到了西聯的定心丸,快快樂樂地和南京方面開始了合作。於是德國馬上任命漢斯*馮*塞克特為德國駐中華民國的德國*軍事訓練團總顧問。

歷史上漢斯*馮*塞克特向姜分提出了關於國民革命軍現代化建設的建議書。

一、精煉陸軍的建立與軍官班素質的培養。

基於在1920年初創德國國防軍的經驗,塞克特為中國建軍立下三項中心思想:1、軍隊為統治權之基礎與防衛外來侵略的安全盾牌。2、軍隊之威力,在於素質之優良。3、軍隊之作戰潛能,基於軍官團教育之培養。基於上述思想,塞克特建議成立一新教導旅,新教導旅包括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工兵坦克與通訊連,以及一個騎兵中隊,並配有一較老且具有戰場以驗與較年輕但精力充沛的軍官所組成的顧問參謀小組,對於受訓者施於個別訓練。由此可見,塞克特所提議的教導旅與鮑爾及其他德籍顧問所組成的不同。後者為訓練部隊之用,期望在相當期間內全國部隊達到統一水準,而前者為教導在職軍官之用,期望軍官具有新的軍事技能與指揮現代戰爭的經驗。兩者實有互補的作用。

二、武器與裝備問題。

有關軍隊的武器裝備問題,塞克特也主張注意質量的問題。他認為當時中國兵工廠生產的大部分武器彈藥已經不再適用。因此需靠國外輸入。但從長期來看,必須發展國內兵工工業。兵工廠的建立應以歐洲軍火公司協助為基礎。長期向國外購買軍火與武器,不但費用昂貴,在某種環境下,還很危險。塞克特二次來華後,幾乎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中國國防工業的發展上。歷史上抗戰最初幾年,重要的港口幾乎全為日寇所佔領。軍火輸入大受影響。遷往後方的兵工廠尚能夠提供前線部分需要,其基礎即塞克特所打下。這一時空中,很多兵工廠都被設定在陝西。

三、軍事指揮與行政系統。

關於軍事指揮與行政系統,塞克特建議當時中國陸軍職權劃分和軍官團的地位應當改善。中央政府統治權基礎在於軍隊置於單一指揮系統,即直屬於委員長,但其先決條件應使軍官的任命依照統一原則行使,而不應置於個別師長或將領手中(當時軍官任命很混亂,軍長可以委任師長,師長可以委任團長)。軍官團的設立應依照全國各處均能實施的明顯原則,必要時不惜使用塢手段對付與國家利益對抗的個別分子。

四、軍費的嚴格控制。

對於軍隊的財政改革,塞克特認為應該仿效德國主計室,設立獨立於軍政部之外的特別管制機構。一切單位都必須有嚴格的預算,會計與審計的格式與程式必須事先確定,在執行上標準一致。可選德國官員負責審計工作的推行,但主管必須由中國官員擔任。姜分採納此建議,並請塞克特為其物色一位有經驗的德籍軍費審計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五、軍政組織重組工作。

為使軍事行政組織配合現代化戰爭的需要,塞克特基於下列3點將軍政部重新組織。1、軍事體系內組織的明顯劃分是行政成功的先決條件,在軍事指揮系統中,職權必須作清晰的規定。2、軍事機器中諸如訓練、行政、指揮等單位均應透過總司令管轄。3、層層負責指揮統一是改革國軍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塞克特初次來華停留期僅2月,給予姜分的印象卻十分深刻,姜分堅持塞克特必須來華,監督工作推行。塞克特本以身體原因,拒絕來華,但後來瞭解到,如其謝絕姜分的邀請,德籍顧問團有被法國取代的危險。故以大局為重於1934年4月二次來華,出任總顧問一職。當年4月11日,魏採爾憤而離職。

歷史上塞克特在華期間,不僅擔任總顧問,還被委以前所未有的職務“委員長委託人”---即蔣的代理人。他以此身分出面,可代表蔣與國民黨政府各機關首腦談話,地位僅次於蔣。軍政部長,陸軍訓練總監等高級官員,也必須到親自到蔣的官邸向他請教。而且規定每週二、五上午10時至12時,還需事先登記,過時不候。此不但為前三任無法享受的地位與特權,即使在現代中國歷史中也恐無第位外等籍人士能被國家元首如此賞識和重託。

歷史上塞克特二次來華時正值江西剿赤已告結束階段,姜分有意讓塞克特對編組國民革命軍工作和長江佈防工作同時著手實行。塞克特認為剿赤雖然基本結束,但中國內部局勢仍欠安定,不可貿然大量裁軍。同時中國各方面的制度也沒上軌道,徵兵制也無法實行,目前的目標不如利用有限的財力,先重新裝備少數的中央軍,配以德式武器裝備。姜分大批的期望以60至80個師為目標,並令財政部長孔祥熙籌款5千萬元作為建軍的額外費用,但塞克特認為目標過大,短期內無法完成,最多先整編6-8個師的兵力。此種建軍觀念是德國民族性的體現,是否適合中國國情,很值得商榷,中國一向不愁人力兵源,在當時日寇隨時可能進攻的情況下,是應該以現有的財力建立少數精銳部隊,再圖漸漸擴張,還是用大量素質平平,但可應付現代的軍隊?歷史上塞克特及其他顧問所訓練的德械中央軍事後在淞滬抗戰與日寇足足打了3個月硬仗,給予日寇有力打擊。,但經此一役,這批中國的精銳部隊也蒙受嚴重損失,難以補充。在長江及沿海的佈防工作上塞克特認為工作艱鉅,絕非其一人可以兼顧,在德聘任若干專家來華服務,使中國首次能系統地發展防空警戒體系。還曾計劃發展一支潛艇艦隊,可惜戰爭來的迅速,計劃未能實現。

歷史上為應付日益增加的工作,塞克特將過去顧問團的3個組擴充為5個組:第一組為部隊組,專門負責部隊的編組,防禦工事籌建、情報收集,通訊器材運用。一旦戰爭爆發,引組的中心任務即為協助作戰計劃的制定和實行。第二組為裝備補給組,凡是武器的生產和採購均在此組管轄範圍內。第三組為軍事教育組,引組專門負責部隊軍事教育及訓練,協助教導旅的編練,擬定軍事教育方針,安排軍事演習,派遣顧問至各軍校服務。第四組專管人事。第五級負責編譯工作。以上分組可以看出,此時德籍顧問純文職顧問已漸漸消失。

歷史上在1934年底,塞克特經過一次詳細的體格檢查之後,醫生建議不宜過度工作,塞克特寫信給表示有離職返德之意,並決定於1935年春返德。1935年3月6日塞克特離開南京,參謀本部王鶚少將計代表送行,贈送白色杭州絲綢一匹,塞克特堅持不受,並說病好後即可再來,同時以“最誠懇的的心情”推薦他的得力助手法肯豪森為繼任者。回國後,塞克特還向希特勒提出建議並透過,將駐華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並由北平遷至南京。但是塞克特卻在1936年病逝,這無疑對姜分來說是一大損失。

歷史上塞克特第二次來華實際工作時間,不過十個多月,在華期間,處世謹慎,為人深知分寸,工作時嚴守崗位。在其短暫使華過程中,為中國國防工業的建設、中央軍校的教育、防空能力的建立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這一時空,由於接觸到了中國西部聯合自治政府下轄的西聯軍,塞克特本想按照西聯二線衛戍部隊的編制來編練南京方面的德械師的。塞克特的想法是很好的,可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上下貪墨成風。一般來說,一百銀元裡有一半被用到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都算好的了。當然了在姜分的嚴令下即使想貪汙德械部隊建設公款的人也不得不仔細考慮後果。這樣終於在1934年完成了第一批德械師的建設工作。第一批德械師建成後全部投入了剿赤戰場。在剿赤戰場上德械師發揮出色,姜分更加堅定了編練跟多的德械師的決心。可是好景不長日本在知道德械師在剿赤戰場上的表現後決定馬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雖然當時日本還未完全準備好,可是一些日本軍官,特別是基層軍官都認為打下全支那只是時間問題。後來日本人在德械師手上吃了大虧,這樣日本大本營下令今後遇到德械師要認真對待。

歷史上塞克特之後是法肯豪森繼任了他的位置,法肯豪森仍然不遺餘力地幫助南京國民政府進行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到了1936年中國南京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事合作達到了頂峰。一項以1億馬克為基礎的物物交換協定終於於1936年4月間達成,協定期限為5年,中國每年可用2千萬馬克在德國購買軍火,但每年需要以1千萬馬克價值的礦砂及其他原料償還,償還期限為10年,等於每年德國給中國1千萬馬克的信用貸款。在抗戰開始後,法肯豪森還積極地為中國抗戰事業做貢獻,臺兒莊大捷上就有他的影子。1938年法肯豪森奉調回國。在臨走前法肯豪森等德國顧問許諾絕不會向日本方面透露任何有關中國的軍事機密。1940年法肯豪森被任命為比利時總督。《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這部影片中德國駐比利時軍政總督馮*霍夫曼將軍就是以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的原型刻畫的。法肯豪森在掌管比利時期間保護了大量的比利時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在二戰結束被布魯塞爾法庭判處有期徒刑12年(1951年1月27日的事)後。僅僅過了三週,比利時司法機關看他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又決定予以釋放。(注二)

ps:注一:歷史上陶德曼是在1935年—1938年才擔任德國駐華大使的.為了劇情需要特意提前.

注二:最後寫塞克特和法肯豪森的事蹟是想告訴讀這本書的人不要忘記在抗戰開始前有一群值得現在所有的中國人尊敬的人,為以後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貢獻。如果沒有他們現在的中國會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