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世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章金邊高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章金邊高棉

通史,自然不是紀傳體,而是編年體。

安南的起源上,則來自於鴻龐氏。

鴻龐氏首位君主祿續,是中國神農氏的後代,獲封為“涇陽王”,治理南方,號“赤鬼國”。

然後就是納入中國懷抱時期。

總而言之,強調安南起源自中國,貶低歷代脫北者,直言其叛亂,從而導致安南戰亂不休。

然後之後的吳朝、丁朝、李朝、黎朝等,都屬於權利燻心之輩,虐民以養身,使得安南退化,蠻寮日益嚴重,即將去夏入夷。

幸賴我大明紹武皇帝,明見萬里,當今秦王殿下英武不凡,驅天兵降軍閥,安民生而施德政,讓整個安南享受富貴安康,功莫大焉。

秦王看著後面誇讚自己的話語,一時間覺得有些赧然,這幾乎是把朱靜的功勞全部安在他身上。

人家完全成了陪襯,屬於輔助性質了。

但他是政治家,對這一切已然適應,倒是沒有多少反感。

“印刷十萬冊,送往秦國各地官學,或者私塾。”

朱存槺平靜道:“另外,告訴各地的知縣,知府,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要出現在童試中。”

“是!”幾個宰相忙應下。

藉著編史的名頭,秦王收繳了秦國多數的藏書,史書,這本通史可不是自娛自樂,而是一場對讀書人的教化。

沒錯,就是讀書人。

普通的人可不會在意統治他們的是誰,只有讀書人擁有著些許的自尊心,所以彆扭的在意此事。

即使有科舉,但仍舊有許多人隱居,或者不想為官,謀求安南的獨立。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一兩年來秦國叛亂迭起,三五百人的叛亂層出不窮,地方的巡防營壓力極大。

也是如此,秦國效彷宋朝,不斷地進行招兵,將強壯的勞動力徵入軍中。

其六百萬人口,軍隊就達到了二十萬,這是何等誇張的數字。

而這本通史,就是對讀書人的臺階,讓其放下顧慮,擁抱秦王。

首相劉觀忽然遞出一本書來:“殿下,這是朝廷新出的《紹武注音法》。”

“如今我國看上去太平,但明人和秦人隔閡極重,尤其是某些明人視自己為人上人,拒絕與秦人聯姻,居住在內城中而不外出。”

“甚至,某些人家只購買從大明來的糧食,表面上來說是怕水土不服,實際上卻是頑固不化,鄙夷秦人……”

聽得此話,秦王一時間也有些尷尬。

因為從小就在北京長大,所以稻穀、麵食他都吃,餃子包子什麼的也是常態,自然是要進口小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平日裡用的器具,也不自覺地用起明式,衣食住行,無所不是。

雖然他沒有什麼鄙夷的意思,但這份隔閡確實存在,這是習慣問題。

毛復瞅著秦王臉色微變,心中一動:“如此,兩相隔閡,秦王很難徹底安生。”

“殿下——”

“我要怎麼做?”

秦王沉聲道。

“著秦絲,食秦米,用秦紙……”

劉觀輕聲道。

“嗯!”秦王深吸了口氣,應允了下來。

他這個秦王可真憋屈,吃喝都不任由,但天底下哪裡有自由的?

就算是他那英明神武的老爹,也不是怕青史留名,文人參諫,不得不將私生子養在宮外?

這麼一想,他倒是覺得還行。

“罷了,我就依了此話。”

秦王沉聲道,不過他此時雙眸卻露出了怒火:

“寡人從民,那民也要從寡人。”

“朝廷不是出了一本《紹武注音法》?將其刊印全國,文武百官,儒生學童,都要學會官話。”

“我大秦的官話,要與大明一般無二。”

劉觀和毛復欲言又止,但終究還是遵從了。

至於群相阮成,已經眼觀鼻,鼻觀心,根本就不發言。

因為四人之中,只有他是本土人,在議政堂中雖說不是擺設,但也強不到哪裡去。

八曹之中,他只領著工曹和刑曹,這些事上他根本就沒發言權。

不過,他餘光撇了一眼略顯沉默的劉觀和毛復,心中一笑。

因為官話是必然要普及的,用北京話倒是也不是不行。

畢竟秦國那些讀書人學四書五經,必然是要會學漢字,學會了字自然就會容易學音,更何況還有一本普及的官話書。

見兩人被自己的氣勢所震,秦王才露出了一絲笑容。

表面上來看,普及官話會更得罪百姓,製造更多的隔閡,但反對最激烈的反而是那群從大明來的文臣們。

為何?

因為在皇帝不懂安南話的情況下,整個朝堂能夠順利運轉,官話有著重要作用。

所以他們的子嗣因為口語之故,能夠更加迅速的掌握儒家經典,從而對科舉造成壟斷。

朝鮮就是如此。

中上層貴族通行漢字,漢話,甚至比普通的明人還要標準。

所以貴族才在科舉橫掃那些中人和底層兩班,佔據官位。

人為的設定門檻。

對此,秦王心知肚明。

因為他明白,只有拉攏這些文臣武將的才能控制整個秦國,普通的秦國百姓根本就無法依賴。

但今天這區別對待,著實讓他氣到了。

讓他秦王作典範,受委屈。

那大家都別好過。

這也算是一種敲打。

“駕馭文臣,果然不易。”

秦王滴咕著。

眼瞅著秦國安穩,之前萬眾一心的場面也就漸漸消失了,爭權奪利已然開始。

這般想著,他對於議政堂的大組成頗有幾分不滿。

三位宰相,劉觀和毛復都是明人出身,王府舊臣,在朝政上強勢的很。

因為當年在西貢他準備效彷種姓制,被皇帝罵,所以到現在這些人還把他當做毛頭小子。

要知道,他已經二十歲了,抵達安南近四載,什麼都懂也知道,豈能任由他人擺佈?

“得用人。”

秦王面色平靜,嘴邊滴咕著。

議政堂三人太少,起碼得五人。

三漢兩土,最為適宜。

……

與此同時,在西貢,一支船隊緩緩而來,大小十來艘船隻乘風破浪,登臨這座城市。

船上下來了近千人,帶甲之兵就有五百之數,一個個頗為雄壯。

西貢知府熱情相迎,臉上的笑容止不住。

而下船的為首三人,則緩步而來,臉上帶著感動。

為首為一武將,三十來歲,看起來頗為年輕,一身細麻衣但也遮掩不住身上的氣質。

兩旁則為都是文人,四十來歲,穿著長袍,額頭上滿是汗水。

“在下西貢知府,拜見閣下。”

其頭戴烏紗帽,右衽青袍上的一隻白鷳,若隱若現,年若三十來許,大大方方的彎腰行禮。

由於藩屬制,雖然秦國依舊是九品十八階,但正一品不設,就算是議政堂宰相也不過是二品罷了。

所有的官階降了一品。

所以明朝正四品的知府,此時在秦國也不過是正五品罷了,不能穿緋袍而是青袍。

因為弄不清楚來人的身份,所以只能稱之為閣下。

“某乃夏津子朱參,見過知府。”

朱參微微一笑,拱手道。

“在下衛國開墾司掌司張原——”

“在下衛國軍務司掌司元丞——”

知府顧廣為之一笑,果然是衛國大軍。

“殿下已聞衛國之藩,特令下官配合。”

知府顧廣迎三人入了隊伍,乘上了抬竹椅上。

“這?”

見三人疑惑,顧廣忙解釋道:“我秦國溼熱,馬兒不耐其卑溼多有疾病,牲畜也受蚊蟲之苦,如今正是忙的時候,所以就用抬轎了。”

朱參三人恍然。

果然是一國就有一國的風俗。

如今只能入鄉隨俗了。

朱參坐下後有四轎伕起抬,其他三人則是兩人並肩而抬,這其中顯然是有著森嚴的規矩。

子爵雖小,但也是上國之爵,不亞於國內的郡伯,自然要尊敬有加。

很快,府衙就到了。

朱參等人一見,其不過是大明縣衙的大小,甚至比不上某些大縣,著實不符合身份。

大廳中早就擺放了一桌酒席。

十二菜三湯,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見諒,秦國貧瘠,而且天氣溼熱菜多不耐存,搜了一些能吃的,合乎口味的還真少,只能落下這些了。”

“不過廚子是從廣東請來的,倒是不錯。”

朱參客氣了一番。

落入在他眼中,無外乎一些雞鴨魚肉,能吸引他目光的則是一些肥美的海蝦,石斑魚罷了。

飯畢,幾人歇息片刻,喝了杯綠茶洗了下腸胃,才開始聊起正事。

“不知高棉如何?”

朱參主動提起了話題。

“高棉,也可以叫做金邊國。”

知府顧廣輕聲道:“在之前其國都在吳哥,可惜被暹羅人佔了,國都就遷徙到了金邊,所以一般稱呼其為金邊高棉。”

“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區分其國。”

“那這個金邊高棉又如何?”

“弱,不堪一擊。”

顧廣嘆道:“我等腳下的西貢,早在六十年前就被安南謀奪,只是沒多經營罷了。”

“如今國王叫巴東.拉嘉,王權闇弱,地方割據,無論是暹羅還是之前的安南,都不將其放在眼裡。”

朱參點點頭,這跟他瞭解的差不多。

“其國兵馬雖有數萬,但若以王師對之,五千之數則成。”

高棉王國的巔峰時期在於之前的吳哥王朝,後來暹羅佔據其都城,把他打得四分五裂,不得不遷都金邊。

所以吳哥王朝和金邊王朝,實際上是同一個王室,其血統未變,依舊如故。

但金邊王朝卻遠不如吳哥王朝,就連只掌控三府之地的阮氏也能欺負他,嫁女來進行滲透。

可以說,此時的高棉與安南簡直是天上地下。

聊完了高棉,朱參問起了秦國的支援。

這也是衛國建立的基礎。

沒有秦國的支援,拿下高棉也是一件難事。

“殿下與衛王為兄弟,兩國關係親近,所以吾王準備了糧萬石,鎧甲五百副,弓、箭無算。”

顧知府笑道:“供應您這幾百人,倒是綽綽有餘。”

相較於秦王建立的艱難,衛國簡直不要太容易。

不需要種田,不需要建城,只要集合軍隊,就能購買糧食等一切物資,還有嚮導指引,直搗黃龍。

對此朱參一清二楚,他對此卻不怎麼滿意:

“衛王殿下從京營、邊軍中招募了三千餘人,看著雖多,但征服一國卻勉強些。”

“恕我冒昧,請允我國借兵。”

“借兵?”

顧廣大吃一驚,忙擺手道:“這萬萬不可,我國兵馬雖多,但多用於鎮壓亂民,實難抽出大軍支援。”

“哎!”朱參嘆了口氣:“那募兵如何?”

“我瞧著秦國人丁眾多,索性招募一些也能省得其跳脫。”

“此事須與殿下稟告,我做不了主。”

顧廣松了口氣,面色緩和的了許多。

招兵這件事,其實他完全能夠做主,但為官之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不錯。

碰到棘手的交給朝廷就是,自己可不能背責任。

朱參自然知曉其事,笑著點點頭。

實際上,他本來就是打著募兵的主意。

如非必要,借兵是萬萬不可的。

衛國建立之後,必然是要與秦國相鄰,到時候兩國作鄰居,兩王又不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其矛盾肯定是有的。

甚至秦國可能會生出野心,想要控制衛國。

這些不得不防。

所以借兵是萬萬不能的。

朱參回到安排的宅院,待了片刻後滿意地點點頭,換了身常服出門。

整個西貢是秦王在數年前建立的,陸陸續續擴建了三年,在整個秦國是僅次於河內、順化的大城。

雖然其為佔城之地,民眾多為佔民,但建築風格卻多為明式,參雜著一些本地特色,顯得幾分異域風情。

行走在街道上,滿耳都是鳥語,間歇的幾句漢話讓他倍感親切。

這時候他有些後悔出來逛街了。

詢問嚮導,何處最為熱鬧。

嚮導言語:“夫子廟香火最旺,朝廷禁絕溼婆教,倡行佛、道,儒學大昌,百姓們見秦王,乃至於讀書人都拜夫子廟,所以爭先恐後地上香叩拜。”

“姻緣,祈福也是來這。”

果然,到了夫子廟後,這裡極其熱鬧,人擠人,孔夫子的木像高達一丈,居高臨下,頗有幾分審視的味道。

而誇張在於,一旁的偏殿竟然還有媽祖,關公,三者合一,各得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