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慶姐妹最新章節列表 > 清明,無墳可上,唯有餃子解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清明,無墳可上,唯有餃子解憂

60年代的重慶城裡人,到了清明節,被明顯地分成兩個群體,一邊是有墳可上的,一邊是沒墳可上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林家就屬於後一種。

畢竟戰亂剛過去沒有多少年,新中國建立在全國人口混亂遷徙之後,祖墳不在此地,並不算什麼特殊現象。

林家是標準完美家庭,父母正直壯年,一對雙胞胎女兒正在如花歲月,一家人雖說沒太多錢,卻也和和美美妥帖地過著。

但清明節這一天卻是個例外,這一天父母似乎總是試圖去掩蓋那怎麼也掩不住的憂愁,這些情緒在勞動人民的身上顯然是不合拍的,就像是粗布衣衫的人身上冒出了淡淡的名貴香水味那般奇異。然而一些不能描述的感情總在這一天無法抑制地冒出來,逼得林大容挽起袖子,做一頓蒸餃。餃子的第一鍋,先不給活人吃,專門擺兩碗在大方桌上,鄭清茶再倒上去年泡的茉莉花酒,四杯,一碗餃子前放兩杯。

沒有什麼祭詞,甚至不給女兒們解釋,夫妻倆只是讓兩個女兒來給婆婆爺爺,外公外婆磕幾個頭,然後自己再磕頭,這個精簡到極致的儀式就算完畢。

磕頭完畢,肅穆而灰色的靜默空氣瞬間消失,和中國其他地方的人一樣,林家也認為祭拜先人的供品是最有福佑的好東西,父親便帶著兩個女兒開始分吃那兩碗蒸餃,而母親在一旁笑笑,洗個手又去看顧第二籠餃子了。

因為這層樓的那幾個孩子已經聞香而來了,捧著小碗來的,眼巴巴一個比一個老實可憐的樣子。

為了那餃子。

餃子啊,只有北方人才做得好吃。連林家的鄰居都這樣說。

對林家而言,餃子是儀式性的吃食。清明節,春節,以及他們家覺得重要的日子。

林家的蒸餃一起鍋,無論是陰冷的冬天還是蒸騰的夏季,左鄰右舍都會坐立不安,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放縱自家的娃,拿著一個小碗,走到林家門口說,抽著鼻子聞著香味說:林叔叔……

鄭清茶經常教育兩個女兒說:“不要以為餃子都這樣好吃。我也是嫁給你們老漢兒才知道,原來餃子這麼好吃。”

被林大容餃子征服了的鄰居們都說:只有北方人才做得出來這麼血統純正的餃子。

其實這個觀念真的挺唯心的。

林大容少年時雖是生活在湖北鹿頭鎮,上一輩卻是從山西遷過來的。所以對長江邊的重慶人來說,他是個典型的北方人。少年時代的他不學無術,因為小有家底,是老母的么兒,長兄的幼弟,由得他放浪。還好他還沒沾上大煙白麵這樣破家的愛好,唯好美食,也精於此道,傳說只要他吃過的菜,就能做個八九不離十。世道亂了以後,林大容也沒個正經營生,母親沒了,兄長去了日本,他坐吃山空地敗完了家,便瀟瀟灑灑地投了軍,一不小心被長官發現專長,成了連長的專廚,後來跟著這高升的長官到了重慶。雖說解放前被集體參加了青紅幫,解放後到也能安定下來在人民工廠做了廚師。伙食團裡,用不著像給國民黨長官那樣準備精緻的吃食,但只要林大容在伙食團做饅頭那天,就像個秘密的節日,以誘惑的面香為訊號,工人們都異常興奮。傳說中,林大容做個饅頭都是有秘方的。

其實林大容一米九的個子,在這片工人的聚居區,本身就顯得像個神奇的所在,南方男人少有這麼高的。

高大的林大容,卻娶了小個子南方女子。身高差距達5公分。矮個子的鄭清茶,典型的南方女子,皮膚白皙水嫩,眼睛柔和,還有一雙很特別的小腳,鞋子穿的是碼,裡面還要塞一大團棉花。沒得法,涪陵女人的腳就是小。

鄭清茶經常說自己就是被一頓餃子騙過來的。

光線好的時候,認真看她的眼睛,會發現她的眼珠是琥珀色的,還很水靈。除了林大容,她從未告訴過這城裡的人,自己是地主家的小老婆生的,因為親媽死得早,所以都十二歲了,父親才想起來要她裹腳。父親找了大媽手底下的婆子來給她裹腳,裹得半大小姑娘又哭又鬧,那乾薑似的老婆子力氣大得很,摁得她翻不了,還邊唸叨:“你爹給你定了親了,那梅地主家,在涪陵地界上比你家有錢多了,你腳不裹,別個根本不要你!”

於是鄭家小姑娘便懵懂地等待著嫁到梅家去當少奶奶,間或也詛咒一下那痛到骨髓裡面的裹腳。但仗還是一直在打,過了兩年,父親和大媽相繼死了,大媽生的兩個哥哥把田都賣了,跑去了聽也沒聽說過的遙遠的哈爾濱。大媽生的姐姐,早已經嫁了,管不了她,也不愛管她。連裹腳的老媽子都跑了。想去投靠婆家,那邊到是先來人了,說是少爺抽鴉片死了,家也敗了,鄭家小姐另嫁吧。還什麼小姐,呼啦啦一個荒荒的大土宅子,下場暴雨就像拆房子。

這鄭小姐跺腳詛咒這老天爺勢利眼的賤,跟著風都欺負落魄的人。罵了半晌沒用,她,把裹腳布一扯,半成型的小腳塞在布鞋裡,跟同村的大娘就來重慶了。大都市,大地方,總能找到一個小女子的活路的。大娘在白象街一個當官的人家當差,介紹了鄭清茶做丫鬟。前地主家的小姐第一次站在木樓板的大客廳裡看見那太太,心裡發憷,自己長這麼大,就沒看過這麼洋氣漂亮的女人:太太一身白底青瓷花色的小旗袍,肩膀上懶懶地披著個小波浪頭髮,臉真好看,白得耀眼,還描眉畫目,紅唇微微向上翹著,說一口綿綿的外地音的重慶話,到也能聽懂。太太的漂亮,光芒四射,得讓小姑娘的鄭清茶有些害怕,往大娘身後躲,卻在大娘的胳膊窩縫隙中,看到太太流淚了,那是聽大娘說了鄭清茶的身世。鄭清茶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也掉淚了,在全世界都拋棄自己以後,居然有陌生人為自己掉淚,看來這老天爺還有另外一面。無依無靠的半大丫頭,做了太太的貼身丫鬟。

又是後來,總有很多後來。太太臨走前,給她尋了高大沉默的林大容嫁了,說是也了了一樁不放心的事。

但太太到底是沒走成,徹底留在了重慶城,並成為了這城裡的一樁傳奇,到幾十年後還有人傳說。鄭清茶想起來,心裡就痛。

林大容之所以做餃子好吃,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嗜好美食的北方人,還因為他有一雙適合和麵的大手掌。他從來不會說出自己的秘密。吃餃子,重點在吃皮,餃子皮好不好吃,關鍵看和面的人。力氣要大,耐心要好,手還要能發熱。這樣和出來的面有韌性,不粘牙,似有秘密小空間,將餡兒的水分和香氣都吸了進去。

餃子最好吃的部分,不是餡兒,嚴格說來也不是皮,而是皮靠著餡兒的那一面,在餡兒的汁液鮮香浸透後,還保持著彈性的那一部分。林家兩姊妹都愛吃蒸餃的皮,有時看林大容高興了,就撒嬌地將餡兒剝出來丟在父親的碗裡,自己只吃餃子皮。

雙胞胎裡面那個妹妹,叫林琅,就是那讓誰都沒想到,最後從江邊抱回來、安安穩穩地活到十七歲的黃毛丫頭。

雖然說起來是雙胞胎,兩個姑娘卻大不一樣。剛生下來的林琳就是個標準健康嬰兒,林琅卻是一副蔫趴趴的營養不良模樣,哭都哭不出來的她,被接生婆認定是活不下來的。那老姆姆一副好心腸地指導林大容將孩子“送給嘉陵江”,說這是處理養不活的新生兒慣例。頭昏腦漲的林大容,卻因捨不得,最終將小女兒抱了回來。

兩個女兒長大後,當媽的雖然沒有言說出口,但鄭清茶早就發現自己更愛大女兒林琳,林琳集中了兩口子的優點,高挑白皙,杏圓的琥珀色眼睛,笑起來彎成柔波,性情直率大方。奇怪的是,作為妹妹的林琅,雖然認真看與姐姐五官差不多,身高差得不太遠,卻完全是另一個人。瘦弱的林琅,總是微微有點弓著背,臉上架著厚厚的眼鏡片,見誰都會先低頭,連聲音都比旁人要小。一個鮮亮美麗如牡丹綻放,一個幹蝦蝦的像枯瘦蘭草,這是一對任誰都不會認錯的雙胞胎。

當母親的,雖然隱約覺得不能偏愛得太明顯,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她會買了兩張手帕後,先悄悄讓林琳先選,然後再拿剩下的一張給林琅。家裡有一塊祖傳的墨玉印章,她更是打定了主意,以後是給林琳的。然後轉身面對林琅的時候,又是人格分裂的愧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