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六章 花生、芝麻麥芽糖(第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六章 花生、芝麻麥芽糖(第二更)

跟著奶奶忙活一陣後,把要用到的50斤花生米,和50斤芝麻炒出後,就開始擦洗起了要揉做花生糖的長條桌,和大伯打出的四方木框子。

收整完這些時,石磨上磨出的第一批混合糧食漿也開始分汁了。老爹直接就在南門外像濾豆腐一樣的,在那早做好的吊架下濾起了汁。

濾完兩大盆後,直接端進屋倒進了兩口大鐵的鍋裡,我和奶奶也忙活起了熬製麥芽糖。

初時大火猛煮,邊煮邊打掉面上含有雜質的泡沫。到後來水份大量的蒸發減少,隨著鍋裡的液體已經逐漸的變得濃稠,火也相應的逐漸減小。

到了最後汁水開始收幹時,灶洞裡也被我們只餘留下少量的火炭了。

從煮汗開始,整過過程足足用去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鍋裡原本有一百多斤的汁水,已經變成0來斤筋斗的麥芽糖。用鍋鏟再去鏟動時,都非常的費力,而用筷子去挑攪一坨拉起來時,已是能拉起長長細細的一根絲線。

但要做花生糖,到這卻還沒完。

我咧了嘴一笑,喊著站在旁邊一臉喜色的老爹道:“爹,快呢,我這鍋可是就輪到你接手了。”

“嗯嗯,芽兒你說,後邊的我來就成。”老爹激動的答著話時,卻已是一臉泊緊張。

我有些好笑的道:“爹,你緊張些什麼,雖然沒做過,但早前咱們也說過。把那花生和芝麻分別倒進兩口鍋,然後用勁的攪拌均勻就行。”

說完時,老爹搓搓手,直接利索的就先後把早分出各10斤的兩種原料倒進了鍋裡,一時間,兩人都在各自的鍋裡奮力的翻鏟、攪拌起來。

近十分鐘翻攪均勻時,鍋裡的糖已經不是早前那稀糊糊的模樣。而是因為加了花生、芝麻,已經收緊抱團的黏糊在了一起。

這整個過程,就如初和面時,和好面後一樣的,緊緊變成了一團。

聞著空氣中麥芽糖與炒花生、炒芝麻的酥香,我忙是往那兩張長條桌中間各抹上些熟菜油,又在抹了油的位置上都放上四隻長寬都半米的木框。

見位置都合適,才是點頭急喊道:“行了。”

一聲令下,奶奶和老爹立馬忙活著用大鏟把鍋中的大糖球分成四份,分弄到了木框子裡。

這還沒完,他們兩人又用那早準備好半米長的木刮子,把那5釐米厚木框中的花生糖、芝麻糖都刮平齊木框架同厚的方塊,並乘勢壓壓緊。

最後高出框架的,直接移到另一框,不夠的從最遠處一框補上。

因為是第一次實際操練,真算得是手忙腳亂的了。

也才兩三分鍾的時間,他們面前各自的四框架糖就已經刮歸整,糖塊上方還冒著絲絲熱氣。我伸手輕摸一下框中的糖塊時,竟還是能燙手的。

也只又等了兩三分鍾,當方糖塊開始變得手能摸只感很熱時,我一聲號令,老爹就立馬提上一把如西瓜刀的鋒利長薄刀,取下一個方框架,兩手齊動“咔擦”“咔擦”在長條桌板上橫切起了厚度只足0.5釐米的糖薄片,最後又豎著釐米左右的切了一遍。

那刀子夠是鋒利,糖又依然保持著一定的軟度,當刀切完一塊時,不細細湊近去看,根本看不出其實這一整塊的方糖,已經被分解成了長5釐米左右,寬釐米左右,厚只0.5釐米的小糖片。

就是連那混合在糖中的花生,也是被整齊的切分在了各片小糖塊中。

“呵呵,這花生糖、芝麻糖,竟就樣就成了?”

我看著老爹越切越利索時,爺爺突然的說話聲,把我給驚了一跳。

拍拍胸口,我笑道:“當然成了,這不難吧?看咱們家這做的,可是比市面上有的那麻桿糖看著可口吧。”

這絕對是當然的。

光看那包裹在紅黃透亮的麥芽糖中那花生,那芝麻,兩聽到老爹和爺爺都拿起一片,咬得脆響,我就已經咽起了口水。

可是我卻只能幹看著無力,因為——我正在換牙。

雖然今早只掉了兩顆下門牙,奶奶還把它們用勁扔到了我家正房的房頂上,說是這樣能早早的長出來,但.....唉。

苦啊!為了保證長大後能有口好牙,所以我還是決定相信科學,少要沾惹這糖食和硬物了。

“唉!”

聽到爺爺也嘆了一聲,我有些疑惑的向他看了過去。這爺爺不會是牙也不行了吧?

見他皺著眉,我正猜想打量時,他道:“咱們家每天做粉條子餘下的洋芋渣子,如今喂著作坊後園子那大小40頭豬,4頭牲口,和那六千多的家禽,每天還拿給去當魚食,卻都天天有剩餘晾曬在院裡。這,這現在又整上這包穀和大米的渣子,這一年年存著可不是事。”

我正想笑接了他的話時,他又看著我那正吃糖上癮的老爹道:“敏義,等中午的時候,怕是得跟你哥合計合計,咱們再在靠他家那方和靠這方的後園子裡,都靠著後山牆再修上一長排的豬圈。一是不浪費這些好東西,二是將來多造些糞肥出來,莊稼地裡也合用。”

爺爺還是很有成算的呢,只不過就算是再喂上百十條的豬,可也是消化不掉這麼多東西的。

“爺爺啊。”我笑道:“那方後園子可不能再養豬了,你都說了咱們家還要再買上些人的,到時讓人家來了咱們家住哪啊。”

“要在那後邊住人?”爺爺一臉驚詫。

“嗯。”我點頭道:“後邊的圍牆始終不算嚴實,在小箐那方的西后園子修上幾戶的房子,住上幾家人,不正合適。現在倉庫房也才四棟,能住上六七家頂天了。讓管著作坊裡事在作坊做工的,直接就近住在作坊倉庫樓上也是方便。但留上四五家,管管後園子的果樹、牲口,平時也管管山上、田裡的莊稼果樹那些散活也是必須的。”

“啊,那得買上多少人啊?”奶奶已是驚呼出來。

我心裡估算了一下,道:“目前六個小作坊,制碗糖、釀葡萄酒、做鹽菌這三個是季節性的,但也不能到了季節再找人手,只是制碗糖的時間是冬天,所以至少還得再有兩家人。而餵養牲口和平時管理下田地果樹的,也得有個四五家吧。”

爺爺點了點頭,道:“成,中午吃飯時,芽兒把這話跟你大伯說說就是。那這些糧食渣子的事,芽兒是不是也有打算了。”

“嗯。”我點頭道:“目前靠東這方的後園子的後牆邊上,再修上長豬圈養個五六十頭豬是沒問題的。只是早前,我跟兩個哥哥商量了一下,想著不光在這後園子裡最多養上雞,而是直接在咱們山下河上方,找著平緩的地方,修上些雞、鴨、鵝的棚子,往我們家東頭一方的路上下,哪裡有大塊平緩的地,就在那蓋上大大的牲口圈,養上些牛、羊、騾馬之類的,也修上些大大的豬圈,養上豬。就是咱們家後的野兔子,也是能多多的養上的。這樣咱們家這些田地,每年都不能缺肥了,那收成也絕對比如今的好。”

大家聽了這話,硬了頓了片刻才回了神。

“這,這麼多牲口,那肉可就不容易賣出去了。”老爹很是擔心的開了口。

“嗯,那麼多家禽,就是生的蛋,也怕是不容易都賣了出去。”大伯娘在北頭遠遠的插了一句。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著大家五花八門的問題接踵而至,我聽完後,忙是把跟兩個哥哥商量時說的話,原原本本的跟他們說了一遍。

聽完這些,他們卻是越商量,越是覺得可行。最後卻還是說了,只等著中午跟著大伯說上一聲,如果他沒意見,那這事情今年收了雨水後,就可以慢慢的開始辦起來。

一家人商量完,卻都是過了大半小時後的事了。看看門外樹影的位置,竟已經是十一二點,我們才是又忙活著做起了第二鍋的糖。

中午是一點多鍾,張老實候在門外請我們去吃中午飯了。

從作坊裡出來時,張老實還候在門邊等著。本以為是什麼急事,結果他竟是來回報,說是兩個哥哥交待了,說他們會晚上兩天再回來。

這事氣得爺爺臉都黑了,而老爹和大伯也是商量著法,要收拾那兩個出門就變野的小子。

聽了這話時,我也是有些驚詫,但卻沒太擔心。只沒想到這兩個小子,竟然還打出了這樣的主意,只希望他們會來時,別被打得太慘才好。

對爺爺好一陣的勸說,一家人才是往那廚房趕去。

如今這一忙活時,大多我們都是跟著東外院這頭一起吃的,連著東、西內院幫忙洗菌的15人,就在那廚房外栽著樹的空壩子裡,擺上了四桌。

張、範、鄒三家就整15人,加著僱來洗菌的村民15人,整做了三桌。而我們這桌,雖然只是坐了7個人,大家飯菜也是一樣,卻硬是無人願意過來坐。

無形中,我們一家子與普通的百姓們,被這等級制度劃上了界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