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兄弟姐妹齊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豐收宴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八章 豐收宴請

看著客人都已離開,一家人看了遍收回了東外院晾曬著的穀子,才是各自分工去忙活。

男人們自是跟著去收糧了,收完了水稻,就得收玉米,事可不少。

今天,八月二十五,可正是我老孃的生日呢。奶奶帶著我們,自是忙著做好吃的。

中午飯菜豐盛,晚上自是火鍋家燒烤,一天歡樂的時光,很快就過去。

二十六的一早,一家人吃過早飯,孩子們都離開後,我攔住了同樣要離開的幾個大人。

這麼多天,那四個極品的情況如何,我並不知道。兩個堂伯也並沒上門。而張曉晨明顯也並沒多話,沒跟去送過貨的大伯提起過這事。

但此時,已經過了大伯與老孃的生日,我打算把這事說出來。畢竟這事,家裡人就算會不開心,可早晚都要面對的。

“芽兒,是不是有什麼事,你快說。”被拉下的爺爺一愣後,催促道。

我輕一點頭,把八月十七那天,在鎮子上遇到的事,原原本本都說了一遍,並沒有隱瞞。

聽到這訊息,一家人驚愕過後,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話,但也真如我所料,大家心情明顯都很不好。

我有些無奈,提議道:“爺爺,咱們是不是到里長那問問,這幾天我也沒去鎮上問過。”

“不用。”爺爺沉著臉,果斷的道:“那家子人有什麼好打聽的,我與他們那方也早斷了關係,劉敏昌他們兩兄弟,愛雜做我們也管不著。”說完,直接就走出了廚房門。

奶奶嘆了口氣,拉了我道:“芽兒別擔心,你爺爺這是心裡有氣。聽你爺爺的,別管了。有些人,是幫扶不了的,咱們家再多做些什麼,也落不了人好。倒是苦了你,在那人來人往的集市上......”說到這,卻是抹起了眼淚。

“奶奶別哭,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別壞了咱們家名聲,我可沒把別人雜看當回事,難道奶奶還怕你這乖巧有錢的孫女,嫁不掉不成。”多真心沒把那當事,所以直接打趣著,安慰起了家裡的人。

“快下地了,以後家裡,別提那些不著調的人。”爺爺拉著聲,大聲的在外邊催了起來,竟是還沒走。

老爹摸了摸我的頭,並沒多說什麼,只是拉了幾個哥哥們出了門。

把一家人惹得不高興,我心裡更是不喜起兩個堂伯,也恨上那些個極品。

但此時,我也只能面上帶著笑,努力的逗著奶奶她們開心起來。讓她們為這事多不開心一刻,我都覺得不值。

那家極品,我會找機會去一次性解決的。那天在集市時,暗語威脅他們時,我已從那老極品和張萬福驚慌的眼神裡,肯定了他們絕對是母子的事實。這麼好的把柄,自是得利用起來。

早水稻和玉米收完時,已經是九月初一了。

我家6畝水稻,整整收進倉萬4千多斤的幹穀子。大伯家15畝,也收了1萬千多斤。

比起現代雜交水稻一畝能達800~900多公斤的產量,我們這畝產才400多公斤的數劇,自是不足一提。但在這年代,已經是比原來增產了兩三倍。

我家早種下的54畝玉米,和大伯家5畝玉米,也是豐收了的。

多年來的新種植經驗,加上每年都選玉米中大包的良中,所以今天就算遇到乾旱,但請了那麼多的人,玉米苗從初時,就肥水足實。

雖如今只是把幹玉米棒子收進了倉,但我估計著,玉米的畝產,應也在700~800公斤左右,比起現代時畝產上千公斤,卻也沒差太遠了。

我家這54畝玉米,至少也能剝下8萬斤左右的玉米粒。而大伯家五畝,應也能收上7~8千斤的玉米粒。

我能估算出來這些,家裡都是種莊稼老手的眾人,自也是能算出來的。一時間,豐收的喜悅讓大家好像都淡忘了早前的不快。

九月初二的早上,爺爺直接就讓作坊那邊的幾家人休息了一天,帶著他們把作坊後園裡,抓了6頭還不足兩百斤的豬殺上,還殺了0只雞和0只兔子,又讓六個小子和哥哥們,去山溏裡撈了幾十條魚。

這些他都覺得不夠,還去集市上買回了10只羊子,宴請了全村人和交好的里長等人。兩個外公家,自是也少不了要來的。

這一天,自又是一番的熱鬧。

熱鬧過後的第二天,張老實,就又帶著人,開始種起了小麥。

收菌子和制菌子的事,也在這天停了工。雨水晚,所以今年菌子才能收到了九月,但如今,山上的菌子卻是越來越少,市場上的鮮菌也漲了價,沒必要再漲價去收了。

但今年,家裡卻是收到了61萬6854斤的鮮菌,6000多斤的鮮松茸菌。

這一次,50斤一罈的牛肝鹽菌,制下了整6000壇。0斤一罈的雞油菌鹽菌,制下了8000壇。

麻辣雞樅菌、麻辣雜菌這兩種。帶肉粒葷味的,用0斤罈子裝的,做了000壇;5斤罈子裝的,做出了650壇。而素味的,則是用50斤、0斤的大罈子,各做出了000壇。

兩種麻辣菌,早前開賣時,就已經賣得很好。而鹽菌,卻是要過年前一月,市面上沒有鹽菌賣後,才會開賣了。

今天的菌子,掙上比往家多的錢,自是不在話下了。

外公他們,這天起,也沒再外出收菌了。而是直接到鎮子上,收拾著我家原來鋪子後那個後院,準備開他們取名為“周李貨運商行”的鋪子。李外公,也定著要在年前,讓他孫子李玉山,到鎮上的苟夫子那去唸書。

今年收菌,我雖不知道他們兩家,都具體掙了多少錢。可從大哥他們記著的賬面來看,外公家這次收回了11萬多斤的鮮菌,就算平均每斤掙兩分多到三文,也是能掙下00多00兩的銀子。

李外公家,人少車也少,所以收了8萬多斤菌,也至少能掙00來兩。

這時候,家裡也改著,開始大量收起了核桃、芝麻、葵花籽、酥麻這些東西。家裡的糖食作坊,原來的品種,太單一了,如今一家人商量好,要增加品種。

九月初三這天,爺爺他們,原本是要著力開始製糖食和烤蕎餅的。可這天,原來與家裡交好或是只有買賣關係的一群貨商,得了信後,又來到了家裡恭賀。爺爺他們,自也都不得不留在了家裡招呼客人。

這一天忙亂還不算完,不少得了信的貨商,也在後邊陸續前來道喜。

喜慶熱鬧,卻也繁忙。這是家裡如今唯一的寫照。

這一忙,就忙到了九月初八。兩個外公家合開的貨運商行開業了,我們自是要去恭賀的。

兩個外公家這次掙了錢,也知道了我們家裡與堂伯他們的事,宴席直接就去了鎮上的食味居擺,而且整整擺了十桌。

直到這時,我才知道,他們這些年跑馬幫,後又自己跑貨運,真也是結識下了不下的人。

高興了這一天後,第二天,九月初九,迎來了小哥劉浩文1歲的生日。還好這天,家裡也再沒客來了,兩個外公家有了生意,自是來不成。就我們自家,和在家裡讀書的幾個孩子熱鬧了一天。

九月初十起,家裡買回了魚網,開始每天賣起了山溏裡的魚。一年了,家裡沒再賣青椒、洋瓜等菜,而是把這市場讓給了也咱上菜的村民們去賣。

如今每天運魚到山貨鋪後院裡,養在大缸裡賣,卻也依然有很多聞知的新、老主顧,前來訂購。這其中,應是摻雜著舊情,也摻雜了二哥中舉這事的影響。

歡樂的時光過得很快,轉眼到了九月十五。三個哥哥在這天一早,戀戀不捨的回了麗江山勤書院讀書。

也在這同一天,三個哥哥帶著特產,離開不久時,家裡幾月前訂做的石燈臺,被石匠石老闆親自帶人運送來了。

石老闆是個有成算的人,他竟是與工匠都留在了我家,要免費幫著我們安上石燈臺。

他如此客氣,我們這方自也不好拒絕。每天好吃、好喝、好住的招待著。

用了三天時間,大大的石燈臺才安埋完。

大伯家跟我家裡,正院的石路兩旁,和後院的石路旁,十幾米遠就安置上了一個。從我家這裡到穿過作坊區,到大伯家的那條青磚路兩側,也是十幾米遠,就安置上了石燈臺。

而通往我那個後院裡的閨閣和一路上、和樓前,石燈臺的數量明顯更密集更多一些。家人們的特別對待和心意,讓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外,還有滿滿的感動。

這些石燈臺,雕花刻畫,非常好看不說,功能也是非常合用的。雨天時,大大的石燈臺下方,可以放入燈籠也不用擔心被雨淋滅。而且還有插火把的石洞。

送人離開時,爺爺多給了這石老闆五兩銀子,他卻是堅決沒多收。80個石燈臺安裝完成時,雖花掉了整160兩銀子,但家裡入夜時,卻也明亮起來。

三個哥哥走後,在九月二十五,寄回了家書。姜山長與澎大人給定了時間,讓二哥明年正月十五後,就進京參加春試。

這訊息,自是讓大家歡喜擔憂皆有。可這時,正是收晚種些的水稻和玉米的時候,家裡忙得,也沒時間去多感慨。

僱了大量的人手,把秋糧收完時,已是十月初二。山上的柿子開始紅了,甘蔗也到了可以砍收的時候。

沒時候稍做休息,十月初三,家裡就放話出去,開始收起了柿子和甘蔗。

兩個外公家,在此時,也招足了人手,添購了牲口和車輛。

今年的冬季,我們幾家準備充足,又要大幹一場。

可今年我家這收柿子資訊一發出,鎮上也開始有兩家也收了起來。柿子的價格,一下子從1文一斤,變成了15文十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是生意,就必然有競爭。對此,我早前已經意料到的,家裡的大人經過早前幾年收菌時競爭的事,自也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都不用我再去安撫勸解。

總的來說,有著外公他們商隊從外收運柿子和甘蔗回來,我們家裡每天收到的量也不算低。收柿子和甘蔗的事,也算是順利的。

開收那天,爺爺就託人,往永仁廳衙門帶了封信。餘大土司,也在十月初六,派來了他家裡的四個壯勞力,開始學起了制柿餅和製糖。

而這時,張老實也四處找起人手,開始種起了小麥。外婆家種下的土豆,也在這忙時,到了收穫的時候,舅母們自是不能再來幫做柿餅了。

雨水在這時,也已經收了。建學館、建下人住房、建牲口養殖場的事,又得開始。大伯和爺爺,成了負責建房子的工頭。

好在大伯家和我家這買回的下人,都是打定了主意的不想以後離開,如今我就把六個丫頭派到了西內院,學做柿餅。六個小子,分派到了烤餅作坊、制紅糖作坊裡暫時幫忙。

而兩個煮飯的婆子,在這時,自是被派到了西內院的作坊裡,幫著鄒老太太,每天中午為摘柿子削柿皮的人煮飯。我們家裡,如今又是早晚才開火了。

有了他們的加入,倒是讓我們一家子,每天不至於忙得脫不開身。

一切都顯得很順利,但唯一的問題是,大多人都往山上去摘柿子砍甘蔗掙錢,莊稼地裡的人手嚴重找不足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