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亂局伊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亂局伊始

李太後微笑道:“皇帝無私事,一言一行皆要符合天下臣民之望,兩位卿家也是為皇家名聲著想,皇兒無需介懷。”

劉承祐不高興地道:“史弘肇和楊邠仗著自己是顧命大臣之尊,資歷老威望重,經常不把兒臣放在眼裡,兒臣這皇帝做的可真夠憋屈!

如今耿氏已經病故, 就算不顧念兒臣與她生前的感情,也應該憐惜她腹中未出世的孩兒,那可是我劉家血脈。

依兒臣看,史楊二人根本就是私心作祟,妄圖染指皇權,他們擔心日後兒臣親政,他們的輔政大權岌岌可危,這才想方設法阻撓兒臣行使皇權!”

李太後無奈道:“皇兒這樣想未免有失偏頗,四位顧命大臣都是你父皇留下的股肱之臣, 漢室天下能有今日之安穩,四位卿家功不可沒。

史楊二公平時確有行為不端之處,但要說他們想獨攬朝政,阻止你親政,哀家確是不信的....”

“那是母后沒有親眼瞧見,史楊二人在皇兒面前囂張跋扈的樣子!”劉承祐惱火地提高嗓門,“這二人總是對兒臣指指點點,這也不對那也不行,也不知究竟誰才是這大漢皇帝!”

李太後拉著劉承祐的手,輕柔勸慰道:“皇兒年幼,老臣們對你要求嚴格些,也是為江山社稷著想,他們都盼著你成為一位合格的英主。”

劉承祐哼了哼沒說話, 臉上怒氣微消。

李太後輕笑道:“這樣吧, 明日予把二位卿家叫進宮裡,好好訓斥一頓,為皇兒出口惡氣。”

“母後還是拿兒臣當作小孩一般哄騙!”劉承祐不滿地抱怨。

李太後略顯粗糙的手掌細細摩挲著他的面頰,滿眼疼愛地道:“即便將來皇兒能像你父皇一樣縱橫天下,在予眼裡,也仍舊是最寵愛的孩子....”

劉承祐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朝李業和聶文進使眼色。

李業湊近,彎腰成九十度,拱手一臉媚笑道:“阿姐憐惜官家,就更應該為官家大業所著想。

史楊二人居功自傲,連官家追封一位受寵的皇妃這樣的小事,他們也要駁回,絲毫不給官家面子,試想日後官家年歲漸長,逐步親政掌權,他們又怎麼肯放下手中權力,支援官家親政?

史楊二人把持朝政,籠絡朝臣,動輒以輔政之權駁回官家旨意,長此以往只怕滋生出不臣之心!防微杜漸,太后應該提前為官家考慮才是!”

李太後蹙緊眉頭道:“你這話是何意?”

聶文進諂笑道:“不如請太后出面召集群臣,商討廢黜顧命大臣之權!最起碼,史楊二人不能繼續留在朝堂上....”

李太後怔了怔,看向劉承祐:“皇兒今日來見予,就是想說此事?”

劉承祐硬著頭皮道:“母後明鑑,史楊二人欺兒臣年幼,已犯下多次大不敬之罪,兒臣一直隱忍退讓,可他們依然咄咄逼人。

兒臣擔心史楊二逆終有一日會對母后和兒臣不利,所以想請母后出面主持公道,罷黜二逆,逐出朝堂!”

李太後鬆開他的手,神情變得無比嚴肅,沉聲道:“史楊二公乃先皇所留輔政大臣,本就有規勸君王言行的職責,正因為他們不會事事順著你的意,能堅守一名正值老臣的本色,予才放心把朝政交給他們。

而今,你竟然因為他們與你意見相左,對你的言行進行勸諫,就起了廢黜忠臣的心思?”

劉承祐不服氣地道:“身為帝王,如何能受臣子挾制?況且朕已經成年,用不著這些礙手礙腳的老家夥在一旁指手畫腳!”

李太後面帶慍怒,生氣道:“先皇從太原起兵,入主開封,建立基業,掃平河北契丹之禍,還天下以太平,如此蓋世功業,在朝堂上面對一眾老臣,尚且能謙遜有禮,恪守君臣禮節。而你如今年不過二十,於國家社稷寸功未立,怎能生出此等驕恣之心?”

劉承祐惱羞成怒,嚯地起身,忿忿道:“待殺光這群朝廷蛀蟲,收攏皇權,朕一樣能平定天下!”

李太後氣得渾身哆嗦,攥緊念珠朝玉佛像雙手合十,口稱罪過。

李業諂媚道:“太后德高望重,請太后出面,在朝堂上當堂宣佈史楊二人的罪狀,必定能令群臣信服....”

李太後倏地怒視他,厲聲道:“放肆!簡直是一派胡言!”

李業嚇得急忙趴在地上,高高撅著屁股,哭喪著臉:“阿姐莫惱,是弟弟說錯話了,該掌嘴....”

李業裝模作樣地往嘴巴上扇了幾下。

李太後怒斥道:“先帝在世時,你百般鑽營謀求高位,那時先帝便說你無才無德,只會媚上欺下,讓你做個武德使已經是抬舉你。

如今你以外戚國舅的身份,當上三司使,還不知足?還想攛掇官家罷黜重臣,為你獨攬大權鋪路?”

李業嚇得直冒冷汗,咚咚磕頭:“阿姐冤枉弟弟了,我當真沒有其他心思!實在是史弘肇和楊邠欺官家太甚,官家不光是皇帝,還是我外甥,咱們是一家人,如何能被人欺負?弟弟看不過去,才想為官家出出氣....”

聶文進想幫忙說話,李太後鳳目陡射厲芒掃過他,嚇得他雙腿一軟趴在李業身後,大氣不敢出。

“史楊二公受先帝託孤之重,予相信他們絕不會有二心!”

李太後語氣嚴厲,“皇兒年幼,還需要多多學習為君之道,多跟老臣們學習治國理政之法,切不可聽信讒言,做出自毀長城之舉!”

李業和聶文進趴在地上不敢多言,劉承祐見母后動怒,也不敢再說什麼,低頭拱手道:“兒臣謹遵母後教誨!”

嘴上答應,可劉承祐閃爍的眼神和滿臉的不服氣,說明他心裡根本沒把李太後的話聽入耳。

既然無法說動太后,劉承祐也不願繼續留在佛堂,告退一聲便帶著兩大跟班匆匆而去。

李太後望著三人背影消失在宮牆畫廊之間,無奈地深深嘆息。

知子莫若母,她知道劉承祐廢黜老臣的心思不會輕易改變。

李太後不禁想起了當年丈夫對兩個兒子的評價。

長子承訓篤實忠厚,待人寬和,有仁君風範。

次子承佑氣量狹小,心性狠辣,行事不擇手段。

要傳承劉氏基業,穩固江山社稷,劉承訓才是最佳人選。

夫妻倆對長子寄予厚望,怎料到天妒英才,讓長子英年早逝。

皇位不得已才傳到劉承祐手中。

如今繼位不過三年,朝政毫無建樹,北方契丹頻頻騷擾,南方唐國陳兵淮水,西南孟蜀口頭稱臣,每年的進貢卻越來越少,足見其對開封朝廷的輕視之心。

強敵環伺,劉承祐卻一門心思地打壓老臣,皇位還未坐穩便起了剪除功臣的心思。

唉~~李太後心力交瘁,深感無力,只能朝玉佛像叩首,默默誦唸經文,祈禱這大漢江山能夠太平一些,不要再生出大亂子....

~~~

“朕早就說過,軍國大事不要跟婦道人家商量,婦人無知,心慈手軟,只會誤事!”

回到慶壽宮暖閣,劉承祐摘下梁冠狠狠摔在地上,跳上繡榻毫無形象地斜靠著。

李業屏退侍奉的太監,搶過聶文進手裡的茶壺,坐在繡榻一旁倒茶。

聶文進撇撇嘴,只得彎腰撿起皇帝梁冠,拍打灰塵擦拭乾淨。

“官家勿憂,即便太后不點頭,咱們也能想出辦法除掉史楊二逆。”李業笑道。

劉承祐喝了口熱茶,捧著手爐取暖,惱火道:“母后不出面,憑藉朕的威望,難以讓群臣信服,如何能處置二獠?”

李業冷笑道:“實在不行,咱們就來個先斬首湊!搶先動手直接處死史楊王三人,再滅了他們三家在京的族親,向朝臣宣佈三人為叛逆,敢有附從者一律按照謀逆大罪論處!”

聶文進陰惻惻地附和道:“三人中,以史弘肇威脅最大,他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禁軍統帥,掌握軍權。但此人也有一個致命弱點!”

“噢?快說!”劉承祐心急火燎,李業也看向他。

聶文進陰冷地道:“史弘肇在軍中的資歷不高,威望不足,他能掌握禁軍,一是靠郭威鼎力支持,二是安插了一批親信在軍中,例如史弘肇的兄弟,小底軍都虞候史宏朗,楊邠的小兒子,右衛將軍楊廷偉,王章的侄子,右領軍衛將軍王旻,控鶴衛都虞候高進等心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待動手那日,一定要同一時間控制住這些人,不給他們調集兵馬的時間。

如此一來,史弘肇和楊邠再無還手之力,只能任由官家宰割。朝臣們為自保,也絕不會有人敢跳出來反對。”

劉承祐聽得頻頻點頭,陰狠的目光寒芒閃閃:“再過一月,郭威就要離京趕赴鄴都,等他離開之後,方能伺機而動!”

“臣等願追隨官家剷除逆臣!”李業和聶文進齊聲喝道。

“三日後,等郭允明回京,你們三人再一同前來,朕與你們好好商量,一定要確保一擊必中!”劉承祐沉聲道。

二人應諾,留在宮內陪劉承祐用完晚膳才一同出宮。

兩日後,劉承祐懷著悲痛的心情,站在西華門城闕之上,目送耿夫人的棺槨緩緩駛出宮門,往陽翟縣而去,運送到穎陵安葬。

“愛妃,一路好走....”劉承祐手扶堞牆,雙目泛紅,喃喃自語,“待朕百年之後就來陪你....”

傷感了一陣,劉承祐起駕回宮,什麼事也不想幹,只想回慶壽宮暖閣躺著,緬懷愛妃過往的點點滴滴。

剛回到暖閣,一名小太監跑來低聲道:“啟稟官家,後贊在殿外求見。”

劉承祐蓋著暖和的錦被躺在繡榻上,迷迷糊糊打瞌睡,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哼唧道:“嗯....叫他進來~”

剛說完猛地睜開眼,坐起身子:“你方才說誰?”

小太監怯怯地重複了一遍。

劉承祐瞪大眼,後贊回來了?

他不是在涇州麼?難道涇州生變?

不對啊,一月前,他才接到後贊密報,說是唐主李璟的六皇子出現在涇州,要想辦法生擒回京獻給他?

難道後贊把李璟的兒子抓回來了?

劉承祐眼睛一亮,急忙道:“宣後贊覲見!”

小太監急忙退下傳旨。

沒一會,暖閣外響起一聲撕心裂肺地哭嚎聲,只見灰頭土臉的後贊,手腳並用地爬了進來。

“陛下!陛下啊!”

劉承祐被他這副披頭散髮,渾身髒臭的模樣嚇一跳,捂住鼻子嫌惡地揮手道:“退遠些,不許靠近!”

後贊不敢靠攏,跪在距離繡榻一丈遠的地方,磕頭哭訴道:“託官家洪福,讓微臣還能夠有命活著回開封,還能再見官家一面....”

“為何這般狼狽模樣?究竟出了何事?”劉承祐不耐煩地呵斥道。

後贊又哭又罵地把他在涇州的遭遇說了一遍,吧嗒吧嗒地掉眼淚:“史匡威和朱秀勾結唐國皇子,想要藉助唐國支援,反叛自立!本來微臣已經抓到了李從嘉,卻不想朱秀竟然悍然出兵截擊,反而又將人搶走!

微臣拼命廝殺才逃出敵人追擊,不敢久留,一路逃回關中,馬不停蹄地趕回開封,向官家稟報!”

劉承祐又驚又怒,厲聲道:“史匡威和朱秀竟敢公然出兵襲擊禁軍?”

“官家明鑑,微臣帶去涇州的飛龍軍將士死傷無數,全賴官家洪福齊天,才保得微臣逃命!”後贊痛哭流涕。

“彰義軍....果然反了!”劉承祐攥緊拳頭,咬牙切齒。

後贊恨恨地抱拳道:“請官家撥給微臣兵馬錢糧,臣必定率軍掃平涇州,生擒史匡威和朱秀!”

劉承祐坐在榻上,鐵青著臉,半晌沒有說話。

後贊急了,剛想再勸,劉承祐擺擺手道:“彰義軍地處偏遠,對於我大漢江山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何況如今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能在此時節外生枝....”

“官家....”後贊怔了怔,聽出劉承祐話中意思。

只是他想不到,還有什麼比平定藩鎮反叛更重要的事。

“你附耳過來!”劉承祐朝他勾勾手指頭。

後贊跪行幾步,跪在繡榻旁,劉承祐俯身在他耳邊低語幾句。

後贊精神大振,大喜道:“如此大事,的確比對付彰義軍更緊要!官家聖明啊!”

劉承祐得意冷笑:“此事不可聲張,待明日,你與李業、聶文進、郭允明一同入宮,朕再與你們詳細商議!你回來也好,朕安排你到禁軍任職,替朕掌握兵權,有你們四人助力,朕剷除逆臣便是勝券在握!

等朕掌控了朝堂,再出兵收拾彰義軍不遲!”

“臣願為官家效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