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歷史如約而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八章 歷史如約而來

“末將周光遜拜見侯爺!”

蒲州城,一處客舍,朱秀見到了專程從潞州趕來的周光遜。

胡廣嶽笑著提醒道:“周將軍有所不知,侯爺已晉爵縣公,再稱呼侯爺可就不妥當了!”

周光遜忙道:“末將恭喜公爺!末將遠在潞州,孤陋寡聞,請公爺恕罪!”

朱秀擺擺手笑道:“縣公而已,當不得公爺稱呼,你無需在意。”

周光遜笑道:“憑藉新君對公爺的賞識,早晚封個國公之位,到時候叫公爺可就名正言順了!”

朱秀笑了笑,讓他坐下說話。

周光遜早已過了而立之年,身材壯碩了許多,開始蓄鬚,常年住在軍營,膚色黝黑,頗有股悍將氣。

“你母親近來可好?”朱秀關心道。

周光遜嘆口氣:“家母已於去年十月病逝。”

朱秀嘆道:“算算年紀,你母親已是高壽,倒也沒有遺憾了。”

周光遜道:“家母還幫我帶了一年多孩兒,走時面容安詳,沒有受苦。”

朱秀笑道:“你何時成的親?竟連孩兒都有了?”

周光遜赧然道:“三年多前,妻子家是潞州當地一戶士族,不算大富大貴,在州縣也有些名望。”

胡廣嶽道:“你這廝,成親竟然連招呼都不打,不把我們這些老友放心上!別人不告訴也就罷了,怎麼還瞞著公爺?”

朱秀含笑不語,看他如何解釋。

周光遜慌忙道:“並非末將有意隱瞞,只是公爺身份貴重,潞州距離開封路途遙遠,況且當時公爺剛從宿州回京,朝廷上事務繁重,末將心想成親這種小事,沒有必要讓公爺知道....”

朱秀笑道:“成婚乃人生大事,總該知會一聲,就算我無法到場祝賀,也會派人送去賀儀。”

周光遜滿臉愧色,抱拳道:“是末將做的不對,請公爺責罰!”

朱秀笑著扶起他:“成婚生子乃是喜事,何來責罰一說?給你的賀儀稍後補上,還有你孩子的週歲禮,一併補上!”

周光遜誠懇道:“多謝公爺恩賞!只是末將多年來一直受公爺照拂,家母年邁多病,也多虧侯爺從洛陽安排大夫上門問診,家母故去前還常常唸叨,沒能見上恩人一面,當面磕頭謝恩,就是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公爺心意末將領了,恩賞實在不敢要!”

朱秀擺擺手:“賀儀是要送的,不是給你,是給你妻和孩兒,也讓你嶽父母家知道,你周光遜還有朝中的人脈。”

周光遜心中一陣感動,跪倒拜首:“末將叩謝公爺大恩!”

周光遜在行伍中打拼多年,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年輕衝動的熱血小校。

他明白,這是朱秀在為他撐臉面,讓他在妻族面前挺起胸膛做人。

“不過你可不要說是誰送來的,以免被人察覺你我關係,就說是開封的朋友,越是神秘,你岳父岳母越是覺得你不簡單。”朱秀笑呵呵地叮囑。

“多謝公爺指點。”周光遜也笑了。

“對了,你這次從潞州趕來,李筠沒生疑吧?”朱秀問。

周光遜笑道:“李使相對我還算信任,他在潞州與當地商賈合作,開採石炭,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運到蒲州來出售,這項差事他就交給我來辦。

這次也是趁著運送石炭的機會趕來拜見公爺。”

朱秀訝然失笑,李筠不好好守城,竟然做起倒賣煤炭的生意。

稍作沉吟,朱秀道:“近來,朝廷裡可有派人傳下旨意?”

周光遜道:“據末將所知,並沒有。”

朱秀苦笑,看來柴榮完全沒把他的話放心上,嘴上答應說要傳旨給李筠和符彥卿,讓他們加強本鎮防務,實際上根本沒當回事,只是敷衍他而已。

“敢問公爺,可是出了什麼事?”周光遜問道。

朱秀沉聲道:“從去年末開始,北漢和契丹頻頻犯境,我擔心劉崇會勾結契丹人,趁著國喪期間大舉進兵!

如果不幸被我言中,那麼潞州和趙州就是兩大突破口,敵人一定會集中兵力勐攻其中一處!

潞州李筠疏於防務,恐怕會被敵寇趁虛而入!”

周光遜大驚失色:“公爺何不上奏官家決斷?”

朱秀苦笑道:“來蒲州主持奠禮前,我已經當面奏報,可惜陛下似乎不以為然。”

周光遜道:“末將回到潞州,就請李使相派出探馬,嚴密監控北漢動靜!”

朱秀搖頭道:“不妥,李筠是個頗為自負之人,氣量狹小,他還有心思忙於私產生意,說明他根本不相信北漢兵會南下。

你現在跑去對他曉以利害,他只會覺得你信口開河。

反過來,萬一爆發戰事,他非但不會感激你,甚至還會嫉恨你!因為你之前的警告他沒有聽,現在看到你,他就會覺得無地自容!”

周光遜一愣,苦笑道:“請公爺指點,末將究竟應該怎麼做!”

朱秀嘆道:“你只是個步軍都知,能做的相當有限,回去後不要對人提及此事,跟自己關係好的軍將暗中打聲招呼,找個藉口,把妻兒岳父岳母送到洛陽暫住。

然後,靜待局勢變化。

若是劉崇當真南下,聲勢一定不會小,幾萬兵馬是有的,再加上契丹人幫襯,單靠潞州絕對抵擋不住。

李筠如果夠聰明,就會率軍南撤,不會頑抗死守。

劉崇打的旗號是匡扶漢室,掃滅叛賊,為了收取民心,不會為難百姓,棄城撤離絕對是明智之舉!

萬一到時候李筠犯渾,你可千萬要找機會勸諫....”

周光遜牢牢記在心裡,重重抱拳道:“公爺教誨末將絕不敢忘!”

翌日,周光遜率領潞州官兵打道回府,三日後,朱秀主持完祭奠大禮,謝絕蒲州官員的盛情挽留,連夜啟程返回開封。

走到洛陽時,潞州緊急軍報和武德司、藏鋒營的的情報幾乎同時送到朱秀手上。

潞州告急!北漢劉崇、契丹大將楊袞率領大兵南下,兵鋒直指潞州!

昭義節度使李筠匆忙率兵出昂車關迎敵,被敵先鋒大將張元徽殺敗,退兵扼守關城!

李筠請求朝廷火速發兵救援!

朱秀捏著數份情報仰頭苦笑,該來的總是會來。

當即,朱秀從洛陽穿城而過,沒有停留,星夜兼程趕回開封。

~~~

紫辰殿內,在京五品以上官員全數列席,柴榮登臨御位,君臣皆是喪服未除,殿內也是一片縞素裝飾,顯得氣氛異常沉重。

柴榮臉色相當難看,剛剛接到加急奏報,北漢兵聯合契丹兵進犯潞州,李筠率兵出擊,反倒被敵方先鋒大將挫敗。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今昂車關及及可危,一旦關防告破,潞州以北無險可守,只能任由敵軍長驅直入。

柴榮極力壓抑憤怒,環顧殿中沉聲道:“諸卿,賊寇入境,有何良策,儘管說來!”

眾臣相顧默然,劉崇此次出擊動作太快,根本不給反應時間,潞州李筠之前上表,還信誓旦旦地說河東邊境平穩,沒有發現北漢兵異動。

這才過了幾日,怎麼就被人家打到家門口來了?

求援急報上說劉崇親自統兵南下,具體兵馬人數不詳,只說恐有十萬大軍,其中契丹兵馬有多少不得而知,契丹大將楊袞又是何人也不得而知。

軍情戰況不明,只知道潞州危急,李筠心急火燎地派出好幾撥求援快馬。

什麼都不知道,如何能拿出應對之策?

柴榮見百官不說話,難忍憤怒,厲聲道:“時值國喪期間,大行皇帝梓宮剛剛運往嵩陵,還未下葬,朕和你們身上喪服未除,劉崇就勾結契丹人南下犯境!

潞州軍民危在旦夕,而諸位臣工站在這大殿之上卻一言不發,究竟是何道理?

莫不是要等著他劉崇揮兵直撲開封,亡我大周,為劉承右、劉贇復仇?”

皇帝此言可謂誅心,百官惶恐拜倒:“陛下息怒!”

柴榮話說出口又有些後悔,他即位不久,第一次召集朝臣商討如此重大的軍國大事,實在不應該衝動發怒,說這些喪志氣的話。

只是話已出口再難收回,柴榮面如鐵色,雙目厲芒閃爍。

李重進和張永德一個在大名府一個在澶州,還未趕回,朝堂之上自然以老宰相馮道為首。

馮道無奈,揖禮道:“陛下,為今之計,當儘快發兵救援潞州。另外,還要加派探馬打探前線情況,若是敵軍勢大不可擋,可令李筠率軍撤到澤州,避其鋒芒。

潞州城和李筠手下昭義軍,二保其一,絕不可失地又損兵。”

柴榮怒氣平息,低沉道:“劉崇欺朕初登大位,又適逢國喪,妄圖勾結契丹人亡我大周,併吞天下,朕認為此一戰,劉崇絕對不會善罷甘休,必定要先取潞州後下澤州,然後跨河來犯開封!

故而,朕決意親征河東,與劉崇賊寇決一死戰!

此乃國戰,朕不可不往!”

此話一出,百官俱驚。

劉崇想一戰而定天下?攻打開封滅亡大周?

陛下還想親征出戰?與劉崇來個陣前對壘?

這新天子也太小題大作了吧?

北漢兵哪次進犯不是打打秋風,劫掠一番就撤走,哪裡還敢真的進軍開封?

就算這次有契丹人助戰,頂多在潞州澤州燒殺劫掠一通,就憑地狹民貧的河東,劉崇就想進軍開封,滅亡大周,可能嗎?

再說,新君即位還不到一月,就御駕親征,先帝的陵墓都還未完工,這種決定怎麼想都覺得太過草率魯莽。

不少朝官偷偷望向陛階之上,大周新天子的確英武不凡,可終究還是年輕了些,沉不住氣。

百官之中,也不乏有識之士,譬如馮道、範質、王溥、鄭仁誨、魏仁浦等,他們面色凝重,沒有輕易否決柴榮的話,而是在心裡細細揣摩斟酌。

馮道緊皺白眉:“陛下是擔心,如果讓劉崇進軍太過順利,會助漲契丹人氣焰,讓他們誤以為我大周國喪期間無力抵抗,趁機掀起更大的南侵戰事?”

柴榮道:“不錯,朕正是此意!朕所慮者,並非劉崇,而是契丹!”

這下,不少朝臣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從這個角度來說,陛下要親征,以求最快速度解決北漢兵,倒也說得過去。

鄭仁誨遲疑道:“陛下初登大寶就親臨戰場,是否不太妥當?”

馮道也搖頭道:“老臣不贊同陛下親征!”

柴榮急於說服百官,忙道:“昔日唐太宗創業之初,還不是四處征伐,朕欲效彷之!況且朕帶兵多年,戰場廝殺於朕而言無所懼憚!”

鄭仁誨啞口無言,只能求助似的看向馮道。

馮道委實不客氣地直言道:“陛下能否媲美唐太宗,還尤為可知。”

柴榮被噎得說不出話,暗自惱火。

鄭仁誨和範質、王溥苦笑連連,一個勁地給馮道遞眼色,讓他給新天子留幾分顏面,不要直言犯君。

柴榮爭辯道:“北漢兵不過是烏合之眾,朕統率大周王師,當如泰山壓卵之勢將其掃滅!”

馮道捻著白鬚,冷哼一聲,暗含幾分譏諷:“卻也不知陛下能當泰山否?”

“你!~”柴榮氣急,差點就要忍不住呵斥一聲放肆。

鄭仁誨、範質、王溥三大宰相相識苦笑,不約而同地往後挪了幾步。

馮老相公今日莫非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接二連三當面頂撞皇帝?

這跟他往日明哲保身的作風完全不一樣呀!

柴榮臉色青紅交加,憤怒地緊盯馮道,恨不得衝下殿拔光他的白鬚。

群臣也用一種看瘋子的目光看向馮道,今日恐怕是馮老相公為官五十餘年來最硬氣的一次。

王溥突然跨前一步,揖禮道:“臣認為陛下推斷完全符合劉崇此次進軍意圖!如此一來,唯有陛下親征,力挫敵軍銳氣,方能震懾北漢和契丹!

故而,臣贊同陛下親征!”

此話一出,又是一片譁然聲響起。

百官都在想辦法勸皇帝打消親征念頭,你王溥倒好,扇風點火違背眾意!

馮道更是氣得吹胡子瞪眼,惡狠狠地怒視王溥。

王溥神色自若,還以微笑。

柴榮大感振奮,終於有一位重臣站出來表態支援自己了。

很快,殿中爭吵聲亂成一團,有王溥帶頭,支援親征者也多了幾個。

柴榮以手扶額,面露苦笑,沒想到親征議題竟然惹來這麼多反對聲。

忽地,他想到朱秀,忙掃眼望去,找不到朱秀身影,這才想起來,朱秀還在蒲州沒有趕回來....

若是朱秀在,以他的利嘴,說不定可以說服馮道這些極力反對者....

柴榮暗暗嘆息,又後悔當初沒有聽朱秀告戒,早做防禦準備....

“啟奏陛下,開國縣公朱秀在殿外求見!”

殿門口,一個宦官高聲稟報,打斷了殿內的爭吵聲。

柴榮大喜過望,迫切地道:“快宣朱秀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