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五代第一太祖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徵淮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徵淮南

顯德四年三月,柴榮抵達下蔡。

在向訓和曹翰的主導下,柴榮在壽春城下週軍大營秘密接見劉仁瞻三子劉崇諫。

十日後,壽春城開城投降。

已是重病在身的劉仁瞻在周軍入城之前自刎身亡,留下臨終遺言,望周主善待壽州百姓。

至此,被周軍圍困長達一年半之久的壽春孤城終於告破。

柴榮入城後見到滿城餓殍,但凡能吃的東西都被壽春軍民翻遍。

為了守城,城中房屋幾乎拆除乾淨,偌大一座壽春,城裡盡是殘垣斷壁,唯一完好的是四面城牆,在反覆攻城與防守的拉扯戰裡損毀又搶修,來回反覆。

見到壽春城內慘烈情形,柴榮也不禁動容,盛讚壽春軍民忠誠勇烈,從四方調集糧食賑濟饑民。

清淮軍殘部收編為忠正軍,歸屬於李重進統轄,由劉崇諫擔任指揮使。

柴榮追贈劉仁瞻為中書令、彭城王,在壽春東南為他修建墓冢,令當地官員按時祭拜。

壽春城已經徹底殘破,無法承擔一州治所職能,柴榮下令將壽州治所移到下蔡。

得知壽春失陷,南唐大將林仁肇率軍退守霍山口。

至此,壽州全境平定。

隨後爆發的幾場戰事,周軍卻進展不順。

先是林仁肇在霍山阻擊李重進,李重進麾下大將武行德在混戰中被流失所傷,退兵途中傷重身亡。

之後王彥超率軍渡巢湖襲擊故東關,被唐軍將領郭廷謂識破,率領水軍在湖中截擊周軍。

隨同向訓伐蜀立下大功的王彥升不幸落水溺亡。

周軍接連損兵折將,在舒州、廬州遭遇唐軍頑強抵抗,一時間戰事進展艱難。

兩場勝利卻給江寧朝廷極大鼓舞,李璟趕緊給林仁肇和郭廷謂加官晉爵,向江南臣民大肆宣揚兩場勝仗,同時加緊徵調新兵送往江北戰場。

從三月到五月,淮南西線戰局一籌莫展。

東線周軍則在趙匡胤的率領下,連番奪取紫金山水寨,連破唐軍阻截,一時間威名震動江寧。

攻打紫金山的勝利,成了柴榮二徵淮南除壽春投降外,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柴榮考慮到西線戰事進展不順,東線周軍渡江駐紮紫金山東側,無法形成東西呼應的戰略態勢,未免唐軍集中兵力擊破趙匡胤部,柴榮下令東線周軍全數退守江北,隔長江與江寧遙遙相對,設下水寨,每日以戰船巡邏江面。

李璟磨刀霍霍準備一鼓作氣在西線打出反擊局面,卻被突如其來的一件事徹底打亂局勢。

六月初,南唐晉王李景遂暴斃而亡。

李景遂乃是前皇太弟,如今的天策上將軍,兵馬大元帥,掌管江寧數萬禁軍,位高權重,在朝野一向名聲極佳。

他的死,如同一陣颶風,讓江寧城徹底陷入混亂。

李璟暴怒,下旨嚴查。

很快,揪出六軍都押衙袁從範。

李景遂暴斃當日,最後接觸的人就是他,自然難逃干係。

內廷禁軍在袁從範家中搜出毒藥,經過御醫驗證,正是這種劇毒讓李景遂暴斃。

同時,還有一名袁從範身邊隨從下落不明。

袁從範自然是極力辯駁,否認是自己毒害晉王。

可惜一切罪狀指向他,李璟下令將其革職下獄,同時全力搜捕那名失蹤的袁家僕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後幾日,江寧城裡謠言四起。

但所有的謠言都指向一人,太子李弘冀。

說是李弘冀利用袁從範之子被齊王李景達所殺的仇恨,暗中拉攏,指使他毒殺李景遂。

流言裡還說,李弘冀答應袁從範,等到他繼位,就處死李景達替他報仇。

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很快就傳到李璟耳朵裡。

又過幾日,內廷禁軍搜查到那名消失的袁家僕從,最後藏匿的地方竟然是太子在內城的一處別宅。

訊息傳開,朝野譁然。

李璟先是下令將李弘冀圈禁東宮,由他親自提審。

可審問後,李弘冀拒不承認袁從範是受他指使。

李弘冀本就是偏執多疑的性情,突然遭受圈禁,精神壓力巨大,有崩潰跡象。

傳聞李璟親自審問那日,李弘冀歇斯底里地大罵一通,氣得李璟差點在東宮背過氣。

李璟派禁軍徹底封禁東宮,除幾個照顧起居的太監,其他宮人全部遷走,東宮瞬間變成一座死寂冷宮。

李景遂之死徹底引爆江寧朝廷黨爭,宋齊丘、陳覺、馮延己等人為保李弘冀,絞盡腦汁推脫責任。

以李景達為首的宗室黨則是極力要求廢黜李弘冀,連一向保持中立的老臣鍾謨也倒向李景達一黨。

李景達背後糾集了一幫執掌兵權的將領,林仁肇、郭廷謂等大將向來和晉王、齊王交好。

李璟不是傻子,如今周軍大兵壓境,還需要依靠這些將領守衛疆土,率軍抵抗,朝廷裡可以沒有宋齊丘、陳覺等人,但江北不能沒有林仁肇、郭廷謂。

李璟果斷下旨,罷黜宋齊丘宰相職務,遷往池州青陽圈禁。

同時把之前一系列戰敗罪責推到樞密使陳覺頭上,將其賜死謝罪。

馮延己、馮延魯等人都遭受貶官處罰。

至此,以宋齊丘為首的太子黨遭受重創,一蹶不振。

之前受宋齊丘等人打壓迫害的一幫臣子得到重用。

其中代表正是徐鉉,賜死陳覺當日,李璟下旨將其火速任命為兵部尚書,兼樞密副使。

李璟雖然沒有明發詔令廢黜李弘冀,但江寧朝野都知道,李弘冀這個太子地位不保。

南唐儲君恐怕要易主了。

等平息李景遂之死帶來的一連串動亂,李璟下旨,皇六子、安定郡王李從嘉進封吳王,隨朝參知政事。

二十歲的青年李從嘉,正式進入江南臣民視野。

李璟醞釀的反攻計劃,因為李景遂暴斃引發動亂而夭折。

周軍在西線與唐軍形成對峙、拉鋸局面,在東線則虎視眈眈,大力操演水軍,讓江寧終日不得安寧。

七月底,柴榮結束第二次南征,回到開封。

下旨符氏六娘子入宮,封貴妃,暫時掌理後宮事項。

貴妃乃四妃之首,按理說應該操辦一場盛大的晉封典禮。

可柴榮下令一切從簡,只在內宮進行簡單操辦。

八月底,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引起開封朝廷議論紛紛。

剛剛調任許州不久的節度使韓倫,擅自加稅攤派徭役,惹得許州民怨沸騰,州縣官員也怨聲載道,韓倫派地方鎮兵鎮壓,打死打傷數十人,差點激起民變。

有百姓進京告御狀,開封府尹王著不敢隱瞞,緊急上報,柴榮得知後大怒,下旨將韓倫免官,索拿入京治罪。

這韓倫不是別人,正是韓令坤親生父親。

韓倫入京不久,朱秀就接到韓令坤親筆書寫的求助信。

老父親再怎麼混蛋,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被斬首示眾,韓令坤苦苦哀求朱秀幫忙說情,饒過父親一死。

韓令坤是朱秀要極力拉攏的物件,自然不能見死不救,當即入宮覲見柴榮。

“陛下,韓令坤率軍坐鎮揚州,前番又有多場功勞,不看僧面看佛面,念在韓令坤願為其父承擔罪責的份上,還是饒過韓倫一命。”

慶壽殿內,朱秀求情道。

柴榮冷聲道:“這韓倫膽大妄為,武德司密報,他在許州胡作非為,簡直拿自己當土皇帝,不把朝廷法紀放在眼裡,著實可惡!”

朱秀苦笑道:“臣覺得,韓倫罪狀可以從重處罰,但處死確實過重了些。命他自掏腰包補償受害鄉民,再以刑徒模樣親自登門道歉,臣認為比直接處死更能彰顯朝廷恩德。”

柴榮考慮了下,笑道:“之前在淮南,韓令坤也算你的部下,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你才會偏袒韓倫?”

朱秀老老實實道:“臣確實接到韓令坤書信,乞求臣幫忙說情。臣找御史臺和大理寺瞭解過事情原委,覺得韓倫罪不至死,這才有膽子進宮來求見陛下。”

柴榮道:“朕也是念在韓令坤坐鎮揚州勞苦功高,否則哪裡還能讓這韓倫活著進京?

罷了,就依你之言,革除韓倫一切官職,流放沙門島,非大赦不得還京!”

朱秀笑道:“臣替韓令坤多謝陛下寬宏!”

正說著,隨同柴榮返京的趙匡胤也入宮覲見。

“讓朕來猜猜,你和韓令坤自幼相識,想來也是替他說情而來?”柴榮笑道。

趙匡胤不明所以,趕緊承認。

柴榮笑道:“你來晚一步,朕已經作出對韓倫的處罰。”

趙匡胤一驚,還以為自己來晚了,皇帝已經決定處斬韓倫。

朱秀笑道:“趙虞候放心,陛下已經決定饒恕韓倫性命,將其流放沙門島。”

趙匡胤看看朱秀,又看看柴榮,松了口氣:“臣替韓令坤多謝陛下天恩!”

柴榮看著這兩位最受他信任重用的臣子,笑道:“朕決意年底再徵淮南,這一次,一定要徹底拿下淮南十四州!

到時候你二人隨駕出征,下去以後好好整備兵馬,籌集糧草,武德司不妨放出風聲,把聲勢搞得浩大一些,最好讓江南臣民風聲鶴唳。”

經過淮南分撥田地、江寧李景遂暴斃兩件事,柴榮充分認識到輿論戰的威力,攪亂人心讓敵方自亂陣腳,有時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朱秀和趙匡胤齊聲領命。

退出大殿後,二人並肩走下長階,一路上卻是沉默無言。

忽地,趙匡胤止步,轉過身道:“貴妃入宮之事,你可有摻和其中?”

朱秀澹澹道:“元朗兄何意?”

趙匡胤眯著眼:“符金菀本來要和我趙家結親,你可知道?”

朱秀撇撇嘴:“衛王來找我時,的確說起過。”

趙匡胤臉色陰沉:“史節帥之死,和匡義並無關係,你何必記恨他?”

朱秀啞然失笑道:“元朗兄該不會以為,是我為了報復趙匡義,才慫恿衛王把六娘子送入宮?”

“難道不是?”趙匡胤盯緊他。

朱秀澹然道:“當然不是!衛王來找我,就是要讓我幫忙說服陛下接納符金菀。和趙家聯姻,還是繼續做國丈,換做元朗兄,又會如何選擇?”

趙匡胤默然片刻,緩緩點頭:“我信。”

“不過此事讓趙匡義很憤怒?呵呵,我倒是樂見其成!”朱秀又補充一句。

朱秀坦然看著他:“你知道,我和你那二弟,向來不對付!他和韓重贇一同在六合,唐軍喬裝過境這麼重大的失誤,我絕不相信他二人毫無所覺!”

趙匡胤沉著臉:“你殺韓重贇,讓我很難堪!”

朱秀幽幽低嘆:“老史戰死楚州,鎮淮軍數千兒郎葬身水澤,我也很難堪啊~”

二人相對而立,久久沉默。

好一會,趙匡胤道:“此事就此揭過,我不希望因為此事影響你我之間的交情。”

朱秀點點頭:“理當如此!”

趙匡胤勉強笑道:“今晚我在金明樓擺宴,馬仁瑀、張瓊、楊信還有幾個徵淮南時結交的將領都會來吃酒,賢弟不妨也來坐坐?”

朱秀笑道:“真是不巧,今晚小弟在泰和樓也擺了兩桌,宴請王審琦、石守信、高懷德、安守忠、米信、田重進、潘美還有此次入京受賞的一批將領。”

“哦?呵呵,那只能改日再單獨請賢弟相聚了。”趙匡胤笑道。

“也好。元朗兄慢走,告辭!”朱秀拱拱手。

二人相視而笑,目光交匯錯過,各自扭頭從大慶門前離開,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當晚,殿前司和侍衛司的主要高階將領,大多聚集在金明樓、泰和樓兩處。

除留守淮南的李重進和張永德,這兩批人基本囊括大周禁軍的中堅力量。

十一月底,柴榮下詔再度征伐淮南。

朱秀出任隨駕都部署,趙匡胤為副部署,向訓繼續擔任淮南節度使、前軍行營都部署,李重進為副部署,張永德為行營都監。

周軍再起馬步軍五萬,水軍三萬,號稱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淮南殺來。

武德司察子齊出,在周軍還沒有抵達淮南之前,就把周軍三徵淮南的訊息傳到江南。

有訊息說周軍此次不光要拿下淮南十四州,還要渡江攻破江寧。

有訊息說周主柴榮戰前立誓,不破江寧不還。

南平王高保融、吳越王錢弘俶紛紛起兵響應,共擊江南,大有一股要和周軍瓜分江南的氣勢。

一時間,江寧人心惶惶,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