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扶順滅清1644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章 太原決議(終)【補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章 太原決議(終)【補更】

毫無疑問,定都在哪裡是一個新王朝不得不慎重考慮的問題。

這並不是所謂的風水問題,而是因為封建王朝礙於技術水平,軍隊機動能力不足,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必須要重合,否則便是自取滅亡。

可若是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不是經濟中心,就算有漕運和海運的支援,供養都城龐大的軍隊和官僚集團對於國家財政也是一項巨大的負擔。

李自成原本是傾向於北京的,畢竟大順軍大都是北方人,長城防線以北以西還有蒙古韃子要對付,關外東北滿清韃子要對付。屯兵北方,御敵於國門之外,依靠漕運和海運輸送軍需,按照大明數百年的經驗來看,雖然財政負擔重,但比起在南方再供養一支大軍來看,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可如今,在李來亨的堅守下,北京,天津兩座堅城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不說定都,就是重建,遷回人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

而長安,太原兩地都不通漕運,不通海運,還都是窮省,更加不可能作為都城,所以,定都南京幾乎成了李自成的唯一選擇!

這其實也是李來亨一心想要促成的結果。

如果定都北京,大順的國家定位便會很難擺脫傳統陸權國家的地緣思維,只會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北面和西面,而不是東面的太平洋和南面的東南亞,這不是李來亨希望看到的結果,也不是大順應該邁向的方向。

李來亨作為一個穿越者,一個後世來的人,他自然清楚在足夠強大的火器部隊的攻勢下,無論是東北的滿清,北面的喀爾喀蒙古,還是即將崛起的準噶爾部,都不足為懼,北方邊患將會在內地過剩漢民北遷充實東北,蒙古,西北,西藏之後徹底解決!

所以,將都城定在南京,然後組建強大的艦隊,做好迎接海洋的準備,迎接屬於華夏民族的大航海時代,屬於華夏民族的海洋文明,是李來亨推動這個國家進步的極重要的一環。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現在李來亨的主要任務是南下招撫張獻忠,如果不能招撫,就直接剿滅!

張獻忠現如今的處境並沒有像原本歷史上的一樣糟糕,而是藉著大順王朝秦王的封號,在四個義子的協助下,迅速收服了整個四川。

他原本集結了八萬大軍,打算南下攻取貴州之後趁著明軍防務空虛,直取湖南和兩廣的,只是沒想到李來亨那麼快,以至於張獻忠的大西軍連長江都還渡過,就連忙北撤回防了。

張獻忠可不是聽話的人,不可能聽李自成的安排,乖乖攻打土司力量強大的雲南,消耗自身本來就不算強大的力量。

他要的是湖南的糧食和礦藏,廣西的兵源,廣東的財稅。只要拿下了這三個省,經營一兩年,張獻忠便也就有了和李自成抗衡的資本了。

但是,隨著李來亨在北京迅速取得勝利,張獻忠的美好計劃還沒開始便隨之宣告破產了!

他如今面臨的局勢雖然比原本歷史上的好,卻也沒有好到哪裡去,漢中早就已經被田見秀牢牢控制,順軍隨時可以南下四川,而且還是大順戰神李來亨親自率領從北京戰場上撤退下來的百戰之師來征討。

這還不算最糟糕,南明小朝廷不堪一擊,壓根靠不住才是最糟糕的。

如果順軍拿下貴州,直接趁虛北上,那大西軍毫無疑問是要分兵抗擊的,否則就是腹背受敵,必敗無疑。

可是李來亨整整八萬大軍,大西軍雖然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可是除去隨軍家屬之外,也不過是**萬軍隊而已,根本不可能再分兵。

所以,這一仗,張獻忠也知道自己勝算極小,幾乎是毫無疑問地會敗,但是他不能直接投降,必須的抵抗一下,不然李自成必然不會重視大西軍這支力量,不只是他沒有好下場,他手下的這些人也都不會有好下場。

李來亨和如今御書房內的眾人也大概能猜到張獻忠在想什麼。其實在剛剛的會議上,眾人一番討論之後,也都明確了對付張獻忠的態度和策略。

李來亨和他手下的一大一小兩營八萬大軍自然是征討的主力,李來亨先去成都和張獻忠談判,大軍則在長安整訓三個月,遼東營全部換上新火器,新編第二大營的將士則是儘可能更換火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果李來亨和張獻忠談攏了,李自成便安排張獻忠率領大西軍親征雲南,取代沐天波的沐王府,做個世代鎮守雲南的異姓王。或者,便是到南京來安享晚年!

如果談不攏,雙方真的要打,李來亨也要順便檢驗一下自己手裡的這支,目前整個東亞大地上火器裝備率最高,火器質量最好的軍隊戰鬥力幾何!

不過,李來亨也有些為難和擔憂。他早就已經私下裡聯絡過孫可望和李定國了,和兩日人都算是有了一定的交情,這兩人其實都是不希望順西兩方打起來的,所以都承諾了會幫忙勸阻。

他們可都是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人才,孫可望的政治能力,李定國的軍事能力,在這個時代,不能說是冠絕群雄吧,只能說是獨佔鰲頭。

若是這兩人能夠密切配合,就是原本歷史上,華夏也可能最終能夠反敗為勝,將滿清韃虜驅逐出關。

只是,這兩個其實誰也離不開誰的人,卻有著極深的矛盾。孫可望心胸狹窄,軍事能力也不足,李定國的政治能力則遠遠不夠。如果他們有同一個老大,絕對是極好的互補,只可惜,他們都是老大,卻誰也不服誰!

所以,表面上看李來亨親自來收服大西軍是牛金星和李自成掣肘其力量增長的手段,為的是將李來亨的力量困在西南,實際上是李來亨早就計劃好的——收服孫可望和李定國為己所用。

李來亨有十足的把握,自己的養父李過收拾不了江南,收拾不了鄭芝龍,所以最後還是得自己出馬,所以他毫不介意先入川把孫可望和李定國招入自己麾下。

一個是大順王朝將來的財政部部長,一個是陸軍部西面軍總司令,將來國·有·資本發展和西征準噶爾都得靠著兩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