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64章 地震預警和超級星艦帶來的震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64章 地震預警和超級星艦帶來的震撼

就在大家都在關注星艦的事情,星火集團卻是給葉子書發來了一份緊急訊息,也讓葉子書突然想起,自己旗下還有地震預警業務。

葉子書之前以為地震預測業務應該會在全球很火爆,甚至他還親自改良了星火集團的地震預測系統,讓其變得更加精準一些。

這時候還只是透過地磁場變化和地面震動來進行判斷,後來增加了衛星探測技術,進一步補充了地震預測資料,讓準確性更高。

特別是白虎科技公司的資源探測衛星系統建設後,經過這些年對地球進行整體掃描,更加瞭解地球內部結構和地震板塊情況。

透過地震相關技術和數學方法,可以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區進行更長時間的預測,這有利於縮小預測地區範圍,進行專門跟蹤預測,進一步提升了預測的準確性。

只是沒想到如此先進的地震預測系統,在全球並沒有獲得強烈追捧,也有一些國家想要引進,不過需要公開很多技術和細節,合作自然難以達成。

其實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地震,只是有大有小而已,例如今年就全球就有中等地震好幾次,不過星火集團都沒有提出地震警告。

按照葉子書的想法,既然大家不願意花錢購買,那就算了,反正地震系統雖然能賺錢,但是也賺不了幾個錢。

所以這些年,星火集團都是針對國內進行地震預測,只是國內現在很多建築,都使用了防震裝置,除非是特大型地震,一般地震不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和人員損失。

因此這些年,哪怕是在國內,星火集團的地震預警系統也沒有真正發揮威力,不過國家還是購買了他們的地震預警服務,讓星火集團的這套系統維持運轉。

這次星火集團給他的訊息,就是預測印度洋將會發生超大型地震,預計會造成超級海嘯,一旦發生,必然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和經濟損失。

只是這個預測是根據白虎科技公司的地球資源探測衛星資料,同時葉子書遍佈全球的生物機器人也提供了很多資料支援。

綜合這些資料,透過先進的數據分析,才有了這次預測結果,由於這件事情比較大,才會特意通知他。

一般情況下,就算是預測到了地震,星火集團也不會特意通知他,地震在地球上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活動的星球,都不缺少地震。

收到訊息的葉子書,就比較難受了,如果不管的話,前世30萬人的傷亡,不計其數的經濟損失,實在太過於慘重了。

如果真的對外公佈的話,人家聽不聽還兩說,如果不準確,更是會在國際上鬧出大笑話,估計很多人還會想,幸虧當初沒有購買星火集團的地震預警服務。

現在已經是12月20日了,距離前世的印度洋大地震沒有幾天時間,他必須立即做出決斷。

葉子書思考了一會兒,還是決定對外公佈,就算不為別人考慮,也要為我國在這些地區的國民考慮,很可能他們正在享受海洋沙灘的度假之旅。

至於別人聽不聽,他就管不著了,至少他該做的事情做了,良心上不會那麼難受,如果沒有發生,被別人笑話就笑話了。

不過在此之前,葉子書打算進行更精確的探查,畢竟星火集團在那邊沒有太多的設施,完全是依靠數據分析得出來的結果。

他倒是沒懷疑地震不會發生,而是不確定地震還會不會按照前世的時間來,預測地震發生的範圍和發生的時間點,差別還是挺大的。

這次星火集團給的就是時間範圍,範圍長達一個月,這樣的訊息公佈出去,大家只會心存僥倖,畢竟那是旅遊的好地方。

總不能因為星火集團一個不準確的預測,就讓人家停止營業一個月,損失非常大,特別是對本就以旅遊為主業的國家,更是難以承受。

倒也不需要葉子書親自去那邊檢視,他直接透過五神獸探查就行,經過一番探查分析之後,得出的結論和前世發生的時間節點是一樣的。

有了準確的資料,葉子書讓星火集團對外公佈12月26日印度洋將有超大型地震發生,預計將會產生超大型海嘯,對相關沿岸造成巨大威脅。

關於地震發生經緯度和可能波及的沿岸國家和範圍進行了標註,既然打算公佈,就要做得詳細一些,不然效果並不會很好。

除此之外,他還親自給有關部門打電話,就這件事情進行了溝通,目的就是讓國家出面,強制召回在這些地方旅遊的國民。

人都會有僥幸心理,甚至連星火集團的預警根本就不屑一顧,必須使用強制手段,才能讓他們聽話。

這件事情有國家出面進行提醒,或強制召回,效果才會更好,反正比星火集團發布公告和提醒要強得多。

如果不聽話,自然也不會採取強制措施,只是會扣除社保信用分,將來領取的社保金減少,算是一種軟性措施。

然後葉子書給鳳凰科技公司那邊發消息,讓其透過他們的新聞平臺和社交平臺等網際網路平臺,將有關印度洋地震的事情儘可能傳播開來。

星火集團的官方網站公佈了資訊,果然沒有多少人關注,因為平時大家不會時刻關注一家企業的官方網站。

這時候公共新聞平臺就發揮了巨大作用,鯤鵬新聞平臺立即在全世界傳送頭條新聞推送,並且進行了置頂。

青鸞的社交平臺,也在傳播這條訊息,目的是讓儘可能多的人知道這條訊息,以便做出決策。

可惜看得人挺多的,但是很多人對此表示很懷疑,畢竟這些年星火集團在地震預測方面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更糟糕的是,這些被點名的國家,竟然親自出面宣稱星火集團不負責任,原因其實很簡單,這麼做對他們的旅遊業影響非常大。

面對這種情況,國家有關部門是堅信不疑的,畢竟這些年,星火集團雖然沒有對國外的地震公佈預警資訊,但是國內確實紮紮實實在做,取得了不少的成績。

更何況這次是葉子書親自打電話,更加說明這次預測的準確性,能讓他親自打電話的事情,必須有絕對把握。

所以不管可能被波及的國家如何處理,我國有關部門直接給每一位出國的公民傳送了緊急避險通知,同時要求他們在12月26日之前,前往當地使館進行登記。

除非旅遊途中手機或智慧裝備丟了,不然都能接收到有關部門傳送的訊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白虎科技公司的全球衛星通信系統傳送的。

開始有這些可能被波及的國家政府闢謠,很多人確實沒有太當一回事,但是看到我國對此事高度重視,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對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僅傳送訊息提醒,還強制在這些地方旅遊或工作的人員,必須要到附近使館登記,而且被要求不能在前往這些可能被波及的地方。

現在不同以往,我國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看到我國這種架勢,其他國家不得不跟進給自己在這些地區的國民發消息,提醒風險。

葉子書和各方溝通好之後,就沒有特別關注,他也不會管別人是感激他,還是憎恨他,反正對他都沒有影響。

今年是真正宅在家裡,到現在都沒有怎麼出過門,甚至連村子都沒有出過幾次,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學習當中。

這次他打算親自過去看看星艦,雖然是他設計的,但是設計圖紙和實物給人帶來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根據星靈集團傳過來的訊息,第一批星艦建造已經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往這些星艦上面裝載必要的物資。

畢竟能夠在地面裝的物資,就沒有必要等到上天後,再從地面運輸,連著之間的成本天差地別。

星艦製造基地並沒有安排在成都附近,而是安排在了臨近長江的瀘州、宜賓和自貢之間的地區,由於佔地面積非常大,已經模湖了常規地理概念。

建造小型星艦的地方很好找,而建造中型星艦的地方,想要找個地方很難,光是這些地方的居民遷移,就花費了巨大的成本。

而且也不能使用常規建造技術來完成,因為不可能將上百公裡的土地弄得那麼平整,就算有能力,成本也划不來。

所以整個星艦的建造過程,其實都是浮空的,也就是說他們的建造過程是依託於反重力裝置實現的,這樣對這些地區的生態破壞就不會那麼大。

而且在建造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分層建造,也就是同樣的地方,上面在建造中型星艦,下面在建造小型星艦,兩者之間互不干擾。

整個建造技術裡面,白虎科技提供了很多小型反重力裝備,可以讓重量非常大的零部件,輕鬆浮空搬運到指定地方。

想要建造如此龐大的星艦,光是配套的設施裝置,都需要頂級技術,普通的機械設備根本就不頂用。

當葉子書和裴晴來到星艦製造基地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天上的龐然大物,一眼竟然看不到盡頭,下面施工的地方大白天竟然要使用電燈照明。

因為55公里長的星艦,停在空中,真的會遮擋陽光,光憑藉四周透露過來的光線,基本上沒有多少亮度,只能依靠人工光源來照明。

“紙上和眼前所見,感覺完全不同!”裴晴看到頭頂上遮天蔽日的大家夥,整個人都驚呆了,好一會兒才發出這句感慨。

而且葉子書對這句話深表贊同,星艦就是他設計的,他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當他站在星艦下面,那種遮天蔽日的壓迫感,他同樣也有。

中型運輸和採礦星艦,從頭到尾長55公里,寬34公里,高度2.5公里,兩側配備了超能武器,通體呈現黝黑色。

說實話,葉子書對這艘運輸星艦並不滿意,原因既是太過於扁平了,在宇宙中根本就不用考慮空氣動力學。

之所以還要這麼設計,還是因為地面裝備的限制,2.5公里已經算是極限了,他認為按照這樣的尺寸,高度應該達到21公里比較合適。

可是地球電離層也才50多公裡,21公里高度是不可能的,而且消耗的資源太多了,以麒麟基礎工業集團的儲備根本就不夠。

僅僅這樣一艘星際運輸艦,就已經將麒麟基礎工業集團這些年積累的資源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被10艘小型運輸星艦給消耗一空。

運輸星艦和戰艦的區別,就是內部空間非常大,因為主要是用來運輸,內部空間儘量足夠大,不然裝載的體積就比較有限。

中型星艦星艦下面,還有10個小型星艦裝配區域,長2.2公里,寬1.36公里,高度0.84公里,基本上按照黃金比例設計的。

就算是小型運輸星艦,同樣配備了兩門超能武器,都是多用途超能武器,既可以發射超能鐳射,也可以發射超能電磁波。

這些武器主要適用於自衛,雖說目前有點杞人憂天,因為太陽系還沒有對它們構成威脅的武器,但是這些都是為未來準備的。

畢竟一艘星艦的使用週期非常長,像這樣的星艦,使用上千年都非常輕鬆,保養得好,使用上萬年也是可以的。

建造一艘星艦難度極高,耗費的資源極多,必須要經久耐用,絕對不能當作廉價商品來對待,能夠用多久就要用多久。

為了在兩年內將1艘中型運輸星艦和10艘小型星艦裝備完,光是裝備的通用機器人數量就高達2000萬,動用的機械設備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大部分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透過長江水系運過來的,但是動用的超大型運輸機次數同樣不少,達到了10萬架次。

還有很多零部件是透過超級磁懸浮列車已經汽車運輸過來的,不然想要將所有的材料和零部件聚集在這裡,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整個裝備過程實行24小時不停歇,幸好是通用機器人,如果用人工的話,就需要6000多萬人才能在兩年內完成裝備。

這樣一支運輸艦隊,成本價為60萬億元,這裡面還沒有計算智慧財產權等成本,光是材料、生產和裝備成本,銷售價格為120萬億元。

如果放在10年前,他連想都不敢想,從資金方面來說,除了我國之外,其他任何國家舉國之力都很難做到,因為他們的GDP資料和消耗的資金相比,都相差甚遠。

從人力資源方面來看,雖說整個產業使用的通用機器人為1億,但是考慮到通用機器人的效率,最低按三倍計算,至少也需要3億人參與。

而除了我國有這麼多的人口之外,其國家很少有這麼多人口,更何況還是高素質人口,就這一條就卡死很多國家。

從資源獲取的角度來說,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對外貿易盈餘,才能從全球購買如此多得資源,換做任何其他國家,光是資源消耗就難以承受。

更何況這裡面還有大量的稀有資源,就算將地球挖空了也無法攢夠,要不是麒麟能源工業集團能夠實現轉化,我們同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更是不可能了,建造這樣體積和重量的星艦,慢慢弄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想要開起來,常規動力力有未逮。

像這樣的中級星艦,重量超過350億噸,這還是材料技術先進,如果按照常規材料建造的話,為了堅固性,只會堆積更多的材料,內部空間要小得多。

如果還要使用常規動力系統,將350億噸的重物飛起來,不說能不能做到,就算是做到了,內部空間基本上都被動力系統佔據了。

裴晴跟著他過來,都沒有心思說話,而是到處跑到處看,對她而言,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龐大的人造之物。

如果是普通人,想要登上星艦,還需要乘坐專門的運載工具,裴晴就沒有這樣的煩惱,幾乎可以三百六十度對星艦進行觀察。

甚至還跑到星艦內部看個究竟,中型星艦內部主要分為七個區域,分別為生活區、娛樂區、駕駛區、倉庫區、功能區,物資供應區和礦物提煉區。

生活區和娛樂區是連在一起的,也是比較集中的區域,位於駕駛區的旁邊,倉庫區佔據面積空間最大,整個內部空間,80%以上都是倉庫區。

畢竟這是運輸星艦,如果倉庫區非常小,運輸量就非常低,所以倉庫區佔比非常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功能區是最分散的,包括動力系統、能量供應系統、武器系統、感應系統等等,並不會集中在某一個地理位置區域。

駕駛區佔據的空間是最小的,卻是整個星艦大腦所在區域,安全防護級別也是最高的,在這裡可以瞭解整個星艦的所有資訊。

而且還能在駕駛區瞭解星艦對外部探測的資訊,這艘星艦對外實時有效探測區域為一個天問單位,最遠探測距離沒有上限。

其實最遠探測距離沒有多大實際意義,就算探測上百億光年,對星艦來說也是上百億年前的事情了,而且準確性比較低,沒有多大的行動指導意義。

真正有效的還是實時有效探測距離,探測不只是依靠光線,還牽扯到空間波動、宇宙電磁波、引力波等等,應該算得上是地球最先進的探測系統了。

在這個有效探測距離內,星艦可以實時做出反應,避免陷入宇宙危險當中,不過在太陽系,不用太過於擔心。

防護方面,除了擁有結實的外殼之外,還有電磁防護罩,主要用於抵擋宇宙射線,平時開啟的就是電磁防護罩,因為是最省能量的防護罩。

除此之外,還配備了超能防護罩,實際上也可以稱作類空間防護罩,和真正的空間防護存在一定的差別。

外在表現就是防護罩區域存在超級能量,透過超級能量來形成一定的空間變形,從而達到空間防護的目的。

不然的話,純能量防護其實沒有多大的作用,因為能量是很難防禦實物攻擊的,只有具備一定空間能力,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由於不是真正的空間護罩,所以葉子書直接給了他們技術資料,既然連反重力裝置都給了,這種偽空間防護罩技術,級別比反重力還要低得多。

物資供應區主要是滿足星艦乘員的生活物資供給,在太陽系內活動,主要是依靠採購獲得,內部只需要種植新鮮的農作物改善伙食,讓其能夠持久作戰。

所以這艘星艦物資供應區,主要包括物資供給倉庫區和農作物種植區,以及簡單的食品加工區,並不複雜。

如果是進行星際遠航的話,裡面還要配備工業商品生產區,因為星際遠航動不動就是幾十年上百年,不僅要吃,還要穿的和用的,都要照顧到。

其實倉庫區,還有一部分可以用來停泊小型星艦,只是在太陽系內部,小型星艦具有單獨行動的能力,不需要停泊在中型星艦內部。

就算真的要停泊,也只會掛在星艦外部,畢竟這麼大的體型,外部有足夠的空間讓小型星艦停泊,不必放在內部。

最後的礦物提煉區,裡面是全套礦物提煉設施,可以對開採出來的礦產進行粗加工提煉,減少運輸量。

當然,不同的星艦,該區域具備不同的功能,像純粹的運輸星艦,就沒有必要配備提煉設施,直接當做倉庫區使用就行。

這艘星艦屬於運輸和採礦混合作業,畢竟就這麼一艘,功能不可能單一,將來如果數量多的話,可以進行分工合作。

如果是星際戰艦的話,這裡就是武器裝備存放區,像這艘只配備了超能武器,就不需要專門的武器存放區,能量就是它的彈藥。

目前這個建造基地,已經撤走了很多通用機器人,留下來的機器人,主要是將物資運輸到這些星艦裡面。

裴晴裡裡外外將這裡逛了一遍,回到葉子書的身邊,忍不住感嘆道:“沒想到這麼大的星艦,能量供應系統竟然那麼小巧!”

一般人以為如此龐大的星艦,能量供應系統絕對非常龐大,其實他們佔據的空間非常小,只有100萬立方米的空間。

這裡面包含一主一副冷聚變系統、聚變材料存儲系統和自動化填料系統,以及相關的配套供電系統。

一個冷聚變發電系統的持續發電功率可以高達1萬吉瓦,相當於每小時可以發電100億千瓦時,年發電量高達87萬億千瓦時。

如果動用備用冷聚變系統,提供的電力能夠翻倍,只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使用一個冷聚變系統就足夠了,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啟用備用系統。

例如進行超能攻擊的時候,或者受到外部強烈攻擊,需要持續維持能量護罩和電磁護罩,才會需要額外的能量補充。

“我還以為你會感嘆反重力系統呢!”葉子書笑著說道。

這裡面最先進的還是反重力系統,如果他不拿出來,以人類科技發展水平,就算再過個千百年,也摸不到門檻。

“我還打算親自看看,結果沒找到!”裴晴鬱悶地說道。

葉子書知道是怎麼回事,解釋道:“反重力系統,不是單獨的一個裝備,而是一套分散式反重力系統,單個裝備並不顯眼,而且藏得也比較深。”

像中型星際艦船,反重力和重力系統節點高達10萬個,彼此相互作用有彼此相互獨立,某一個出現了故障無法正常運轉,也不會影響其他節點執行。

而且也不是放在一個空闊的地方,而是被設計和外殼結合在一起了,如果不仔細找,根本就找不到,畢竟裡面的空間那麼大,更何況還特意藏匿了。

如果扒開星艦的外殼內部,可以看到裡面並不是簡單的鐵疙瘩,裡面彷彿像是人類的血管一樣,密密麻麻充滿了能量通道。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傳感器被安置在這裡面,這樣的話,就算是星艦被磕碰了一下,駕駛區域的指揮中心都能實時瞭解到。

不然如此龐大的星艦,想要依靠人力來檢視情況,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星艦外殼,也不是表面上看去的傻大粗。

本來裴晴還想要問為什麼要設計這麼複雜,不過轉念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節,反重力和重力系統是星艦的核心動力系統之一。

如果過於集中的話,一旦破壞就徹底歇菜了,常規推進動力在太空中還有點作用,一旦想要降落和起飛,常規推進動力系統根本起不到作用。

一旦損壞,就意味著無法從星球飛起來,或者是安全降落到星球,所以盡量避免遭到徹底破壞,分散式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而常規動力系統損壞了,還可以使用重力和反重力系統,進行挪移前進,只是自由度不高,一般不會用在太空位移上。

“這麼大的基地,好像沒有被天上的衛星拍到過!”裴晴好奇道。

“那是因為我讓五神獸將這裡遮蔽了,衛星拍攝的畫面,和基地建造前的畫面是一樣的。”葉子書笑著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