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4章 “華佗”和“扁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14章 “華佗”和“扁鵲”

現在就是不清楚太極集團手裡掌握的是單項技術還是通用技術,如果是單項技術,那就只能說他們運氣爆棚找到了合成方法。

如果是通用技術,那就非常可怕了,就意味著能夠合成一切蛋白質等基礎物質和簡單細胞結構,這個在當前生物學技術領域絕對是逆天般的存在。

別覺得蛋白質用氨基酸合成就行了,其實非常復雜,氨基酸的種類和順序是影響蛋白質的因素,就算是這一步沒問題,如何摺疊也是影響蛋白質特性的因素。

同樣的蛋白質線性結構,不同的摺疊方式形成的蛋白質有可能完全不同,這才是人工合成蛋白質特別是活性蛋白質的難題所在。

至於簡單細胞合成,那就更是難上加難,要不是葉子書提供了他們專用技術,還不如使用生物培養的方式來的低廉。

像他們現在合成的人工血液,每單位成本只有5元錢,一單位就是200毫升的血量,有效成分達到120毫升以上。

不說前面的基因測序技術,光是人工合成血液折射出來的技術實力,就已經讓全球同行刮目相看,只是奈何沒有任何論文發表,這才是最撓人的地方。

在裴晴還沒有講完,下面就有記者舉手想要發言,不過裴晴並沒有理會,在這個時候發言,要麼是質疑訊息的真實性,要麼就是打探技術方面的問題。

這些都不是裴晴想要說的,是否真實根本就不用她說,到時候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遛遛,事實勝於雄辯。

至於技術方面的問題,裴晴本人雖然懂一些,但是絕對沒有參與科研的人員懂,更何況技術問題本就不會對外透露,哪怕是原理都懶得說。

沒有理會記者急於發言的心情,裴晴繼續介紹了他們接下來的重頭業務,那就是醫療裝置,這次拿出來的醫療裝置種類高達300多種。

到年底就可以將葉子書提供的500多種醫療裝置全部研發出來,要不是趁著這次發佈會,還不會針對醫療裝置專門開一次這樣的宣傳活動。

在制定研發計劃的時候,知道前期必須要有一兩件重量級的裝置拿出來,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開拓市場的作用。

於是科研人員就將全自動手術裝置作為第一批攻關的醫療裝置,要不是葉子書提供全套技術,以及他旗下工業體系相對完善,想要造出這樣的裝置難度很大。

除了硬體製造難度很大之外,最重要的是軟體部分,軟體部分全部是由葉子書親自編寫,讓別人編寫他不放心。

在醫療裝置介紹環節,其他稍微重要的醫療裝置,裴晴都只是簡單地進行了介紹,同時還和同行對比了一番,就這麼過了。

因為這裡面很多裝置其實都有替代品,只是技術先進程度不同而已,同樣是介入人體內部疾病的儀器,市面上的裝置會對人體本身造成一定的損害。

像這樣的裝置一般需要專業人士操作,而且使用次數還要控制,不然多使用幾次可能本來沒病變的有病了。

而太極集團同樣功能的裝置,使用的原理有可能相似,有可能完全不同,但是結果就是同樣可以檢測出疾病,而且還幾乎沒有危害。

更重要的是,檢查結果當場就可以由人工智慧分析判斷,將自助和全自動概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反正這些裝置在他們的官方網站都會有介紹,在發佈會上只是過一下就行,她重點將注意力放在全自動手術裝置和個人診斷裝置上。

前者可以說是解決了外科手術醫生缺乏的難題,這個難題歐美發達國家同樣存在,只是發展中國家更加凸顯而已。

裴晴詳細地介紹了全自動手術裝置的工作原理和手術精度,沒說出一個引數,都引起全場驚歎。

眾多記者雖然不是業內人士,但是透過裴晴的話語,能夠充分感受到了全自動手術裝置的靈活性和精準度,簡直比人還要靈活和精準。

這是以往任何機械都無法做到的,說明太極集團在自動化控制軟硬件領域都達到了全球頂尖水平,甚至遠遠超過了現有技術水平一大截。

眾人從外表看這套裝置,其實看不出來什麼,只是看到有各種類似手臂的機械設備,還有末端靈活類似手掌的操作裝置。

很多細節都封裝在裡面,一是避免外部手術的時候會汙染內部零部件,二是裡面的精密程度太高了,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出問題。

三是為了避免技術洩密,一旦拆開裡面就會有自我保護裝置,在拆解的時候會自動改變結構,讓他們無法還原本來的面目。

更重要的是,外部還使用了防探測材料,使用諸如X光和其他探測裝置很難看清楚內部的結構,這些都是保密措施之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臺這樣的全自動手術裝置售價為5000萬元,每年還需要繳納維護費用2000萬元,正常使用年限為10年,可謂是相當昂貴。

但是購買這樣的裝置也是物有所值,如果每次手術裝置費收取2萬元,只需要每年超過1250臺手術就能獲利,每天平均4臺手術就能盈利。

只要不是大手術,其實一天完成10臺都不是什麼問題,相比起人工手術,這臺裝置的效率要高得多,起碼要高出一倍。

幸好裴晴沒有當場宣佈這套裝置的價格,要不然被認為是搶錢,事實上還真是搶錢,因為成本其實並不算特別高。

其實一套這樣的裝置生產成本是200萬元,要不是裡面的很多材料和零部件需要特製,小規模產生導致成本過高,不然更便宜。

當然,這套裝置裡面最貴的是軟體部分,也是最不容易被破解的部分,也是隨便定價的硬核部分,光是軟體部分的價值一套就值上千萬元。

其實葉子書想將價格定的更高,一億元一套,只是裴晴覺得這麼高的價格,醫院不算很賺錢,歐美醫療機構倒是可以將手術費提高。

但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手術費太高的話民眾負擔很困難,還不如人工手術來的便宜,可能會丟失很多第三世界的訂單。

相比起提高價格,他們更在意銷售數量,這是經過仔細分析之後,認為絕大部分醫療機構都能夠分擔得起,患者也能稍微負擔得起的價格。

其實還有比這個價格更加昂貴的醫療裝置,例如質子治療腫瘤裝置,一臺就要1億美元,加上建設的配套裝置,一臺綜合成本在10億元左右。

其他的還有中子刀等裝置,一千多萬美元一套,所以他們的全自動手術裝置的價格並不是最貴的。

其實葉子書也提供了很多類似的治療裝置,只是他認為這種裝置將來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只能延後研發,可能在年底的時候完成。

很多昂貴的醫療裝置都是和治療腫瘤有關的,而葉子書給了太極集團很多治療腫瘤的藥物,根本就不需要使用這樣的高階儀器設備來治療,不僅副作用大,而且還不一定能治好。

與其花費20多萬治療一個療程,還不定能治好,還不如買太極集團的腫瘤治療藥物,保證藥到病除,還不用那麼受罪。

事實證明越是微觀病症,越是難以在宏觀層面使用裝置治療好,因為就算是殺死腫瘤細胞,也會傷及大量的正常細胞,治好了也就剩下半條命。

微觀的病症還是要尋找微觀的治療辦法,而藥物其實就是微觀治理辦法之一,還有奈米機器人等也屬於微觀治療辦法。

介紹完全自動手術裝置之後,裴晴又著重介紹了個人診斷裝置,當裴晴現場拿出一塊製作精良且小巧的腕錶,告訴現場的記者這個裝置能診斷疾病,當場沒有多少人信。

裴晴也沒有在意,而是自顧自地講解了這套裝置的診斷原理,以及裡面所隱含的科技水平,當時就將很多人整懵了。

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中醫診斷過程中的望聞問切來判斷疾病,其中又以脈象來作為主要判斷依據,其他判斷作為輔助依據。

大部分疾病其實只要看脈象就能夠知道,只是有些疾病脈象有些類似,需要透過其他判斷依據來作區分。

現場國內的記者倒是信了幾分,但也沒有完全信任,而其他國家的記者們都覺得這像是開玩笑一樣。

當裴晴告訴現場的記者,這臺個人診斷裝置可以檢測出99%的疾病,剩下的1%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需要更先進的診斷裝置來判斷。

當初為了收集準確率資料,他們可是跑遍了國內的很多醫院,收集的資料其實比她說出來的99%還要高一些,只是話不能說得太滿。

然後就是介紹了這臺個人穿戴裝置裡面隱含的各種黑科技了,這不僅是一臺個人疾病診斷裝置,而且還是一臺先進的電子穿戴裝置。

其實拋開個人疾病診斷功能,憑藉著他們具有的穿戴裝置功能以及超高的顏值,也能賣出去四五百美元一臺。

最重要的是,這套個人裝置和青龍科技公司的智慧藍芽耳機聯動,可以作為小型個人終端使用,可以處理很多緊急事務。

其實還可以加入更多的功能,奈何現有基礎設施不完善,很多功能沒法加進去,而且也要給未來留出升級的空間。

個人疾病診斷裝置一共推出了四款設計,分別為兒童款、女性款、男性款和老年款,除了外觀不一樣之外,內部核心是一模一樣的。

這麼做除了給使用者更多的選擇之外,也是為了讓穿戴的時候更貼合使用者的手腕,這樣自動檢測脈象更加的準確。

個人疾病診斷裝置是葉子書的叫法,太極集團給它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學名叫智慧個人醫療穿戴裝置,產品名叫“扁鵲”,主張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重要。

其實他們的全自動手術裝置也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做“華佗”,取這個名字一方面是華佗是我國歷史上的神醫,另一方面華佗的外科手術也是聞名遐邇。

這些名字都是太極集團員工取得,因為他們從這兩件裝置當中看到了這兩位神醫的身影,幾乎是自然而然冒出這個想法。

比葉子書給出的學名要好聽得多,至少國內百姓不會陌生,至於國外民眾,也能順帶瞭解一下我國的歷史名醫,瞭解我國傳統醫療也是好的。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