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3章 太極集團的記者釋出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13章 太極集團的記者釋出會

至此麒麟工業集團旗下的所有集團企業都被他跑了個遍,總體來說,再生產端任務上,所有集團企業做得都不錯,哪怕稍微有些延誤,也算不上大事。

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市場開拓,之所以他們會面臨這樣的難題,主要是他們的產品大都是想要取代現有的市場。

但是又不同於青龍科技公司的產品,常規產品基本上沒有代差的概念,哪怕他們工業化生產出來的產品再完美,對消費者來說基本上是無感的。

他們雖然生產過程處處體現了高科技水平,說一句尖端科技並不算過譽,但是最終產品和現有市場產品差異化並不大。

現在他們想要取代現有市場上的產品,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價格競爭,初期以低於市場價很多的價格拼市場,等到市場拿下來之後,在將價格調到比正常價格稍微低一點的水平。

這樣既佔領了市場,又能讓他們持續把握已佔領的市場,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3年左右的時間,等到一統江湖的時候,就可以穩定賺錢。

麒麟工業集團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問題,肯定會優先供應國內市場,但是他們的產能太大了,走向國際市場是必然之路。

接下來就要看麒麟工業集團旗下各個集團市場部的能力,必須要儘快把這些產能給消化完,哪怕少賺點錢也可以。

接下來花錢的地方很多,麒麟能源工業集團要佈局能源產業,雖說是從其他地方調1000億元支援他們的太陽能發電,但能內部解決最好內部解決。

伴隨能源產業發展,普通糧食生產也要提上日程,目前國內糧食總體上是有缺口的,只是百姓比較節儉,看上去勉強夠用。

如果按照前世那樣的消費強度,糧食絕對是不夠的,哪怕補上缺口,也應該要新增建設5000萬噸以上普通糧食產能。

後面再根據農業轉型情況繼續增加產能,最終年產量會達到6億噸左右,其實國內口糧用不到這麼多,前世口糧年消耗在2億多噸。

其他糧食主要是用於工業和畜牧業,麒麟糧油工業集團將來也會進入到肉制品生產領域,採用的是先進的細胞定向培育技術。

這種技術是不會直接消耗糧食,而是會消耗更小的營養物質,因為定向培養技術過程中細胞本身不具備消化能力。

將來是不會直接使用糧食用於畜牧業生產,至少麒麟糧油工業集團是不會這麼做,因為能源浪費太嚴重了,而且還可能會有雜質混入。

這樣不僅生產肉制品的成本更高,而且還不一定安全衛生,所以他們只需要生產出有利於細胞直接吸收的能量物質、營養物質就可以。

之所以要建設這麼多大的產能,一方面是用來做儲備糧,因為到時候大部分能源是太陽能發電,考慮到氣候穩定性因素,糧食儲備一定要充足,避免出現意外。

另一方面是為了工業需求,葉子書也不明確哪些工業會用到糧食,他瞭解最多的就是制酒,但是肯定有很多工業是需要糧食作為原料的。

剩下的糧食就會拿到國際上出口,用於調節國際糧食價格,他其實不太希望國際糧食價格忽高忽低,希望維持一個較穩定的水平。

作為商人,當然是希望能夠趁火打劫,炒高物價賺錢,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其實不太希望世界過於動盪。

主要是他的產業規模很大,世界動盪賺的錢還沒有損失的錢多,和平對他來說才是利益最大化,全球有較強的安全感他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按照麒麟糧油工業集團的計劃,表面上糧食產量是6億噸,加上用於畜牧業等產業的過渡產品,實際年糧食產量要超過10億噸。

就在葉子書憂心麒麟工業集團事務的時候,太極集團卻是在這一天迎來了高光時刻,這個說法絕對不誇張。

就在這天,也就是8月25日,太極集團舉辦了一次記者發佈會,這個還是從青龍科技公司那邊學來的。

在這次發佈會上,他們向外界釋出了眾多震驚全世界的產品和資訊,讓原本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太極集團被更多人所熟知。

特別是業內人士,以前對於他們專注於保健品業務其實不屑一顧,認為實在是白瞎了他們那麼賺錢的企業。

這次發佈會上,他們第一條訊息就震驚了很多人,那就是對外宣佈他們內部已經完成了第一例人類基因的全部測序工作,並對外釋出了他們的基因測序裝置和工具。

其實他們的基因測序裝置早就完成研發,只是一直在內部使用,第一例基因測序工作也早就完成,之所以不及時釋出,是為了希望能夠從中研究點東西出來。

奈何基因測序工作完成並不代表就能破解基因系列隱藏的生命密碼,見沒有多少成果後,決定早點公佈出來,怕被別人捷足先登。

第一的名頭在學術界和科研界可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第一個完成人類基因測序就標誌著他們在基因測序領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領先目前技術一大截。

這樣至少能夠為自己招攬更多高質量科研人員進來,同時還能向全世界推銷他們的基因測序裝置和工具,徹底將這個市場給拿下。

除了釋出這個訊息之外,他們還對外宣佈開啟人類基因庫建設計劃,這同樣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只是對這個計劃,有人擔心有人欣喜,這就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從基因安全的角度來說,肯定不希望基因相關資訊掌握在私人企業手裡。

但是從人類基因保護這個角度來說,卻是可以防止某些基因被自然界淘汰,對保護基因的豐富性具有巨大的作用。

選擇公佈這個計劃的時候,太極集團已經做好了接下來面對的問題,在國內這麼重要的基礎信息庫肯定不會完全由一家私人企業掌控。

不管是多麼厲害的企業都不可能,而且還要建立相關的法律來規範基因商業化以及基因保密和安全等相關的議題。

這些問題,葉子書之前也和裴晴聊過,當時葉子書講述了基因安全性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太極集團將自己定位為技術服務提供者和參與者,不要想當主導者。

在配合相關立法方面,要從大局出發,不要從企業自身利益出發,雖然這麼做看似損害了企業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有利於規範市場,避免技術和資訊擴散帶來的危害。

一時放縱一時爽,長期放縱就傷身,企業經營也是如此,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最開始規範自己,其實也是在規範別人,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場最終也會讓自身受益。

第二個訊息就是對外宣佈太極集團完成了人類血液的人工合成和批次化生產,從即日起開始向全球供應血液,解決醫療血液供應不足的難題。

這裡暫且不論獻血對人體是否有傷害,在之前就算是有隱患,也要宣傳沒隱患,因為醫療血液的唯一來源就是獻血,沒有其他途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前獻血制度較為完善的是發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更多發展中國家其實是沒有完善的獻血制度,他們的人民也沒有無償獻血的意識。

現在人工血液已經問世,而且還比無償獻血獲得成本更低,只要證明真實有效,無數醫療機構沒道理不用這樣的產品。

最重要的是,人工合成血液不僅提供常見血型的血液,還提供非常稀有的血液,這種稀有的血液往往是醫療機構最緊缺的。

在發佈會上,太極集團沒有當場宣佈銷售價格,因為他們是針對不同的國家銷售價格也不同,目的是儘量做到普及化。

國內銷售價格每單位50元,國外第三世界國家每單位出廠價100元,發達國家每單位出廠價80美元。

這種定價策略其實最怕的就是走私,因為差價太大了,只要有人覺得有利可圖,必然會鋌而走險。

所以在銷售的時候,其實會統一定價80美元每單位,使用之後將使用者的資訊傳給太極集團,會給他們一定的費用返還。

這種做法可以遏制走私的情況,同時也方便太極集團瞭解全球實際血液使用量以及相關醫療資訊,這些都有利於他們做決策。

最重要的是,根據這樣的模式,太極集團就能和全球醫療機構建立聯系,今後很多業務發展也就方便很多。

其實人工血液這個專案算不上賺大錢,全球大約需要3億單位血液,最多也就800億元左右,和技術含量水平相比,收費已經相當剋制了。

別看賣給發達國家80美元每單位很貴,實際上他們現在使用的血液價格普遍都在200美元每單位以上,已經便宜了一半多。

其實最讓人震驚的不是人工血液本身,而是太極集團所掌握的合成技術,這個才是最讓人震驚和意外的。

這也讓很多人開始審視太極集團擁有的技術實力,因為人工合成血液的難度有多高,只有業內人士最清楚,可以說難如登天。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