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5章 葉子書基金會開始運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5章 葉子書基金會開始運作

葉子棋的名字之前沒有人聽說過,看到公告的各大高校,紛紛搞來了葉子棋的資料,資料很簡單,一頁紙就可以寫完。

最讓人矚目的還是她只是一位在校大學生,而且還是剛剛上大學,大家感覺有點荒謬,從簡歷來看,除了學習成績優秀之外,並無出彩之處。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資訊其實就隱藏在名字當中,再聯想到這個基金會叫做葉子書基金會,大家瞬間明白了很多事情。

這個年代能夠拿出這麼多錢出來支援高等教育,也只有那位數錢都數不過來的首富先生了,而葉子棋看名字,應該就是葉子書的妹妹,大機率還是親妹妹。

其實不只是高校領導層對於這家基金會非常感興趣,甚至可以說非常心動,最激動的莫過於國內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人。

國內做學問最苦的,應該就屬於基礎科學從業人員,他們能申請到的經費很少,人員薪酬和搞應用科學研究的人也沒法比,屬於苦哈哈一類。

道理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從事的研究經濟價值不高,對於越來越功利化的高校而言,要不是必須要這些基礎科學研究專業,估計都要被裁掉了。

但是他們又沒有辦法去其他單位,在眾多科研院所裡面,高校算是最寬容的地方了,所以他們幾乎是別無選擇。

現在還執著於搞基礎科學研究的,基本上是真正喜愛這個研究領域,不喜歡的,估計早就換了應用科學領域研究了,這樣來錢更快,門路也更廣。

能做基礎科學研究的人,智商都是極高的,換個應用科學研究領域,對他們來說並不算很難,所以只有真正喜歡的人,才願意繼續在這些領域坐冷板凳。

葉子書也正是知道國內在基礎科學領域的情況,他才特意拿出一筆錢出來支援基礎科研領域的發展。

現在國內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應用科學依然會佔據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他還是認為應該早點支援基礎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

葉子棋這段時間,除了忙碌成立基金會的事情,還做了很多事情,首先就是和鳳凰科技公司旗下的鴻鵠軟體公司合作。

為基金會專門打造了一套管理系統,只要是從基金會出去的資金,使用情況都需要在這套系統裡面記錄,有哪些科研成果,也需要在這套系統裡面記錄。

這麼做一是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避免資金被挪作他用,在這個年代,挪用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特別是沒有強力監督的情況下,是大機率發生的事情。

其次就是評估科研成果,保證資金專款專用固然很好,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成果,避免資金不投入到科研領域,反而在各種應酬開支中消耗掉,還需要瞭解各個高校的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和科研項目規劃是密切聯系的,由人工智慧全程監督,並不是按照成果多寡來定,這就膚淺了。

人工智慧會評估科研項目規劃當中的科研難度,給出不同等級的標註,不同等級的科研項目,基金會有不同程度的忍耐度。

如果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科研項目,遲遲都無法取得成果,那麼就說明科研人員要麼能力不行,要麼沒有真正投入到專案研究當中去,只不過是把基金會當猴耍。

也有一些科研項目難度極高,甚至都不清楚什麼時候有成果,對這類專案忍耐度很低,但是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顧。

專案參與者需要將自己所做的工作進行記錄,人工智慧會根據他們的這些工作記錄,可以判斷他們目前的工作狀態。

不管是再難的專案,也會產生很多過程性成果,如果幾年一點成果都沒有,那就可以判定這個專案執行有問題。

第一年基金會只會以各大高校現有實力來評估排名,給予均等的資金支援,從第二年開始,就不是簡單地進行均分了。

會綜合各種情況,得出一個排名,資金分配不再是完全平均,排名越高獲得資金就越多,只是初期這種分配還不算太明顯,就算有差距也不會很大。

這是給排名靠後的高校更多的機會,因為很多基礎科研項目,並不是一兩年就能出成果,所以不能在資金分配上差異過大,不然大家都追求短平快的專案,那就沒意義了。

正如葉子書所說,成千上萬個普通的科研項目,抵不上一個重大突破性專案,為此多點耐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為了促使各大高校和科研人員的緊迫感,還是會每年會制定一個資金分配傾斜幅度,時間一長積累下來的傾斜度會很高。

所以不努力的高校和科研人員,會發現自己分配的資金會越來越少,而努力付出的高校和科研人員,分配的資金會越來越多。

在科研領域,雖然資金多寡不是奠定成果優勢的絕對因素,但絕對是重大因素,沒資金一切都免談,有資金哪怕是挖人也有底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葉子書不介意各大高校從國外挖人,因為基礎研究並不會涉及到很多利益,研究成果其實也是屬於全人類的。

為什麼還要投資基礎科學研究,而不是等著別人投入呢,就是因為參與基礎科學研究的過程更加重要。

在基礎科學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大量的人才,而這些人才是他看重的,不管這些人才今後是否從事基礎科學研究,都會對國家做出貢獻。

其實這些基礎研究成果,葉子書並不是特別看重,虛擬圖書館裡面這樣的知識多得是,根本就不用這麼勞心勞力。

他不就是為了藉此培養更多的人才,只要從事這方面的人才越多,對於提升文明等級具有巨大的作用,這是他無法做到的。

哪怕他手上的基礎理論再多,對提升文明等級的意義不大,只有全社會的科學素養提上來了,文明等級才有意義。

葉子棋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組建團隊,對各大高校的科研成果進行收集,不過初期都是透過公開渠道收集的,不一定就準確。

所以在公告發出去之後,他們開始派遣團隊前往國內各大高校進行摸底,不過為了專案的保密性,團隊成員是不能接觸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會由所在高校自己上傳到基金會系統裡面,資料含金量多寡全部由人工智慧來判定,如果有不方便上傳的資料,學校可以進行說明,或者是節選不敏感的資訊。

其實這些缺失的資料資訊,人工智慧也透過隻言片語進行推導,至於推導到什麼程度,就看專案本身難度和資訊的完整度了。

如果專案本身就不難,也許人工智慧自己就能憑藉儲備的知識做出來,千萬別小看了人工智慧,隨著知識儲備越發豐富,它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鳳凰科技公司一直沒有停止收集全世界的科研成果資料,然後讓人工智慧學習,現在的人工智慧參與科研的能力也是越來越強。

現在他旗下企業科研部門也逐漸開始引入人工智慧輔助研究,不過這個是從去年末開始,效果如何還不清楚。

以前的人工智慧在這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升級之後的人工智慧才能充分發揮這個能力,不過很多方面還在完善之中。

但是不管如何,使用人工智慧輔助研究,絕對比科研人員自己研究效率要高得多,這是毋庸置疑的。

葉子棋這種大張旗鼓的做法,能夠省很多事情,公告發出不久,各大高校瞭解了一些資訊之後,就紛紛表示歡迎。

甚至有些高校專門登門拜訪,想要拉近關係,不過作用不大,任何事情都要有章法和規矩,不能隨便破壞,這是葉子書教她做事的第一原則。

只要按照規矩辦事,最多會被人認為迂腐,但是絕對不會有很壞的結果,一旦破壞自己制定的規矩,影響就非常大。

既然大家這麼歡迎,葉子棋隨後就在基金會網站上公佈了後續安排,最重要的是學術能力評估,這個牽扯到資金的分配。

這個安排各大高校也沒有意見,事實上基礎科研領域的機密並不多,一般也是上級分配下來的任務,有專門的經費支援,也不用基金會的經費。

除此之外,葉子棋還要求各大高校可以率先擬定基礎科研項目,這麼做的目的是避免了各大高校專案重複,如果都有相關人才,可以開展合作科研。

這樣不但人多力量大,而且還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除了這個目的之外,也是避免各大高校拿到錢不知道幹什麼,白白浪費機會。

對這些安排各大高校自然沒有什麼意見,隨後葉子棋開始派遣團隊成員前往各大高校,這個過程其實也非常順利。

這些派遣人員權力並不大,只是進行協商,並沒有任何決定權,所以雙方接觸自然非常融洽,也不會有么蛾子。

因為整個執行核心都在人工智慧上,別說是他們了,就是葉子棋也不會做決定,因為葉子棋還不夠幹練,做決定不一定就正確,還不如先讓人工智慧來承擔這個角色。

除了葉子棋負責的基金會之外,葉子畫負責的潮汐投資公司也在開展行動,不過相比起葉子棋的大張旗鼓,葉子畫這邊倒是低調很多。

葉子書讓葉子畫準備投資國內的產業,回去之後,就開始組建相關團隊,專門負責國內的投資業務。

現在還處於調查階段,準備對國內的經濟產業進行調查,對國內的整體情況有個把握,這樣才能制定投資策略,所以這個階段是越低調越好。

這邊葉子書也沒有閒著,忙完了手頭上的事情,他打算去一趟寰宇集團,看看他們那邊的情況如何。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