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4章 虛擬世界終於完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4章 虛擬世界終於完成

葉子書說閉關是真閉關,從十月份回來之後,一直就沒有出過家門,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虛擬世界的構建上。

雖然上次裴晴拉著葉子書去醫院做過檢查,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但是她看到葉子書的狀態,依然隱隱有些擔心。

哪有一個健康的人,整天就在家裡睡大覺,而且睡眠時間也太長了,除了吃飯的時間點會醒來,剩下的時間都在睡覺。

甚至她還詢問了葉子畫,他哥是否以前也有這樣的毛病,結果葉子畫卻是說道:“嫂子,您就放心吧,我哥沒上大學前,也是整天睡覺。”

聽到葉子畫說他大哥以前這種狀態有10年時間了,頓時就放心了不少,說明這不是病,至於什麼原因,就只有葉子書自己知道了。

葉子書這段時間感覺自己特別充實,每天都能學習到新知識,雖然有些難以理解,但是徜徉在知識海洋裡的那種暢快感,依然讓他沉醉不已。

隨著自身知識的積累不斷增加,虛擬實驗室裡面的虛擬世界也變得越來越真實,那種成就感也讓他感覺非常好。

從無到有建立一個世界是什麼體驗,普通人是無法體會到的,但是可以肯定,這份快樂本應該屬於創世神的,而他卻有幸有這份體驗。

他清楚記得最開始的時候,這方虛擬世界不過是像遊戲畫面那樣,看上去什麼都有,卻明顯透露出一股假的味道。

當達到20%的模擬真實度之後,情況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表面看上去是那麼的真實,有山有水又有田,各種動物也是活靈活現。

但是如果將這些東西放在顯微鏡下,就明顯感覺到和現實世界不同,這種真實度不過是表面真實度而已,卻無法和真實世界相提並論。

到了這個層次,是現有計算機能夠模擬的極限,他自己使用的五臺超級計算機勉強可以維持,但是想要進一步,算力的差距過大。

哪怕是弄上萬臺超級計算機,也無法讓模擬真實度能夠有所提升,因為後面每提升1%,就意味著海量算力的增加。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才將整個專案搬到了虛擬實驗室裡面,只有在這裡,才不會有算力的限制,才能在算力不達標的情況下,能夠繼續將專案進行下去。

十月份從西安回來,他直接閉關,不理會外面任何事情,專心致志學習知識,每完成一段知識的學習,就將其運用在模擬世界裡面。

經過長達3個月的時間,從當初的25%的模擬真實度,終於在1月份,達到了50%的模擬度,終於完成了他定下來的第一個目標。

50%的模擬度已經可以模擬微觀世界,也就是說,他現在所看到的一花一木,不管是從整體感官上,還是從微觀層面,都和現實世界一般無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對每一個粒子地執行進行計算,然後從粒子層面逐漸往上架構,利用各種理論知識,形成宏觀上的世界。

也正是因為想要達到這樣的模擬度必須要從微觀層面往上架構,而想要架構一個龐大的世界,必然是龐大的微觀世界在支撐。

而這一切背後,需要海量的算力在支援,開始他還只是簡單地在虛擬實驗室裡面堆積經典超級計算機來執行。

但是等模擬真實度達到30%,虛擬實驗室裡面,哪怕是架設上億臺經典超級計算機,依然無法滿足算力需求。

於是開始改成量子計算機,一臺通用量子計算機,獲得的算力是上億臺經典超級計算機無法比擬的,這就是量子計算機的恐怖之處。

但是隨著模擬真實度的逐漸提升,原本簡單的通用量子計算機也在不斷增加,等達到40%的模擬真實度之後,量子計算機的數量也增加到了上萬臺。

眼看這種辦法肯定不行,葉子書不得不停下來研究量子計算機,期望能夠獲得更強大的算力。

因為他當時使用的量子計算機,是他給白虎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方案,當初以為憑藉這種量子計算機,足夠支撐所需要的算力。

結果他的臉被狠狠大打了一巴掌,因為越到後面,每提升1%的真實度,需要的算力是成千上萬倍增加,而不是遵循線性關系增加。

提升量子計算機的算力,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增加量子位元就行,每增加一位量子位元,就意味著增加兩倍的算力。

當他將量子計算機的量子位元增加到上億個之後,算力問題總算是得到了解決,不過這不是簡單的增加那麼簡單。

因為量子位越多,意味著誤差就越大,他開始使用如此高量子位元的計算機模擬世界的時候,發生過崩潰的現象。

這就是因為在低量子位元狀態下,99.9%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等到這個擴大到幾千萬甚至是上億倍的時候,這個誤差率產生的實際誤差就非常高了。

而且模擬世界為了追求真實性,彼此都是具有關聯性的,如果某個地方誤差太大,影響就不是區域性,而是會擴散開來,形成不一樣的結果。

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就是模擬的世界和自己想要的世界不太一樣,壞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都會崩潰坍塌,形成一個彼此不關聯的世界碎片。

舉個例子,本來一串表示鐵的算力,因為誤差,鐵變成了鋁,甚至是其他任何元素,導致的結果就是,世界的各種礦物成分發生了變化。

具體到用鐵製作的各種工具,本來有一個明確的表現,結果因為計算誤差的原因,導致的結果和目標相差甚遠,無法達到設計要求。

這還只是很小的誤差造成的結果,他記得第一次自己使用如此高位元量子計算機模擬世界的時候,直接就崩潰了,連一秒鐘都沒有堅持到。

所以增加量子位元並不是什麼難事,困難之處就是如何隨著量子位元提升而不斷減少誤差率,這方面花費的時間較長。

花費他半個月的時間,經過大量的資料收集和關於量子計算方面的知識學習,終於讓他在上億位量子位元狀態下,誤差降低到2的10億次方之一。

同時增加了更強悍的糾錯系統,只要不是瞬間崩潰的情況,產生的誤差都能透過這套糾錯系統在後續計算過程中糾正過來。

而他所謂的50%的真實模擬度,其實並不是整個宇宙,模擬的範圍僅僅是太陽系,微觀可觀測尺度也只達到了原子級別。

也就是說,目前只能對整個太陽系所處的真實環境進行模擬,如果在虛擬世界用顯微鏡觀察的話,只能觀察到各種原子的執行。

如果想要在這個虛擬世界裡面使用高能物理裝備,來檢查是否存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就做不到,例如夸克,在虛擬世界是無法找到的。

倒不是說葉子書無法做出這種更低層次的演算,而是憑藉著億位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也無法做到更低尺度下的運算。

更何況更底層的應該是普朗克常量下的世界,如果真的從普朗克常量的基礎上計算和構建世界,那麼世界的真實模擬度可能真的會達到80%以上。

但是這麼做的話,需要的算力會更加恐怖,倒不是說量子計算機不能繼續增加算力,而是產生的能效比是否划算,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葉子書想要實現這套系統的目的是模擬現實世界的軍事訓練,是需要考慮經濟價值的,如果做出來用不起,依然沒有任何意義。

之所以只模擬太陽系範圍內的世界,主要是他對於深空宇宙也不是很瞭解,這段時間主要學習的方向並不在深空宇宙。

或者說主要精力沒有放在宇宙學方面,倒不是他不太感興趣,而是精力有限,能夠學明白身邊的知識就已經不錯了。

而且他認為如果只是一味學習頂層理論,永遠也學不完,因為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問題。

學習頂層理論,只是停留在三這個層面的學習,這個三不是恆定的,而是變化的,就像我們都知道世界有幾種基本粒子構成。

但是我看到的宏觀世界卻是多姿多彩,彷彿只要有可能,每時每刻都會誕生宏觀新事物,幾乎無法窮盡。

同樣的道理,想要模擬真實宇宙,不應該是從宇宙的宏觀層面來剖析理論,而是從最基本的世界構成方式著手,利用龐大的算力來模擬。

只是這麼做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無法複製出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世界,也就是說,算力上滿足模擬整個宇宙的需要。

透過微觀基本元素構建起來的虛擬世界也不會一模一樣,一句話說得很好,世界上沒有完全兩片一樣的樹葉。

而給予基本元素構建起來的世界,差距比兩片樹葉還要大得多,甚至完全不一樣,也是有可能的。

這種不確定性,是無法滿足他當前的需求,也就是說,他現在追求的就是要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至少表面上看一模一樣的世界。

那麼只能從宏觀層面逐漸往下構建,這也是他這段時間為什麼要學習那麼多宏觀層面理論,不然他根本就用不著這麼麻煩。

等到完成了基礎理論的構建之後,葉子書使用遙感衛星系統拍攝的地球影象,直接用在這上面,一個“真實”的地球,瞬間就被構建起來。

裡面的山水,以葉子書專業的眼光來看,也無法識破任何破綻,所有的一切,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模樣。

如果不是知道這是虛擬世界,周邊也沒有任何人,很容易會讓人產生時空交錯的幻覺,意志不堅強的人,可能就把這個世界當成真實的世界了。

------題外話------

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