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838章 依然是工業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38章 依然是工業產業高速發展的一年

提高國民收入帶來的內需增加,受益最明顯的就是青龍科技公司,旗下的大量高價值產品,在國內銷售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特別是他們的智能家居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這不僅是居民收入增加的結果,也是萬城基業這幾年建設的成果。

如果人均居住面積很小的話,想要購買青龍科技公司的智能家居都很難,家裡放點東西就擠得滿滿當當,這會導致很多人只買臺電視和冰箱,甚至連裝空調都沒地方。

所以想要促進百姓消費,除了提高收入之外,還得給予百姓更好的居住環境,才能促進連帶產業的發展。

這也是他讓萬城基業將房子建那麼大的原因,人均居住面積越大,越會購買很多東西,不然家裡顯得空蕩蕩。

去年青龍科技公司的智能家居業務,一共給他們帶來了6萬億元的收入,相比前年實現了200%增長,國內國外可謂是雙豐收。

今後隨著國內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這個比例還會進一步提升,因為國內百姓有錢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購買家電產品,改善生活質量。

雖然市場上不只有青龍科技公司一家賣家電產品的,但是稍微有點錢,大家首選還是青龍科技公司的產品,畢竟是青龍科技公司定義了智能家居。

現在市面上的家電分為兩類,一類就是普通的家電產品,一類就是智能家居,而目前全球最知名的智能家居品牌,非青龍科技公司旗下品牌莫屬。

雖然也有其他商家推出了所謂的智能家居,但是不管是質量還是智能化程度,都只是做做樣子,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哪怕是國際老品牌也是如此。

加上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智能家居能發揮的空間就越大,其他的暫且不說,起碼接入網際網路之後,購買一臺智慧電視還是要的。

沒錢的購買小一點的智慧電視,有錢的會購買大一點的智慧電視,價格從幾千元到十多萬元都有。

居民從傳統家電更換到智能家居還有很長一段更換期,這個時期,青龍科技公司的智能家居業務都會處於高速增長狀態。

只要購買了一件智能家居,一般會逐漸購買其他的智能家居產品,這樣才能和智慧核心相匹配,讓整個家居生活更加智慧。

所以青龍科技公司的智能家居業務能夠實現如此高的增速,他一點都不奇怪,未來就算不會有很高的增速,也會維持較高的營收水平。

計算機相關業務同樣實現了高速增長,包括個人電腦、平板電腦、伺服器、超級計算機以及相關服務等業務,去年實現營收7萬億元。

去年通訊業務發展同樣迅勐,光纖網絡和移動網路建設都處於高速增長期,疊加之下,收入想要不高都很難。

旗下兩家通訊企業,去年一共實現了6萬億元的收入,作為獨霸全球市場的獎勵,有這個表現並不奇怪。

未來幾年,這塊業務就算不會進一步增加,保持現在的收入還是沒問題,等建設高潮過去之後,可能會稍微降低,但是只要網際網路還在,他們就不愁吃喝。

傳感器業務雖然不是消費電子業務,但是作為全球頂尖傳感器供應商,這塊業務隨著智能化越來越普及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了3000億元的收入。

智慧生活的基礎就是傳感器,扣除他們自用的傳感器,對外銷售的傳感器數量同樣驚人,雖然發展沒有其他業務那麼驚豔,但是市場潛力巨大。

特別是寰宇集團的汽車業務,帶動了先進傳感器在汽車上的運用,外銷傳感器增長最快的領域就是汽車領域。

自動駕駛先進與否,雖然和智慧程式有很大的關係,但是也和先進傳感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是汽車獲取外部資訊的重要基礎零部件。

現在全球通信衛星系統構建好了,已經具備了建設物聯網的基礎,而物聯網實際上就是由各種傳感器等智慧裝置構成的。

所以他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青龍科技公司的傳感器業務,有可能會增長到上萬億元的規模,不說外面,就是他旗下的工業體系,就需要大量的傳感器。

數字圖像影像業務,去年雖然實現了增長,但是增長並不大,只不過是從1萬億元增長到了1.2萬億元,和其他業務相比就相形見絀。

最重要的是,未來這塊業務除了高階領域之外,會面臨萎縮的狀態,普通人只需要智能手機就行了,已經沒有必要購買專門的數碼相機等產品。

時代的變化擋也擋不住,青龍科技公司未來除了繼續加強高階產品的投入之外,只能逐漸放棄低端產品的發展,這是必然趨勢,只能順勢而為。

機器人業務依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前年只銷售了500萬臺左右,去年銷量增長了三倍,達到了1500萬臺左右。

雖然最基礎的伺服器人銷量最高,達到了上1000萬,但是售價更高的機器人也越來越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有實力的企業,會購買高階產品來提升使用者體驗,既上檔次,還能充當勞動力,實用性比低端服務機器人要高不少。

像太極集團這樣不差錢的企業,他們的藥店裡面,現在都基本上都配備了50萬元價位的服務機器人,讓藥店實現了24小時營業。

服務機器人的運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最初是從麒麟紡織工業集團旗下的服裝品牌店開始的,現在連稍微大一點的飯店,也用上了服務機器人。

雖然服務機器人做不了太多的工作,但是給進店的客人點菜、解答問題完全沒問題,大幅節約了員工的勞動強度,消費者服務體驗大幅上升。

可以說,只要足夠智慧,哪怕機器人硬體看上去不怎麼樣,依然有太多的運用場景,可以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夠青龍科技公司吃很多年。

去年機器人業務也給青龍科技公司創造了巨大的收入,突破了3萬億元,達到了3.8萬元,營收實現了380%的增長率,成為他們旗下的重要產業之一。

他們的無人機業務也從之前的雜項變成了具備一定分量的業務,雖然在個人民用市場的表現中規中矩,但是在農業領域的表現,卻非常好。

去年他們的農用無人機產品在全球銷售出去了200萬臺,這是青龍科技公司之前沒想到過的,而且國內外的農用無人機銷售差別還挺大。

國內使用的農用無人機一般是10萬元左右級別的產品,原因就是國內的田地基本上以小農耕作為主,用不到那麼大的農用無人機。

但是國外大農場使用的無人機,都是大型農用無人機,價格從50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載重能力更高,智能化程度也更高。

像他們的百萬元級別的農用無人機,載重量並不比專業的農用飛機要差,而且安全性更高,作業更加精細。

所以光是農業領域的運用,就給他們的無人機業務帶來了4000億元的收入,只是之前絕對沒想到的。

以前認為在快遞終端配送領域有不錯的運用,卻因為網路的原因,導致試行之後,效果不佳,只能暫停試用。

不過現在全球通信衛星系統建立起來之後,情況會發生變化,今年無人機在快遞終端配送領域將會大放異彩,會有不錯的表現。

他們的無人機在其他領域的運用,相比之下就差很多,加在一起的營收也只有800億元,整個無人機業務營收為4800億元。

不過這個成績葉子書是很滿意的,拋開出人意料的農用領域之外,無人機在其他方面的收入達到800億元,比前世發展要快得多。

要知道無人機這才發展一年多的時間,能有這個成績已經了不起了,說明在其他領域的運用,比他想象得要更加普及。

去年新增了智能手機業務和智慧眼鏡業務,雖然是第三季度才釋出,但是創造的營收不小,足以單獨列出來。

智能手機銷量達到了1億臺,他們的全部庫存銷售一空,產能一直處於繃緊狀態,市場熱度非常高,給青龍科技公司帶來了5000億元左右的收入。

智慧眼鏡雖然銷量沒有智能手機那麼高,但是也達到了3000萬臺,出廠價格比較高,平均達到了8000元左右,實現營收2400億元。

加上其他雜項收入2000億元,去年青龍科技公司實現總收入25.72萬億元,較前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增長率達到了112%。

淨利潤率不降反增,達到了28%,提升了3%,淨利潤額為7.2萬億元,主要是機器人等新業務的利潤率非常高,提升了整體淨利潤率。

看完青龍科技公司的年報,他覺得這個數字有點魔幻,沒想到去年增長率這麼高,這是他沒有意料到的,以為能夠增長50%就差不多了。

沒想到竟然實現了翻倍增長,除了新業務之外,其他業務的增長同樣功不可沒,可見旗下產業,已經開始脫離他的預期,連他都不敢隨便預測了。

最後就是利益分配,葉子書從中拿走6萬億元,剩下的1.2萬億元留給青龍科技公司自用,用於研發和資金儲備。

青龍科技公司業績爆表,玄武科技公司自然也不差,畢竟青龍科技公司的所有生產任務都交給了他們,業績想要差都很難。

青龍科技公司生意火爆,作為青龍科技公司的支撐企業,玄武科技公司的業績自然也不會太差,而且利潤還不低。

雖然兩家公司針對不同的產品分配的利益比例不同,但是玄武科技公司總體上獲得的收益還是可以的,佔比達到了55%。

原因很簡單,玄武科技公司需要支付材料成本和生產員工成本,負擔比較重,佔比較大很正常。

青龍科技公司需要支出的成本是研發費用和推廣費用,這兩樣對青龍科技公司來說,佔比都不算很大。

畢竟大部分技術基礎都是葉子書提供的,他們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創新,難度不算特別大,研發費用其實算不上很高。

宣傳費雖然總量上增加很多,但是所佔比例卻呈下降趨勢,原因是青龍科技公司現在的知名度已經很高了,為他們節約了大量的宣傳成本。

其實宣傳成本花的錢,大部分還是進入了鳳凰科技公司的口袋,所以這方面其實花的多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作為全球頂尖的高科技企業,是國內高科技領域的門面擔當之一,青龍科技公司還是獲得了不錯的稅收優惠政策。

這也是青龍科技公司能夠獲得28%的淨利潤的原因,之前葉子書定下了10%的研發費用,實際上根本就花不完。

一是沒有那麼多的研究專案,雖然青龍科技公司也聚焦於未來專案的研究,但是研究專案確立也要有足夠的專案創意和研究方向。

而且投入也是需要根據實際需要,不可能為了花錢而花錢,所以他們的研發費用雖然水漲船高,但是比例卻是呈現下降趨勢。

目前他們的研發費用比例只佔總收入的2%左右,總研發費用在5000億元左右,如果是按照絕對總量來說,其實非常龐大。

二是沒有那麼多的科研人員,雖然現在高校也在擴招,但是擴招幅度還比較有限,而且培養出來也需要時間。

科研人員,特別是高階科研人員還是處於嚴重緊缺狀態,就算投入再多的錢,也沒有足夠的科研人員幫忙花掉。

不過葉子書認為青龍科技公司佔比為45%,其實還是有點偏高,畢竟他們的負擔要輕得多,玄武科技公司的負擔要重很多。

不過玄武科技公司的好處就是全產業鏈發展,除了基礎原材料不會自己造之外,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產業鏈裡面。

加上先進的管理模式,讓其利潤率還是很可觀的,就是因為如此,玄武科技公司才同意這樣的分配方案。

不過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玄武科技公司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畢竟旗下員工那麼多,每提升一點薪酬,總量加在一起還是很龐大。

去年玄武科技公司和青龍科技公司有關的業務收入為14.15萬億元左右,是玄武科技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剩下的業務要麼就是供應內部,要不就是自己對外銷售的消費品,還有針對企業業務的產品,加在一起數量也不算少。

例如他們的各種工業生產裝置,去年就為他們帶來了6萬億元的收入,增長率高達50%,發展還是比較強勁。

儀器儀表相關業務收入為8000億元,實現了100%的增長率,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個就是國內工業升級,對儀器儀表的需求量很大。

第二個就是開啟國際化發展,之前他們這塊主要是供應國內和自用,現在也嘗試出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顯示產業一路既往發展強勁,他旗下所有和顯示有關的產業,都是交給玄武科技公司,像寰宇集團最新的汽車玻璃顯示技術、青龍科技公司智慧眼鏡的鏡片。

這些技術這些企業雖然也擁有專利權,但是玄武科技公司也有這些專利的使用權,目的是方便玄武科技公司產業發展,同時也是為了增加玄武科技利益談判的籌碼。

加上機器人、智能手機,以及傳統業務需要的顯示裝置,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導致原本只有1萬億元營收的顯示產業,去年創造了3萬億元的營收。

可能這樣還不直觀,如果說玄武科技公司是全球所有顯示產品的主要供應商,市場佔有率高達95%以上,對這個成績就不那麼驚訝了。

同等質量,玄武科技公司能夠做到價格更低,更何況玄武科技公司在顯示技術領域,已經做到了獨步全球,擁有大量高利潤產品。

不過這裡面大部分還是供應給了兄弟公司,例如青龍科技公司的電子設備、太極集團的醫療裝置、麒麟工業集團旗下的產業需要。

真正對產業以外的供貨其實並不算特別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個就是必須優先供應產業體系內使用,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外面很難拿到高階貨。

第二個就是外界的產品競爭力相比體系內的產品弱很多,大多是以低價優勢獲得市場,玄武科技公司供應低端產品,獲得的利潤不算很高。

所以這塊業務,除青龍科技公司需求之外,其他市場需求大概為5000億元,佔比並不高。

資料儲存業務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主要還是供應青龍科技公司,佔據著絕大部分比例,對外銷售的資料儲存產品營收,只有1萬億元。

半導體製造業務除了供應青龍科技公司之外,自身和其他企業製造業務收入只有6000億元,佔比同樣不是很大。

其他諸如材料、電子元器件、零部件加工、自身消費端工業產品、代工業務等,去年一共給玄武科技更是貢獻了3萬億元的收入。

因此去年玄武科技公司總營收為26萬億元,較前一年增加了9萬億元,增長率為53%,對於工業企業來說,這個增長幅度已經很高了。

由於高階製造佔比較高,總體淨利潤率依然保持和前年持平,淨利潤率為30%,淨利潤為7.8萬億元。

看完玄武科技公司的年報,葉子書想了想,只打算讓他們上繳4萬億元的利潤,剩下的留給他們自用。

留給他們這麼多資金,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現在正和朱雀軟體公司開展全自動無人化工業裝置技術的研究工作。

雖然在當前看上去有點超前,但是提前做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如果再輔助通用機器人的話,實現全工業無人化就指日可待了。

至於什麼時候用,連他也不清楚,在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小規模玩一玩還行,想要大規模這麼幹,就不現實了。

要知道玄武科技公司旗下的員工幾千萬人,如果一下子讓這麼多人失業,卻沒有妥善安排,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但是這並不妨礙玄武科技公司做好技術儲備,一旦有需要,就能拿出所有領域的先進無人化工業技術,不然有可能受制於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在技術和實驗性場景上面,玄武科技公司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需要給他們多留點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