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之科技新貴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2章 房產銷售大爆發和改革內容部分披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92章 房產銷售大爆發和改革內容部分披露

萬城基業的房子,特別是高階房子,確實非常受歡迎,對於有錢人來說,漲價並沒有阻擋他們購買的熱情。

因為有錢人都知道,這種高階樓盤是稀缺資源,如果現在不入手的話,今後就沒有機會,就算有機會,可能要加價購買了。

就在大家熱議萬城基業首批放出來的樓盤價格高昂的時候,卻不知道,這些樓盤放出來短短幾天時間就銷售一空。

當然,這些樓盤裡面還有很多房子並沒有銷售,一方面是部分房子已經租賃出去了,在租期沒到的情況下是不能拿到市場銷售。

作為一家正規經營的企業,必須信守承諾,遵守契約精神,哪怕覺得賣出去更賺錢,也不能這麼做。

另一方面是需要保留部分房子,作為市場調劑所用,而且這些保留的房子,未來升值的可能性更大,具有保留的價值。

他們一般按照5%到10%的比例保留部分房子,加上租賃出去的房子,實際上拿到市面上銷售的房子佔這些樓盤的50%左右。

高階樓盤的房子,平均價格高達10萬元每平方米,一、二線城市的高階樓盤價格比這個高,而三、四線城市,價格一般比這個要低。

至於縣城,總體上並沒有太多的高階樓盤,因為縣城城區面積一般不大,沒有明顯的黃金地段,就算有,價格差距也不會特別明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像他所在的縣城,算是比較特殊的了,所謂的高階樓盤也就五六個,價格最高也就4萬元每平方米。

要知道他所在的縣城,人均GDP甚至高過國內幾座一線城市,是國內人均最高的縣城,房價也沒法和一線城市相比。

萬城基業後續放出來的次一點的樓盤,也基本上是被爆買,甚至出現一個樓盤放出來的房子,一天就被賣完的盛況。

真正拿到市場上銷售的房子,還是分級在5級以下的樓盤,這些樓盤具有普惠性,要讓老百姓能夠住得起房子。

因此多少都有打折,加上這些房子本身的價格並不算特別昂貴,打折後的房子和當地的收入基本上是匹配的,都沒有超過10年個人總收入。

在照顧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嚴格執行葉子書的指示,萬城基業做得還是非常不錯的,也逐漸消弭了居民對萬城基業銷售政策的疑慮。

到了10月份,萬城基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就銷售出去了10億平方米面積的住房,營收規模達到了80萬億元,均價為8萬元每平方米。

主要是初期高階樓盤佔比比較大,有這麼高的均價就不足為奇,後面均價會逐漸降低,迴歸到正常狀態。

目前萬城基業手裡擁有的住房面積高達400億平方米,預計均價在3萬元每平方米左右,如果全部銷售出去,預計總營收高達1200萬億元。

而萬城基業在這些房地產業務上花的錢差不多是120萬億元,看上去有10倍的收益,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

稅費就要劃去一半收益,然後就是建築成本,中間還要折算資金佔用成本,雖然這些資金都是無利息的,甚至都沒有標明歸還日期。

但是作為資本專案來說,還是要將資金佔用成本算進去,畢竟放在銀行還能獲得利息呢,因此資金佔用利率至少也要按照銀行存款利率來算,一般是按照銀行貸款利率來算。

拋開這些成本之後,就按照前面說的30%的淨利潤算,也就是360萬億元,說實話,這個數字依然非常龐大。

其他企業辛辛苦苦這麼多年,也賺不到如此多的淨利潤,就算歸還借款和借款利息之後,萬城基業憑藉如此高的利潤,依然能成為全國最有錢的企業。

不過這些都是暫時的,如果這些利潤無法轉化為新的資產項,持續性為企業創造利潤,也就是一錘子買賣,持續經營能力要比其他企業差很多。

因此萬城基業不能因為短期內獲得如此高的利潤就沾沾自喜,而且他們也沒有資格沾沾自喜,這個成績取得的背後,是眾多兄弟企業無私奉獻。

特別是太極集團和鳳凰科技公司,兩家企業是萬城基業最大的金主,其他企業或多或少都給予了資金支援。

如果沒有這些兄弟企業的支援,萬城基業也許做的也不錯,但是絕對沒有如今的成就,只不過是一個稍微不錯的房地產企業而已。

現在的萬城基業,不僅具有龐大的房地產業務,還有眾多非房地產業務,這些業務才是未來能持續經營的根基所在。

不過這段時間的銷售額,也確實驚到了葉子書,平時感受不到國內有錢人到底有多少,只有在這種大額資產購買的時候,才能有深刻的體會。

由於萬城基業初期購買的土地都是比較核心的地段,導致大量城市核心地段的土地資源掌控在萬城基業的手裡。

這些年有錢人想要購買大額資產都很難,這次萬城基業釋放的這些房子,算是給了國內有錢人購買資產的機會,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也有部分樓盤之前並不是什麼核心地段,但是由於萬城基業將其打造成了繁華地段,才讓這些地段的樓盤變得炙手可熱。

而這種樓盤反而佔據了大部分比例,原因就是當時並沒有執行舊城改造,都是在城市已建成面積的周邊拿地。

而他們的舊城改造業務還在進行當中,原因就是扯皮的事情比較多,很多老城區的居民,看到房價上漲這麼快,就想要藉此發筆財。

對此萬城基業不會慣著,能談得攏就談,談不攏就算了,雖然這些舊城改造業務也算賺錢,但是賺的錢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

加上他們本來房地產資產規模就非常龐大,多一點少一點其實無所謂,因此舊城改造並沒有想象中的推進速度。

其實萬城基業給出的條件也算是不錯,人均面積不足40平方米的房屋,會按照人均40平方米補齊。

如果有人多有人少,會按照房屋所在地段和面積,優先從他們劃出的安置樓盤裡面選擇,這其實就已經給了補償。

有些優質樓盤甚至空間很大,如果置換過去,並不吃虧,只是沒有現金補償,也沒有一家人分幾套房的情況。

現在國內城市格局不同於前世,前世就業機會都集中在少數大城市,有大量的外來人口來為城市房地產買單,造成房子價格嚴重超出收入狀況。

在葉子書的刻意佈局下,大量的人員並不需要背井離鄉就能實現就業,之所以房價還這麼高,完全是因為收入上來了。

當然,總體趨勢還是人口會往城市流動,但是和前世相比,沒有那麼激烈,特別是星火集團和星光集團這幾年的發展,甚至造成了逆向流動的情況。

很多原本背井離鄉的人,發現家鄉的就業機會不少,且收入也在快速增長,綜合算下來,還是在家就業找工作更划算。

因此這些人回到家鄉就沒有再出去打工了,現在小城市的工薪收入,和大城市之間的工薪收入差距,也就在20%左右。

這種情況下,萬城基業自然不願意花費高昂的成本在舊城改造上,在拆遷方面儘量照顧拆遷戶的利益,但是想要藉此發大財,就不要想了。

而且這也是葉子書的意思,他認為創造財富的人獲得高收益理所當然,畢竟他們是做大了蛋糕,社會和周圍的人都因此收益。

顯然這些坐地戶並沒有為社會創造大量的財富,如果就因為人家早幾年佔了地就大發橫財,這是他不願意接受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當地居民都如此,反而是當地政府想要藉此發點財,面對這種情況,萬城基業也沒有妥協,還是堅持採用原來的辦法。

那就是政府儘量不要在土地價格上做文章,想要獲得收益,那就從企業經營收益上拿,這樣既能讓企業更好的經營,又不至於出現人為抬升房價。

由於萬城基業的堅持,導致很多舊城改造專案被其他房地產公司拿走,對此萬城基業雖然覺得可惜,但是也沒有同流合汙。

實際上一個地區是否能發展起來,並不是房子建設有多好,而是有沒有產業,沒有產業就算是最核心的地段,也沒有多少價值,不過是一堆鋼筋混凝土而已。

萬城基業既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股份制公司,因此並不需要對外披露財報,如果他們這段時間的財報披露的話,估計會引起軒然大波。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創造了80萬億元的營收,哪怕扣除稅費和成本,至少也有24萬億元的淨利潤,如此龐大的利潤,絕對讓很多人要討伐一番。

作為指定合作銀行,潮汐銀行這段時間的貸款業務也出現了暴漲,普通人就不說了,他們肯定需要銀行提供金融支援才能買得起房子。

有錢人實際上也不一定能夠全款買下高昂的高階樓盤,動輒就是上千萬元樓盤,想要全款買下來也不容易。

更何況大家都是聰明人,潮汐集團的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比其他銀行低多了,就算手裡有現金,他們也寧願貸款,然後將錢存在其他商業銀行拿利息。

這樣還能賺點利息差,要不是還有首付比例,估計他們連首付都想要貸款,實際上這個操作葉子書早就預料到了。

之所以還要這麼幹,就是想要促使其他商業銀行將存款利率降下來,這樣更加有利於經濟發展,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也會跟著調整。

如果其他商業銀行不跟著調整的話,這邊其實也無所謂,因為潮汐集團旗下銀行的存款規模其實非常龐大,足夠支撐這樣的動作。

而且住房貸款安全性要比企業貸款高很多,除非是萬不得已,一般不會選擇違約,這也是他們敢將房貸利率降低這麼多的原因。

時間進入10月份,有關部門開始對外放出風聲,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國家準備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事情。

葉子書聽到放出來的風聲,知道事情進展已經到收尾的階段了,正如葉子棋所說,大概在11月份能夠正式定下來。

不過具體實施,還需要很多手續,因為有太多的法律法規需要程式透過才能正式生效,急不來。

葉子棋說大機率會在1月1日實行,應該是有些依據的,因為也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召開全體會議透過,也有比較便捷的通道。

隨著後面披露的訊息越來越多,大家對這家社會保障基金的瞭解更加清晰了,熱議程度自然比養老基金要大得多。

因為社會保障基金將會對所有失業人員提供保障,而且每月給的錢還不算少,有些人算了算,比自己工作賺的錢還要多。

本來大家是歡欣鼓舞,現在看到發的錢比自己賺的都要多,反而感覺有點不妙,要知道如此發錢,總得有來錢的門路。

總不能直接開動印鈔機大肆印錢,以國家目前的財稅收入,也根本無力支撐如此龐大的人員支出,入不敷出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之前養老金討論的時候,大家就聚焦在錢從哪裡來,現在不僅新的養老制度繼續推進,反而還新增加了一項燒錢的大戶。

可以預見,將會有大量的人員對比之下,選擇失業狀態,累死累活還不如領的錢多,這樣的算計,只要是個人都知道怎麼做。

這件事情,不僅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國際上同樣也引起了強烈的關注,畢竟如果實施的話,雖說不是開創先河,但是絕對具有劃時代意義。

各國雖然都有失業保障制度,但是這些失業金都是之前勞動者自己繳納的保險,並不是憑空變出來的,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而且發放的力度沒有這麼大,一般領取一定月份之後就不能再領取了,涉及的失業人群規模也不會特別大,總體規模要小得多,幾乎不在一個層面上。

而我國即將制定的社會保障基金,並不是失業保險類的產品,而是作為國家福利制度制定的,兩者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如果我國的社會保障基金能夠穩定持續性運作,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共產主義了,對現代文明意味著什麼,只要是個明白人都知道。

也不是沒人知道我國這麼做的底氣,那就是先進的機器人,就是因為有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才敢這麼做,不然連勞動力都沒有,怎麼創造經濟價值,更別談分配了。

當然,大部分普通外國人,只有羨慕了,可以說人類發展到如今,目的就是為了少做事而多獲得收益,這應該是人類的終極追求。

如果真不做事的話,社會發展就會出問題,只是不需要做無意義的事情,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雖然國內外網路上討論的熱度很高,幾乎佔據了大部分新聞條目,各路大神紛紛站出來科普,或者是分析。

只是大家都明白,後續的動作可能會更大,如此龐大的基金建立起來,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支援,沒有財源,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只是大家不知道這筆錢哪裡來,倒是有人分析出會從機器人勞動報酬裡面來,但是僅僅是機器人的勞動報酬就足夠嗎?很多人都要打一個問號。

後面必然伴隨著大量的稅收制度改革,這幾乎都不用分析,政府的錢大部分都是來自稅收,想要將該基金運作起來,自然也是來自稅收。

果然後續逐漸放出了稅收制度改革,首先出來的就是個稅改革,因為這個稅收應該反對的人最多,爭議也最大。

實際上個稅早就該調整了,這幾年國民收入上漲太快了,而個稅起徵點並沒有調整,讓很多人多交了很多個稅。

這次個稅改革,一方面是調整起徵點,另一方面是制定了更多分檔繳稅比例,其中最高檔按照葉子書的建議,調整到70%。

只是這個檔次的繳稅比例,一般人都達不到,需要年收入達到1億元,國內雖然經濟很發達,但是達到這個標準的人,數量還是比較稀少的。

另一個引起關注的點,不再是針對個人工薪收入徵稅,而是針對一個人一年內的總收入徵稅,合併計算稅費,採用多退少補的模式,每年年初都會進行彙總。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有人想到規避的辦法,不給自己發工資,就想著等企業分紅,或者是採取其他的方式來避稅。

為了能夠查清楚每個人名下的收入是多少,還有配套的金融改革,包括個人金融賬戶管理制度改革和數字貨幣改革。

數字貨幣現在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僅潮汐集團發行的國際貿易貨幣是數字貨幣,在全球廣泛流通,國內其實也發行了數字貨幣。

只是力度不算很大,主要用於安全和系統穩定性測試,也是讓大家提前適應數字貨幣,不至於顯得那麼突然。

也只有全面數字貨幣化,才能清晰瞭解每個人的年收入情況,不然想要調查清楚,是非常困難的,成本太高了。

除此之外,個稅徵收也不僅限於國內,如果個人在海外工作獲得的收入,也是需要繳納個稅,只是徵收稅率和國內有些區別。

畢竟他們的收入在當地也是需要繳納稅收,如果兩邊都要繳納,幾乎所剩無幾了,因此需要另外一套稅率制度來規範。

但是可以肯定,除非在海外賺的錢比國內多得多,不然去海外工作並不划算,實際上這也是有意為之。

我國公民都是有資格使用智商藥的人,智商都非常高,只要人不懶,有所成就並不困難,雖然在國內可能達不到錄用的標準,但是在海外,絕對算是搶手貨。

如果自己的人才大量外流,給別國增加競爭力,就是變相降低我國的競爭力,但是又不能禁止出國打工。

於是就透過開徵海外個人所得稅來提升海外企業從我國招工成本,從而變相降低其競爭力,也能阻擋部分人出國工作的可能,減少人才外流損失。

雖然這樣看上去有點不可理喻,其實很好理解,相比個人賺的那點錢,而且還不一定就在國內消費,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大,因此肉還是爛在鍋裡比較好。

至於移民,估計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一方面需要繳納脫籍稅,還要繳納資本離境稅,這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大筆損失。

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使用了智商藥,顯得很厲害,但是他們一旦脫籍,後代就無法享受到智商藥的加持,就會變成一個普通人,能不能繼續保持優勢還未可知。

不管是從現實利益出發,還是為後代著想,貿然選擇脫籍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除非是有天大的利益等著他們,顯然一般人不會有這樣的待遇。

當然,繳納個人所得稅,自然也能享受到相應的福利,他們如果失業了,或者是不想幹了,同樣可以領取社會保障金,不用為今後的生活發愁。

也不是所有人不工作都能領取社會保障金,有些人就算不工作,也能獲得額外的收入,一旦他們的額外收入超過了社會保障金,就沒有資格領取。

而且還要在次年,將上一年領取的社會保障金退回來,同時還要按照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當然,如果他們的靈活收入低於社會保障金,還是可以領取社會保障金,但是靈活收入的部分,一樣要繳納個稅,和領取社會保障資金合併計算個稅。

之所以這麼做,國家還是鼓勵個人在失業狀態創造個人價值,而不是真的混吃等死,那對於有才華的人來說不公平,對社會積極發展也不利。

總之一句話,既要保證每個公民有尊嚴地生活,又要鼓勵公民自發努力獲得更高的收入,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保持社會活力。

這還只是透露了個稅相關資訊,就在網路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後面還有很多稅種沒有公佈,怕提前引起混亂。

像脫籍稅,如果提前透露了,估計擁有高淨資產的人,就要想方設法提前將資產轉移出去,然後開始脫籍。

同樣的道理,資本離境稅也是如此,這會造成大量的資本外流,如果這些稅種一旦公佈,必然會立即執行,不會留給人反應的時間。

實際上當上面在討論這些稅收的時候,國家已經開始在資本離境方面卡的比較嚴,對脫籍的人員管理也同樣如此。

這只是此次改革的冰山一角,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等著大家,自然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眾生百態一一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