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橫刀和灌鋼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橫刀和灌鋼法

最後李錚決定挑選八千多名最是身強力壯的俘虜,還有兩千名透過各種渠道尋來的,或多或少擁有一些兵器或是工具製造技藝的工匠,成為自己自己第一座武庫,也就是一號武庫中的工人。

照李錚的估計,兩千漢人工匠一天工作八小時,外加八千異族奴隸工人一天工作十六小時後,這個一號武庫一天的工時能有二十萬個工時,如果用全部生產玄鐵甲,一天也能生產兩百套玄鐵甲。

而且隨著武庫內工匠和工人製作出來的武器越多,經驗越豐富,其中的普通工匠會變成更高階工匠,普通工人也會變為工匠,所以工時會不停的增加,用不了幾日,一天就會生產出來三百套,四百套……看情況不消幾月,李錚甚至能讓他手下的所有士兵都換裝上玄鐵甲。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制約武庫產能的除了工時這個因數外,還有另外一個大因數,那就是原材料,尤其是鍛造兵器所需的鋼鐵,是制約李錚提高產能的一重大原因。

李錚現在鐵料來源只要有兩點,一是熔解繳獲的兵器所得的鐵料,二是從雙河用真金白銀購買,僕固氏控制的雙河鎮,雖然是原本安西六鎮中人口最少土地最為貧瘠的,但其境內卻是多有銅鐵之礦,因為李錚一直結好僕固懷恩,多次送僕固懷恩喜歡的珠寶,又是讓他登上安西副大都護之位,所以與僕固懷恩的私人關系極好,僕固懷恩開出的鐵料價錢到還算公道。

但雙河境內的那些鐵礦廠,因為僕固氏的治理不善,導致鐵料所產不多,在滿足雙河鎮自身所需,和賣給簽訂合約的常客後,每月能夠勻出來賣給李錚的也是不多。

至於中亞其它的鐵料供應者,也不是沒有,但多是李錚的敵人,比如米尼公國,又或是隔的太遠,根本運不過來,所以,李錚想要足夠的鐵料,讓自己的武庫滿負荷運作,就只剩自己開礦這一條道了。

所幸李錚所據有的那段勃達嶺山脈南麓,到的確是有鐵礦存在,但因為開採難度太高,依這個時代的技術無法開採,所以一直都是無人問津,但李錚卻是有技術能開採的。

新解鎖的武庫,並非單純就是一座兵工廠,它還有許多的附屬工廠,而採礦場就是其中之一,只要選定對位置,造下採礦場後,無論埋藏的多深多難採的鐵礦都能被採到了。

而有了採礦廠,怎麼能沒有專門將礦石冶煉為鋼鐵的冶煉廠,而與此同時製造盔甲內襯所需的皮革廠,製造長矛騎槍的柄所需的木材廠,一個都是不能少,最後李錚發現要維持一座武庫的正常運轉,竟然需要十幾個附屬廠。

李錚立即就是耗掉這一次疏勒大戰自己所得功勳點的五分之二,開始建造武庫和那些附屬廠,為了節省功勳點和建造時間,也為了保密性和掩人耳目,李錚直接將自己境內的一座堅固的城池當作了武庫的主體,那就是大石城。

這座城池雖然佔地不大,位置也是偏僻,但因為原本是龜茲軍設在勃達關後的第二道防線上的重要前沿城池,所以多經過修繕,城高牆固,可以說就是一座堡壘,將在這座城池改造為武庫,李錚很是放心。

為防洩露軍工秘密,或是為防叛徒奸細詐開城門,使得大石城從內部被攻破,所以將武庫選址在大石城後,李錚便下令盡遷城中之民到別地,將大石城打造成一個只有工匠工人和守軍,施行軍事化管理,固若金湯的真正堡壘。

在一號武庫也就是大石武庫,及其附屬工廠有條不紊的修建的過程中,李錚也是開始思索要造什麼武器來武裝自己的軍隊了,因為他現在能造出比這時空漢軍制式兵器更好的兵甲了,這一次疏勒大戰後,李錚威望提升很多,不止是得到許多功勳和威望提升,解鎖了武庫這一功能,而且那科技樹也是瘋狂生長,讓現在的李錚可以去用功勳點研究原本時空唐宋時期的軍事科技了。

無論怎麼看唐宋時期都是中國古代冷兵器製造技術的巔峰時刻,什麼橫刀、明光甲、陌刀、神臂弩和步人甲等等耳熟能詳的冷兵器和甲冑,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雖然說裝備其中一些武器的宋軍戰鬥力並不怎麼樣,在歷史上常常以潰敗,全軍覆滅和背面朝敵等讓後人羞愧的文字見諸於世,但總得來說宋軍孱弱,並非是武器之過,而更多的是高層的荒淫無能,怯戰畏敵的原因。

李錚在再三思索後,決定先為自己手下的士兵換一種戰刀,由環首刀換為大唐橫刀,雖然說環首刀也是極為優秀的戰刀,但其實它更適合與馬上使用,不適合於步戰,而且只能劈砍的環首刀,破甲能力很差,隨著敵人從匈奴等遊牧部族變成同樣是文明國家的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面對的敵人甲冑從皮甲到金屬甲冑,漢軍使用環首刀是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所以漢軍曾經對環首刀多番改造,但都不盡如人意,許多漢軍精銳部隊如步跋子們,直接就是棄了環首刀,改用山寨和改良馬其頓曲劍的解首刀。

所以李錚直接就是想將環首刀改為更為輕便,功用更多,破甲能力也更強的橫刀,但要製作出來橫刀,可不僅僅是就在科技樹上點上橫刀製造技術這一個科技,還必須點上數個其它關於冶煉和製作刀劍的科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從外觀上看,橫刀似乎與環首刀很是相像,是一脈相承發展下來的,但一種利器的產生可不止是刀具形制上的些許改變,其中華夏幾百年間冶煉方法和製作刀劍技藝的進步,才是最至關重要的,才是能造成橫刀橫空出世的根本。

要製成大唐橫刀,首先是點選科技樹上“灌鋼法”這一項華夏科技,華夏古代的鍊鋼法,總共就是三種,塊鋼法、炒鋼法和灌鋼法,在這個時代的大漢帝國已經步入炒鋼法階段,並且在炒鋼法的基礎上,發展出百煉鋼技術,造出鋒利無比堅固耐用的大漢刀劍,環首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雖然炒鋼法和百煉鋼技術,無論是在李錚前世今生,都對華夏文明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讓大漢之民用著堅固的鐵製農具,耕耘出無數良田,也讓大漢之軍持著鋒利無比的兵器,無畏無懼的開疆拓土。

但時代在不斷推進,科技在不斷進步,無論個人還是民族國家,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過去的成績和榮耀值得緬懷和感嘆,但不能永遠沉醉在過去和先人創造的光輝中,華夏先民也是一樣,所以他們便在炒鋼法的基礎上發明了灌鋼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