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漢民(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漢民(上)

在圓滿結束第一階段東征後,李錚在時刻關注東面局勢的同時,也是立即就是開始新奪之地的建設,爭取及早的將新奪的之地建設成為能為東征大軍提供便利,而並非是拖後腿的窮困之地。

經過十幾的親自巡視後,李錚對自己新奪之地也是有了一定的瞭解,這新奪下的五處地方,因為是被文化落後,只知武力,只會橫徵暴斂,從不懂建設的遊牧蠻族統領,所以這四郡一都護府都很是經濟疲敝,人民困苦,比當初李錚統一下的安西六鎮是大大的不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錚從玉門關行去,一路上所見的最多的就是荒廢的田地,還有一件快成為遺蹟的原大漢帝國修建的引水渠和蓄水池等水利設施,感嘆原本由塞外江南,產糧大區的敦煌和伊吾兩郡的破敗,也可惜原本是中亞主要葡萄產地,已經擁有千年釀造葡萄酒傳統,原本是釀出著名高昌葡萄酒的交河郡,莊園荒廢,酒窖破敗。

新奪下的那四郡一都護府五地,總得來說,都是只能用百廢待興來形容,如果不像禿髮部那樣橫徵暴斂方法的話,完全是不能為安西軍的東征提供任何的物資幫助,反而是會成為拖累,需要安西大量錢財物質的反哺,才能安撫住窮困嗷嗷待哺的新佔的五地。

但新奪五地窮困破敗,還不能打擊李錚,因為安西經過他依靠騎砍系統的五年的建設後,已經足夠富足,能夠承擔起這新奪五地的安撫和重建的物資錢財。

而且雖然五地內是破敗窮困,但那並非是因為五地之內的百姓懶惰不勞作,而是他們的所得,種出糧食,織出的布,勞動出來的所有財富,都被統治者階級給橫徵暴斂而去了,現在李錚的安西軍以極快的速度消滅北完部,擊敗禿髮部後,讓敵人連將這些儲存物資摧毀的時間都是沒有,全部都是被安西軍繳獲,雖然數量不多,但倒是能少挪用原本用作第二階段東征的物資,不會對將來的戰事造成不利影響,也是聊勝於無,所以新奪五地內的雖然窮困貧乏,但還沒有讓李錚過於煩惱。

李錚真正感到無力和心痛的是,新奪五地內的漢民,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那河西四郡中的漢民,因為北庭之地在失陷時,漢民大部分都撤出了,所以北庭之地沒有多少漢民,只有幾千原本被北完部擄掠過去漢人奴隸。

交河,伊吾,敦煌和晉昌四郡之地內,所擁有的純正漢人或是雖然混血但依然說漢語的漢裔,可以統稱為漢民之人,粗略統計有近五百萬,幾乎是現在安西六鎮中漢民兩倍。

但雖然人比安西六鎮多,但這河西四郡漢民的性情與安西六鎮的卻是完全不同,安西六鎮的漢民雖然一直處於分裂,還有外部敵人的侵略,有些甚至如碎葉和於闐的漢民,因為是被外族統治,地位低下,備受屈辱,碎葉的漢民直接就是奴隸。

但即便如此困頓,如此屈辱,安西六鎮的漢民從來是沒有放棄抵抗和拼搏,要不然當初李錚隨軍進入卡爾魯克人霸佔的碎葉,不會得到如此多原本是奴隸的,什麼都沒有,只有自己性命可以獻出漢人投效,李錚統一安西六鎮後,也不會有那麼多漢民踴躍參軍。

安西六鎮的漢民,擁有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堅韌,更是百折不屈,死戰不休的剛烈,是真正的漢民,不辱祖先之名。

而這河西之地的漢民與安西漢民相比就有點讓李錚不堪入目了,讓他生氣憤懣之餘又是無比的心痛,因為他在安西四郡巡視時,多數看到的漢民面孔,是一張張神情麻木的臉,見到李錚這個解放者,以後他們的保護者,他們母國大漢帝國權威的代言人,竟然是一臉冷漠之色,毫不關心,一臉審視,如看著外邦人一樣。

如果說安西六鎮的漢民是一團烈焰,盡力的想要燃燒自己,想將以前所受的屈辱和殘酷對待他們的大漢之敵全部燃盡,讓華夏的文明之光重新照耀這個中亞。

而河西四郡的漢民就是一攤死水,波瀾不驚,無論怎麼李錚怎麼說豪言壯語,這些人沒有多少露出多少亢奮之色,一直不為所動。

安西六鎮和河西四郡間漢民性格差異如此之大的原因,李錚也是知道的。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兩地之間漢移民的成分不同,安西大都護第一次設立是在六百多年前,大漢烈武皇帝動作,打敗當時的中亞霸主羅馬帝國後設立的,而後移民屯邊。

但雖然年代久遠,但其實現在安西六鎮的漢民大多數並非是在六百年前那首批大漢移民,因為中途這安西大都護府,又有數次被攻破,脫離大漢帝國剋制兩百餘年,在異族統治期間,安西大都護府內的漢民,或是被屠殺,或是逃跑,還有的被迫毀姓改宗,徹底拋棄漢人身份,姓波斯姓或是突厥姓,信仰拜火教或是基督教,漢家勢力幾次在安西斷絕。

直到兩百多年前,大漢帝國再次雄起,發動西征奪取下河西之地後,新的一批移民才重新來到安西之地,讓安西六鎮重新漢化,當時的大漢帝國是第二次復興時刻,國力強盛到頂點,在收復安西後,漢軍還征服了河中地區,而後還西征波斯地區,最遠一直打到小亞細亞半島,那段時間是整個大漢帝國近千年歷史中最為輝煌的時刻。

而正好在那時移民到安西的漢民,親眼見證或是親身參與到那場偉大的西征中,與有榮焉下,將對大漢帝國繁華強盛嚮往認同感和保衛維持之心代代相傳,所以安西六鎮的漢民骨子裡,都有被他們先祖根植下的一種自己的帝國是天朝上國的思想,自己的民族是超越世間萬族是聖族的思想,可以說就是一種民族主義或者說是種族主義。

所以即便是受再大的屈辱,面對再強悍的敵人和可能,安西六鎮骨子裡還是對於恢復大漢帝國往昔的地位和榮耀,非常執著的,所以他們才會如同李錚,因為李錚是也是一名矢志復興大漢帝國的復興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