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四章 戰局變化(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四章 戰局變化(下)

李錚讓禿髮部配合自己,挖松城牆城地基,做出一番安西重型投石機能擊塌酒泉城城牆的表演,就是想著要擊潰回鶻人心中的僥倖,讓回鶻人不要以為佔據著號稱河西走廊上最堅固城池的張掖城,就有恃無恐,以為可以像以前扛住禿髮部進攻一樣,扛住安西軍的進攻,就是要回鶻人內部產生恐慌。

如果李錚的計策真能奏效,真的就是讓回鶻人惶恐不安,產生投降傾向的話,那麼姚襄也是不可能再像他的先輩們那般無恥,見勢不妙撤退回老巢,而後作壁上觀,保存實力了。

因為現在河西回鶻人所據有的張掖城,是南安羌部所能控制的河西走廊上最後一座堅城了,雖然張掖的東面還有一個更大的武威郡,但武威郡的治所武威城,再上一次南安羌部趁著涼州軍在東面與朔州軍爭鋒,攻打武威時,已經被不甘心將武威城和城內物資給卑劣偷襲南安羌部的武威城守將給焚燬。

據說那場大火燒了十七天,將整個涼州的治所,還有河西大都護府所在地,號稱大漢西北第一堅城的武威城給燒為一片白地,只剩下屬於是殘垣斷壁的城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南安羌部雖然已經算是深度漢化,但他們學習漢人多學習軍事方面,在內政建設方面,依然屬於蠻胡水平,而且南安羌部將大多數資源用在河西走廊與禿髮部作戰上,所以即便那場武威大火已經熄滅快四十年了,南安羌部還是沒有重建武威城。

現在的武威城雖然已經不是一片白地了,已經有人重新在城內修建房屋,也修補了一下外圍城牆,但離原本固若金湯,勢如山嶽雄城的模樣,還是相去甚遠的,所以張掖城就是南安羌部和回鶻人的最後防線。

如果張掖城一旦被攻破,張掖郡為安西軍所有了,那麼已經可以事實上宣告安西軍的東征已經可以說是圓滿結束了,因為最後殘破的武威城根本就不可能抵擋安西軍的兵鋒,安西軍可以很是輕鬆輕易的就攻取下,即便已經是被當初涼州遷移走許多漢人,但軍漢族裔人口依然佔絕對多數的武威郡,河西七郡整條河西走廊,都是為安西軍所有。

這是同樣對河西走廊懷有滔天野心的南安羌部所不能忍的,雖然即便是南安羌部縮回了河湟之地,也能再有奪取河西的機會,但姚襄可是明白李錚的能耐,在他看來如果給李錚一定的時間,那麼必定是能將河西走廊經營的如鐵桶一般,到時南安羌部即便是有進攻河西走廊的通道,也是很難再踏上河西走廊之地,擁有染指河西走廊的機會了。

但姚襄卻是不知突厥太魯部已經佔據朔州北部的受降城,已經開始準備西征,馬上李錚和其安西軍就要被腹背受敵了,如果知道的話,姚襄多了一重選擇,倒是能下得了拋棄河西回鶻人的決心。

可惜太魯部與南安羌部遠隔幾千裡,山高路遠消息傳遞的太慢,又不想李錚那樣在東面有親近的勢力早早告知訊息,所以只能是在留下冒極大風險與回鶻人一同對抗安西軍,和不滿風險但會錯失機會回河湟之地暫時蟄伏蓄力中取捨。

但就在姚襄取捨難決時,後方卻是突然來報,南安羌部在後方的重要屯糧重地蓼全城,被安西軍攻破,攻破蓼全城的自然就是先前領了李錚的命令,突入南安羌部的後方,而後領著由姚襄之弟姚萇所領的南安羌部和回鶻人組成的圍剿大軍一直兜圈子的段寄奴部。

段寄奴部將敵軍主力調出蓼全城後,立即突襲蓼全城,繼續用當初攻破祁連戍的戰術,用三弓床弩射踏蹶箭組成攻城之梯的方式,攻破兵力稀少疏於防備的蓼全城,將城中積攢的糧粟和兵甲全部付之一炬。

段寄奴部在焚燬了蓼全城內大部分糧草裝備後,並沒有像當初祁連戍那樣,立即棄城遠去,反而是開始加固城牆做出一番固守姿態,這蓼全城除了是南安羌部在酒泉郡的一屯糧重地外,同時也是一個重要關卡城市,卡住的正是張掖郡南部進入酒泉郡的官道。

段寄奴部佔據了此城,雖然不能說完全是封死了南安羌軍的南撤之路,但也是會讓想從來路撤退的南安羌部付出大力氣,段寄奴所部多是騎兵,雖然經過加強,配備三弓床弩,神臂弩和大黃具弩等強力弩具,但畢竟不是專業部族,而且蓼全城城牆低矮,算不上易守難攻,如果姚襄集中他手下的全軍之力來攻,可能很快段寄奴部就會將蓼全城給丟了。

但在酒泉戰場上並非只有段寄奴部這一支安西軍,整個戰場都是連動的,如果姚襄所率的南安羌部主力軍南撤,那麼李錚所率領的在酒泉城攻城戰結束後已經得到加強的那支用於對峙南安羌部主力軍的部隊,也必定是會跟隨著南下,到時很可能將姚襄部堵在蓼全城城下,姚襄就不得不與安西軍主力,打一場他不願意展開的決戰了。

段寄奴的這一明顯不在李錚命令中,有點擅作主張的舉動,卻是幫姚襄下定了決心,為了避免大軍困頓在蓼全城下,被安西主力追上殲滅,最後姚襄選擇走了張掖郡和酒泉郡間中間的那條官道,那條官道橫穿張掖郡首府張掖城,姚襄選擇走中路,而非在付出點損失從蓼全城繞路而走,也就證明他有了要留在張掖城,與河西回鶻人一同守衛張掖城,抵擋安西軍進攻的意願。

這正是李錚和安西高層所願意看到的,因為在張掖郡決戰,讓安西軍有了殲滅南安羌部主力的可能,而更讓李錚等安西高層欣喜的是,姚襄不止是帶兵進入了張掖城,而且還為了確保後路,從河湟之地內又是調出三萬部隊,進駐西安、出丹和大鬥拔谷等維繫張掖郡和河源郡官道的重要城池和關卡。

這讓李錚等安西高層將領無比欣喜,因為算上上一次為圍剿段寄奴部從老巢調出來的兩萬軍隊,姚襄一見從老巢調了五萬軍隊出來,現在南安羌部的老巢一見很是空虛,嵬名氏的突襲勝率大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