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七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三)

李賽目光堅毅的望著遠方說道:“我們並不需要徹底封閉在張掖郡內敵軍的後路,因為那樣會讓敵軍狗急跳牆,放開一點點縫隙,能更好的瓦解敵軍的鬥志,至於敵酋姚襄等人,大都護並不那麼急迫的要他們的性命,曾經叮囑即便將來在戰場上有機會俘獲他們,也務必要放他們一條生路。”

王孝傑也是聰明之人,很快就明白了李錚下達這樣命令的用意,有些佩服的說道:“大都護是要姚襄這匹狼,到南面壓制我們新招來的那一條惡狗。”

李賽見王孝傑這麼快時間內就領悟了李錚的用意,也是非常讚賞,說道:“如果我們將南安羌部以及他的盟友河西回鶻部和青唐烏思部的主力都全殲在張掖郡後,那麼南安羌部這一番實力就與唐古羌的嵬名氏差不多了,可能還有不如,因為南安羌部驟然遭遇大敗,肯定士氣頹喪,人心思動,而且善於見風使舵的衛幕氏和野利氏,看到南安羌部大敗後,很可能會拋棄南安羌部,重新投靠向嵬名氏,這是大都護絕對不願看到的,他要的是狗咬狗,讓叛漢立國心思極重的羌人自相殘殺,拖延時間,讓他能在北方擊敗突厥太魯部後,再行南下收復反叛羌族所佔之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孝傑聽得連連點頭,但馬上有是想起了什麼,疑惑的問道:“但撥谷關是一定要奪取的,不然就是我們安西將來在北面擊敗突厥太魯部,保得北部邊境的和平,再南下收復羌族之地時,也是必須要攻破的,與其到那時耗費大量時日和人力物力的強攻,倒不如趁著敵軍兵敗守備薄弱的機會趁機奪下來。”

李賽輕笑道:“放心,大都護已經做了萬全的安排,只要我們能在張掖大敗蠻軍,那麼鬥撥關這個通往羌地的門戶,就必定是為我大漢安西所有的,我們還是想向怎麼奪取出丹城吧,那可不是我們剛剛攻佔下的被段將軍先前做過手腳的蓼全城。”

“根據情報,出丹城的城牆有三丈多高,而且還有一萬蠻兵,而且更為不妙的是,雖然大都護從來沒有做出襲擊蠻兵後路的舉動,但肩負守衛己方後路的重任,所以出丹城的守兵,一定是小心戒備著的,不會像蓼全城的蠻子那樣疏忽大意,給我們偷襲的機會,看來只有是強攻了,但我們雖然帶著工匠,但卻沒有充裕的時間給我們建造攻城器械。”

王孝傑倒是對強攻出丹城信心十足,說道:“強攻就強攻,我們祖先可是留給我們許多種,不用重型投石機和攻城塔攻城器械,攻克堅城的方法,正好拿那出丹城試試。”

事實情況也正如李賽所料的,位於敵軍重要後路上的出丹城,的確是時刻警戒著,不像蓼全城那樣鬆散,李賽所率領的遠襲部隊,一接近到出丹城四十裡,就被出丹城派出的在外警戒的哨騎給發現,那些警戒的敵軍哨騎明顯是敵軍中的精銳輕騎,不僅警惕性高,而且騎術極佳,竟然許多都從騎著烈馬,箭無虛發的長水胡騎手中逃出,奔回出丹城稟報訊息。

偷襲不成,只能是強攻,李賽所幸就不再遮掩,而是大張旗幟,浩浩蕩蕩的向出丹城壓去,驟然間看見四萬多雄壯威武的安西大軍出現在應該是屬於己方腹地的出丹城,出丹城守軍人人震驚,雖然不說是感覺到滅頂之災,但那些蠻子個個心中俱是生起或多或少的懼心。

“混蛋!蓼全城的那群混蛋,為什麼沒有預警,他們全部都睡著了嗎?還是通敵了。”

一聽到四萬安西軍壓進,出丹城的守將北宮德玉心中倒是不像其手下蠻兵那樣生出不好或少恐懼之感,反而很是躍躍欲試,這敵酋惱怒的就是為什麼作為前線警戒城市的蓼全城,不向他通報安西軍來襲的訊息。

北宮德玉所在的北宮一氏,是羌族中的名門望族,比現在所謂的羌王家族姚氏興盛的更早,也更早的投靠漢帝國,成為大漢帝國的臣妾,族中子弟曾經多在漢軍中效力,為漢帝國開疆拓土,保境安民,是大漢帝國最為忠實的走狗。

但世事難料,所也沒有想到四百年前大漢帝國最忠實的走狗,到今天卻是會成為反咬漢帝國最兇的惡狼,北宮氏子弟在羌族中,不以能力強,英勇善戰或是足智多謀見長,聞名於羌族,這個家族能在羌族中如此有名,就是因為他們反漢,積極激烈的反漢。

那點民族意識起來後,羌族普通都反漢,但像姚氏和嵬名氏反漢,只是因為要鞏固自己的權位,要漢帝國一樣建立一個屬於羌人的帝國,他們至多就是像霸佔漢帝國的一些土地,比如隴右、河西走廊和安西之地,用來作為立國之本,並不想入侵諸如關中和中原等傳統漢帝國的地盤,更沒有妄想過要滅亡大漢帝國取而代之。

但北宮氏的卻是想過,他們一直希望的就是將大漢帝國趕盡殺絕,北宮氏之所以如此仇視大漢帝國,也並非是無來由的,因為這個家族曾經在大漢帝國遭受過恥辱。

當年北宮氏還效忠於大漢帝國時,曾經自恃有功,便向漢皇請求,讓家族繼承人迎娶大漢公主,讓原本身為蠻夷的北宮氏以後能有天家血脈,徹底的融入大漢帝國內。

這本來應該是一樁美事,但偏偏當時的大漢帝國是最為鼎盛時期,國內人人自豪驕傲,看不起同樣為大漢帝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的歸化異族,在全體朝臣的反對抗議下,當時有心促成這樁婚事的漢皇,也是只能作罷。

求婚不成就是不成,如果只是漢皇好言推辭,北宮氏除了有些心灰意冷和不高興外,他們也不會生出別樣的心思,但偏偏攪黃了別人家的好事後,那些朝廷內視異族為心腹大患的民族主義者還不罷休,繼續對北宮氏冷嘲熱諷,而且還將北宮氏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求娶公主不成的事到處宣揚,讓北宮氏成為大漢帝國內連販夫走卒都知道的笑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