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八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四)

受到奇恥大辱後,北宮氏自認為是看得明白,大漢帝國根本就沒有像他們表面宣揚的那樣,對歸化的異族一視同仁,這種把真心錯付的失望和懊悔,讓北宮氏最後發狂,他們竟然敢起兵反抗大漢帝國的統治。

當然北宮氏的起義無疑是螳臂擋車,在當時國力處於鼎盛時期的大漢帝國那裡,根本不可能興起太大的風浪,很快就被鎮壓了,北宮氏子弟多死傷,或是被漢軍抓捕斬首,剩餘的北宮氏子弟逃往當時漢帝國統治薄弱的高原烏思某部中。

等到姚氏興起後,姚氏欲要仿效漢帝國,所以便到高原上將為漢帝國效力兩百多年,熟知漢帝國內各類規章制度,法令條理的北宮氏後人,從高原上請了下來。

但讓姚氏所沒想到的是,正所謂近夷狄者夷狄之,近華夏這則華夏之,沒錯,北宮氏在叛漢之前,已經漢化很深,族中子弟不止是擔任漢軍中的將領,還出任各地的縣令郡守,在朝廷中也有擔任文官的。

但百年過去後,這些本就是作為北宮家族中的旁系才逃得了性命,逃到了高原,本身就不受家族重視,漢學程度非常低的北宮氏子弟,在盡是野蠻部族的高原上待了那麼久,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下,道理還能保留多少文明之氣,會多少漢學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答案是少之又少,幾乎是沒有,北宮氏的子弟在蠻荒的高原上待了那麼多年後,已經重新是變為夷狄了,將其請來的姚氏大失所望,原本還寄希望這曾經在漢軍漢庭中當過將軍大官的北宮氏,能夠教自己一想強軍興邦的本事,但沒想到請來的是一群是比自己還野蠻的傢伙。

姚氏後悔不迭,就想將請來的北宮氏再次請走,但北宮氏已經在蠻荒悽苦的高原上待夠了,現在好不容易能夠來到繁華許多的河湟之地,又怎麼可能輕易回去,為了讓姚氏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於是北宮氏就成為為姚氏那稱王建國宏願的鼓吹急先鋒,死命的幫姚氏在羌族中造勢,將姚氏打扮為漢帝國中皇族劉氏那樣,得到上天賜福,會誕生許多雄才大略人物,會成為羌人的共主。

在北宮氏的使勁宣傳下,原本對於什麼建立國家,統一為一體不怎麼在意關心的羌族,漸漸開始由一盤散沙,開始以姚氏為中心團結起來,當然也有許多是以姚氏的死敵嵬名氏為中心團結起來,但不管怎麼說北宮氏發揮了其巨大的作用,姚氏高興之下將河湟之地內一塊富饒之地賜予了北宮氏,從此原本羌族豪門北宮氏重新崛起。

其後的百餘年,北宮氏就一直是為姚氏搖旗吶喊,宣揚那些建立羌人國度,奉姚氏為主的言論,久而久之,說著說著,原本作為只是溜鬚拍馬言論的口號,竟然連北宮氏子弟自己都是信了,所以上一次韓武寧捉住北宮氏子弟北宮涼後,北宮涼才會那麼強硬,高呼誓死建立羌國。

北宮氏子弟除了堅信要建立所謂羌國外,還有一大目地那就死命的向漢帝國報復,所以北宮氏算是南安羌部內對漢最強硬的,現在鎮守在出丹城的北宮德玉是現任北宮氏家主的親弟,無比的仇視漢帝國,原本對於自己的主子姚襄沒有帶自己去張掖城前線,而是在後方守護出丹城很是不願,所以對於李賽所率領的遠襲大軍的到來,沒有多少害怕惶恐,反而很是躍躍欲試。

“我一定要在這裡多殺幾個漢人,為我家族和先祖報當年被屠戮侮辱之仇。”

北宮德玉幹勁十足,在安西軍接近的極短時間內,將出丹城的防禦打造的在他眼中是完美無缺。

北宮德玉對自己打造的出丹城防禦信心十足到,竟然連向張掖城的姚襄報信都不願,說道要過幾日等安西軍在出丹城下損兵折將,頭破血流後,再給姚襄報信,讓姚襄領軍前來和自己裡外合擊,全殲李賽部。

但對於安西軍來說不幸的是,北宮德玉蠢,驕狂自大,但他手下的副將可不蠢,在李賽部來出丹城前,就瞞著北宮德玉,派出傳令兵向張掖城傳訊。

北宮德玉對於出丹城的防禦信心滿滿,但在李賽和王孝傑眼中,出丹城的防禦簡直可以用破綻百出來形容,王孝傑對李賽說道:“只要給我們十架攻城塔和二十架雲梯,憑我安西軍的強悍,一個時辰必定能攻下此城。”

“但現在我們長途行軍而來,根本不可能帶那麼多沉重的攻城器械,而且我們必須在姚襄率軍南退前攻克此城,不然就完不成大都護交給我們的,在姚襄南退前在張掖河南岸設立阻擊陣地的任務了。”李賽也是望著出丹城,他面上沒有王孝傑那麼自傲和樂觀的神色,而是保持著一名統帥應有的冷靜和沉重。

聽著李賽格外認真慎重的語氣,王孝傑面上的輕視之色立即就是消失,他下馬踩了踩地面,而後又看了看出丹城周圍的土地後,說道:“這裡的土質偏鬆軟,如果挖地道攻城,應該是能夠在大都護規定的時間內,將出丹城這座位於張掖河南岸的楔子拿下,讓我們能夠從容在張掖河南岸阻擊撤退的姚襄。”

王孝傑畢竟只是武將,不是專家,他說能挖地道攻,並非一定是就能挖地道,還需請教軍中的工匠,隨軍工匠更細緻的察看了出丹城周圍的地形還有土壤後,得出結論這座位於張掖河南岸極近之處,常被河水滲透,土質很是鬆軟的出丹城,可以挖掘攻城地道,並且隨軍工匠們向李賽保證只要三天時間,他們就能挖掘出一條攻城通道。

“出丹城的報信的傳令兵哪怕是騎著千里馬,不眠不休的奔去報信,也起碼需要兩天,姚襄在得到後路被截的訊息後,整頓軍馬後撤最快也需要一天,但他南撤之路一定是會被大都護所率之軍糾纏,這起碼要四天時間,所以說姚襄南撤的軍隊起碼要七天後才能來出丹城,足夠我們用挖掘地道了。”

王孝傑極力勸說李賽採用自己的戰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