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九章 東征最後一戰(十五)

“既然有我們安西第一的土木大師宇文大師如此說,那麼自然是能夠在三天內挖掘出一條通往出丹城地道的,這我自然是沒有疑問的,我只是怕城內的守將會察覺,畢竟此城的守將姓北宮,他們的先祖曾經做到我大漢鎮西將軍這樣的高官,應該不會不知道漢軍有掘地而攻這一戰法的。”

李賽作為全軍統帥,必須對全軍負責,所以他考慮局勢比王孝傑細許多,對王孝傑說出他的隱憂。

聽了李賽的憂慮,王孝傑卻是笑了起來,說道:“李將軍請一萬個心,我可以保證這出丹城的守將南宮德玉肯定是不知道掘地攻城法的,因為在酒泉城之戰後,我被大都護任命為遠襲部隊的副將後,就一直在思考著在沒有大量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攻克蠻兵後路上的那些城池。”

“最後我思來想去,覺得掘地而攻是最好的辦法,但我也怕被敵軍識破,所以我打聽了河西走廊近二十多年來的攻城戰史,發現沒有一起是用掘地攻城的,北宮氏所在的南安羌部當初攻打禿髮部佔據的酒泉城時,也是沒有任何用掘地而攻的想法。”

“當然不用掘地之法,也不一定是沒有想到的原因,也有技術原因,但我想南安羌部既然懂得修葺我們帝國原先留在河西走廊上城池,那麼肯定也是應該會挖掘地道的,畢竟挖掘地道所需的技術並不多,也並不複雜。”

“當然不使用還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所攻城池是否適合用掘地而攻,如果土質太僵硬,不好挖掘,太耗時間,而且動靜太大,容易被敵人發覺,所以不適合掘地而攻,但如果土質太鬆軟,那麼容易引起塌方,很可能會功虧一簣,也是不適合掘地而攻的。”

“李將軍在酒泉城常駐那麼久,應該很明白酒泉城周圍是什麼土質,適不適合掘地而攻。”

聽完王孝傑的一大段話,李賽目中皆是震驚之色,對王孝傑的話感到震驚還是其次,真正讓李賽感到震驚的是王孝傑這個人,來像是重新認識了他一樣。

以前的王孝傑雖然和安西軍中的韓文鴦,段寄奴和高進達等將並稱的騎兵四驍將,是公認最有前途的將領,但總是給人感覺不如其餘三將那樣穩重可靠,勇力大於智力,但這一次李賽卻是對其刮目相看。

他沒想到王孝傑為這一次遠襲,竟然想了這麼多,這麼細,查了這麼多,這麼細,他這個主將自愧不如。

李賽連同攻打當時禿髮部軍駐守的酒泉城,一共在酒泉城待了兩月有餘,自然是對酒泉城周圍的環境地貌極為熟悉的,知道酒泉城周圍的土質,雖然比不上現在出丹城周圍的那樣適於掘地道,但也差不了多少,以現在有一定漢化南安羌部的技藝水平,在酒泉城施展掘地而攻,是能夠實現的。

“你的意思是蠻族將領們,根本就是不知道或是想不到掘地而攻這種攻城之法,所以我們在出丹城施展掘地而攻,是能夠成功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王孝傑分析的頭頭是道,但重任在身的李賽還是無法下定決心。

“那不如這樣,我們做兩手準備,在挖掘地道的同時,使用聲東擊西之策,正面佯攻,掩護我們挖掘地道之舉的同時,我們暗藏一支偷襲部隊,等出丹城內的守軍被我們正面佯攻的部隊,吸引大部分兵力和注意力後,讓從地道進攻的部隊和偷襲部隊,一同發動攻擊,我就不信這北宮德玉真能料敵於先,他能防得了我們一個暗招,但肯定是防不了兩個暗招,尤其是兩個同時發動的暗招。”

對於李賽的優柔寡斷,王孝傑倒是沒有任何不滿和輕視,他也是知道李賽肩上的擔子有多麼的重,遠襲大軍作戰能否成功,關乎這一次張掖圍殲蠻軍主力作戰是否成功的關鍵,一旦失敗安西軍先前付出的那麼人力物理,還有那麼多安西將士的犧牲,都將付之東流,所以李賽不得不慎重,所以知道李賽猶豫不決難處的王孝傑又是為李賽想出一個更是穩妥的方案。

“好,此法甚好,我們分頭行事,由宇文大師去主持挖地道,我來率軍正面佯攻,王將軍你去安排從地道和敵軍守備薄弱處偷襲的部隊。”

李賽終於是下定了決心,咬牙振臂決定奮力一搏。

在李賽下達完命令後不久,被他分派去主持挖掘地道和挑選偷襲部隊的宇文大師和王孝傑就紛紛來報,已經挑選好了挖掘地道的地點和準備好了偷襲的部隊。

那被李賽稱為安西第一土木大師的宇文大師,名叫宇文墉,出生土木世家,宇文家的祖上是鮮卑族人,歸漢後沒有像其他歸漢的胡人那樣用刀劍為大漢帝國服務,反而是在工程營建上有極大的造詣,宇文家的先祖曾經多為漢帝國營建工事。

但他們宇文家最擅長的還不是建造美輪美奐的宮闕,而是設計和修建無比骯髒汙穢的地下排水排汙系統,據說現在大漢帝國內的大部分大型城市,比如長安、洛陽和晉陽等人口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大城市,城下的排水排汙管道系統,都是宇文家設計製造的。

能夠設計繁雜無比的排水排汙系統,自然是懂得挖掘地道的,雖然現在在安西的這個宇文家只是分支,但同樣家學淵源,為一座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設計建造排水排汙系統可能有點為難,但設計挖一條一次性的地道能力,卻是綽綽有餘的。

宇文大師最後將挖掘地道的方向選定南面,因為這出丹城北面是張掖河,土質被河水滲透的最多最重,土質最為鬆軟,雖然在此地挖掘地道很是快速,但同樣也是面臨塌方的風險最大,而西面和東面一個作為遠襲敵軍來襲方向,是主攻的方向,敵軍會囤積重兵,另一面是與大軍本陣間隔最遠之地,而且中間還隔著敵人,也是不適合作為挖掘地道的方向。

所以只能是南面了,雖然南面的土質稀鬆度不如其餘三面,挖掘時速度可能不那麼快,但少塌方的危險,而且在這個方向上挖掘出人意料,有被敵人減少發現的好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