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勝利後的空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四章 勝利後的空虛

由王孝傑率領的一萬安西軍和近兩萬回鶻軍到達後,撥谷關的南安羌部守軍再也無法守了,撥谷關徹底也就是落入安西手中了,北宮忠玉最後只能率領千餘敗兵狼狽難逃。

在奪取撥谷關後,撥谷關的關防立即就是交由王孝傑所領的一萬多安西軍,而藥羅葛父子則是率領所有的回鶻軍立即北上,準備參加對陣突厥太魯部的戰爭。

李錚是說話算話的,他說要放藥羅葛氏和回鶻部一條生路,讓他們保住姓氏和部族,就是說到做到,但他不可能在已經奪取的河西各郡,或是將要奪取的羌族所佔五郡中,分出一塊領地讓回鶻人保持獨立,所以回鶻人安身立命的新家園,必定是屬於李錚勢力的勢力範圍內,而並非真正領土上,否則李錚狠容易被人詬病,有賣國的嫌疑,除非回鶻人真正的歸順了大漢帝國,那樣的話李錚倒是可以在現在安西所佔的領地內給予對方一塊足夠豐饒的領地。

但現在回鶻人只是勢窮來投,並沒有誠心歸順的意思,李錚也是不強求,自然自己也是不能誠心對待,讓他們留在漢人的土地上,汲取養分,有養虎為患的風險。

李錚思來想去,最後倒是為回鶻部想到了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將回鶻部移到北面大草原上去,這一來可以作為安西的緩衝,有回鶻部在北部大草原盯著,那麼其它草原部族入侵時,安西這面也是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和準備時間,不會被打了個猝不及防,而且如果是自不量力的小股敵人來攻,那麼憑藉回鶻部就能自己抵擋和消滅,不用安西軍勞師動眾的出動了。

再者李錚先前已經是將禿髮部安排在北部大草原上作為安西的屏障,但禿髮部也同樣是勢窮才向安西服軟的,並非是真正的對安西和大漢心悅誠服,表面恭敬,暗地裡肯定是有狼子野心的,為避免養虎為患,李錚必須得派一條惡狼回鶻部到他旁邊去坐鎮,讓他們相互監視和競爭。

這其實就是大漢帝國對邊疆外族常用的羈縻之策。

但要真正實行這羈縻之策,還必須先將突厥太魯部給趕走,將北部大草原全部收取下來,所以在剛剛打完張掖河之戰後,李錚和手下眾將,就開始謀劃如何在北部草原擊敗突厥回鶻部之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首先就是補充參與東征各軍的損失,雖然在這個第二階段的東徵中,安西軍一直採取主動,表現出巨大的戰略優勢,但還是有很大損失的,特別是在攻打酒泉城和張掖城的兩場攻城戰中,更是死傷頗多,總計陣亡兩萬三千多人,還有八千多人重傷,短時間內無法歸隊或者說是已經不能再成為漢軍了,實際上也可算作是減員了。

鑑於這種情況,李錚在張掖河一戰後,就命令參與東征的部隊立即到材官部隊中挑選優秀兵員充實到自己軍中,同時將損失最為嚴重,短時間內補充太多無有經驗材官,必然造成戰鬥力減弱的碎葉軍和疏勒軍給調回西面,同時將開戰後就留在西面實力儲存完好的雙河軍和焉耆軍給調到東面來。

再加上李錚抽調已經又經過兩月有餘調到訓練,已經能堪當大任新河西軍中的八個營兩萬軍馬,還有河西之地新編的幾個材官營,在短時間內,李錚又是在張掖郡內集結其一支總數超過二十萬的大軍,這時東面也是傳來好消息,領軍去奪武威郡的李賽,也是已經驅趕盡武威郡中所有的蠻夷軍隊,為他將偌大的武威郡奪了下來。

安西軍的東征是徹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將河西七郡全部收服,也是真正打通了回家的道路。

多年的夙願達成後,全體安西軍都是振奮狂喜,熱烈慶祝了好幾天,但沒過幾天這些原本還在狂熱慶祝,焚香祭拜先祖的安西軍士兵,都是失落起來,心內俱是無比的空虛,因為他們都發現好像無事可做了。

在安西軍起兵之時,李錚就是提起兩個口號重建安西,復興大漢,這兩個口號對於當時的安西漢人來說,都是困難無比,虛無縹緲的,但相對來說安西漢人還是對於李錚所提的第一個目標,心中存有能夠實現可能的,但對於第二個目標復興大漢帝國,卻是想也不敢想的。

這個時空的大漢帝國歷史,雖然沒有經歷過改朝換代,但也如同李錚前世的華夏歷史那樣,起起伏伏,多次衰弱,但最終讓大漢帝國重新崛起屹立的,都是因為中央朝廷自身的努力,從來沒有一個邊疆藩鎮的奮鬥,而讓大漢帝國重新崛起的。

所以安西軍的將士們親眼見證了他們的統帥李錚是如何在十年時間內,率領他們一步步的驅逐外敵,統一安西,收復北庭,收復河西走廊的奇蹟,但還是有點不相信自己能在李錚的率領下去改變那根深蒂固傳續千年的帝國。

另外安西軍將士趕到空虛或者說是害怕的原因,就是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怎樣對待那原本的祖國大漢帝國了,雖然安西軍那些無論是出生在安西、北庭還是河西走廊的士兵,從小就是從長輩空中訴說大漢帝國的榮光,明白作為一名漢人的驕傲,他們心中也是認定大漢帝國是自己的祖國。

但無論如何,畢竟三地與大漢帝國間的聯絡已經斷絕百多年,安西軍中大部分士兵他們都是生於安西、北庭和河西走廊三地,也長於三地,他們的父輩和祖父那一輩,甚至是曾祖一輩,也都是生於三地,埋於三地,他們與大漢帝國內地幾乎是一點聯絡都沒有,除了父祖輩一直惦記的所謂家鄉祖地外,這些安西軍將士猛然發現其實他們在那所謂的祖國內竟然是沒有多少東西值得他們留念的,所以所謂的大漢帝國在許多安西軍中的地位也就不那麼高了。

這也不奇怪,原本安西的士兵,甚至是安西都護府下的漢民對大漢帝國如此推崇,那麼的緬懷大漢帝國的,是因為當時安西漢人處於被侵略被奴役的弱勢地位,所以才那麼希望在他們父祖輩空中強大的母國來幫助解救他們,但隨著他們在李錚的帶領下,越來越強大,對於原本所期待的救世主大漢帝國,也就不放在那麼高高在上的位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