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六章 燕然之戰(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六章 燕然之戰(二)

但不管這些處機部人如何體魄健壯,能抗擊水流的衝擊,他們一過河中央後,就是立即遭到對岸安西軍和禿髮軍弓騎射出的箭雨,大部分都是紛紛中箭倒下,被湍急的水流卷往下游,少部分則是狼狽的逃回東岸,但他們也是沒有免於一死,全部都是被突厥太魯軍的統帥阿史那特勒,毫不留情的以臨陣脫逃罪下令處死。

在處決了這些處機逃兵過後,阿史那特勒大手一揮又是讓第二批處機部的士兵下水,向對岸衝去,這些處機部的士兵似乎是被逼瘋了,個個張狂大叫著,如不住狼嘯的惡狼般向西岸衝殺而來。

“突厥人在試探我們的深淺,不要將弩具暴露出來,依然是弓箭。”

“對面的阿史那特勒不知為什麼一定要派這些裝備差的處機部人來,徒增傷亡,據說此人是一英主,但現在看起來並沒有表現出多麼英明,上一次他能夠打贏蒲奴水一戰,是因為蒲奴水有段河道窄,水流又不湍急,而且我安西軍到的又不多,所以才讓他能夠取勝。”

“也許他是有別樣的打算,難道是想消耗我們的箭矢?或者說是排除異己?將燕然草原上那些原住部族消耗光,好方便他以後的統治。”

……

在西岸邊韓文鴦和段寄奴的討論中,八千名飛騎和一萬名禿髮部厄色勒奴兵的下馬來到岸邊,開始用威力更大的雕弓,向已經衝到河中央的處機部士兵拋射箭矢。

禿髮部在先前得到過安西的援助,雖然對於安西來說國之重器的各種甲冑和弩具支援給禿髮部的不多,但製作精良的各種弓箭,倒是支援了近五萬把,包括弓騎馬上使用的角弓,還有威力更大但只能腳踏實地時才能發射的雕弓。

除了弓外,禿髮部現在使用的箭矢,也不再是原本他們所使用的粗製濫造的粗鐵箭頭的箭矢,而是安西軍支援給他們的精鋼箭頭的箭矢,破甲威力劇增。

八千飛騎和一萬禿髮部厄色勒奴兵拋射的箭頭極長極重的重兵箭,這種箭矢最是適合用於拋射,因為其箭頭沉重而且尖銳,產生的下墜力道更大,更能增加破甲的機率。

現在面對只身穿皮甲的那些處機部士兵,倒是不用考慮什麼破甲不破甲的,連安西軍自己裝備的明光甲鎧,都很容易在兩百米範圍內被重兵箭給洞穿,更別說是現在只身穿皮甲,拿著一面破木盾的處機部士兵了。

在一輪箭雨侵襲肆虐過後,河中央立即就是啊啊啊的慘叫聲連綿不絕,這些處機部士兵彷彿是被暴風驟雨摧殘的莊稼,一片片倒下,血光四濺,死亡者和傷兵一個個都被川流不息的河水個卷走。

因為有了前車之籤,河中央的處機部士兵這一次沒有再在遭受箭雨,死傷慘重後就立即是後退,而是繼續往前猛衝猛打,因為他們後撤不僅會立即被阿史那特勒派出上的突厥兵斬殺,而且更是其家人也是會被貶為奴隸,所以他們不敢後撤,只能迎著安西軍的箭雨向前猛衝猛打。

這條一人戰敗,全家獲罪的軍法,本不是制度鬆散的處機部能制定出的,這是阿史那特勒帶來的嚴苛的突厥軍法,這些處機部的士兵在被安西飛騎和禿髮厄色勒奴兵射出的箭雨覆蓋前,無比的懊悔,懊悔當初棄安西軍和禿髮部,投靠向突厥太魯部之舉。

但要說最懊悔的還是處機部的首領,在第二波被派出去的三千多處機部士兵一個都沒有回來,盡數被飛騎和厄色勒奴兵射出的箭矢淹沒,而後屍體又全部被河流沖走死無全屍後,這處機部的首領不由痛哭流涕,跪地向阿史那特勒請求起來,希望不要再派自己部族的士兵去送死了。

看到這處機部的首領向自己如此卑躬屈膝搖尾乞憐,阿史那特勒大笑起來,俯視著跪地的處機部首領說道:“想要本可汗將你們處機部當作本族子民來愛護,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們處機部是否也應該付出些什麼?”

聽到阿史那特勒說付出些什麼,這處機部首領還有點發愣,但很快他就是想到當初第一次背棄安西和禿髮聯軍,投靠到突厥時,阿史那特勒當時所說的話,立即就是誠惶誠恐的說道:“至高無上的突厥可汗放心,今後再也不會有處機部,我們處機部將迴歸突厥,成為突厥汗國的一部分,永世的以當突厥人為榮,此戰過後,可汗可直接到我處機部內編戶齊民。”

阿史那特勒聽完很是高興,對非常識時務的處機部首領說道:“黠斯族長,你會為你今天所做的決定而感到光榮的,我將任命你為新的汗國新建的燕然郡的副郡守,在我們打敗可惡的漢人和可恨的禿髮部,收復下整個燕然草原後,你就能走馬上任了。”

突厥太魯部自從歸降大漢後,就自己矢志著要重建和復興突厥汗國,所以從第一代首領阿史那太魯開始在悄悄繼續力量的同時,也是不停的思考著當初威勢極盛,佔據已知世界近三分之一領土的突厥汗國是怎麼突然就崩潰的。

最後經過幾代太魯部人的思考,他們得出汗國突然崩潰的罪魁禍首就是制度的鬆散,與當時文明國家所實行的行省制度和州郡縣制度的中央集權不同,當時突厥汗國實行的是分封制度,這樣的制度在創業初期,的確是威力很猛,使得當時的突厥汗國擴張的很大,竟然最遠遠征到印度北部,小亞細亞半島和東歐大平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這種制度在後續的突厥汗國的發展和面對外敵時卻是拖後腿的,其實在突厥汗國當初被滅時,在當時的印度北部和東歐平原上還有好幾支非常強橫的突厥部族,如果他們願意回援,護衛阿史那王室,那麼突厥汗國可能不一定會被滅。

但當時哪怕突厥汗國最後一任可汗白眉可汗,哪怕是發出幾十幾百封詔書,許諾了無數的好處,這些在東歐平原和印度北部的突厥部落,就是不回援,坐看突厥汗國滅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