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章 燕然大戰(四十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章 燕然大戰(四十六)

李錚可是不知已經將皇甫思平和北地武人都拖下水,讓突厥太魯部面對更多更大的壓力,幫了他一個大忙,所以對於皇甫思平派來問責的使者,態度很是不好,幾乎就是沒說兩句就是趕了出去。

李錚之所以態度如此差,除了因為這皇甫思平派來的使者自我感覺太過良好,惡語相向,完全是將李錚等安西將士,當成蠻夷,而非國人外,最為重要的是李錚根本覺得就是皇甫思平無理取鬧。

雖然的確李錚有混天下一統,重立大漢帝國榮耀的宏願,但李錚也是明白施行這個宏願,專門靠殺伐戰爭是不可行,有的時候還是需要威懾恐嚇,外交聯合,所以李錚對於現在大漢帝國內那些軍閥勢力,是明顯區別對待的。

那些軍閥勢力中那些野心不小,有明顯的分離獨立,還有改朝換代想法的,比如朔方的那些胡人家族,還有大漢帝國內的那些異姓王,李錚將來都是要透過軍事力量征服的,但其它一些並沒有多大野心,只求自保或是自己利益的勢力,李錚為了儘量保留帝國的元氣,不怎麼想透過武力征服造成生靈塗炭,是願意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的,比如隴西三郡的武人,還有北地武人們,他們中的人即便將來向李錚投靠了,李錚也是會委以重任的。

但沒想到對於李錚這份情隴西三郡的武人們是領了,在安西掌控河西走廊後,已經開始逐漸向安西投靠,而北地的武人們在皇甫思平的帶領下依然是執迷不悟,這讓李錚很是惱怒,直言皇甫思平是國賊,枉顧國家的小人。

李錚的無禮態度也是惹怒了皇甫思平派來的使者,這名使者也是姓皇甫,是皇甫家族的子弟,往日裡看慣自己家族在北地作威作福,北地甚至整個朔州的其它大家族都以禮相待,所以自認為安定皇甫家是大漢內排得上號的頂級世家,目空一切下來到李錚處後難免高傲,被李錚一斥罵後,也是惱羞成怒,直言要稟明皇帝,讓皇帝讓治李錚的罪。

對於這名皇甫家豎子的恐嚇,李錚倒是未放在心上,不是因為李錚瞧不上現在已經名副其實的中央朝廷,而是因為李錚早就在收服河西走廊時,就是已經向洛陽派出進貢使團,李錚相信現在勢弱的洛陽朝廷,一定是不會放過安西這一支從安西打到河西走廊的雄師強軍,一定是會多架籠絡,所以皇甫思平的告狀,在李錚看來很是可笑,根本是毫無效果的。

在李錚盛怒將皇甫思平派來的使者趕出去的同時,與他在浚嵇山兩軍對壘的阿史那特勒,也是已經受到受降城被攻破,可供六萬大軍使用半年的物資全部被焚燬或是淪為安西和呼延氏戰利品,而且朔州的軍隊正在集結,準備突入自己的老家漠南之地的訊息後,當場就是吐血。

這吐血到不是那阿史那特勒氣性大,受不得半點屈辱失敗,恰恰相反這阿史那特勒還是非常能隱忍的,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以庶子的身份,打敗他那些出生比他高貴的多的哥哥弟弟,奪得突厥太魯部的首領之位,也不會當初以弱勝強,擊敗降服孛古和師卑兩部,所以這阿史那特勒還是有極大心胸的。

之所以氣的吐血,實在是因為這一次西征突厥太魯部的損失實在是太過於慘重了,從進入燕然草原參戰開始,在姑且水損失兩萬高句麗軍團,在偷襲範夫人城的過程中,又是損失六萬精銳,而現在受降城的三萬守軍也是大部被殲滅,前後一算,突厥太魯部這一次西征損失了十萬多人。

如果說十萬多人的損失,對於擁有邑落兩百萬餘,常備軍五十萬,加上一些附庸勢力,能在緊急時刻招募起一支百萬大軍,還能透過購買奴隸,抓捕漢人編練成軍的突厥太魯部來說,還不算是傷筋動骨的話,那麼儲存在受降城中的物資的損失,還有現在已經耗在西征中的那些物資,卻的確是讓突厥太魯部無比肉疼了,要知道這批物資是突厥太魯部儲備了三年,才儲備起來的,現在全部損耗用光,但未獲得任何實質的利益。

雖然在燕然草原已經打過了姑且水,但軍隊卻是被攔在浚嵇山,無法再想前進一步,在後勤基地受降城已經被毀,軍事物資短時間內運不上來的情況下,突厥太魯部的西徵軍也是只能不得不撤軍了。

但阿史那特勒就是不甘心,不甘心已經到手一半的燕然草原,不甘心自己殫精竭慮籌劃的西征之事,以慘敗而告終,更不甘心自己突厥太魯部軍隊一直以來養成的戰無不勝的傳統,到現在斷絕。

這種種的不甘心,讓阿史那特勒氣惱的吐血,更是讓這位素來謹慎的突厥酋長,生出孤注一擲的瘋狂心思,叫喊道:“我要與安西軍決一死戰,召集漠南軍馬,召集孛古部和師卑部的軍馬,本汗就要在此地與那些漢人們爭個高地,爭個高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阿史那特勒大吼完後,王帳中的突厥諸將和大臣,都是面面相覷,不敢行動,因為這些將領大臣,都是明白西征已經進行不下去了,西征暫時退卻到還好,只不過損失些糧草兵馬,第三如果真如阿史那特勒那樣說的孤注一擲的壓上一切,那麼一旦遭遇失敗,現在好不容易興盛起來的突厥太魯部,就可能這一次萬劫不復了。

大部分這一次被阿史那特勒帶來參與西征的突厥高層都是明白這個道理,但看著面容扭曲,眼睛通紅,如輸光的阿史那特勒,都沒有膽量勸說,最後這些突厥高層將領他們將希望的目光看向帳中一位身形佝僂,身披一件滿是補丁袈裟的禿頭老者,他就是阿史那特勒所建立的所謂突厥汗國中的國師荼蘼耶。

這荼蘼耶其實原本天竺人,原先是在敦煌郡修行,因為傳播佛法而遠行到漠南之地,那時一心重現突厥汗國盛況的突厥太魯部高層,將所有資源和精力都投注到,根本就無心推廣佛教,所以這荼蘼耶根本得不到重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