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焉耆漢軍(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焉耆漢軍(下)

透過提前派出間諜潛入焉耆漢軍雲集的鷹娑川大營中,李錚先一步得知焉耆漢軍的主力野戰軍團一共有三萬多人,編制內有一萬兩千名大漢甲士,五千名大漢銳士,兩千名斬馬劍士,四千名大漢蹶張士,六千名大漢引強士,還有一支兩千騎,被稱為長水胡騎的強力輕騎兵。

兵種名稱:大漢甲士(三級兵)。

武藝:10。

強擲:1。

控弦:1。

耐力:10。

健步::9。

馬術::1。

騎射::1。

武器熟練度。

單手武器:50。

雙手武器:160。

長杆武器:40。

弓箭:60。

弩:10。

投擲武器:150。

介紹:在大漢帝國的軍事體系中,從戰力和職能的高低依次是分為禁軍、邊軍、郡兵、材官。大漢帝國尚武,所有健康男性都要在農閒時節接受較為低階的軍事訓練,這就是材官,他們是帝國的預備役。

材官中的身強體壯者,會被選拔出來,經受比較正規的軍事訓練,根據材官的身體狀態和特長不同,將這些材官分成陣盾材官、刀盾材官、臂張材官和引強材官,此時這些材官已經不是農兵,而是已經在大漢帝國登記造冊的正規兵,是可以領取軍餉的,由這些兵種材官組成的軍隊稱之為郡兵,是守備部隊,主要任務是鎮服地方,維護秩序,或是為前線運輸糧草軍械,一般不會參與到野戰中。

等郡兵中的那些士兵經驗和作戰技巧提升後,陣盾材官就會變為大漢甲士,刀盾材官就是大漢銳士,其中陣盾材官和刀盾材官中身材高大健壯膂力驚人之士,還會被選為斬馬劍士,臂張材官則會成為大漢蹶張士,引強材官會成為大漢引強士,他們是真正的職業士兵,訓練嚴苛,久經戰陣,組成大漢帝國征伐天下,鎮服萬邦的主力,精銳的野戰邊軍。

而大漢甲士就是大漢邊軍中的中堅力量,正規的大漢甲士一般都裝備著盆領鎧,這種鎧甲與玄鐵甲差不多,但著重保護頸部,戴兜鍪,另外還裝備一面與身高等齊的大櫓盾,主武器是一柄長近三米的長鎩,鎩是一種刃部非常長的矛,矛刃大約長三十釐米左右,完全就可以說是在矛杆上裝了一把短劍,可以刺擊也可割劃,對付馬匹極為有效。

近身格鬥武器是一柄百鍊環首刀,許多大漢甲士也會裝備一把鐵鞭銅鐧等破甲武器,用來對付敵人的重甲部隊。

大漢甲士身穿重甲,配備大盾,所以防禦力十分的驚人,但因為靈活性和機動力差勁,所以只能作為防御型重灌步兵,戰場上不能大範圍移動,或是突擊猛衝。

在整個漢軍軍陣中,大漢甲士所列的陣列就是整座軍陣的中軸線,其它兵種的前進後退,進攻防禦,都是需要大漢甲士的掩護和保護的,一般只要大漢甲士們的陣線不潰,那麼整座大漢軍陣也是不會崩潰的,所以才說大漢甲士在漢軍中是核心兵種。

兵種名稱:大漢銳士(三級兵)。

武藝:1。

強擲:7。

控弦:1。

耐力:9。

健步::1。

馬術::1。

騎射::1。

武器熟練度。

單手武器:0。

雙手武器:160。

長杆武器:140。

弓箭:50。

弩:140。

投擲武器:80。

介紹:顧名思義銳士就是進攻型步兵,所以他們的裝備不像甲士那樣沉重,一般的銳士只披掛鎖子甲或是兩檔鎧這等輕甲,手持裝有盾帽增大衝撞力的圓盾,這種圓盾是其實就是維京圓盾,漢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在漢軍與維京步兵激鬥過幾回後,漢軍就立即仿造了維京圓盾,這種非常適合進攻型步兵的裝備。

除了裝備外,大漢銳士的戰術,也是多有學習維京步兵和羅馬步兵,他們也會在接敵衝鋒前,投擲一波標槍或是飛斧等投擲武器,所以每一名大漢銳士上陣時,一般都是會帶著兩根破甲標槍或是數柄飛斧短戟。

當然作為肩負突破敵人陣形重任的大漢銳士,最重要的還是兇悍的近戰肉搏能力,因為常常要在人擠人的擁擠狀態下廝殺,所以銳士裝備的主要武器並非是漢軍將士普遍使用的環首刀,而是一種長度在六十釐米左右的漢劍,漢劍劈砍力度雖然不如環首刀,但卻是可以在狹小的範圍內,使用動作幅度較小的刺擊,除了漢劍外,銳士們還裝備著鐵鞭銅鐧這些能夠破甲的近戰武器。

兵種名稱:大漢斬馬劍士(三級兵)。

武藝:17。

強擲:1。

控弦:1。

耐力:11。

健步::1。

馬術::1。

騎射::1。

武器熟練度。

單手武器:0。

雙手武器:60。

長杆武器:40。

弓箭:50。

弩:80。

投擲武器:90。

介紹:漢軍的斬馬劍士,都是漢軍步兵中絕對的精英,個個都是身高必須七尺以上,膂力強力的精壯之士,因為只有這樣的武士,才能揮動斬馬劍輕鬆作戰。

漢軍制式斬馬劍長近五尺,柄長兩尺,刃鋒是由千煉精鋼所鑄,堅固無比,兩面開刃,劍尖如錐,可如槍矛一樣刺擊,但要發揮這種兵刃的最強威力,還是需要揮砍,所以非力大者不能使用此武器。

斬馬劍有“斬馬”兩字,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是對付騎兵之器,的確在最初的時候這兵器的確是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因為那時漢帝國剛剛創立,還未收復北方養馬之地,只能以步兵去對抗北方遊牧民時,斬馬劍的確是被寄予厚望的對抗騎兵利器。

當時的斬馬劍士一般與手持步槊作戰的步槊兵混編,由步槊兵結陣擋住敵人騎兵的衝鋒之勢後,再由斬馬劍士上去將那些停在原地,或是正在轉身的敵人騎兵給斬殺乾淨。

就是用著這套用長短兵器緊密配合的戰術,外加弓弩之陣,還有改進過的戰車,大漢帝國擊敗了當時稱雄一時的匈奴帝國,奪回所有北方養馬之地,而在那之後,斬馬劍和步槊這兩件立下大功的兵器,卻是突然就在漢軍中地位下滑了。

因為漢軍擁有了更好的對付遊牧騎兵的東西,那就是騎兵,大漢自己建立的騎兵部隊,畢竟以步破騎雖然能夠成功,但雙方在機動力上的差距,會讓步兵很容易失去戰爭主動權,而且步兵只能擊敗騎兵,只有騎兵才能殲滅騎兵。

斬馬劍這種兵器後來在漢軍中地位下降,甚至一度漢軍要將這種製造費用高昂的兵器退出漢軍制式裝備的序列,但後來漢帝國在中亞與那些喜歡舞著長劍大斧上陣廝殺的日耳曼人和維京人戰鬥,並且吃過虧後,漢帝國也是組建其自己的突擊型步兵部隊,也就是斬馬劍士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斬馬劍士們一般都身穿防禦良好的玄鐵甲,除了主要武器那柄斬馬劍外,一般還會還會裝備精煉環首刀作為副武器,如果說大漢銳士如一柄尖刀,能刺開敵人陣線的話,那麼大漢的斬馬劍士們就是一柄重錘,一旦發動起來,是能鑿穿敵人陣線的。

除了第一線的重甲步兵外,焉耆軍中還編制著大量弓弩手,其中四千名蹶張士中,因為蹶張弩短缺,所以只有兩千人裝備著蹶張弩,另外兩千人只能暫時使用臂張弩,而六千大漢引強士倒是裝備充足,每一名引強士都裝備著起碼一把步弓和梢弓,其中射箭最為精準的兩千人還裝備著雕弓。

這些蹶張士和引強士,除了精於射藝,會熟練的擺設大漢弓弩陣外,他們放下弓弩,拿起刀盾,也是極好的輕步兵,因為蹶張士和引強士都是受過很好的技擊訓練的,不過為了增強靈活度和戰場移動力,所以蹶張士和引強士一般都不裝備重甲,都只裝備皮甲和鑲甲這種重量輕的甲冑,最多也就是鎖子甲,所以一旦與旗鼓相當的敵人對射,或是參與到殘酷的肉搏戰中後,必定是會損失慘重的。

焉耆漢軍中的兵卒都是中原漢民的後裔,因為父輩的言傳身教,擅長使用弓弩,也從小就學過重步兵的作戰方式,但中原之地可不是能養出優良戰馬之地,可是沒有騎兵傳統的,不過焉耆漢軍比較幸運,因為曾經漢庭抽調過一支強力騎兵加入焉耆漢軍,讓焉耆漢軍不至於無騎兵可用,這支騎兵就是長水胡騎。

兵種名稱:大漢長水胡騎(四級兵)。

武藝:1。

強擲:6。

控弦:19。

耐力:10。

健步::6。

馬術::10。

騎射::11。

武器熟練度。

單手武器:10。

雙手武器:90。

長杆武器:40。

弓箭:410。

弩:10。

投擲武器:10。

介紹:長水胡騎的來歷,最初在漢帝國未創立前就遷入中原內地的羌族部落“長水族”,這個部落在宣曲定居,為了獲取定居權,長水族只能出部落勇士,為當時的華夏諸侯國服務,隨後漢帝國建立,隨著漢帝國的四處開拓,東征西討,許多異族開始降服漢帝國。

漢帝國將許多降服自己的異族遷徙內地,方便監管,以及能更好的讓這些異族歸化歸心,其中將部分歸降的匈奴人和烏桓人給遷徙到宣曲之地,竟然造成了這三個民族的融合,誕生一個新的長水族。

因為民族融合,新的長水族男兒,竟然既有羌族武士的悍勇搏殺能力,也有匈奴人的騎術和忍耐能力,更是有烏桓人的騎射本領,當時正要對外用兵的漢帝國第二次中興之主烈武皇帝,一見長水族騎士驍勇,立即就徵召為軍,賜名長水胡騎。

後來長水胡騎作戰勇敢,多立功勳,非常得烈武皇帝的歡心,被提拔為禁軍,名揚華夏,但後來又因為參與到大漢皇室的奪位紛爭中,所以最後又被剔除出禁軍序列,打發到邊遠之地戴罪立功,其中一部分就被劃入到焉耆漢軍中,番號一直延續至今。

長水胡騎是弓騎兵,裝備與其它弓騎別無二致,都是騎弓、馬刀、輕型騎矛和圓盾,但盔甲卻是一種大漢獨有的甲冑柳葉甲,這種甲是鱗甲的一種,是將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甲片鑲嵌在一件厚皮甲上,雖然重量沉了一點,但更好的防護使得長水胡騎在與敵方弓騎的對射中完全能夠穩佔上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