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敵我實力(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 敵我實力(一)

西援的五萬大軍中,焉耆漢軍因為有大公無私的張公瑾,還有李錚的堅持而傾巢出動,三萬軍隊全部出動,而李錚掌控的勃達關漢軍,差不多也是傾盡全力,將新訓練編組的軍隊全部帶走,出兵八千,在傾巢出動後,因為沒有兵力防守新奪的頓多城,而不得不放棄,剩餘老弱殘兵退回易守難攻的勃達關。

只有雙河軍因為僕固懷恩的膽怯有所保留,以擔心北完部會出爾反爾為由,扣留下雙河軍的一多半軍隊,只派出一萬四千人,對此張公瑾和李錚,都是非常不滿,但他們面對彼此是合作關係,並且剛剛才重新歸漢的僕固懷恩,也是沒有任何辦法,既不能命令也不能威脅,也沒有多餘時間去商議勸說,只能是陰沉著臉,心裡痛罵僕固懷恩祖宗八代而後接受。

雖然僕固懷恩耍滑,沒有讓雙河軍沒有傾巢出動,但他其實也是知道唇亡齒寒道理,明白解疏勒之圍對於保護僕固氏統領的雙河也是當務之急,所以派出的一萬四千人中,是雙河軍中的精華,包括六千名飛騎,兩千大漢屯騎,三千沙陀兵,三千名大漢甲士。

大漢屯騎是大漢制式重灌騎兵的名稱,在原本的大漢帝國內,擁有四大產馬之地,從東到西分別是幽州,幷州北部代北地區,朔州河套地區和隴右河西走廊所在的涼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時代有多好的戰馬,就有多好的騎兵,幽州北部草原和遼西遼東馬場培育出來動作靈敏,賓士迅猛的幽州馬,締造出了讓東胡諸部聞風喪膽的幽州突騎。

而幷州北部的馬場則是培育出衝馳速度和越障能力強,並且能夠很好適應惡劣環境的的代北馬,締造出來了當初遠襲漠北,封狼居胥的主力幷州狼騎。

河套地區出產的河套馬,締造出非常精銳的弓騎朔州飛騎,而隴右和河西走廊馬場因為更靠近中亞,所以漢軍當初征服西域各國,或是與西方的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作戰後所繳獲到的戰馬,都是放在隴右和河西走廊的馬場中養,久而久之馬種雜交後,誕生出集合多方優點的西涼馬,締造出侵略如火的西涼鐵騎。

雖然大漢的四大騎兵集團,幽州突騎、幷州狼騎、朔州飛騎和西涼鐵騎,在全盛時每一支都是當世頂尖的騎兵,但數量有限,四支騎兵中最龐大的西涼鐵騎軍團,最多時在大漢帝國內的正式編制數量也不過十萬,最少的朔州飛騎,通常只有兩三萬騎,所以四大騎兵集團,最鼎盛總共也就能湊出二十多萬騎兵力量。

雖然四大騎兵精銳,但二十多萬是遠遠不可能一邊幫助大漢帝國擋住北方遊牧帝國,那號稱百萬的引弓之士向南侵略狂潮的同時,又兼顧帝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所以必須得有大量次等騎兵的補充和輔助。

再加上大漢四大騎兵之所以戰鬥力驚人,除了因為他們所騎的戰馬好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兵源也非常好,都是胡化的漢人,或是歸化的胡人,與遊牧民族的騎兵一樣,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騎術精湛,騎射犀利。

但這在造就出四大騎兵強悍戰鬥力的同時,也是讓四大騎兵將胡人的那些缺點也是給繼承了過來,就是非常的暴戾貪婪,並且桀驁不馴,如果大漢帝國強盛,那麼這四大騎兵就是帝國手中最鋒利的利劍,但一等大漢帝國衰敗,那麼這柄利劍就很可能會刺向自己,發生像李錚原本那個時空五胡亂華和安史之亂之事。

所以為了輔助和監視四大騎兵,大漢帝國也是組建了許多戰鬥力不驚世駭俗,但能夠大批量訓練的的騎兵,其中的代表就是大漢屯騎和大漢越騎了。

大漢屯騎是典型的東方通用型重騎兵,既能持矛衝鋒,也能陷陣搏殺,而且還裝備著弩,能夠騎射,大漢越騎其實就是弩騎兵,以往漢軍中的越騎通常是指在漢軍中服役的那些南方少數部族的勇士,尤其以越人為主,因為這些少數民族勇士個個經過精挑細選,膂力驚人,能輕易開硬弩,所以越騎的戰鬥方式多以弩具騎射,自此以後在漢軍中越騎就是弩騎兵的代名詞。

漢軍中那些由大量純粹漢人組成的屯騎和越騎,雖然戰鬥力比不上四大騎兵,更是遠遠不及像期門郎,長水胡騎這樣的精英騎兵,但他們數量很多,一般都是重要的輔助力量,四大騎兵中某一支單獨出外執行任務時,都會搭配上屯騎和越騎中的一種。

比如重灌騎兵的幽州突騎,幷州狼騎和西涼鐵騎,就搭配越騎,讓能用弩具在馬背上射出連綿弩矢的越騎為他們掩護,抵擋敵方的輕裝投射騎兵,而本身是強力投射騎兵的朔州飛騎,則是一般搭配屯騎這種重灌騎兵,讓屯騎為他們保駕護航,擋住敵軍的衝鋒,好讓飛騎們有空間和時間,盡情發揮騎射本領。

在疏勒除了西援而來的軍隊外,漢軍方面還有困守在疏勒城的漢軍,他們原本是疏勒漢軍和龜茲漢軍的菁華,總數也在六萬左右,但經過米尼公國組織聯軍長達三月的圍攻,還有龜茲漢軍在葭山大營的慘敗後,這支軍隊也是損失慘重,現在總兵力不過三萬,而且幾乎人人帶傷,身心俱疲,士氣頹喪,要不是現在指揮這一支軍隊的正副統帥王忠肅和上官鼎,都是頗有能力和威望之將,守軍早就支撐不住,疏勒城也被攻破了。

現在守衛疏勒城的守軍中,龜茲軍經過葭山大敗後,一共還剩四千甲士,兩千銳士和三千引強士,而疏勒漢軍還剩八千甲士,三千銳士,兩千蹶張士,三千引強士,不過疏勒漢軍還保留一支五千騎的騎兵部隊,這支騎兵非常強力,由三千名幽州突騎和兩千名越騎組成。

大漢帝國當初收服疏勒後,遷徙往疏勒之地的移民多是河北之地的燕趙之民,也就是幽州人和冀州人,所以當初駐防疏勒的駐軍,也多是幽州人和冀州人組成的子弟兵,其中就包括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騎兵部隊,由九千幽州突騎和六千名越騎組成。

河西走廊被截斷,安西內亂各自為政後,境內無馬場的疏勒漢軍嚴重缺馬,雖然可以透過貿易獲得,但原本就不是富裕之地的疏勒,拿不出來太多財貨購賣昂貴的戰馬,尤其是重騎兵所用的戰馬,所以只能縮編騎兵部隊的編制,將騎兵部隊維持在五千幽州突騎和三千越騎的規模。

但長達三個月的圍城戰,疏勒軍也沒有只是困守而不反擊,騎兵部隊幾次出城出擊,與敵軍數量眾多的騎兵交鋒,雖然勝多敗少,但也是折損許多,現在只剩現在的三千突騎和兩千越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