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大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敵我實力(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章 敵我實力(二)

總的來說,雖然大漢安西分崩離析了百年,但安西漢軍各鎮的實力還是很雄厚的,沒有開戰前,疏勒、龜茲和焉耆,外加新迴歸的雙河四鎮總兵力加在一起,有十二萬之眾,而且一些精銳部隊,如飛騎、長水胡騎和幽州突騎,都是保留了下來,並且戰鬥力並沒有減少多少,這般實力,在中亞也能稱霸一方了。

大漢安西如此有實力,也被周圍的敵對勢力欺侮了百年,除了外部敵人多並且強大,而且自身位置不佳,處在諸敵對勢力的中間地帶,除了南面的於闐是友,其餘三面幾乎全是敵人外,安西漢軍各鎮的不團結,各自為政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安西大軍雲集在疏勒,見識安西四鎮軍隊真實實力的李錚,對於心中那個復興安西,振興大漢的使命,更有實現的把握,但要實現這個宏願,李錚就就必須將四鎮重新黏為一股,統一起來整合力量。

做這件大事,除了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為他保駕護航,威服各鎮外,最重要的就是威望,要讓安西四鎮那些還心懷大漢榮光的軍民和仁人志士看看,他李錚才是真正能帶領安西復興崛起之人。

所以李錚必須在這場解救疏勒的戰役中出大力,成為力挽狂瀾的英雄。

但這又是非常難的,因為李錚和全體漢軍面對的敵人無比的強大,李錚透過預先派出潛入敵人內部的間諜,已經知曉了敵軍的虛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米尼公國糾集起來的聯軍,一共有三部分組成,包括米尼公國本國的三個大軍團,還有它的兩個盟友弗裡西亞王國和卡爾魯克人的軍隊。

米尼公國的三個大軍團,分別是倫巴蒂軍團,諾曼軍團和剛剛支援而來的伊特魯裡亞軍團。

雖然現在整個西歐都是由滅掉西羅馬帝國的原本蠻夷掌控,但他們從原本手下敗將西羅馬帝國上學習或者說是東施效顰的東西有很多,比如他們的軍制就是學習羅馬帝國的軍團制度。

羅馬帝國初期,一個能夠獨立外出作戰的羅馬軍團,是有兩個軍團組成的,一個全部是重灌步兵和重灌騎兵的野戰軍團,另一個則是編制大量輕裝投射步兵和輕騎兵的輔助軍團,這樣兩個合在一起的軍團,被稱為大軍團或是聯合軍團。

在大軍團中,野戰軍團一般都是滿編六千餘人,分成十個大隊,而輔助軍團一般都是不滿員的,通常只有五六個大隊三千人左右,一個大軍團,也最多不過十五六個大隊萬餘人。

但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面對的敵人再不是打仗毫無章法的蠻族,而是騎兵強力的帕提亞帝國,還有和羅馬帝國一樣以鋼鐵紀律作為準則,制度化的大漢軍隊,再也無法做到一以敵十,兩三個軍團就將一蠻族部落和國家的滅掉的日子,再也不會存在了。

所以為能讓自己的一個大軍團,能一對一的對抗帕提亞帝國的一個萬人隊和漢帝國的一個軍,羅馬的大軍團開始擴編,常常總數超過二十個大隊,到西羅馬帝國分崩離析的前夕,因為遍地的軍閥要藏匿私兵的原因,羅馬一個大軍團已經膨脹到四五十個大隊兩三萬人。

米尼公國這一次帶來的三個軍團,雖然沒有四五十個隊那麼誇張,但前兩個倫巴蒂軍團和諾曼軍團,都是超編的,在開戰前都擁有三十個大隊,但經過幾次慘烈的攻城戰後,兩軍團內的步兵都折損很多,都減少了五六個大隊。

現在的倫巴蒂軍團,編制有十個大隊大約六千名倫巴蒂重灌步兵,八個大隊大約五千名倫巴蒂重灌騎兵,另外隸屬於此軍團的輔助軍團內,還編制有七個大隊四千多名熱那亞弩兵,軍團指揮官為這一次米尼聯軍的統帥菲明尼亞侯爵多米尼格,騎兵統領為日耳曼人斯坎波雷伯爵。

倫巴蒂軍團是米尼公國內部共和派為制衡軍功起家的貴族派,也就是諾曼人,而特意組建的一個軍團,所以兵源裝備都是頂級的,讓此大軍團的戰鬥力頗為強悍。

軍團中的倫巴蒂重灌步兵的士兵,多是來自阿爾卑斯山南北兩麓,尤其瑞士地區的強悍山民組成,他們作戰兇悍拼命,但又能謹守紀律,裝備著現在歐洲最好,但也最昂貴的板甲大衣,防禦不足但能獲得良好視野的圓邊鐵盔,武器為長矛,長劍,戰鎬或釘頭錘,盾牌為水滴狀的長盾或是上寬下窄的鳶盾。

倫巴蒂重灌騎兵,大多由南德意志地區的一些失地騎士和領地貧瘠渴望建功立業而參加十字軍的中小日耳曼貴族組成,裝備重型騎槍,長劍,鳶盾,板甲大衣,樽型盔(頂端是平的,似如酒樽,所以被稱為樽型盔),或是圓錐型盔,戰馬主要是倫巴蒂戰馬。

日耳曼騎士與諾曼騎士一樣悍勇,但不如諾曼人狡詐多變,而且時常會血勇上升,喜歡單槍匹馬不管不顧的逞英雄,所以倫巴蒂重灌騎兵的衝鋒陣形,肯定是不如一直冷靜沉著的諾曼人完美,他們的真正戰鬥力能夠達到諾曼騎士的八成左右。

熱那亞弩兵的士兵並非是熱那亞人,也不是手工業發達人人富足的北意大利人,大多是從北非和中東歐招募來的勇士組成,算是職業士兵,之所以叫熱那亞弩兵,只是因為熱那亞這個城邦制弩技術了得,出產的弩具品質好,而且他們也是繼東羅馬帝國後,第一學習大漢帝國,成規模編組弩兵部隊的歐洲勢力。

雖然是弩兵,但熱那亞弩兵們,因為多是由北非的摩爾人和中東歐的斯拉夫人組成,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人高馬大膂力驚人之輩,所以近戰搏鬥能力不弱,準備著和重灌步兵差不多的裝備,重型鍊甲,長劍,還有對付重甲目標的戰鎬和釘頭錘,還有一面名叫“帕維斯”形如門板的大盾。

熱那亞弩兵的使用的弩有多種樣式,但無一例外都是用了很多精巧機關,加強上弦速度威力和省力省時的,比如在弩具上裝絞盤,搖動絞盤來完成上弦,再比如利用槓杆原理完成上弦的弩具。

但無一例外,在弩具上轉上這些裝置後,弩具上弦的確是省時省力了,但也會導致重量大增,結構復雜難於維修維護等弊端,使得這些威力比漢軍制式蹶張弩都大一點的絞盤弩和槓桿弩,很難大規模準備軍隊。

相反,當初大漢帝國雖然也有這種在弩具上加絞盤或是改成槓槓式的技術,但最後漢軍還是放棄了改造,因為大漢的弩具,不是單打獨鬥之器,而是存在於一個大體系大漢弓弩陣中的武器,它不需要效能多優越,它只需要便於生產,便於維修維護,便於讓士卒掌握就行。

所以大漢的各類弩具從威力最小的臂張弩到大黃具弩,從幾百年前定型後,就重未在變過形制,只是做了一些小改變,比如加望山(瞄準裝置),將弩具的某些承重部件改成銅製或是鐵製增強威力和牢固度等。

因為各自注重不同,導致效能不同,所以手持各種絞盤弩和槓桿弩的熱那亞弩兵,如果不躲在他們那面門板巨盾後與漢軍蹶張士對射的話,單對單必定是熱那亞弩兵獲勝,十對十也可能是熱那亞弩兵獲勝,一百對一百熱那亞弩兵也有很大機率獲勝,但人數再往上漢軍蹶張士的獲勝的機率將越來越大。

等人數上千後,熱那亞弩兵就再不可能是漢軍蹶張士的對手了,因為漢軍有“分番迭射”等一系列適用於遠端投射部隊的精妙戰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