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6章 米興邦的奇思妙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6章 米興邦的奇思妙想

歐洲人的高吊弧圈球並不是萬金油戰術。特別容易被兇狠派對手用爆衝,反衝,對拉,搶拉轟得支離破碎。

可是防弧膠皮不行啊!防弧膠皮的特性既是限制弧圈,他本身也沒法打出弧圈進行反拉,搶衝。

高吊弧圈打那種暴力強衝拿不下的綿軟型防守對手特別有奇效。

如果對手沒有反拉技術,那更是一打一個準。

孔振東使出中國橫板快攻的長短結合,林剛強還勉強用轉板拼個勢均力敵。

可是他隨之使出致命的高吊弧圈,將林剛強的最後一絲優勢衝碎。

林剛強的防弧膠皮回高吊弧圈雖然將弧線略微壓低,可是高度依舊足夠孔振東搶拉大斜線得分。

孔振東拿下這最關鍵一分,比分來到17:18,第一次將分差縮小到1分。

接下來是自己的五個發球了。孔振東並不停頓,快速拋球,身體右旋,執拍快速前搓。

直線長球打林志剛正手。

林志剛正手搶拉一板。

孔振東反拉高吊再打林志剛反手。

林志剛不敢再用防弧膠皮接高吊弧圈,快速轉動膠皮,以正手反膠在反手位快彈。

見到林志剛將防弧膠皮藏了起來,孔振東低喝一聲,極限發力正手爆抽得分。

接下來幾分孔振東繼續快攻壓正手,高吊壓反手的策略,在自己的發球輪,只讓林志剛搶走一分。

最終1:19,孔振東有驚無險拿下第一局。

局間休息,望著一邊擦汗,一邊耐心聽李慕華講解戰術的孔振東,尹蕭說道:“米指導,這種高吊弧圈球破防弧膠皮的打法應該就是你說的歐洲主流破解防弧膠皮的打法之一吧?”

米興邦笑著點點頭:“高吊弧圈確實是方法之一,目前歐洲最主流的方法,還是大力實力球狂打兩對角,攻球路線非常極限,逼著防弧膠皮退臺,他回球的速度與角度都被徹底限制,就算回球沒有旋轉,歐洲選手也有充分的發力時間製造旋轉。”

吳靖平嘆道:“可惜我們這一代的運動員,從小都是中國快攻打的底子,不具備這種歐洲實力球的發力條件呀。”他盯著孔振東看了一眼,想想米興邦剛剛神秘的微笑,頓時領悟道:“振東接觸專業訓練只兩年。打法還未定型,而且身高與力量基礎打得非常紮實。米指導是想讓他學習純正的歐洲全面橫板進攻性打法?可是國內不具備這樣的訓練資源呀。”

吳靖平的擔憂是有道理的,國內八十年代後期有不少人都想練習歐洲兩面弧圈技術,打造橫板進攻性打法。

可惜馬文華,張磊,陳志兵等人都是半合成品,國內國際賽場成績差強人意,比起傳統的中國直板與橫板快攻,並沒有革命性意義。

國內也沒有誰能夠教好目前最先進的歐洲全面進攻型打法。

如果教練不得法,孔振東這麼好的苗子,被練廢的可能性更大。

米興邦笑著點點頭:“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需要再琢磨琢磨,振東是否合適,也需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米興邦就此結束了話題,尹蕭發現沒有要把自己愛徒交給其他教練帶的意思,也就專心看起第二局比賽。

第二局比賽,孔振東率先發球。

他沒有任何鬆勁,快速發長球後,長短結合壓正手,高吊弧圈壓反手的打法立刻展開。

林剛強心內發苦。嶺南隊教練組對這套打法沒有很好的應對辦法,他們的商量策略是讓林剛強首先搶主動,奠定領先優勢。

如果孔振東還是後半局進入狀態,則林剛強還有機會。

孔振東開局就發力的打法,將林剛強的最後一絲希望碾滅。

他一路保持領先,最終1:16,拿下第二局。

拿下最後一分,孔振東左手握拳吶喊一聲,然後高高舉起左手,食指指天。

全場觀眾徹底沸騰了。

這是代表最強的第一單打?

還是代表他要率隊爭奪冠軍?

還是1歲的他已經瞄準了男子乒壇第一人?

在首都球迷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聲中,張磊上場,對決嶺南隊第二單打,剛剛獲得全錦賽男單亞軍的李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靜身高不足一米六,是搶攻意識非常強的直板快攻手。

張磊弧圈功底紮實,可是以往比賽,經常開局慢熱,往往最怕衝擊型的對手。

可今天或許是國家隊教練組的集體關注激發了他的血性,或許是現場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吶喊戳中了他的興奮點。

一向慢熱的張磊居然比李靜先一步進入狀態。

張磊和李靜,分別代表著國內兩面弧圈打法與直板快攻打法的較高水平,現階段還談不上誰的打法一定就比另一個人的打法先進多少。

兩人實力相當,打法各有千秋。拼的是什麼?是控制與反控制,限制與突破,楊長與避短。

誰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而又更好的限制對方的特長發揮,誰就能贏得這場比賽。

張磊率先控制局面,並贏下第一局。

尹蕭問道:“李靜單打拿了亞軍,應該會徵召進入國家隊吧?”

米興邦點點頭,隨後嘆息道:“李靜身高是最大短板。雖然我們國家直板隊員都是小快靈起步,可身高至少有1迷65,直板本身護臺面積就小,加上他的身高跑動又佔劣勢。他的搶攻意識還是很好的,進入國家隊可以嘗試讓他改打橫板,橫板護臺面積大,彌補了跑動的不足,他的拼搶發揮好了,會是王滔很好的接班人。”

吳靖平震驚道:“李靜今年都0歲了,這個年紀直板改橫板?世界上從無先例啊,要是打不出來怎麼辦?”

米興邦沉吟一陣,還是堅決道:“他如今的瓶頸是突破不了的,改打橫板,或許出不了成績,或許我們還要承擔練廢天才的罵名,但這些嘗試我們還是要做的,沒人試過,又怎麼知道一定成功不了?”

第二局,李靜的搶攻意識總算全面發威,扭轉局勢,將比分扳平。

第三局,兩人殺得難解難分,可是最後幾個關鍵球張磊兩個大對角來回弧圈調動,李靜身短腿短的劣勢暴露無遺,輸掉關鍵分,也將嶺南隊送上0:的懸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