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7章 馬林的挑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7章 馬林的挑戰

李靜的最後幾個失分,更加堅奠了米興邦要李靜改打法的決心,哪怕承受罵名,他也要勇敢嘗試。

這樣的大好局面,別說觀眾與事先看好嶺南隊的各路新聞報紙,就是首都隊自己也沒想過。

李慕華總教練等人做好了最困難的準備,卻沒想到首都隊拿到了全錦賽開賽至今,第一個:0.

順風順水的首都隊教練組發現自己如此輕易的越過了嶺南一哥,與最能衝的直板李靜兩座高山,當前路只剩下一個1歲的馬林,所有的教練員都開始憧憬幸福的:0.

至於馬林?一個1歲的直板反膠傳承者?多半是直板反膠的改革殘次品,註定掃入故紙堆的存在。

熊科志得意滿,自從上一場擊敗黑河省隊的第三單打之後,熊科就認為自己身上枷鎖已經解除,這場勝利終結嶺南,將成為自己的輝煌一戰。

整個首都隊裡,最重視馬林的,恐怕要數孔振東了。不過大戰之前,拔高對手,給隊友增加無謂壓力,是兵家大忌,因此孔振東也和眾人一起鼓勵熊科,爭取拿下,橫掃嶺南。

馬林率先發球。孔振東發現他在發球前,身體都在小幅跳動,這樣的韻律也增加了他發球的變化與小動作。

唰~球拍微微後仰,球速超快,角度刁鑽,蛋但從拍型判斷,應該是下旋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孔振東眼神一縮:果然,如今的馬林已經初步掌握‘轉~不轉’發球法的精髓了。

熊科覺得這場面似曾相識,可還沒回過神來,判斷錯旋轉的他直接丟分。

隨後的幾個發球,也在轉與不轉間來回切換

“感覺馬林對轉與不轉的節奏理解還要弱於你,但是他直板天生的發球優勢導致他的轉~不轉發球法威脅比你更大啊!”張磊小聲對孔振東道。

孔振東點點頭:“他的假動作欺騙性也在我之上。僅僅只是讓對手猜測轉與不轉是不夠的,還需要具有欺騙性,這一塊他比我做得好。”

熊科幸好前面比賽見孔振東用過這種發球,賽後還探討破解過。

有了過往的經驗,熊科總算在馬林的五個發球中搶下一分。

熊可選擇的方法就是退臺,延後擊球時間,充分判斷乒球的旋轉與線路。

孔振東覺得這種打法最被動,但相對最不容易丟分。

到了熊科的發球輪,馬林滿場跑動,接發球拼搶相當積極。熊科在自己的發球輪依舊相當被動。

孔振東有些急了:“不能讓他衝起來啊!他畢竟是搶攻的直板,而且正板反膠會有不錯的弧圈。”

張磊卻道:“直板反膠弧圈?就是秦志健,王飛那樣的?那種程度的弧圈,送他起球也沒關係吧。哦,那力量?”

馬林微微側身,正手引拍極其充分,乒球彷彿高速吸到球拍上。馬林揮臂到極限後。下肢發力,力量傳遞到腰上,腰部帶動整個上身快速旋轉,同時手臂有一個夾緊上提的發力。

吳靖平教練卻是雙目異彩漣漣:“從腿,到腰,肩,肘,腕,每個部位的發力都用到極限。以他的小身板,絕對力量肯定不大,可是他正手發力的身體協調太完美了,是個好苗子啊!”

米興邦與尹蕭也點點頭。米興邦原本對直板反膠已經失望,卻沒想到年輕省隊隊員裡,還有這麼好的苗子,那這種實驗性打法,也有繼續傳承的必要啊!

見到這個球的發力,更驚訝的是張磊等首都隊隊員。因為孔振東以前力量不足時,也使用過類似的發力技巧。馬林此時的動作比孔振東更嫻熟,借到的力也更大。

歲的熊科,居然接不住1歲馬林的正手爆抽。

正手完全處在下風,熊科開始轉變橫板的傳統優勢。

橫板打直板,就要努力發揮兩面大一面的優勢。

熊科開始打兩面弧圈調動球。

馬林的反手雖有膠皮,不過接球彆扭,他還是選擇單面打法。

張磊松了口氣:“終究還是單面打法的繼承者,熊科球路一開啟,還是能贏的。”

孔振東卻搖了搖頭,就看馬林如今有後世移動步伐的幾成火候了。

國乒內部一直流傳一種說法,小球時代,中國隊步法最好的是孔振東。大球時代,中國隊步法最好的是馬林。

雖然他是單面打法,可是在號稱電動小馬達的全場運動型打法支撐下,大球時代,多麼快速的球風,多麼大的反差角度,都沒法對馬林的移動構成壓制。

他在反手位的側身行雲流水。更完美的是,翻啦一板,質量極高,可以很快的扭轉被動為主動,接下來就是正手連續炮轟。

在如今小球時代,回球速度更快的情況下,馬林的跑動優勢當然沒有大球時代那麼完美,可是熊科本省卻不是個商場快打的對手。

熊科的球速也就和大球時代的頂級高手的回球速度差不多,馬林跑動開之後,完全不落下風。

1歲的馬林,步伐沒有後世那麼詭異多變,不過運動下的反攻技巧已經初步具備。

馬林絕對是在後退中反攻,半蹲身反攻,狼狽救球反攻的超級球手。

這些技術因子,是在他初練球的孩童時期就融入了他的打法體系裡。

孔振東覺得馬林的比賽,為什麼總是神球不斷?根源就在於這種無論多被動,反攻一板的打法烙印到他靈魂裡。

因此,這場比賽裡他就見到了馬林失位下的半蹲身拉對角,跳躍式退臺救球下的反拉,以及後退中的中路提拉大斜線。

熊科立誓拿下:0的沖天豪氣,就在馬林頑強救球中的神球反擊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了。

最終,熊科17:1,15:1輸掉第三場,馬林就如同孔振東小組賽第三輪一樣,作為第三單打,挽救了嶺南隊。

大家再想起孔振東那場比賽的神勇表現時,也不由將兩個年齡相仿的天才少年進行比較。

一比較,眾人才發現,居然真的有那麼多的相似之處。

雖然孔振東嶄露頭角更早一年,但是馬林在轉~不轉發球法,防守反擊犀利性,發力技巧與對力量的提升上,似乎更強一些。

隨著馬林的勝出,從國家隊教練組到所有觀眾,關於誰是最強新人的爭論瀰漫開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