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雙子星之新時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9章 雙子星之新時代!

劉國棒準備發球,孔振東上身前傾,雙手揚起,擺出迎前接發的起手動作。

米興邦等人異常認真的盯著劉國棒即將抖球的手腕,他們也意識到這一輪發球與接發的對決,將影響第一局的走勢。

劉國棒左手繃直,沒有大臂驅動小臂的動作,純粹靠手腕將球向上抖出。

旋身發球的瞬間,左手臂起了很好的這檔作用,讓人無法判斷轉與不轉。

孔振東身體前傾,微微側身,判斷劉國棒這個球中路偏反手,但他一個晃身,還是選擇正手搶前一步,以正手壓上擺短。

張希林看到這個交鋒,嘖嘖稱奇道:“這兩個小家夥真不簡單呀,這麼簡單的一個發球與接發,用了多少的心思與假動作呀。轉~不轉發球法,晃騙式假動作接發球法,都是妖孽啊!”

看臺上李小東也在給葉影介紹這個球的精妙之處。因為他們的錄像帶最終要上交乒協,作為少年球員的入門指導,所以李小東講解的非常細:“國棒與振東兩人應該代表了當下中國年輕球員兩個發展方向,還好,他們在乒乓球最關鍵的兩項技術上都沒有跑偏。我前面介紹過,發球是乒乓球最重要的技術,沒有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首先還是要從日本隊對乒乓技術的研究說起。”

葉影感覺李小東這老爺子怎麼像小年輕一樣跳躍呢,這場球和日本人的研究有毛線關係啊。

看出葉影眼神中的不屑,李小東耐心道:“別看現在日本技術衰落到世界十名開外,可他們畢竟是第一個代表亞洲結束歐洲乒乓統治,建立王朝的乒乓強國。弧圈球的發明,只是日本人對技術精益求精與不斷創新的一個縮影。日本人對乒乓的技術研究非常細緻,他們將一個乒乓運動員的能力素質,細分為六大要素。”

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理論,葉影也收起吐槽之心,耐心聆聽起來。

李小東道:“日本人將乒乓球員的核心能力細分為力量,速度,技術,防守,發球,經驗六大類。這裡面,除了發球,每一項都涵蓋相當廣的範圍。比如力量與速度,涵蓋了所有基礎素質的鍛鍊專案。技術,防守兩項更是涵蓋了所有的殺手鐧,比如孔振東非常驚豔的反手擰拉,快帶,快撕,全發力打法,神之銜接,這一切都涵蓋在技術與防守兩大項能力裡,根本沒資格單獨列出。同樣的,經驗這一大屬性,包含心態,狀態調整,針對性戰術等所有心理層面的交鋒能力。”

葉影瞭然道:“這五項確實是包羅萬象的核心能力,可單一的發球,憑什麼與他們單列呢?發球本身作為一種技術,不應該歸類在技術這一大項裡面麼?”

李小東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道:“那是因為發球並不是單一的技術,所有乒乓人選擇將發球單列,就是將每一種細分的發球技術,提升為與反手擰拉,快撕,快帶相同等級的技術。那麼發球就也是涵蓋所有發球技術,一個包羅萬象的集合,具備與技術,防守三足鼎立的地位。國內重視發球的運動員與教練很多,我們往往形容XXX發球有威脅,XXX發球有特點。可是這樣的層次明顯不夠,在劉國棒之前,中國隊沒人將發球提升到生命線,提高到三大技術體系之一的高度。”

葉影也是第一次接觸乒球運動員六大能力的技術體系,她也想象不出未來冠軍龍號稱六邊形戰士是多麼恐怖的存在。

不過她經過李小東的講解,也懂得透過速度,力量,經驗三大基礎能力與技術,防守,發球,三大技術能力構成的整體去分析對決雙方。

一旦把發球單列,葉影立馬發現,劉國棒的整體實力就明顯佔優了。

可是場上此時孔振東用晃接+全發力接球搶攻應對劉國棒,絲毫不露下風。

往往孔振東如果能挺過劉國棒神鬼莫測的第三板,隨後的第四板還能反殺劉國棒,搶到一些分數。

葉影好奇的問道:“李指導,劉國棒發球的優勢那麼明顯,但振東絲毫不落下風,是他找到了擊敗劉國棒的辦法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小東笑道:“擊敗談不上,但孔振東確實在接發球技術上找到了突破點。可以說,他也將中國球員接發球的技術體系,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乒乓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控制與反控制。乒乓的得分雖然依靠最後一板,可是沒有任何球是一板之威,一板得分絕對是前一板或者前幾板鋪墊銜接的結果,哪怕是迥異於上一板的突襲得分,那也是因為上一板牽制了對手,創造了突襲的時機與路線。在乒乓的整個對決中,只有兩板球是不受前面球影響的。一個是絕對主動的第一板發球,一個是絕對被動,沒有前期銜接調動幫助的第二板接發球。這兩板球是難度最大的對決,也是乒乓對決的精華所在。”

李小東指著正在發力正手上搶的孔振東道:“接發球技術本身橫跨技術與防守兩個大類,因此這項技術提升到全新的境界,雖然說還比不上發球,卻也是可以一戰的砝碼。發球的精要就是利用好完全主動的優勢,將唯一完全主動不受限制的一板,創造最大的優勢甚至直接得分。接發球的精要就是要在絕對被動,沒有前面輔助與限制的情況下,利用一板之威,扭轉被動守勢,甚至反客為主,為第四板的強攻創造條件。”

孔振東此時在做的,就是針對劉國棒最強的發球,進行接發的反搶。在面對劉國棒時,他就知道自己前面用的全發力接球法,迎前擊球法,晃接都是不夠的。

他今天還加入了極限正手側身接球法。這也是橫板進攻性打法開創性的接球套路。

因為板型原因,橫板接臺內第一板80%以上都是反手削,挑,搓,彈,撥,推。橫板隊員往往不敢接發球直接側身用正手。

直板的臺內球優勢為什麼大?因為直板是在用正手鬥橫板的反手。

孔振東的應對,就是摒棄橫板傳統的反手接臺內球技術。無論條件是否充分,以步伐與超高的身體柔韌性為基礎,實現90%以上的正手搶接臺內球。

孔振東的正手直接發力當然也會有失誤,可是打成的還是大多數,而一旦打成,幾乎就將劉國棒發球的優勢抵消殆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