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0章 雙子星之誰與爭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0章 雙子星之誰與爭鋒!

孔振東採取正手搶接的方式,針對劉國棒的臺內球進行反客為主的截擊,基本上五個接發球可以穩定的拿~分。

可在他的發球局,劉國棒也沒閒著。他已經足夠小心,知道對劉國棒不能像普通直板選手那樣猛壓反手就完事,還必須加入長球壓制的變化。

在他看來,劉胖雖然有許多領先於同時代直板選手的新技術,可終究突破不了直板選手臺內強,退臺弱的毛病。

劉國棒退臺確實弱,可是他擁有獨步天下的不退臺接長球的方法。

什麼?劉胖在這時候就會了這一招?

只見劉國棒身體不退,微微側腰,引拍隨著球的弧線向後虛引。乒球彷彿有吸力般往他的球拍上竄。

米興邦驚訝望著尹蕭道:“這是吸長麼?國棒練會了這項技術?”

尹蕭搖頭笑道:“人家都是師傅教徒弟,留兩手藏私。我這幾個徒弟,誰沒有幾手秘密本事啊,這種技術應該是他自己琢磨,自己練的。”

看臺上李小東也饒有興致的解說這項新技術:“吸長從技術理論來說,與擺短結合在一起,統稱擺短吸長,並不是多高深的技術,可是國內能夠熟練運用的隊員太少。中國人因為絕對力量弱,遠臺相持是短板,因此一直在研究不退臺的情況下接長球。”

李小東擺出太極推手的姿勢道:“我們絕對力量弱,就得學會借力打力,可是歐洲人不是傻子,他們也在研究讓你借不了力的打法。這時候,你如果具備吸球的能力,那麼充分引拍後的反抽,將是無比震撼的。劉國棒有了這一招,孔振東的長球優勢就弱了,這樣兩人又勢均力敵了。”

孔振東與劉國棒各自在發球與接發球環節,展露新奇技術,將比分膠著推進到0:18,孔振東帶著兩分領先發球。

與米興邦對劉國棒技術更感興趣不同,張希林教練更加欣賞孔振東的接發球;“目前國際上稱得上發球大師的首推瓦爾德內爾,劉國棒有這方面的潛質。接發球公認最強的是普裡莫拉茨。高大的身材,龐大的滬臺面積,細膩的臺內防守技術,這方面中國橫板選手望塵莫及。不過孔振東顯然找出了新路子,在沒有絕對力量的情況下,正手搶一板很關鍵,這種技術對缺乏力量的女隊更加重要。”

越是關鍵球,孔振東越是孤注一擲,直接發反手位長球,送劉國棒吸球。

劉國棒的吸長球只能用正手,他快速移動反手位,吸球狂抽大對角,並且快速還原。

劉國棒對自己的吸球狂抽很有自信,一般人的反手會被打爆。可是孔振東反手太強了,他得迅速還原,做好接反手快彈的準備。

孔振東反手確實接到這個球,不過沒有馬上快彈,而是橫向快帶,將球繼續往反手位帶。

劉國棒此時還原到中路,只能立刻再向反手跑位,卻已經來不及吸球發力了,只能正手快搓直線,壓孔振東正手。

孔振東做出側身強拉的姿勢,劉國棒再次快速還原中路,準備接他的正手對拉。

可是孔振東這個球卻是個假動作,直接拉直線,還是打劉國棒反手遠臺。

連續三板的正手機會球打反手突擊,這思維詭詐的劉國棒也只能吃癟,孔振東艱難拿下第一局。

局間休息,李慕華教練問道:“振東,我知道張磊第三場沒壓住劉國棒的反手,讓你產生了疑慮。可是打直板運動員,堅決壓反手的根本戰術不能動搖呀,其他都是佐料,壓反手才是大菜。你這一局打得這麼艱難,就是反手球給的不夠,你看最後幾板反手,一下就把對手打穿了,第二局,還得這麼打!”

孔振東內心苦笑,他當然沒法告訴教練,不敢打劉國棒的反手,是怕了對方的反手橫打。

在國家隊明確禁止自己在奧運會前使用橫板直握打法的前提下,劉胖如果釋放出反手橫打的小怪獸,自己並沒有很好的針對性打法。

不過劉胖,現在你的橫打練到什麼境界?我很好奇呢!

第二局,孔振東先發五球,既是為了貫徹教練戰術,也是為了試探劉國棒反手橫打到底有了幾成火候,孔振東開局就猛壓反手。

劉國棒此時卻灑然一笑:呵呵,第一局絕活沒用,果然騙到你了呢,真不容易呀!

劉國棒拇指食指一扣,另外三指從反面立起,彷彿將球拍支撐起來的三腳架。

米興邦驚了!

張希林驚了!

看臺上李小東也驚了!

這反手板型?

一記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放肆揮拍,劉國棒反手比橫板快彈更犀利,更勢大力沉的回球,直接炮轟孔振東遠臺得分。

尹蕭嘆道:“我是在指導國棒嘗試恢復直板幾十年前就有的反手橫接球技術,但我也不知道,他能到這麼利害的程度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看臺上葉影好奇道:“直板反手橫打?孔振東小組賽打江北隊的時候,對方不是也有人在用麼?還不是被斬瓜切菜一樣幹掉?”

李小東笑道:“丫頭,江北隊那幾個傢伙,只是撿起了幾十年前直板兩面打法中,反手偶爾橫接球的老技術。可是劉國棒不一樣。最關鍵的是他對手腕與手指的運用,特別是手指。”

葉影奇道:“手指?我們教練第一天教我們,就是要做到指型的穩定,不能手指隨意發力,導致擊球拍型不穩定啊?”

李小東笑道:“對於一般初學者,這樣的教導是絕對正確的。可你注意到沒有,世界高手們盯發球都是盯發球手的手肘與手腕,透過發力大小,摩擦是否充分,板型角度來判斷發球是轉還是不轉,上旋還是下旋。既然有這麼多觀察指標,為什麼劉國棒,馬林,還能發出那麼多欺騙性的轉~不轉發球呢?關鍵就是手指,他們利用手指在最後的擊球摩擦瞬間,調整了板型角度,產生截然不同的旋轉。”

葉影完全懵了,不明白反手橫打怎麼扯到轉~不轉去了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