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乒乓天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5章 衝不垮的高吊【1/3大章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5章 衝不垮的高吊【1/3大章求訂閱】

這一分孔振東都忍不住為阿佩阿倫叫好。

自己還是大意了,以往注意阿佩阿倫更多的是手部高吊弧圈球的強力殺傷,卻忽視了,每一個高吊弧圈大師的前提,都是步伐大師。

高吊弧圈球速慢,弧線飄忽,要增大它的殺傷,往往需要獨步天下的步伐配合。

剛剛這個球,正手遠臺對於孔振東與阿佩阿倫來說,都是漏洞。

可是阿佩阿倫就可以在橫移中完成側身發力,強拉解決戰鬥。

阿佩阿倫再次發球,兩人依舊站在球檯的同一個半邊。

阿佩阿倫這次還是發一個中路偏正手球。

孔振東這一板沒有任何猶豫,正手直接快彈壓阿佩阿倫反手。

你不是跑動中的反拉很強麼?我就堅決壓住反手位不讓你跑動。

阿佩阿倫反手大動作向外舒展的快彈斜線,講球再次引向孔振東正手遠臺。

孔振東也很堅決,右腿猛地發力,墊步上臺,右手正手臺內截擊,在乒球沒有到達正手遠臺前,一個回掄,將球再次壓回阿佩阿倫的反手。

阿佩阿倫以反手對抗孔振東正手相持,還是很被動,於是反手快撥變線,改為壓孔振東反手。

同時,阿佩阿倫做好正手側身準備,準備正手反拉孔振東的反手,結束這一球。

孔振東在連續正手壓制阿佩阿倫兩板後,已經預判到阿佩阿倫會變線壓他的反手。

因此孔振東提前做好在反手位的正手側身準備,阿佩阿倫快撥反手的球殺到的瞬間,等在孔振東反手位的是蓄勢待發的正手側身強拉。

孔振東以正手強勢的回擊阿佩阿倫反手球,轟的是阿佩阿倫的正手遠臺三角區。

阿佩阿倫此時剛剛做好在反手位的正手側身,他還沒開始拉球,已經被孔振東搶拉了,無論他腳步多麼夢幻,已經在反手位發力的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還原後二次發力橫移接正手遠檯球。

5:,掌聲雷動。雙方教練員與隊員們也為兩人的精彩回合球鼓掌。誰也沒想到,兩人在開局階段,就進入每球必爭的鬥智鬥力階段。

孔振東還依靠敏銳的球感,與更積極的球路變化,穩住了三分的優勢。

阿佩阿倫接下來的兩個發球,兩人依舊是在球路的正反手變化間來回設局與破局,阿佩阿倫拿到一分,孔振東隨之還以顏色。

阿佩阿倫即將發自己的第五個球,也是這輪發球局的最後一個。6:的比分,作為1分一局的比賽,不懂球的觀眾會覺得離決勝球還遠,無關緊要。

可是此時場內氣氛卻慢慢凝重起來。真正懂球的球迷都壓住鼓掌與吶喊的躁動,全神貫注的盯著這個球。

阿佩阿倫也緩緩將球彈向地面,第一輪孔振東發球局,他落後三分。

自己的發球局,雙方卻是各取兩分。如果這個球丟掉,一方面,會導致開局階段4分的分差。

這不是最恐怖的,1分的比賽裡,追四份並不難。

真正影響第一局走勢的是自己開局兩個發球輪全敗。

乒乓球室從戶外網球衍生到桌面上的擊球運動,因此歐洲球員習慣以網球的對戰規律來看待乒乓球。

他們將乒球1分一局拆解為五個發球一輪換的類似網球的發球局。

如果丟掉這一分,這就好比一場比賽,孔振東開局就4:1強勢橫掃,拿下自己發球局,接著又:破發成功。

這樣巨大的心理落差,是阿佩阿倫不能接受的,這一分,決定著整個發球輪,整個開局走勢,無論如何,不能丟!

阿佩阿倫再次變化發球。孔振東眼神一凝,舒展身體做好接發準備。

阿佩阿倫與同伴瓦爾德內爾不同。瓦爾德內爾是以發球的遮擋與詭異旋轉,使他成為與劉國棒齊名的東西方兩大發球大師。

阿佩阿倫發球不習慣遮擋,可這不代表他的發球沒威脅。恰恰相反,沒有遮擋,球路清晰,可是球的速度與旋轉,在二次擊臺後,總能夠發生節奏與反彈高度的變化。

這種球的高度與速度的變化,會導致接發球運動員的漏拍。

當然,漏拍不是指接不到球的直接丟分。

而是準備好的初次發力方式接不到這個球,只能還原後二次發力接這個球,漏拍指的是多錯一次發力還原的無用功。

孔振東這一版就是如此。他倒並不擔心這樣的回球導致體力虛耗,只是這樣的節奏迫使自己沒法提前搶衝,而且對決節奏一慢,就進入對方正反手高吊弧圈快速銜接的領域,只能被動挨打了。

被動中的孔振東,丟掉這一分。

6:4的比分,進入孔振東的發球輪。

剛剛的阿佩阿倫發球輪,不僅將孔振東開局的銳氣消磨,分差縮小,更是在發球輪次上,雙方各勝一輪,形成真正的均勢。

阿佩阿倫將重心壓低,盯著孔振東準備發球的執拍手腕,全身心的應對這個發球輪。

此時的阿佩阿倫,早就沒有了比賽前的輕視。對面的1歲男孩,自己使勁渾身解數,得到的不過是勉強的均勢而已。

自己1歲的時候,遠沒有這麼強大。想到這裡,阿佩阿倫悚然一驚。他從啟蒙階段,就帶著比他小四歲的瓦爾德內爾練球。

他一路見證著瓦爾德內爾的成長,見證他登頂世界,成為乒乓第一人。可他清晰地記得,瓦爾德內爾1歲時,絕沒有這麼強大。

此時比阿佩阿倫還要震驚的是媒體區的記者們。維斯比先鋒報的記者們沒有阿佩阿倫那麼切身的體會,但至少從場面來判斷,這1歲少年與瑞典曾經的金童,永遠的榮耀,國家隊永恆的定海神針阿佩阿倫,打得旗鼓相當。

斯德哥爾摩體育人報的派爾與體育畫報的泰勒先生,也只能用拼命的拍照,來舒緩內心的震驚。

雖然他們見證過孔振東擊敗皮特·卡爾松的比賽,他們也在報導中給了孔振東很高的評價。

但在他們內心的對比中,判斷這場比賽,孔振東的最好發揮也就是輸得不那麼難看而已。

可至少從開局來判斷,孔振東未必會輸。

孔振東當然不接受輸球,哪怕他才1歲,哪怕他前世輸過瓦爾德內爾,輸過劉國胖,輸過金澤洙,輸過王大力與朱仙鶴,可他從沒打過預判必輸的比賽。

從踏上賽場的那一刻,他的目標就只有贏,只有冠軍。

你說一場聯賽拿不到冠軍?那就用不斷地贏,來拿!

進入自己的發球局之後,孔振東有了更從容的手段來壓制阿佩阿倫的神奇腳步配合高吊弧圈。

本格森笑著對西斯·潘道:“在發球環節,孔振東與阿佩阿倫其實是同一類人。這讓我很詫異。我和中國人打了幾十年國際比賽,從沒見過發球不耍花招,不狡猾的中國球員。當然,這裡的耍花招,狡猾並不是貶義詞。發球的變化與突襲本身,也是乒乓球最高深的幾門技術之一。可是孔振東的發球非常的堂堂正正。毫無遮擋,主要依靠腰力以及球拍擊球瞬間拍型的調整,來製造不同旋轉的發球。除了旋轉,他也是依靠與阿佩阿倫一樣的線路變化來營造發球優勢的。”

阿佩阿倫這一輪發球輪更加適應孔振東的變化,可是孔振東依靠前三板的優勢,還是拿下三分,守住了自己的發球輪。

接下來,阿佩阿倫也在自己的發球輪取下三分,再在孔振東的發球輪拿下兩分,如此交替,來到了14:16,進入孔振東發球輪。

如果說阿佩阿倫第十分的那個球,決定著開局雙方的走勢,那麼孔振東的這輪發球,也將贏決定這一局球的走勢。

雖然孔振東一直與阿佩阿倫勢均力敵的交鋒,只守住兩分的微弱優勢,可是越接近比賽結束,這兩分越顯得重若千鈞。

這一輪發球結束時,如果依舊是孔振東佔優,那麼他將至少得到19分,同時保留~4分的比分優勢,這樣進入阿佩阿倫的發球輪,他也極難翻盤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可是這個發球優勢,想保持下去,何其艱難,雖然孔振東每一輪都堅持了下來,但他明顯感覺到,阿佩阿倫越來越適應,而且越來越進入阿佩阿倫擅長的弧圈相持階段。

想了想本格森對自己一週的快弧特訓,孔振東咬咬牙,要是真被迫進入弧圈相持,就衝死他。

孔振東反手切旋發球,同時身體開啟,確保前三板的發力優勢。

阿佩阿倫快速壓一板底線長球,隨之退臺。

這就是阿佩阿倫應對孔振東連續發力快速前三板的方案。打底線球,放棄第二板的威脅。把球路拖長。

他的目標僅僅是逼迫孔振東沒法快速突襲短球。只要自己從容退臺了,以自己的弧圈防守能力,他是否連續發力與回球快不快,都能通殺。

孔振東的第三板雖然夠快,可是因為球路長,到了阿佩阿倫的半臺時,阿佩阿倫已經從容側身,進入長臺高吊。

前三板連續發力沒打出優勢,孔振東很遺憾,但對於阿佩阿倫的長臺高吊,他早有準備。

你高吊,我反衝!殺!

阿佩阿倫一個跳步,反手大角度揮拍,再次高吊!

我X,是BUG吧?我的大力反衝,居然反手就回來了?

孔振東再殺!阿佩阿倫這次移動後,改為正手衝吊。

高吊球自帶前衝?孔振東繼續衝只能出界,被迫壓一板。

阿佩阿倫快速側身,反拉直接得分!

面對衝不死的高吊,孔振東與本格森同時皺眉沉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