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海洋!鋼鐵之碰撞(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海洋!鋼鐵之碰撞(四)

在退出陣列之後,磐手號舷側的防雷網撐杆就迅速展開了重達六十噸的防魚雷網。

在磐手號的舷側,七根撐杆由低碳鋼管製成,每根相距三十英尺,直徑7.5英寸,長30英尺,收起時撐杆呈傾斜狀貼在船舷上。每根撐杆根部由轉軸同船舷聯接,聯接處高出水面七到八英尺,撐杆遠端距水面約三到四英尺,其頭部附近有銷釘孔,透過銷釘和拉著撐杆的支索相連,這樣撐杆就透過支索的聯接固定到位。

在撐杆的尾部有一個鐵鉤,它可以在保證撐杆不至於從船舷上脫落,還能保留一定迴轉的自由度。在船的舷側,由木製或鋼製的楔子固定有鋼環,撐杆尾部的鐵鉤就掛於這些嵌在舷側的鋼環上。這樣組合起來,就為防雷網的外延提供了一個堅強的支撐點,由一系列撐杆支援,首尾兩端由捲揚機張緊,防雷網就可以在舷側固定下來。

根據英國皇家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的測試,這些厚重的防雷網雖然對艦隊的靈活性有一定影響,但對付當前的魚雷確實有特效。只要不是在艦首和艦尾方向入射的魚雷,基本上都被防雷網纏住失效,或者在遠離舷側的地方提前引爆。

可惜,竹下勇並不清楚,華軍裝備的高速魚雷,不但動力更強,而且針對防雷網安裝了專門的防雷網切割器,就是在魚雷雷頭的位置安裝了以裝藥驅動的鋼製切割器,藉助華軍魚雷異乎尋常的高速,可以破開防雷網擊中舷側。

以舷側面對著來襲的華軍魚雷後,竹下勇的心中居然還松了口氣。

可下一刻,他卻愕然地長大了嘴巴,著了魔似的看著舷側。

一枚中國產的五三三毫米魚雷,幾乎毫無阻礙地穿透了防雷網,帶著二百四十公斤裝藥命中了磐手號的左舷腫部。

可惜什麼也沒有發生。竹下勇險些栽倒,一身冷汗。

謝江潮的咆哮聲響徹了整個司令塔:“我**娘啊這他娘魚雷廠的混蛋都該拉出去槍斃引信又是引信”

許波沒有說話。

引信失靈導致魚雷命中而不爆炸,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身為輕巡戰隊指揮官和輕巡艦長,許波也多次觀摩和執行過打靶實驗。目前的魚雷全部採用觸發式引信,其工作原理是當雷頭撞擊到目標,機械裝置在衝擊之下釋放撞針,隨後撞針在撞針彈簧的作用下沿著導軌撞擊火帽,從而引爆魚雷裝藥。

問題出在魚雷在與目標高速對撞之時。巨大的撞擊力之下,導軌往往會嚴重變型,導致撞針無法沿導軌撞擊火帽,出現極高的啞火率。對此帝國軍工經過多次實驗,也已經發現了問題,卻始終無法有效解決,不得不開始轉向研究非撞擊式引信,但還沒有什麼明顯成果。

其實這個問題原本可能更加嚴重。但由於華軍很聰明地在雷頭裝填了最為敏感的苦味酸炸藥,倒是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引信的問題。魚雷爆炸,其實連發射者也很難判斷到底是因為引信正常工作,還是僅僅因為苦味酸炸藥的敏感。

許波對此也是無可奈何。他只能繼續觀察。

似乎上天並不想讓許波絕望。

緊接著,又是一枚擊中了磐手號左舷尾部,炸了

一股水柱沖天而起,這艘裝甲巡洋艦立刻劇烈地震動數下,速度驟減。從望遠鏡看去,海水從一個巨大的裂口洶湧而入,尾部主炮塔和舷側副炮很快啞火。…,

速度驟減的磐手號立即成為華軍密集火力的打擊物件。很短的時間內,這艘裝甲巡洋艦就化成了熊熊燃燒的火炬,甲板上的官兵死傷殆盡,前主炮塔也停止了射擊。

又一枚魚雷,正中磐手號左舷腫部

是驅逐艦雨霧號冒死抵近進行了射擊

劇烈而連續的爆炸聲從磐手號的腫部接二連三的響起,這艘威力巨大的鋼鐵戰艦幾乎在瞬間破成兩截沉入了海底。

常陸號之前所受的打擊比磐手號要重。

面對四面八方抵近射擊的魚雷,常陸號雖然竭力躲閃,卻也已經是狼狽不堪。這艘裝巡顯然無心與華軍戀戰,邊戰邊退,準備與本隊匯合。

為了打擊這兩艘日軍鉅艦,華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除了驅逐艦晨霧號重創喪失動力,春雨號驅逐艦重傷後再中巨彈壯烈戰沉。立下大功的雨霧號驅逐艦,被磐手號和常陸號的二o三主炮和一o五速射炮連續命中,航速驟減,終於被迫停航搶修。

華軍裝巡一隊旗艦,獵豹號。

“命中敵戰列一號艦,右舷腫部三o五彈一,右舷腫部近失彈一……命中敵二號主炮塔敵二號主炮塔全毀”喇叭內,傳來瞭望員興奮的吼叫,“……命中敵一號艦前桅,榴彈一,敵主桅斷裂命中穿甲彈一,輪機艙部位敵艦停航後桅折斷萬歲帝國海軍萬歲帝國無敵豹子萬歲萬萬歲”

幾乎與此同時,一陣猛烈的震顫,薩鎮冰的身子劇烈地搖晃,趕忙用力抓住把手:“怎麼回事?”

“船頭被敵穿甲彈擊中,幸虧直接貫穿,沒有爆炸。”半天之後,喇叭裡傳來損管隊長驚魂未定的聲音,“已經進行水密作業。”

“出列的敵艦都交給游擊隊”薩鎮冰吼道,“集中火力攻擊敵先導艦”

又是一聲巨響,艦橋上的人幾乎平地飛起半尺,又落到了地上。薩鎮冰扶著海圖臺:“彙報損傷”

“左舷腫部上甲板被彈一,十寸穿甲彈……一號副炮塔大破,二號副炮塔中破,左舷副炮火力停止……副炮塔彈藥庫已經封閉防火閥門,目前尚無進水。全艦安全”

薩鎮冰這才松了口氣。

旁邊的郭振林已經驚出一身冷汗:“太危險了……如果引爆副炮彈藥庫,裝甲盒內部會引發連鎖爆炸,整艘軍艦會變成一支大炮仗集中配置,雖然防護堅固了,可各炮塔和彈藥庫擠在一起,也確實危險吶……”

“桂林號打出旗語,請求退出戰列”

薩鎮冰聞言趕忙看去,只見桂林號已經燃起大火,航速也明顯慢了下來,甲板上的損管隊員已經如同蜜蜂一般奔忙,艦體微微傾斜,海水從左舷洶湧而入。

薩鎮冰肅然說道:“請求批准。桂林號行動自由。”

他和郭振林對視一眼,暗自嘆了口氣。

桂林級裝巡,是帝國海軍的一朵奇葩。

在這級標準排水量只有九千二百噸的裝甲巡洋艦上,許凡和鄭鷹採取了眾多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新技術和設計理念。

首先是動力系統。

之前在風級輕巡和雪級輕巡上試驗成功的艦用大型蒸汽輪機,其最新產品用在了這艘裝巡之上。但另一個問題也很突出,就是動力螺旋槳的轉速和高速蒸汽輪機難以匹配,而螺旋槳在低速狀態下動力效率反而高一些。風級和雪級上,帝國海軍用減速齒輪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桂林級的排水量過大,又專門開發多級變速齒輪體系。…,

其次是主炮。

在這級戰艦上,華軍造艦部門按照許凡提出的“決戰”思路,安裝了前後各一座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由於該型裝巡為了提高速度,長寬比較大,導致腫部艦寬並不充裕,安裝了巨大的雙聯裝十二寸炮塔之後,全艦明顯有些頭重腳輕,尤其是射擊之時艦體左右的搖擺過於劇烈,導致射擊精度下降,艦內炮彈的傳送也非常危險,這就導致了實戰中戰艦射速達不到設計要求。

但最關鍵的問題,是防護配置。

在這型軍艦上,許凡和鄭鷹採取了一個另一時空由美國內華達級戰列艦(1912年設計完成)開創的裝甲防護設計思路:全部或沒有(all-or-nothing),也就是在關鍵部位設定完整和密實的裝甲盒,而其他部分則完全無裝甲防護。其思路基礎建立在日俄對馬海戰之後,各國海軍普遍採用遠距離交戰和使用主炮穿甲彈的作戰方式上,把軍艦的生存力放在第一位。因為穿甲彈普遍使用非敏感性炸藥和延時引信,因此無裝甲防護的非要害部位,往往被穿甲彈直接射穿而不會引發爆炸。

這樣就可以把裝甲噸位騰出來給要害部位,在腫部和司令塔構成一個厚實的多層裝甲盒。

桂林級就嚴格遵循了這個思路。

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引發了海軍造艦系統內的反思。在一次模擬射擊實驗中,模擬日軍的一艘海防艦,以一百二十毫米炮打出的苦味酸裝藥的被帽穿甲彈(仿日造穿甲彈),對仿造桂林級裝甲結構的靶艦進行射擊,結果日造穿甲彈洞穿非要害部位的非裝甲鋼板並在艦內引爆,給靶艦造成極大傷害,而其高爆彈更是直接把無裝甲防護的鋼板打得七零八落。

這一試驗,導致了整個國防部造艦廳和總參,各艦隊對桂林級裝巡的普遍擔憂,但深知內情的上層人士自然不敢公然質疑皇帝和海軍元帥,而是把重點放在了鄙視日造穿甲彈上:苦味酸裝藥過於敏感,且沒有用布包密封,存放之後與金屬外殼化合為苦味酸鹽,導致劇烈碰撞之下苦味酸鹽分解,引發爆炸,這樣就等於減裝藥榴彈,根本無法擊穿帝國主力戰艦的裝甲盒。

這個時候,一個參與了射擊實驗,剛剛加入造艦廳五年的海軍技術少校鄭維漢把報告遞到了國防部造艦廳的廳長魏翰,直言不諱地指出桂林級的裝甲防護思路有問題,並認為新造艦隻絕不能採取此種思路。

現在的桂林級,用過厚的鎧甲圍住了一點點要害,而其他部位則完全不設防。既然日俄方面的穿甲彈如此敏感,那原本的設計初衷在實際上就是不合適的,反而是安裝中等厚度裝甲可以抵禦住這種相當於減裝藥高爆彈的敏感型穿甲彈,而且也能防禦高爆彈。

按照桂林級的防禦思路,無論要害部位多堅不可摧,這些戰艦早晚也會被日俄戰艦的多炮塔搞得失血而死。光靠水密艙和損管,戰鬥時間一旦拉長,或交戰距離接近,就無法解決問題了。

寫到這裡,這位少校似乎還嫌不夠,筆鋒一轉,又指出該艦的浮力分配有問題。按照目前的裝甲配置,要想讓這艘船在惡戰中生存,必須確保裝甲盒保護住的腫部船體有充分浮力,在其他非裝甲部分完全進水後還可以確保戰艦浮在水面。而桂林級為了追求航速,採取了高長寬比,腫部寬度不夠,裝甲盒為追求最大厚度,又縮短了防護範圍,導致裝甲盒內浮力不足,一旦其他部位嚴重進水,這艘船就可能直接沉沒…,

就差沒有公開說結論了:這是一場造艦設計上的災難。

看到這裡,魏翰已經嚇得冷汗直冒,第一想法就是直接把這份報告一把火燒了,毀掉檔案檔案,再把這位膽大妄為的少校直接開除軍籍。

可冷靜下來之後,這位造艦專家也不由得佩服鄭維漢的直言敢諫。更重要的,是他也意識到對方是正確的。如果在獵豹級和廣州級上還不重視這些問題,那就是對國家,對民族的犯罪

經過反覆的思考,魏翰一咬牙,親自帶著這份報告拜訪了許凡。

之後的事情就有些詭異了。

原本魏翰已經做了了準備,豁出自己不要烏紗帽也要保住這個很有才華,而且敢於直言的書生,沒想到許凡看完,很平靜地笑笑,隨後正式召開了一次研討會,專門研討目前戰場環境下最合適的裝甲配置思路,並且公開以桂林級作為討論標的。

很快,原本擬定的新艦設計思路被推翻,全部迴歸重點防禦思路,放棄了激進的all-or-nothing。

不過,桂林級已經有兩艘入役,剩下的一艘大理號也已經舾裝,實在是難以推倒重來,最後大理號上選擇了在內部焊接克虜伯高強度勻質鋼板,並且適當增加了水密隔層,安裝了更大功率的蒸汽輪機,這艘軍艦的服役時間也大大拖後。

這事之後,鄭維漢平步青雲,短短三年間就升到了上校,並躋身造艦廳的核心團隊,一展身手。

薩鎮冰和郭振林都是深知這段往事的。

這一次兩艘桂林級參戰,實在也是迫不得已。原本是想利用航速保持遠距離交戰,這樣桂林級的問題就可以被掩蓋,可現在陰差陽錯變成了戰列線對轟,桂林級的問題就暴露無遺。現在桂林級在對方主炮副炮的密集轟擊之下,早已是不堪重負,現在退出戰列,恐怕形勢確實已經是非常嚴峻。

這個時候,雙方的主力戰列已經變成了三對三,再次恢復了平衡。

此時,從空中俯瞰下去,整個戰局大概是如下的形勢:

自南向北航行的,是兩條平行戰列,相隔五千五百碼。其中東側的戰列,是三艘華軍裝巡:獵豹號,雪豹號,麗江號。西側的戰列,是日本的八雲號,吾妻號和近江號。

此刻,已經進行了緊急處理的淺間號,毅然放棄了主戰場,駛向了常陸號,準備一起首先消滅華軍雷擊編隊。

在這一刻,許波再次面臨抉擇。好不容易對常陸號完成了半包圍的抵近態勢,常陸號在多艘輕型軍艦近距離炮火的急襲之下,甲板上已經變成了真正的地獄。可這個時候,淺間號已經從華軍的側後氣勢洶洶地殺了過來,炮火已經越來越準確。

“這個時候,絕不能猶豫。”許波似乎是在對謝江潮說話,也好像是在對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至少要解決掉眼前這一艘。”

很快,他的命令以電報和旗語形式傳達了出去,華軍雷擊部隊冒著炮火,各自抵達了戰位,一起射出了魚雷,水面上十多條雷跡直奔常陸號,常陸號如同一條受驚的鯊魚,在水面上展開了劇烈的機動,可突然之間,這艘戰艦開始漫無邊際地打起了轉。

“機動過於猛烈,舵機損壞。”謝江潮興奮地一揮拳頭,“這下跑不了了”

似乎是在給他的話做註解,常陸號的左舷腫部中了一枚魚雷,可惜依然是啞彈。不過,右舷腫部終於爆起了沖天的水柱這艘裝巡終於停止了亂七八糟的航行和旋轉,成為了一個靜止的鐵盒子。

完成了主要使命的華軍游擊隊面對奔襲而來的淺間號,毅然選擇了分散撤離。許波利用己方的速度優勢,指揮著尚能保持編隊的殘餘兵力冒著淺間號和常陸號的炮火,分成兩組殺向了如同死魚一般停在海面上,正在緊急搶修的常磐號。

許波知道自己手裡的另一張王牌。

魚雷再裝填。

他的父親許凡作為另一個時空的海軍愛好者,自然也對潛艇和魚雷進行過一定研究。許凡深知雷擊作戰中魚雷再裝填的速度意味著什麼。早期的帝國海軍雷擊部隊,魚雷再裝填主要以鏈條滑車,搬運車和導軌來完成,至少需要十分鐘的時間來完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