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章 風雲變幻(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章 風雲變幻(上)

這一場亞洲戰爭,因其宏大的規模,對東方秩序的重大影響,又是歐洲軍事革新之後的第一次工業大國之間的現代戰爭,還隱含著東西方民族和文化的對撞,故而從一開始就聚焦了全球各地形形色色的眼球。

三個參戰國,為了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援,都不約而同地展開了輿論攻勢。

中華帝國自鎮國軍時代開始,就極為重視輿論宣傳。鄭鷹的崛起,首先在於其不但翻譯了大量的西方啟蒙著作,哲學著作,而且撰寫了多部民族主義和近代國家組織方面的著作,並早早建立了宣傳部,創辦**報紙,宣傳民族民主**思想,進行文化革新。

按照鄭鷹的說法,**永遠是思想文化的**在先,北伐軍“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北伐首先是一場宣傳戰和經濟戰,隨後才是軍事。

整整十年的思想文化積累,人才培養,到了一八八o年鎮國軍北上之時,華夏大地,鄭鷹傳播的新式民族思想,潛移默化之中已經在先進知識分子群體中生根發芽,一舉顛覆了滿清在江南的統治秩序。

為了這一次亞洲戰爭,中華帝國從外交部,宣傳部到半官方的各個團體,以至民間力量,都從各自的渠道對歐美輿論界施加了強大的影響。

在倫敦艦隊街,美國紐約,費城,波士頓,猶太媒體和華人在背後控制的一些報刊雜誌交相呼應,俄國和日本劣跡斑斑的侵略擴張歷史都被翻了出來。

俄國從莫斯科公國開始,到侵佔喀山汗國,吞併克里米亞,瓜分波蘭,侵佔烏克蘭和波羅的海,侵佔中亞,屠殺突厥民族,在東方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最後到五年前的海藍泡,一切骯髒和黑暗的擴張歷史都被翻了出來。

日本十年前的旅順屠殺,對朝鮮義民滅絕人性的屠戮,對琉球的侵略,為了侵略朝鮮在甲午年暗中做的手腳也都被一一翻了出來。

各式各樣的日報,早報,晚報,週刊,月刊,都在講述著日俄這兩個軍國主義國家的野心勃勃,蓄意發動軍事進攻違反了國際法條。很多文章都或明確或隱晦地提出,中國進行的戰爭是一場文明對野蠻的戰爭,是獨立不屈的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是進步和倒退之間的戰爭,也是關係著民主憲政思想和文明在東方生死存亡的戰爭。

這樣有組織,有計劃,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在英美兩國政府有意無意的縱容乃至支援之下,逐漸開始壓倒了日俄的反對聲音。

在美國,經濟危機的加劇正在把南北戰爭和西進運動之後欣欣向榮的經濟奇蹟推進衰退的深淵。在全世界一片哀鴻遍野之中,中國就如同上帝派來拯救世人的救世主。這個快速崛起的東方大國,一手從歐美大舉國債,以穩定的回報吸收歐美大量因經濟低迷而撤出實業領域的金融資本,一手又揮舞著支票簿,向歐美深陷危機的企業大量採購裝置,圖紙,半成品,精細化工,光學元件,軍工產品,良種挽馬和駿馬,乃至各種農作物種子,採礦機械,並且發出了一個個規模宏大的工礦業專案,向全世界招募技藝優良的工程師。

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早在三年前,美國國會就幹淨利落地廢除了《排華法案》,兩國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加深了兩國的共同利益。再加上西奧多?羅斯福政府也有意把輿論導向偏幫中國,華裔和猶太人族群的力量也很是強大,頓時在美國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來唐人街消費的美國人明顯多了幾倍,很多青年嘻嘻哈哈地舉著中華帝國國旗,張貼支援中國的海報,發表支援中國的演講,並且在各個街區組織支援中國的募捐。

很多學者提出,相比日俄兩個赤luo裸的軍國主義擴張國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溫和的大國,而且比較寬容,和美國的價值觀更加接近。

華裔學者乾脆指出中國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了共和制度,周公和召公就是最早的兩黨制,而國人暴動其實就是法蘭西大**的先聲,中國乃是世界民主共和**的先驅。甚至中國還在隋唐的時期就建立了東方版本的權力制衡機制,即三省六部體制,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並採取科舉考試選拔文官,比英國更早建立了文官體制。

這一下,更引得一直以民主共和和兩黨制為自豪資本的美國學者大感興趣,在這個年輕而好趕時髦的國度中掀起了一股漢學熱。

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傳統,中國那位皇帝,這個帝國傳奇一般的建立,乃至現在這位青年皇帝傳奇的經歷,神奇的平叛……尤其是當那位皇帝的就職演說刊登出來之後,美國的眾多評論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部通篇閃爍著人文思想和理想光芒的傑出作品。

整個美國開始為太平洋彼岸的那個國家,為那個年輕得過分的青年皇帝著迷。很多熱血沸騰的美國青年直接跑到中國大使館,要求作為志願者參戰,甚至有不少退役的美國軍官也來詢問“你們需不需要經驗豐富的白人軍官”,“你們那位年輕的拿破崙想不想組建外籍兵團”。

這個北美大國一下子被這個東方的神秘國度迷住了。這裡面包含著對被侵略者的同情,對過往輝煌歷史和今天現實的鮮明對比的惋惜,對自身富裕自由的優越感和對這些受到直接威脅的人們的同情,乃至對於西太平洋一旦被那兩個侵略成性的國家佔據,尤其是沙俄那樣農奴制色彩很重的專制政權,會對美利堅的商業利益和民主自由構成的威脅,混雜在一起,讓很多美國人幾乎下意識地把這場戰爭中中國的前途和美國的未來掛上了鉤。

開戰初期,藉著海陸勝利的東風,中國財政部的代表在紐約和波士頓進行了第二期中國-北美戰爭公債的募集,總額五億美元。這一次的提法是“戰後重建”,並且以西部領土的開發權作為違約賠償,頓時引爆了整個美國工商界。美國人已經把中國的西部等同了美國的西部,想起了當年的淘金潮,想起了加利福尼亞的石油大發現。潮水一般的訂單湧來,而採取荷蘭式招標法確定的利率居然只有區區的…五釐,這簡直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為了補償國內生產能力的不足,中華帝國的商務代表團直接在美國進行了大採購,但也附加了條件,那就是為了確保戰爭的勝利,這些訂單除了產品,接受方還要提供相關的工業技術轉讓,以便國內可以擴大生產。

面對數額恐怖的訂單,飽經經濟危機摧殘,苦苦掙扎的美國工商界還是有很多公司動了念頭。

隨著兩國經濟利益的緊密結合,社會輿論氛圍的一邊倒,美國的民間風向終於全面倒向了中國。

在哈佛大學,當教授拿著最新的電報大聲宣佈中國取得了琉球戰役勝利的時候,學生們的歡呼簡直如同自己國家贏得了戰爭,而中國留學生們則被各個兄弟會和學生會請去發表演講參加聚會,成了校園名人。…,

對此,倫敦報界的一位評論家評價道:“……就這樣,那位十八歲的中國皇帝做到了喬治三世國王花了一輩子,出動了幾萬軍隊也沒做到的事情:他兵不血刃地征服了大洋彼岸粗野直爽的牛仔。”

在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由中華帝國,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當地商人一起投資的加州油田一直在和美國石油霸主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對抗,維護自己在西海岸的獨佔地位。原本日俄遠東的油品主要是從加州,透過周圍美國本地商人開辦的小油田和煉油廠來購買,現在這些人也聯合起來拒絕對日本人和俄國人出售油品,一股腦地把油品賣給了中英美合資的加州石油銷售公司。即使是在俄亥俄,亞利桑那和賓州擁有無數大油田的標準石油公司,面對國內的輿情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給日俄供油,日俄兩方就只有依靠俄國巴庫的油品,以火車運輸到遠東。

結果這引發了連鎖反應。

以前,由於西伯利亞鐵路轉為軍用,車皮緊張,日本和俄國遠東地區的油品主要依靠美國。現在美國方面供不上,就只能調運俄羅斯巴庫的油品。巴庫的油品轉為供應日俄方面,就降低了往西歐運輸油品的班輪,歐洲油品緊缺。

抓住這個空檔,中國控制的婆羅洲油田以龐大的船隊,透過蘇伊士運河迅速運往歐洲,在英法等市場佔住了腳跟。

往遠東運油佔用了俄國寶貴的火車車皮,也影響了其向前線輸送人員和物資的效率。總算俄國人不像中國那麼廣泛地使用了燃油機械,對石油的運用主要還是照明用油,再就是西伯利亞的不少火車採取了燃油動力(史實),故而影響倒並不明顯。

------------------

在亞洲其他地方,乃至非洲,都有很多雙眼睛在默默地關注這這場戰爭的進展。

在印度,代表印度民族主義精英力量的國大黨,原本已經在醞釀著一次反英獨立運動(另一時空爆發在1905-1906年),這一次中國對日俄的戰爭,被看作東方有色人種對白人文明的一次抗爭,是亞洲種族對歐洲種族的抗爭。

由於中英同盟的存在,國大黨甚至毫不隱諱地在印度掀起了輿論攻勢,號召印度人民支援中國抗擊侵略,並且公然打出了中印攜手促進亞洲文明復興的旗幟。

對於日本,印度國大黨切齒痛恨,將其蔑稱為“亞洲的叛徒”。很多國大黨的激進派甚至開始與中國方面聯絡,詢問是否接受來自印度的志願者。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印度國大黨以提拉克為首的激進派立即開始招募志願者,而其真實用意也是路人皆知:無非是要藉助這場戰爭培養自己的武裝力量罷了。

對此,英國殖民當局冷眼旁觀,暗中也做了很多手腳。

在南洋,土著居民中的一些知識分子帶著複雜的情緒觀察著戰爭的進展。他們對歐洲殖民者有發自內心的懼怕和自卑,而對同屬亞洲的華人卻是羨慕嫉妒恨。但這些年來,隨著中華帝國實力日益強大,尤其是整合了南洋的華人宗社勢力,根深蒂固,又有強大的艦隊,這些土著人也開始對華人懼怕起來。

這一次,他們一方面希望看到歐洲殖民者的失敗,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代表華人利益的中國取勝,情緒格外複雜。其上層也開始了分化,有人提議聯合西方殖民者,趁著中華帝國自顧不暇,甚至戰敗,收割華人的財富;有人提議應該利用中國人的力量趕走西方殖民者,兩派爭論不休。…,

------------

法國人的情緒是複雜的。

作為一個有著民族主義傳統和很強優越感的民族,法國人對兩次敗於鎮國軍,丟失了大部分印度支那殖民地的過往很是耿耿於懷;可另一方面,他們也對俄國人和法國的世仇德國人越走越近抱有警惕。一旦俄國倒向德國,法國建立的對德同盟就要土崩瓦解,而即使是最為高傲的高盧人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無法獨立戰勝德國,更別說還有奧地利和義大利。

他們是俄國最大的債主,卻也明白一旦俄國徹底擊敗中國,就要走向與英國激烈對立的一面,那就會促使俄國倒向德國,屆時在大陸上首先面臨亡國危險的就是法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使得法國人的中立格外糾結,分外痛苦。

法國的銀行家們一邊為俄國承擔的鉅額法郎債務感到憂心忡忡,一方面又不得不為俄國購買法國軍火和物資提供進一步的信貸。

他們一邊注視著戰局的變化,一邊又警惕著德國人的反應。

在法國國內,圍繞著到底是支援中國,還是支援俄國,抑或是保持中立,各派政治人物,各個政黨彼此吵做一團,法國國會幾乎變成了亞洲戰爭的另一個戰場。法國式滔滔不絕又充滿愛國激情的演講,在法國國會內激發起左右兩翼陣營的一次又一次激烈對峙。報紙之上,左翼和右翼噴吐著口水,各自站在愛國和民族的制高點上指責對方背叛了法蘭西的光榮與傳統,妄圖毀滅法蘭西,布朗熱的信徒和法國激進左翼更是爆發了多次街頭衝突。

法國軍隊,由於擔心德國東顧無憂而對法國採取行動,已經取消了休假,在邊界陳以重兵。德國對此也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國內的很多好戰派也在叫囂著“再給他們一個色當”。

------------------------------

夜。

中華帝國,北京,東交民巷。

英國大使館內,大使辦公室厚厚的窗簾,依然遮不住燈光。

英國駐華大使朱而典抽出一根上好的古巴雪茄,利索地切好,用香木點著,深深地吸了一口,閉目,呼出,緩緩說道:“爵士,中國的局勢,變化很快啊……”

英國駐華使館參贊阿斯頓敏感地察覺到了大使的話裡有話,皺著眉頭說道:“爵士,您的意思是……擔心帝國在華利益?或者是擔心中英同盟的前途?”

朱而典沉默半晌,開口說道:“爵士,我不得不承認,以我三十多年的外交經驗,依然對這位小皇帝出現了一些判斷上的失誤。我原本以為,這位新皇帝為了穩固統治,一方面會唱高調,爭取民眾的支援,一方面會尋求大英帝國的支援,穩住外部局勢,而帝國在華,乃至在整個東亞的利益,遠東的秩序,都可以得到保障。可現在看來……”

他嘆了口氣,目光複雜:“這個人居然有如此的自信。從他對付國內外一系列事態的表現來看,他比他的那位父親還要強硬,還要自信。真是可怕……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室,出的都是什麼人?剛剛送走了一位拿破崙,現在又來了個彼得大帝。最可怕的,是這個人還不到二十歲如此的年紀就已經能洞察人心,又有如此的煽動力,這樣一個人,統帥起來的四億五千萬人,會是多麼可怕的一股力量,又會給整個遠東帶來什麼,真是想一想就令人顫慄……”

“最可怕的是,儘管我曾經和他接觸多次,卻一點也把握不到他在想什麼。”朱而典嘆了口氣,“老皇帝雖然城府很深,但至少在外交方面,他的想法我大體上還是能夠把握一點。但這個孩子,跟我以前所知道的變化太大了太奇怪了,不合情理啊……再怎麼有天分,畢竟只是個剛成年的孩子。無論是外交也好,內政也好,現代軍事藝術也好,這需要的是經驗的積累,人脈的拓展,科學的分析,冷靜的判斷。一個孩子,怎麼可能?太不合情理了,太不合邏輯了……這個國家的局勢居然就這樣被他穩定了下來,甚至對外也取得了很重要的勝利這是多麼不合情理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