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驚世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五章 震驚世界

西元一九o五年,華興元年。十月。

中華帝國的主要報紙上,頭版內容幾乎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橫掃千軍如卷席

十月五日。俄後貝加爾方面軍第一,第三兩個集團軍,並南下增援解圍的西伯利亞十四軍遭到全殲,華軍損失輕微。

十月十日,自庫倫馬不停蹄奔襲而上的華軍騎兵叢集收復了空虛的買賣城和對面的俄俄國重鎮恰克圖。這是中國軍隊,有史以來第一次踏上俄羅斯的國土

這對於中國人的震撼,與對俄國人的震撼幾乎同樣強烈。

橫掃千軍如卷席

十月七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戰報,西藏叛軍主力覆滅,帝國陸軍已收復拉薩,至尊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於扎什倫布寺聯名通電,宣佈西藏宗教界擁護政府,擁護統一,嚴詞譴責一切叛亂者,並要求他們立即向政府投降,接受嚴懲。全部參與叛亂的喇嘛,一律開除出教。

十月二十日,中華帝國大本營發出戰報,在五天前,新疆叛軍主力,所謂克烈汗軍和葉爾羌漢軍,於阿克蘇被全殲,主要頭目阿巴地黑麻,阿迪勒等負隅頑抗遭擊斃,並生擒多人。新疆各界一致譴責叛亂分子分裂國家,泯滅人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要求中央政府徹底肅清殘匪,還天山南北一個朗朗乾坤

事實上,早在十天前這些叛軍就已經被殲滅,但越境的俄軍並不清楚,他們還在沙皇的催促下前來“解圍”,試圖裡應外合一舉消滅華軍主力他們並不知道,這一切的電報往來都在中國大本營的密切監控之下,幾乎每一分重要電文都放到了鄭宇的辦公桌上。

十月十六日,中華帝國大本營宣佈,俄軍於新疆南部越境的兩個騎兵師,三個步兵師遭遇殲滅性打擊。

十月二十日,中華帝國大本營宣佈,我英勇頑強之帝國陸軍已穿過阿拉山口和土爾扈特山口進入俄境。林肅仁親自揮動大旗,指揮部隊穿越國境的照片,登上了美國《紐約時報》,旁邊還有一句話:“雄獅甦醒。”

而鄭宇的畫像,則登上了《時代週刊》,整個美國,都為這位東方青年的傳奇而傾倒

十月二十一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正式通告,一切受到俄羅斯帝國壓迫和不公待遇之民族,皆可向中華帝國尋求幫助,帝國政府將對其爭取民族自決的鬥爭給與正義的支援。

橫掃千軍如卷席

十月十二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戰報,帝國陸軍英勇之騎兵部隊已切斷俄軍滿洲里-呼倫貝爾叢集共四個步兵師的退路,帝國陸軍已展開圍殲作戰

十月十五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戰報,俄軍滿洲里-呼倫貝爾叢集遭遇重創,餘部潰散,我帝國陸軍已自滿洲里方向繼續向俄國境內進發

十月十五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戰報,帝國陸軍已收復雙鴨山,穆稜,滿洲里,虎頭要塞解圍,俄軍敗退,並於途中遭受沉重打擊,撤退已經變成了潰退

當然,有些東西是不能說的:比如華軍透過破譯俄軍電報掌握了俄軍調動計劃。

十月十八日,中華帝國大本營釋出訊息,俄羅斯帝國透過法國公使館提出和平建議,要求兩國就地停火展開談判,已經被中華帝國政府拒絕。

橫掃千軍如卷席

十月十四日,中華帝國大本營宣佈,於黃海海域全殲俄日聯合艦隊,俘獲多艘敵艦,我方損失輕微,東北亞海權,已盡在帝國之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十月二十日,中華帝國大本營宣佈,接受日本帝國的無條件投降,並將對日本派出駐軍,改造日本政府。

橫掃千軍如卷席

----------------------------------

中國的一連串大捷,終於震撼了整個世界。

從倫敦的艦隊街到紐約的麥迪遜廣場,從巴黎的咖啡廳到慕尼黑的啤酒館,歐美報界長篇累牘地報道東方那個國家不可思議的神奇勝利。

政治評論家一邊口誅筆伐著沙皇體制的腐化,一邊不無酸意地提出,據說那個東方國家裡現在一切商品都要由政府定價,一切的生產活動都由政府來組織。這樣一個現代版的斯巴達,是不是雅典式民主國家的夢魘?

*禍論的旗手們一邊如喪考妣地哀嘆偉大的俄羅斯軍隊遭遇了卑鄙的偷襲,一邊用最為抒情和熱血的文字挑動著讀者的宗教熱情,沙文主義狂熱,呼籲歐洲基督教文明聯合起來,儘快剷除東方新崛起的異端文明。

各國內部,由於這一場大勝,也發生了頗為戲劇性的連鎖反應。

法國,由於其多黨民主的傳統,成為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縮影。

中國的勝利引發了法蘭西保王思想的濫觴。法蘭西的王黨們紛紛指出亞洲發生的一切“充分證明了立憲君主體制的優越”,並再次回顧了拿破崙一世時期法蘭西的光榮,以及共和國時代的軟弱。不過,接下來幾派王黨又開始了混戰。奧爾良派堅決擁護巴黎伯爵亨利為法蘭西王冠的正統繼承人,而波旁正統派卻擁護西班牙波旁王朝的卡洛斯之子唐?胡安,即所謂“讓三世”,論戰演變成了對譜系的辯論,最後變成了對歷史上兩派的互相抹黑,唇槍舌劍,唾沫橫飛。

這一次大論戰成為法國右翼民族主義旗手活躍的舞臺。

巴雷斯赫然提出,法蘭西現在需要的就是一位“和那位東方皇帝一樣魅力超群,能力出眾的領導者”,統帥法國對德復仇。

法國右翼陣地《自由之聲報》的德呂蒙更是拍案叫好,不過根據其一貫的理論,他認為復仇的物件是猶太人,而非東部的鄰居。這位鐵桿反猶急先鋒堅定地指出,“中國式民族主義與法蘭西民族主義有太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不同種族的熔爐,都有開放而理性的文化,但中國人的勝利,在於他們把猶太人統一聚居在邊遠地區,並把他們像外國人一樣對待”,他據此提出,“中國人的辦法值得法國參考”,“只有把這些貪婪成性,與法蘭西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猶太佬送到北非,才能純淨法蘭西民族”。他進一步指出,“北非,從氣候和環境上來看,都和猶太人的故鄉巴勒斯坦非常相似,這根本就是上帝賜給法國猶太人的歸宿”。

這一場論戰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新秀”還是六年前組建“法蘭西行動”的莫拉斯。這位新一代右翼干將不但是宣傳家,更是行動派,直接成立了政治組織“法蘭西行動聯盟”和“法蘭西行動協會”,公開煽動要求恢復君主制。

這位右翼新靈魂在報紙上慷慨激昂地寫道:“……一八七o年,法蘭西的政治家們忙於推翻帝國體制,建立共和國,那個時候,我們被普魯士人重創,德意志日耳曼人在法蘭西帝國的屍體上建立了德意志帝國;而那個時候,中國人還是軟弱無力的。”

“可幾年之後,那位東方的拿破崙就在印度支那半島兩次重創了法蘭西,殲滅了我們的艦隊,俘虜了我們的遠征軍。又過了十幾年,他們建立了帝國,現在又打敗了日本和俄國。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是的,我們唯一的成就是又多換了幾十任內閣。法蘭西在爭吵不休中原地踏步,而中國人只是做,他們從來不爭論”…,

“……是的,我們也曾經只是做在偉大的拿破崙皇帝麾下,法國人,只會用大炮發言,用法典裁決”

這位君主制的狂熱擁戴旗幟鮮明地提出,法蘭西民族的支柱是軍隊和教會,而共和主義者正在瓦解這兩大支柱,“只有王政可以解救法蘭西的靈魂”。

這位新一代法國右翼巨頭甚至帶頭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組織黨羽,換上拿破崙時期老禁衛軍的服裝,高唱“馬賽曲”,打出了“寧要拿破崙,不要梯也爾”的標語

與此相對,法國以統一社會黨為主的左翼內部在此刻卻發生了大分裂。蓋德和饒勒斯要求改組共和政府對德發動復仇,而埃爾韋為首的“全國總工會”則堅持反對民族復仇,認為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階級鬥爭”。

素來嚮往強人政治和王政體制的法蘭西軍隊內部也有不少將軍態度曖昧。早在1886-1887年,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布朗熱擔任法國陸軍部長,主張聯合保王黨人和左翼,建立軍事強人統治,恢復拿破崙的榮光。雖然布朗熱後來因直接組織顛覆政府被通緝,最後自殺,但其信徒在法蘭西軍隊中比比皆是,政府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法國人以其傳統的大嗓門和誇誇其談,把這場東方戰爭的意義上升到了國家體制的層面,讓沉默地注視著這些高盧佬的德國人再次感慨這些鄰居想象力的豐富和對於辯論的痴迷。

--------

英國政界由於這一場勝利,再次爆發了爭論。

親俄派憂心忡忡地表示了對這個東方盟友過於強大的憂慮,這樣一個大塊頭,統一在一個年輕軍事強人和皇帝的意志之下,又狂熱地煽動民族主義,未來亞洲乃至整個東方的走向已經被蒙上了陰影。

反俄派則為了中國人的勝利拍案叫好,認為這充分說明帝國外交政策的勝利。至於這個國家會不會脫離控制?透過國債購買和貸款,大英帝國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力也將隨著這一場戰爭達到新的高峰。至少在可見的將來,這依然是大英帝國一條過於強壯,時不時咆哮幾聲,但始終被鐵鏈鎖在東亞的杜賓犬。當然,戰後有必要“把鎖鏈鬆一鬆,提供一些更好的事物”。

但英國人的煩惱接踵而至。

印度,這個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正在開始變異出某種危險的東西。

隨著歐洲文化的逐漸滲透,印度中上層知識分子越來越多地前往歐洲留學和旅行,尤其是隨著英帝國內部殖民地自治運動的興起,歐洲以馬志尼的民族自決思想為核心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勃興,印度也開始了新一輪的騷動。

在另一個時空的1905-1906年,印度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英獨立運動。在這一時空,中華帝國的戲劇性勝利極大地刺激了印度民族主義者的情緒,讓很多人萌生了“聯華反英”的想法。

印度國民大會黨的溫和派和極端派立即採取了行動。

溫和派以拉吉夫?甘地為首,聯絡議員,準備向殖民當局提出擴大自治權,獲得與加拿大同樣的自治領待遇的提案,並且計劃宣傳鼓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其人還公開宣佈將訪問中國,“就亞洲文化與鄰國各界進行交流”

極端派以提拉克為首走得更加激進。提拉克直接派遣心腹秘密前往中國,準備洽談由中國幫助印度民族反英獨立的計劃。印度的密使直言不諱地對中國方面的秘密代表提出,“未來的印度斯坦國家願意與中國締結鋼鐵同盟”,甚至提出“可以接受中國在印度斯坦享有某些經濟特權”。這些印度人甚至進一步提出,“願意以印度斯坦的礦產勘探權,關稅為抵押,向中國借款購買中國產武器,並委託中國代為培訓印度民族武裝”。…,

悄然之間,印度的報界開始有意無意地談論中國,談論亞洲歷史,談論宗教與文化上的淵源。原本對殖民者一面倒的歌功頌德開始向著“亞洲主義”悄然轉向,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暗流在印度社會開始了湧動。

---------

在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在公開場合對於東方的戰爭表示了遺憾,並再次呼籲兩國以坦承的態度進行談判,“公平合理地處置爭端”。但在私下裡,這位皇帝已經透過外交使節傳達了戰後將兩國外交關係提升為大使級,乃至探討政治軍事同盟的相關事宜。

德國以海因裡希親王為代表的軍事觀察團,早已在中國觀察了一系列的陸上和海上作戰,也在中方有意的安排下考察了大批中國現役陸海裝備,向柏林方面提交了“令人振奮”的報告。

這些職業軍人高度評價了中國軍隊的組織力,士氣,戰術和裝備,甚至認為這支部隊的綜合戰力已經“超過歐洲同行”,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幾乎無盡的人力資源”。對於中國製造的各種裝備,儘管他們以德國人特有的認真和挑剔認為“在工藝處理上還顯得粗糙”,“結構上不乏模仿的痕跡,尤其是有太多令人厭惡的英國味道和法國味道”,但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很多東西正是德意志所需要的”,只要德國擁有了這些全新概念的中國兵器,“德意志以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右鉤拳再次擊潰法國”幾乎就是“板上釘釘”。

而那些高航速,火力兇猛,裝甲結實的中國高速戰艦,尤其是航速高達二十七節的“戰列巡洋艦”,更讓德國海軍心神迷醉。德國海軍元帥提爾比茨收到觀戰報告之後樂得“手舞足蹈”,馬上前往拜謁了德皇,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全部吃下”。

聽了提爾比茨的報告,威廉二世幾乎立刻意識到這是威懾英國海權,對英國施加壓力的絕佳利器。這位一生極度仇英的英德混血兒幾乎是咆哮著命令“立刻把那些船臺上,甚至是圖紙上的黃皮膚戰艦買下來”,“這就是朕,是德意志所需要的”

在德軍內部,反俄派聲勢大振,而親俄派也同樣開始了串聯。在反俄派看來,俄國的腐敗墮落已經暴露無遺,讓這樣一個腐朽的政權佔據東歐遼闊肥沃的土地,佔據如此多的資源和人口,對於德意志是難以忍受的。

而親俄派則認為,現在正是給與俄國幫助,以將該國徹底拉上德國戰車的時機。有了俄國的加入,德國在未來的英德對撞中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首先剪除法國,整合歐洲力量,再對英國柔軟的亞非殖民地下手。

在德國軍政兩界內部,兩種聲音的對撞幾乎變成了半公開化的辯論。

------------------

在美國,對西太平洋鄰居的好感乃至迷戀攀上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中國的勝利在美國引發了新一輪的中國熱。

當勝利的訊息隨著報紙散播開來,紐約的時代廣場上很快就出現了自發的遊行隊伍。各種膚色的人群濟濟一堂,華裔喊著“帝國萬歲”,“中華民族萬歲”,猶太裔焚燒了沙俄國旗和尼古拉二世的畫像,愛爾蘭裔拉著“中國人的歸中國人,愛爾蘭人的歸愛爾蘭人,今天是遠東,明天是貝爾法斯特”的橫幅,黑人舉著“有色人種不是下等人,我們要同工同酬”的牌子,各種膚色交相輝映,每一張臉上都洋溢著歡樂與期待。

哈佛大學在勝利訊息傳來的那一天變成了狂歡節,興奮的學生們在夜晚燃放了煙花,舉辦了化妝舞會,標題是“慶祝西太平洋免於專制沙皇的奴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