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亞新秩序(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亞新秩序(完)

條約一出,整個朝鮮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在朝鮮各界看來,歸附中華沒有成功,國家未來的安全,實在就成了問題。現在締結了軍事條約,朝鮮至少不用考慮其他國家的軍事威脅了。眼看著天朝武力如此威猛,朝鮮將來還不是安如泰山?

緊接著,又一個重磅炸彈讓朝鮮各界陷入癲狂。

中華帝國組建的朝鮮國防軍,將有四個旅以“盟軍”的身份隨同中華帝國方面參加對俄作戰

這是什麼?這是傳說中的打太平拳,這是朝鮮從沒想過的,有一天可能以戰勝國的身份接受俄國這樣世界巨霸遞過來的投降書

朝鮮徹底狂醉了。

眼看屈辱苟活的小國,現在居然有機會成為戰勝國,踩在俄國頭上

這一下,朝鮮人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居然隱隱也有些“大國沙文主義”的情結了。朝鮮的精英階層如同打了雞血,紛紛叫囂主戰,各種歌頌遠征的漢詩層出不窮,“尊皇攘夷”之類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

更有朝鮮“大儒”揮毫潑墨,極盡豪邁:

“鴨綠江頭戰歌雄,萬里徵俄第一功。半夜眠醒蹴衾坐,枕頭惟有劍光雄”,這是“預祝”朝鮮軍隊遠征俄國奏凱的;

“皇明光日月,帝德載春秋。三才並泰昌,萬國表臣義”,這是吹捧上國大皇帝陛下威德無二,功高千古的。

正所謂跟天朝走,有肉吃。一時之間,朝鮮國防軍的招兵站人滿為患,各道趕過來的高麗男兒,紛紛表演著唐手,跆拳道,顯示著自己的敏捷勇武,更有不少人朝鮮語裡夾著荒腔走板的中國話:

“我姓崔,祖宗是清河崔,知道嗎?”。

“我鄭相敏,滎陽鄭曉得嗎?”。

“我二十三代家祖家是山東的,琅琊王……王羲之你不知道?就是寫詠鵝詩的那個……算了,你這樣的粗人,跟你說了也不懂。”

“我奶奶姓秦……混蛋,不是秦檜,是秦叔寶……水滸看過嗎?霹靂火秦瓊你不知道?多讀讀書啊兄弟……”

不過,朝鮮人最趨之若鶩的,還是去日本或者北方佔領區做“特管”。

不少人私下聽說,這些特管簡直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之大,只要不犯些命案,貪汙或者**,那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還能光明正大地從沒收品裡提成,不少人已經發了。

這一下,朝鮮人多被刺激得兩眼發紅,招募“特管”的場地,每天都被擠得水洩不通。

----------

這一下,輪到日本人不爽了。

眼看著以前看不起的“鮮人”居然抖了起來,甚至有機會去過“戰勝國”的癮,日本國內也開始有了一些聲音。

“既然已經媾和,廢棄了日俄同盟,為什麼日本不可以對俄開戰?”

“中日盟約到底什麼時候簽署?”

“對天朝來說,日本武士難道還不如高麗棒子?”

“要不是俄國人攛掇,日本……”

“高麗棒子算什麼,居然跑到日本來做‘特管’?”

“這幫鮮民比天朝人還橫,這算什麼狗屁?”

眼看著朝野議論紛紛,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向佔領軍當局正式提出了請求。

鄭宇和內閣討論之後,回答也很明確:日本既然要洗心革面,還是先專注自己的改革吧。至於對俄作戰,帝國自可應付。日本畢竟之前是俄國的盟國,一朝翻臉,馬上就要兵戎相見,是否顯得帝國也刻薄了?…,

看著政府表現不力,甚至被朝鮮人遠遠甩在後面,憤怒的東京市民開始了遊行示威,在日比谷公園舉行集會,各界人士慷慨陳詞,聲淚俱下,宣傳中日安保體系對於新日本是多麼意義重大。

政府這些人,遲遲不能與中國方面達成安保協議,讓日本的安全沒法得到保障,實在是令人無法接受

這樣一來,日本政府開始受到了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原本還想著在很多方面試探一下中國,最大限度減少日本財政負擔的西園寺公望內閣,在輿論界,民眾等各方面的壓力之下,也只好以近乎哀求的態度向中國方面提出簽約。

看著火候差不多了,鄭宇也授意談判代表加快了進度。

十二月十日,中華帝國外交部長李經方,於日本國駐華大使內田康哉,於北京正式簽訂了《中日安全保障條約》。

根據條約規定,在和平時期,中國將在日本駐紮不超過二十萬人的陸海軍兵力,其軍費由日本方面承擔七成五。日本在室蘭,橫須賀,名古屋,吳,鹿兒島劃出專門地區,作為中國的海軍基地,不受日本法律管轄。此外,在這幾個海軍基地附近,還將修築專門的陸軍基地,由中國陸軍駐屯。

日本的陸海軍,平時根據日本憲法由天皇行使最高統帥權,參謀本部和軍令部協助天皇,中國駐日司令部實行督導,並向中隊及以上級別的編制派遣督導官和庶務軍士。戰時,則由中國駐日司令部統一指揮。

中日兩國中的任何一國,與第三國爆發戰爭,另一國必須以全部資源,無條件提供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援助。

而在補充協議之中,中華帝國和日本國認同,本次中俄戰爭,日本並無參戰的義務。

作為條約體系的補充,中華帝國陸軍總參謀部,海軍總參謀部,也分別和日本國參謀本部,軍令部簽署了軍事合作協定,規定了定期的聯合軍事演習,各種交流,以及軍事技術合作,軍事教育合作。

日本的各個軍事院校,包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海大,陸幼,陸士,陸大,以及各個術科學校,全部納入了中日安保體系,由中國方面統一派出督導官和教員,全面引入中國的軍事教育體制。此外,兩國軍事院校將展開大規模的交流活動,中國軍校也將向日本提供一些留學機會。

在海軍造艦領域,日本海軍省艦政本部的一大批造艦精英,經過甄別之後,被許凡挖走了一大半。這其中,有被稱為“日本海軍造艦之父”的一代奇才近藤基樹,有在另一時空被譽為“大政時代の神樣”,也同樣因為過於嚴謹和正統,固執己見,被稱為“平賀不讓”的造艦大師平賀讓,還有其他很多才華橫溢的優秀苗子。

在許凡看來,這些性格嚴謹,深深浸染了日本傳統“小而精緻”的美學理念,具備濃厚的英國傳統造艦風格的日本設計師,對已經走出自己特色的中國造艦團隊,將是非常好的補充,也是思想的對撞和新鮮血液的注入。中國人的靈活,固然有利於天馬行空的創意,卻也難免大而化之在細節上帶來的粗疏,而日本人對細節的執著,卻往往能夠對中國人拾遺補缺,兩者合璧,將產生如何奇妙的化學變化,這不但是許凡,也是鄭宇非常期待的事情。…,

日本一大批優秀的軍醫人才,東京大學和帝國大學,以及大阪的醫科人士,也被許凡搜刮了不少。此外,許凡還計劃好了要派遣一大批中國的外科軍醫到日本留學。早在明治維新前,傳自荷蘭的“蘭方”醫學已經在日本開花結果,並且很快又學習了德國醫學,在醫學領域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家。在另一時空,日本人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外科醫師,其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無比堅韌的耐性和意志,是讓德國人都深為欽佩的。

日本多年來引入歐洲良種,精心培育的良種軍馬,被許凡以“對俄作戰需要”的名義,用日票購買了一大批,卻沒有送往西伯利亞,而是送往北京給了禁衛軍。他很清楚,這些嬌生慣養的英國大馬和法國大馬,根本無法適應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和惡劣的馬料供應,去了就是送死的命,還不如在後方的禁衛部隊服役。

說到底,西伯利亞,還得靠土產的蒙古馬和東北大馬。

------------

在這段時間的運作中,日本以西園寺公望為首的新內閣,以及皇太子嘉仁,都讓中國方面很是滿意。

西園寺公望其人,是日本元老中極為少見的民主派。這位日本貨真價實的兩朝元老,柱石重臣,早年在法國留學十年,深受西方民權自由學說的薰陶,和歐洲左派交往甚深。回國之後,一度在中江兆民的報紙裡做主編,宣揚激進的民權憲政思想。後來天皇屢次邀請,總算又回到政府做文部相。

在另一時空中,西園寺公望一向與軍部作梗,在伊藤博文死後繼任為立憲政友會首領,多次駁回擴軍案,奠定了“大正德磨克拉西”時代的基礎。最轟動的一次,即所謂“大正政變”,護憲派議員發動數萬民眾,以打倒藩閥政治,維護憲法體制為口號,衝擊日本國會,搗毀了警察所和薩長藩閥的御用報社,並迅速在全國掀起了類似運動,導致桂太郎內閣被迫辭職。

在這個時空,面對中華帝國勢不可擋的崛起,西園寺公望一向主張中日和睦,無奈薩長藩閥已經是騎虎難下,多年來為了轉移矛盾進行的過激宣傳更是導致興亞會,報國團等激進組織尾大不掉,再加上中國的一系列事件讓不少人覺得有機可趁,最終只能看著日本再次國運相賭,滑向亡國的深淵。

伊藤博文,輾轉病榻多日,在華軍登陸之時,不願有朝一日作為戰犯受審,再加上病痛折磨,決定自裁。

這位立志改變日本,實現脫亞入歐的長洲派政治家,立憲政友會的開創者,儘管曾經叱吒日本政壇幾十年,到了臨死的一刻,身邊除了家人,便只剩下西園寺公望,井上馨,松方正義等密友。

從容地吟唱了那首織田信長的《人間五十年》,伊藤博文留下一紙遺書,從容地喝下了面前的毒藥,在死去的那一刻,臉上依然掛著苦笑。

伊藤的遺書,在立憲政友會高層秘密傳閱,最後經討論,後來又經中國佔領當局批准,刊登在了《讀賣新聞》上。

在遺書中,伊藤博文以“誤國”自責,坦然地承擔了日本一系列決策失誤的責任,也指出了軍部干政和藩閥政治的危害,呼籲國民認清現實,尊重憲法,維護民權。到了臨死的一刻,這位日本政治家似乎也放下了某些東西,猛烈抨擊之前的日本政治,稱之為“假憲政”,痛斥右翼社團,狂妄文人和軍部禍國,批評他們一再把國民推向深淵。…,

面對當前的形勢,伊藤博文坦率地指出,中國的崛起已經是既成事實,日本不要妄想壓制中國,爭霸亞洲,而是應該認真地反省,以此為契機,真正完善民主憲政體制,建立一個正常的現代國家,致力民生,並且積極與中國合作,維護亞洲民族自決的新秩序。

伊藤博文的遺言,在日本各界都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儘管這位兩次對華開戰的日本首相,在很多人的議論中已經成了日本第一國賊,但真正到了這個人死去的時候,看著這封發自肺腑的遺書,感受著對方多年來為日本籌劃,苦心孤詣的拳拳之心,很多人都默默地來到伊藤博文的宅邸前,靜靜地送上一束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到了幾十年後,日本人在評論之時,最終把東鄉平八郎,西園寺公望和伊藤博文並列為“大正革新”的三傑,地位僅次於“新日本之父”許凡,讓這位日本元老逐步洗刷了恥辱,這是後事。

--------------

亞洲戰爭的形勢變化,在中國的另一個藩國引發了更為劇烈的反響。

戰爭期間,琉球居民被遷移至福建和臺灣以躲避戰火,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之中,琉球居民發現了彼此有太多的共同之處。無論是風俗習慣,語言文字還是思想,簡直是如出一爐。大部分琉球人原本就是福建移民,紛紛聯了宗,這一來,更是融洽無間。

日本投降之後,琉球居民回遷,很多琉球人眼看著琉球被打得滿目瘡痍,紛紛感受到小國國民的無奈,也體會到了在中國這樣的大國羽翼之下,對於自己這些人來說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琉球人中的有識之士也已經看出,中國未來面對的威脅,首先就是海上。一旦與歐美列強開戰,琉球孤懸海外,很可能又是戰場。

走到現在,世界諸國弱肉強食,不為帝國,便為殖民之所,這些琉球精英,原本已經和中國本土多有經濟文化交往,這一下乾脆群起撰文,從琉球的歷史說到現實的政治,極力鼓吹琉球內附。

琉球末代國王尚真,經過朝鮮王室的事情,也已經看破了世情。琉球歸附中華,已經是浩浩湯湯的歷史大勢,如果強行阻止,反倒是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這位國王在中國早有產業,子女都在北京就學,乾脆帶頭上書,《請允琉球內附,重回中華母國第一疏》一出,琉球居民爭相簽名擁護,一時舉國轟動。

這位精研漢學的琉球國王,從琉球歷史說起,回顧了對中華稱藩的數百年歷史,也提到了當今大勢,以及琉球文化與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淵源,琉球居民與大陸本家的淵源,以極為懇切的態度,請求中國將琉球納入本邦。

琉球的內附,本來是在鄭宇長遠的計劃之內。但他也不得不考慮目前中國的形勢,以及與英美的關係,甚至還要對琉球內附可能在日本引起的一些憂慮有所考慮。鄭宇和內閣討論再三,中華帝國政府發出通告,感謝琉球國民對中國政府的信任,但身為琉球的宗主國,並無貪圖領土的本意,故而暫不受理琉球內附提案。不過,如琉球政府和民眾確實有意,可於五年後舉行公投,決定是否加入中華。

回覆一出,琉球舉國哀嘆,卻也更加敬重宗主國政府。

琉球國王尚真再接再厲,又上了《請允琉球內附,重回中華母國第二疏》,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政府表態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再次表達琉球內附的心意之誠,並表示會遵守五年之約,五年後以民意決定內附。…,

-------------

暹羅陷入了恐慌。

之前,躊躇滿志的暹羅軍政府面對華軍的節節敗退,國內的烽煙四起,終於按捺不住,以所謂“憚邦獨立軍”的名義,出動“志願人員”進犯了中國雲南省西南部,原緬甸王國的憚邦。

在暹羅人看來,由於英國人一直和中國在緬甸王國的問題上扯皮,沒有承認憚邦是中國領土,故而即使扯到暹羅頭上,也不會導致英國援引中英同盟參戰。

可惜事與願違。

暹羅軍政府夢想中的開疆擴土,幾乎在俄後貝加爾方面軍覆滅的同時變成了最大的笑話。

作為內應的青年黨“青年敢死軍”早已被帝國總情局滲透,暹羅的“憚邦獨立軍”被順理成章地裝入了口袋,性子懶散溫順的佛教徒顯然並非最優秀的戰士,這些“志願軍”僅僅抵抗了三天,見突圍無望就放下了武器,成為了中國報界的最新素材。

“憚邦獨立軍”的迅速覆滅引發了暹羅軍政府的恐慌,隨著這兩個師的覆滅,國內只剩下了四個師的陸軍,還要防備安南省方向的華軍,暹羅軍政府手忙腳亂地宣佈動員,組織防禦,另一方面哀求英國駐暹羅公使館請求與北京方面疏通。

中國的回應很簡單:宣佈“對暹反擊戰”開始,幹淨利落地對暹羅宣戰,並從內地抽調兵力加強西南方面軍。在憚邦駐防的猶太志願軍宣佈“自費參戰”,一切費用由猶太自治區承擔,也搭了順風車去暹羅蹭經驗值。

華軍先頭部隊自憚邦和安南兩個方向進入暹羅。

暹羅國內頓時一片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