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伯利亞寒流(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伯利亞寒流(一)

西伯利亞,烏蘭烏德前線。

白皚皚的雪原之上,天空陰沉。冰寒徹骨的冷風穿過雪松林,寒鴉呱噪著從枝頭飛起,寂靜的冰雪荒原顯得越發冷清。

寒風先是輕舞雪花,隨後漸漸變得狂暴起來。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風怒吼著掠過雪原,又略過森林,使勁地晃動枯草,使他們無奈地彎下卑微的身體,在無情的寒風之下顫抖。冰雪在狂風中被裹挾著,翻滾著飛向不知名的地方,忽上忽下,時而癲狂,時而激越。突然之間,風停雪落,一切又重歸寂靜。

陰雲散開,陽光灑滿大地,雪白的冰原越發顯得玲瓏剔透。

遠方的地平線上,白煙滾滾,鋼鐵的長龍呼嘯而過。頭戴狗皮軍帽的中國哨兵坐在車頂的機槍胸壘之內,裹著厚厚的冬季軍大衣,外面罩著雪地野戰風衣,戴著精心硝制的鹿皮包棉手套,眯著眼睛,和身邊的彈藥手,觀察手一起警惕著四下裡的動靜。

從北京到庫倫,再到中俄邊境的恰克圖,滿載彈藥糧秣藥品被服和各類軍用資財的軍列川流不息,日夜不停,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運送軍備物資。

二十多天以前,佔領了庫倫的華軍青龍集群馬不停蹄,與北面的鎮邊軍游擊隊一起重創了恰克圖南下的俄軍,並隨即一路攻取了防禦空虛的恰克圖,獲取了這個物資轉運站裡來不及轉移和銷燬的大量俄軍物資。

俄國為南下作戰準備的大批彈藥,糧秣,軍裝,帳篷,藥品,馬料,一股腦成了華軍的補充。

派出少數部隊北上偵察之後,姚武命令部隊轉入休整,歇息馬力,並鞏固恰克圖防禦,整備鐵路系統,清洗國內的俄人間諜,各種可疑人物,把俄人一股腦集中看管起來。華軍騎兵變成了最有組織性的工人,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十月二十日,華軍白虎叢集的先頭部隊乘軍列抵達恰克圖。

從此開始,華軍的鋼鐵武力川流不息,快速聚攏到恰克圖一線,並隨即向北展開搜索前進。

這個時候,蒙古方面軍已經正式變更番號為中鮮卑利亞方面軍,躊躇滿志的陸振明抵達恰克圖。華軍北上部隊開始陸續與俄軍接觸。

截至十一月十日,華軍在恰克圖及以北的東西伯利亞地區已經集中了十二個步兵師,六個騎兵師,四個摩托化快速步兵旅,並以鎮邊軍部隊防禦交通線,以鐵路線為中軸,東西橫貫兩百公裡,開始向北滾滾而進。

很快,華軍就感受到了西伯利亞嚴寒的巨大威力。

西伯利亞的冬天,堪稱人類世界中最為殘酷的氣象地理環境之一。與同樣高緯度的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和摩爾曼斯克地區不同,西伯利亞內陸沒有大西洋暖流的溫養,而是徹頭徹尾的暴風與嚴寒。每年從九月到第二年的四月,整整半年的冬季,氣溫在北部內陸地區達到零下30-50度,而暴風雪更有著無比恐怖的威力。

在西伯利亞的冬季,即使是最為粗豪的俄羅斯人,大部分時間也會整天呆在厚厚的房子裡,燒著爐子,喝著伏特加,等待殘酷冬季的過去。

以“信仰建軍,科學強軍”為指導的中華帝國軍方,為了西伯利亞的戰場,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調研與準備。利用深入西伯利亞的間諜網路,商隊,乃至偽裝成馬賊的義勇軍,中國方面全方位掌握了西伯利亞的地理水文和氣象情報,也對如何防禦西伯利亞的低溫進行了周密準備。…,

一個華軍普通士兵,全身上下都包裹在專門的防寒織物之中。

為了製作雪地鞋和防寒衣物,中華帝國軍工系統對東北“三寶”的兀拉草打上了主意。後來經過多次試驗,結合了1891年英國發明的粘膠纖維技術,居然摸索出了利用烏拉草纖維的人造棉紡織工藝,用兀拉草人造棉與天然棉混紡,製作出了成本低廉效果優良的冬季軍裝。

混紡棉軍裝外面套著羊皮翻領連帽軍大衣,再外面裹著白色的棉質雪地偽裝服。整個臉用厚棉布圍巾裹起來,只露著眼睛,軍士和軍官配了簡易雪鏡,禁衛軍則是人手一隻。

腳上的翻毛長筒氈靴一直覆蓋了整個小腿,底子是硫化橡膠加烏拉草人造棉內襯,裡邊的腳和小腿用棉布綁腿牢牢捆起來,然後還套了厚氈靴套,以保障零下下三四十度的低溫之下仍然可以不被凍傷。膝蓋上套著美國批次訂購的牛皮護膝,柔軟耐風寒。

手套也是混紡內襯,外面是羊皮,柔軟靈活。

可即便如此,寒冬的西伯利亞依然讓南方人佔了很大成分的華軍苦不堪言。

最慘的是謝勇和黎元洪的摩托化部隊。

西伯利亞的寒冬,讓近來風頭無二的快速部隊陷入了困境。

雖然中國軍方早有準備,在恰克圖準備了龐大的維修力量,對汽車更換深紋的防滑雪地輪胎,還加裝防滑索,但機油冷凍卻是個非常可怕的問題。儘管德迷穆鐵對德軍刻骨銘心的“莫斯科冬天”有些研究,大致知道防凍液是乙二醇為主,但如何製備乙二醇則完全沒有概念。甚至在他們抵達這個時代的時候,漢字裡 “醇”還沒有化合物的含義,什麼是乙二醇,他們幾個人說出來,所有人都是一頭霧水。後來想起來酒精是乙醇,又惡補了點歐美化學知識,算是大致摸清楚了乙二醇可能的分子式,只是最近剛在實驗室裡搗鼓出一點樣品,卻沒弄摸索出工業化生產的工藝路線。

不過,穆鐵就勢想起來乙醇好像也做過防凍液,後來試驗多次,發現倒的確可以製成防凍液,只是太容易揮發,用用就沒了。

北京的軍工研究所,利用甘油的吸水性能,又開發了甘油防凍液,不過價格實在過於昂貴,最後只能製成極少量的機油潤滑液。

折騰來折騰去,最後穆鐵還是忍痛下決心使用乙醇為主做成的防凍液,以防止汽油和機油凍結。乙醇可以用電石(乙炔石)水合製取,電石在中國各地都大量存在,蒙古和內蒙古更是遍地都是,倒也方便。鄭鷹等人主導下的中國工業,特色就是大規模,很快,中華帝國的軍工部門已經生產出了多種型號的乙醇防凍液,新增於擦槍油,機油潤滑液,汽油,柴油和煤油之中。

不過,一旦遭遇極度嚴寒,尤其是到了零下四十度,乙醇防凍液也會結晶。

好在伊爾庫茨克到恰克圖這一帶的氣候屬於西伯利亞相對溫暖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零下十五度。只要不趕上暴風雪倒還沒有多大問題。

潤滑油效能的下降讓機械磨損激增。面對現實,陸振明等人不得不放棄了以摩托化縱隊橫掃東西伯利亞的幻想,老老實實回到了步騎炮兵的組合戰法,以卡車為主的後勤力量也受到很大影響。

虧得華軍大量使用的蒙古馬算得上世界上寒帶地區最為吃苦耐勞,生命力頑強的軍馬,即使在如此殘酷的生存環境中,這些馬匹在華軍馬伕的精心照料下,依然頑強地保持著華軍的後勤效率。…,

------------

這個時候,俄軍也已經調整了部署。

按照俄東線總司令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和作戰參謀劉夢熊的應對,俄遠東方面軍是要抽調兵力調動到赤塔-烏蘭烏德一線,而赤塔的俄軍也要首先增援烏蘭烏德。此外,駐屯在伏爾加河流域乃至歐洲部分的俄軍也要緊急東調,在伊爾庫茨克集結,以恢復後貝加爾方面軍。

不過,俄軍的算盤從一開始就不順利。

北風計劃已經啟動。

在東西伯利亞,華軍義勇軍,間諜網,接受中國方面指導的布裡亞特蒙古人和卡爾梅克蒙古部落,群起破壞了西伯利亞鐵路的多處橋樑,隧道,鐵路線路,導致西伯利亞鐵路長時間停運,俄軍焦頭爛額。為了保護交通線,俄國從後貝加爾方面抽調的援軍只能步步為營,依託鐵路線東進,沿途安排守衛部隊,以龜速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經泰舍特向伊爾庫茨克前進。

在俄羅斯歐洲,物資緊缺和物價非常,稅收高企,已經把俄國本部和各異族領地搞得矛盾重重。當俄後貝加爾方面軍全軍覆沒,克羅帕特金被俘的訊息被英美德法等國的報社披露出來,各種各樣的謠言開始如同野火一般在俄國各大城市瘋狂傳播。本來已經孕育著爆發的俄國,頓時如同一個火藥桶一般開始了連鎖反應。

之前,在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的聯絡之下,莫斯科,察裡津,巴庫,巴統等地的工人已經開始了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減免稅收。戰敗訊息傳來,莫斯科等地紛紛組建了工人代表蘇維埃,最為激進的巴統和巴庫,在高加索地區工人最高蘇維埃的指揮下,開始焚燒工廠,油井,碼頭設施,乃至衝擊警察局和市政府。

高加索的格魯吉亞人,亞美尼亞人,阿塞拜疆人,都紛紛開始了串聯活動。多年在沙皇政府高壓統治下的不滿開始了釋放。尤其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人,和南面的波斯人眉來眼去,往來越發密切。

沙皇雖然從伊爾庫茨克發出了調兵的訊息,可莫斯科,薩馬拉,俄莫斯科乃至新西伯利亞的鐵路工人卻開始了磨洋工,莫斯科工人甚至直接組建了蘇維埃,也就是所謂的人民調查委員會,宣佈“重新審查政府的某些指令”。

對此,俄國的國家機器突然出現了某些可怕的故障。

民主憲政思想,自19世紀中期的歐洲大**,尤其是俄國十二月黨人事件之後在歐洲根深蒂固。俄羅斯傳統知識分子,乃至政府中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深信俄羅斯需要逐步擺脫傳統的專制主義,走向開明的民主憲政體制。這種想法,隨著沙皇發動了這場戰爭,並由於指揮錯誤和體制僵化腐敗走向失敗而越發強烈,甚至開始訴諸行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面對底層民眾的抵抗行動,很多地方的俄國官員,士紳,甚至是警察,密探,都採取了意味深長的旁觀和默許。甚至不少有名望的知識分子,開始與這些民眾組織接近,試圖摸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並加以引導。

在很多地方,民眾的訴求被逐漸引導轉向了“和平”,“憲政”,“杜馬”,“八小時工作制”和“最低工資保障”,“工會”。

與此相比,軍隊中出現的某種現象更加令人恐懼。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察裡津,喀山,葉卡捷琳堡,接到命令的一些軍隊陷入了可怕的沉默。…,

後貝加爾方面軍被消滅了可怕的東方人

在私下的傳言中,那個地方已經被描述成了吞噬生命的可怕地獄。即使是軍官,面對著軍令也不由得心中打鼓。開始打出各種報告,要軍需,要補充兵,要更多的機槍大炮,要冬季裝備,要時間制定計劃……總之,不是不去,而是需要更加周全的準備。

不少駐紮在工業城市周圍的所謂“衛戍軍”,大部分都是動員起來的工人和農民。眼看著工人和農民兄弟開始了半公開的抵制活動,這些臨時穿上軍裝的軍人,出於感同身受的體會,感情,以及前往可怕的西伯利亞荒原與恐怖的黃魔鬼作戰的惶恐,都把他們推向了同情抵制者的一邊。

在這個風潮之中,俄羅斯立憲派秘密組建了“立憲民主黨”,而社會**黨則在烏克蘭和伏爾加河的農村廣泛活動,發動民眾起來“打倒地主”,“奪回屬於自己的土地”,反對“無道義可言的戰爭和殘酷的徵兵”。

在莫斯科,聖彼得堡,察裡津,薩馬拉等地,俄羅斯社會民主工黨在工人和士兵中間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動員。而已經回到社會民主工黨中的猶太崩得則在波羅的海沿岸和波蘭大肆串聯,鼓動民眾抗稅,罷工,遊行,請願。而這一切,都得到了當地很多民族主義分子暗中的支援和配合。混雜著階級情緒,民族感情,讓這股風潮逐漸開始呈現出燎原之勢。

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一切的背後,是一雙來自東亞腹地的手。那個東方國家以十幾年的時間在歐洲佈下的大網,終於開始全面甦醒,把一場另一時空席捲俄國的**風潮,推向另一個無法測度的高度。

----------------

俄軍的拖延,讓華軍游擊隊在東西伯利亞的活動越發猖獗。

在白天,華軍前線野戰機場起飛的大批飛機,轟炸烏蘭烏德西面的鐵路線,各鐵路站臺和物資倉庫。到了夜間,華軍的飛艇部隊利用航空地圖和羅盤,在游擊隊的篝火指引下在夜間頻繁襲擊俄軍鐵路線和車站,迫使俄軍減緩行軍速度,並增掉和改造大量的臨時防空武器。

由於俄遠東方面軍向赤塔-烏蘭烏德方面增援的計劃被華軍密碼破譯部門查知,俄軍調兵計劃遭到華軍的破壞。處於守勢的華軍在轉場過來的華軍航空和浮空部隊,以及列車炮部隊的支援下,對秘密後撤中的俄軍展開全力進攻。俄軍本來在久攻不下之後已經疲憊,在嚴寒和暴風中士氣低落,全靠著“戰勝”的好消息和打贏之後的某種期待支撐著,靠著軍紀維持著。

現在被命令後撤,茫然無措的軍人們開始有了種種猜測,各種可怕的謠言在部隊中蔓延,部隊的秩序已經出現混亂。在華軍的猛烈打擊之下,俄軍的殿後部隊沒有支援太久。華軍航空部隊和遠端重炮的猛烈打擊,更讓撤退中的俄軍秩序大亂。養精蓄銳的華軍騎兵部隊超越追擊,步兵則翻山越嶺,抄小路頂著風雪追擊,結果俄軍大批部隊被分割包圍,其餘部隊丟棄輜重,狼狽逃竄。

回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和其他出發地的俄軍也沒法實行計劃中的集結。華軍飛艇部隊早已在游擊隊的配合下,一起破壞了俄軍遠東的鐵路線,並很快以重炮轟擊了烏蘇里斯克(雙城子)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伯力)的鐵路。

在赤塔方向,華軍玄武叢集殲滅了滿洲里-海拉爾方向的俄軍疲兵之後,已經配合華軍東北方面軍西叢集向赤塔逼近,迫使赤塔守軍放棄了對烏蘭烏德進一步增援的企圖,收縮防禦。彪悍的華軍騎兵切斷了赤塔向東西兩側的鐵路線交通,配合步兵講赤塔孤立起來,並利用鐵路線開始集結攻城的兵力和物資。完成了遼東-朝鮮戰役的華軍朝鮮方面軍部隊開始了兵力重新組合,除了一部分兵力組建日本派遣軍,由許凡統帥進駐日本以外,其餘兵力,大部分調集到海參崴方向。

中國大本營的戰略很清晰,就是首先集中兵力拿下烏蘭烏德-赤塔,切斷西伯利亞鐵路,截斷俄遠東方面軍與本土的聯絡,再依託烏蘭烏德-赤塔在西線轉入防禦,把大部分攻堅力量調動到東線,消滅海參崴-雙城子-伯力和布拉戈維申斯克的俄遠東方面軍,徹底奠定勝局,再等到春暖花開大舉向西攻擊。

在十月底,俄軍更換了密碼系統,華軍透過電文擷取到的情報銳減,不得不開始重新積累電文,破譯新密碼。面對這一情況,華軍大本營也下達了命令,十一月底之前,攻克烏蘭烏德和赤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