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大造船(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大造船(上)

在這個時代,如果說哪個行業可以最大限度上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水平,那毫無疑問是造船,尤其是軍艦建造。

一艘大型船舶,尤其是軍艦,從設計,到船臺施工,到下水舾裝,到海試,包括港口,船廠,配套的各工廠,船塢,船臺的設計施工,幾乎囊括了一切工業部門,並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

在一艘船舶的製造過程中,設計階段以系統工程為組織方法,包含了海洋學,物理學,流體力學,爆破學等在內:船臺施工和下水舾裝階段則設計到了冶金,鉚接,電鍍,電氣,蒸汽動力,造炮,光學,測量,標準化可互換零部件,施工控制和監理等軟硬科學。

造船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周邊無數產業鏈條的進步,並能夠從整體上潛移默化地提升一個國家的總體工業水準和工藝技術。因此,自造軍艦遠不止省幾個錢和戰略安全那麼簡單。

這是一篇真正的大文章。

起自海防的鎮**以及一脈相承的中華帝國造船業,從仿造小型內河炮艇起步,再到仿造淺水重炮艦,然後發展到自行設計建造淺水重炮艦,然後是雷擊艦,巡洋艦,發展到今天,藉助理念上的先進,以及三十多年紮紮實實的努力,從整體造艦水準上卻是yijing佔到了這個時代的前列。

這是鄭鷹等人投入資源最多,也寄予了最大xiwang的一個產業,是中國三十年來的龍頭產業。儘管相比英國龐大的造船產能,中國造船業在規模方面還遠遠不及,但基礎yijing打好,技術工藝積累也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現在就是一飛沖天的時候。

實行了二十年的國產船隻購買補助辦法,在這個時候,逐漸走到了盡頭。這並非是由於政府不再著力發展造船業,而是中國的民船產業和軍艦製造業yijing強大到無須政府保護:他們yijing在成本上取得了絕對優勢,而xing能上,也yijing傲視同儕。

以許凡牽頭,鄭宇組織人力,中華帝國的造船業在這兩年mo索了一個新的造船思路:流水線法。

具體到操作上,就是在各種船舶上,由國防部,現在是海軍部的造艦廳統一設計一些標準型號,並在樣本建造中完成所有的施工詳圖,並實現零部件標準化,結構模塊化。

船廠不再負責全部的製造環節,而是以組裝為主,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是可互換的標準零部件,鑄件也採取預制件。這些零部件在各工廠內統一以流水線生產,然後運輸到各船臺進行組裝。

這個生產模式,起源於另一時空二戰時期美國的“自由輪”。

在那個時代,習慣於流水線作業模式的美國人把大工業流水線利用到了極致。與德國式的作坊配套和手工製作不同,與蘇聯式的從螺絲釘到機器一條龍廠內完成也不同,美式工業的根基就是零部件可互換十泰勒制十福特製作業,以大分工,大流水,大配套的模式,不但促進了產品質量和工藝改進,還大大提高了大批量生產的速度。

美國的自由輪就是這榫思路的傑出結晶:xing能並不出眾,但由於全部標準化,其建造時間從早期的230天,一路下降到了只需要45天。最快紀錄,從鋪設龍骨到下水甚至只有15天30分鐘。到了戰爭中後期,美國每天就有三艘自由輪下水。這樣恐怖的造船速度,讓德國的“狼群”日本人的潛艇伏擊,神風,統統成了浮雲。

限於工業底子,工藝的成熟度,尤其是焊接技術遠遠不過關,中國還做不到如此恐怖的速度。但被稱為“標準輪”的新型散貨船以八千二百噸的標準排水量,在這一年實現了最快一百二十天下水的速度,這yijing足以震撼整個中國造船業。

這個生產模式,也被嘗試運用在軍艦尤其是輕型軍艦上。

中國的春雨級驅逐艦,戰刀級輕巡洋艦yijing被證明是非常優秀和可靠的武器。在根據海戰的資料進行修改,尤其是參考標準輪的建造思路重新設計方案之後,新型的“雲”級驅逐艦“劍”級輕巡洋艦開始在海軍工廠生產第一批樣本艦。,

但在重型戰艦方面,標準輪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顯然不太合適。

畢竟這個時代戰艦更新太快,即使鄭宇對本國的設計理念有絕對信心,也不可能開流水線去生產戰列艦這樣很快過時的奢侈品。

目前,中國海軍部造艦廳yijing設計了六種幹散貨遠洋運輸船型,四種近海幹散貨船型,四種河道船型,並全部完成了樣本艦建造和施工詳圖累積。

這些船隻的可互換零部件由不同的生產商競標,基本都採取了流水線化標準作業。由於規格統一,生產量大,流水線作業,佔用船臺的時間大大減少,單船造價直線下降。

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好處,就是明裡降低了對造船業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

東西方的造船業,基本上還在演習師傅一學徒體制來培養造船技術工人。由於造船的聊接和焊接技術複雜,要求高,培養一個合格的技術工人往往需要五年以上,甚至要十年以上才可以開始帶學徒。在日本,由於造船業的勞動強度高,工作過於辛萋,師傅一學徒體制下學徒又承受了太大的壓力,最終導致中途退出的比例非常高。

在中國,之前也仿照英國體制,高小畢業生有志進入船廠的,從十二歲就開始進廠,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跟師傅學手藝。為了防止中途退出,鉅額投資打水漂,中國方面採取了長期合同制,又提供了各種娛樂活動,休假制度,獎勵制度對造船技術工人也提供了更多勞動保障,給與高額薪酬,終於積累起了一支成規模的造船隊伍。

不過,造船規模的迅速擴張,即使以“規模化”為主基調的中國造船工人培育體系也有些力所不逮。一方面是國家的海軍訂單和德國的訂單擠佔了大量造船資源一邊是國有和民營船運公司潮水一般的商船訂單,中國各船廠都開始動了挖人的腦筋。眼看著全行業要陷入一場ji烈的人才爭奪戰最終兩敗俱傷,當時還未裁撤的大本營不得不緊急翰旋,利用戰時管制體制重新調配了資源,並從海外加速人力引入,包括從日本吸收一批造船骨幹加入中國造船企業,並充分利用日本的造船業產能。

不過,流水線式造船法的深入實踐,卻讓整個造船業看到了新的xiwang。由於大規模的分解和分工協作,對很多工序的要求大大降低。

由於船型統一又充分進行了專業化分工,工人勞動的重複xing大大提升,專業化程度提高,而培養成材的難度也呈幾何級數降低。

透過採用與流水線分解類似的連續拍照技術,專業研究所對關鍵工序的工人動作進行捕捉科學分解,各工序的技術工藝也獲得了技術規範,由船廠的技術培訓班加以改良推廣。儘管人員的培養依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這條路徑yijing清晰,並且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在1906年初,藉助戰爭期間於美國,英國,法固和北歐國家,利用經濟危機的低mi狀態低價入手大批商船,也包括透過中間商購買了巴統港的大批油船後再加上自造,以及從日俄方面繳獲的商船,中華帝國的商船噸位yijing膨脹到了四百六十萬噸,其中有四百零五萬噸的蒸汽輪船。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隨著戰後建設大潮開始,再加上與列強修訂商約帶來了進出口貿易的ji增,這些龐大的運力迅速填補了需求缺口。

在歐美,飽經經濟危機和貿易戰的折磨,長期陷入失業和半失業窘迫的歐美海員在東方找到了新工作,並且很快喜歡上了東方港口“大和旅館”的“日本料理”愛上了豐富多彩的中華美食。退伍的中國海員退出日本海軍之後又未能加入或不願加入中國海軍的日本海員,中日各大航海學校畢業的學員,潮水一般地湧入急速擴張的中國商船隊。

快速延伸的鐵路線,飛速發展的工商業和建築業,在增加了陸上物流運輸的同時也對內河航運和近海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這樣一個土地廣袤的國家,資源和人口分佈極端不平衡,也導致內部工商業的發展必然需要大物流和大運輸。,

北方的煤婁,從大同和京畿河北順著鐵路運輸到主要的煤炭港口秦皇島,在那裡裝船運往南方沿海地區和朝鮮南部乃至海參崴。北方的小麥,麵粉,玉米,棉huā和棉紗則從北方的各個港口登船南運,甚至運輸到東南亞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南方的稻米,生橡膠,藥材,各sè商品,燃料,布料,除了裝火車運輸,也透過長江和各條支流船運到內地,或者利用近海航線北上。

由於經濟發展yijing徹底打破了自然經濟的藩籬,而中華帝國早期經濟發展鮮明的政府引導,尤其是戰時管制,又對各地經濟按照天然稟賦進行了基於比較優勢理論的分配,以形成產業叢集的集聚效應,飛速的經濟發展伴隨著越來越專業化的地域分工,對物流的要求簡直是翻著跟頭往上加。

儘管中國鋪設鐵路的速度yijing被稱為“神奇”對內河的疏浚,碼頭規劃和建設,近海碼頭的整備一刻未停,但在空前龐大且快速攀升的物流要求面前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由於內部物流的侷限,大批物資不得不尋求出口,也進一步刺ji了深水碼頭和港口物流的建設。再加上進口需求的ji增,直接引爆了整個造船產業的起飛。

從北到南,招標之後剛剛修繕的股份制民營海參崴船廠,旅順海軍造船廠皇家北方造船集團大連造船廠…葫蘆島海軍船廠,國有天當津造船廠,

民營的煙臺金平造船廠,皇家北方造船集團青島船廠,皇家華東造船集團吳淞船廠,吳淞海軍船廠,金寧集團上海船廠,皇家華東造船集團基隆船廠,板橋集團高雄船廠,金寧集團福建馬尾船廠,板橋集團廈門船廠,廣州黃埔海軍船廠,安南海防海軍船廠,皇家南方造船集團廣州船廠,湛江海軍船廠……到處都是一派火熱景象。無數的船臺上鋪設開了一排排的龍骨,舾裝現場更是一派繁忙。大批的標準化預制件,可互換零部件沿鐵路運輸到船臺,由巨大的龍門吊或其他裝載機進行安裝,隨後無數的工人馬上各就各位,熟練已極地進行柳接操作。

這一番景象,讓前來考察商務的美國紐約船廠代表團也深為震撼。

儘管紐約船廠也開始施行了預制件造船法(史實),但相比中國所做的系統化,分工的徹底,流水線分解的規模,即使是一向自詡西半球造船領袖的美國造船業精英也歎為觀止。

中國的造船業僱傭人數,在1906年初的時候還只有四十萬人左右,但到了年底,yijing快速膨脹到了七十八萬人(含學徒工)。眾多大學也開設了船舶設計和製造專業,各大造船集團的專業學校也開始了大擴建和大擴招。

由帝國政府組織的外聘招募團在歐美造船業發達地區展開了宣傳,在優厚的待遇之下,很多歐美造船業的高級技師,熟練技工也紛紛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任教或者直接上線工作,帶來了海外造船業的很多最新動態和技術進步成果。

另一方面,快速擴張的中國造船業也引起了英美的注意。美國造船業眼看人才流失的危險變成現實,不得不大規模地給骨幹人員加薪,升職,同時也開始著手對中國造船企業進行反挖角。

兩邊的薪酬競賽逐步升級,最終兩固的造船企業也有些心驚,不得不由兩國政府透過外交途徑達成協議:停止一切高薪挖人的行為,總算把這場“人力戰爭”告一段落。

作為shijie第一大造船大國和強國,英固方面的態度相對從容。但眼看中國的造船能力如同吹了氣泡一樣飛速膨脹,尤其是中美兩國從軍艦到商船建造都展開了一場低調卻ji烈的競賽,英國人也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現實的問題:英國的海權。

繼中國的國防大綱震撼了整個英國朝野之後,美國人的海軍法案讓整個英國皇家海軍再次失語。似乎這一年註定是英國海軍難以安寢的動亂歲月,不甘寂寞的德皇威廉二世也丟擲了龐大無比的1906年《造艦法案》,制訂了“十八艘新型戰艦,三十六艘新型巡洋艦,七十二艘新型驅逐艦”的六年造船計劃(當然,這是包括了在中國訂購的戰艦)。原本因為俄國和日本的軍艦訂單飛速膨脹起來的德國造船業,在這個恐怖的規劃…之下立刻如同打了雞血,德意志帝國的紅白黑三sè旗幟之下,德國各船廠開始了二十四小時三班倒的連軸運轉,天量的馬克砸到船臺和機械製造廠,流水一般的造船機械迅速武裝起一個個新建的船臺和舾裝碼頭。,

“為德意志爭取陽光下的生存空間”這句口號成為了德國造船業的信條。每一個身處其間的德國造船工人都驕傲地認為,自己“正在為德意志民族恢復其光榮”作出貢獻,而shengli必將屬於“蒼穹下的至尊”和“羅馬人的繼承者”。

面對三面夾擊的窘螳,英國政界和造船界不得不開始了緊急磋商。

按照英國海軍觀察員和海軍情報當局提供的情報,中國yijing服役的廣州級改型戰列艦,總體xing能可能還在英國剛剛下水舾裝的無畏號之上,甚至超過了正在船臺上鋪設龍骨的柏勒羅中級。而目前正在舳裝的長沙級戰列艦“顯然yijing遠遠超過了目前英國一切計劃中的戰艦”。

驕傲的英國人立刻決定“儘快設計和開工建造一批無論是火力還是噸位都遠遠超過中國人的新型戰艦、”“奪回海軍戰列艦的王冠”。

英國天才的戰列艦設計師戴恩科特,義大利裔設計師,曾經設計“薩摩級”的庫迪奇尼等天才設計師拿出了多個方案,最終入選的是庫迪奇尼提供的ba-1302號設計方案:兩萬九千噸的排水量,四座三聯裝背負式主炮塔全中軸線安裝,採取蒸汽輪機,四周驅動,最大速度二十三節,舷側主裝甲帶最厚部位十三英寸。

英國皇家海軍對這艘戰艦“欣喜若狂”立刻下達了兩艘訂單,要求維克斯船廠和阿姆斯塔朗船廠開始施工“務必在一九0九年國王陛下的生日之前拿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