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地四十章 東帝國與西帝國(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地四十章 東帝國與西帝國(二)

“德意志,已經為此進行了準備。”在這一刻,威廉皇太子的身軀越發挺直如劍,“當齊格弗裡德的號角(《尼伯龍根之歌》)響起,德意志人將毫不猶豫地舉起他們的劍與十字架,把德意志的公正帶給西方世界。”

鄭宇對著威廉皇太子讚許地點了點頭:“殿下,您的果斷讓人欽佩。德意志帝國,在令曾祖父和令尊之後,看來又將收穫一位意志如鋼的偉大皇帝……”

威廉皇太子謙遜地一笑。

“是的,德意志人是枕著長矛睡覺的民族,戰爭不是他們的選擇,而是他們的本能。任何一個偉大民族,都需要這種戰鬥的精神。”鄭宇感慨地說道,“德意志人是奧丁的子孫……殿下,您怎麼看中國人?”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偉大而文明的民族。”威廉皇太子不假思索地說道,“他們勤勞而有智慧,為人類文明貢獻了很多偉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在馬克波羅遊記中,中國人熱情好客,溫和善良。而以我現在看來,中國人民更不乏勇敢。”

“我們中國人,也是戰神的子孫。”鄭宇的話一出口,威廉皇太子也是微微一愣,“在我們的傳說中,兩位先祖天帝炎帝和黃帝爭雄,黃帝戰勝,打敗了炎帝的戰將戰神刑天,繼而又打敗了另一位戰神蚩尤,開創了華夏的根基。中華先民的歷史,就是不斷征伐的歷史。我中華生於戰爭,壯大於戰爭,於戰爭中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不斷前行。”

威廉皇太子心裡有些疑惑,卻並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與鄭宇對壘,只是隨口附和。

鄭宇自然聽得出對方話語中的不近不實:“殿下是否覺得中國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似乎與尚武兩字難以聯絡到一起?”

威廉皇太子微微一窘,片刻之後坦率地點了點頭:“是有一點。”

“這也是歷史的遺憾了……我國古書中描寫,我先民戰士,在箭發如雨的戰場上,扔掉頭盔,胳膊下夾著俘虜、身上掛著人頭追殺逃跑的對手。他們橫掃八荒六合,對一切敢於抵抗的敵人一律屠滅。強悍的匈奴人幾次被趕走,最終遷移到了西方;突厥王庭被消滅,殘部流落河中,又到了小亞細亞,成為今天之土耳其奧斯曼。以尚武善戰而言,我中華先祖,實乃世間第一等勇武善戰之民族。”

鄭宇嘆了口氣:“可中國強大的時間太久了,周邊大部分時間裡都缺乏真正足以威脅到中國的敵對國家。這樣的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和平之下也會走向文弱,習慣享受,厭倦征伐。為了利於統治,專制君主們用各種各樣閹割後的文化產品來毒害知識分子,愚弄人民,把勇武善戰的獅子變成了愚昧懦弱的綿羊,以任由權力者驅使和奴役。久而久之,民族內部鴻溝巨大,尚武精神蕩然無存。”

“以史鑑今,中華文明要長保活力,必須時刻保持尚武精神。而戰爭的準備,以及戰爭本身,正是保持民族精神活力與凝聚力,避免民族在墮落中分崩離析,自我閹割的有效手段。”

鄭宇盯著威廉皇太子,一字一板地說道:“請殿下和威廉二世皇帝陛下不必懷疑中華帝國的意志。戰爭,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避之不及的禍患,而是正常不過的生活本身。中國人雖然不會濫用武力,卻從來不懼怕戰爭,甚至歡迎某種戰爭,某種能夠為中華帶來利益的戰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威廉皇太子的臉上明顯地掠過一絲興奮。

鄭宇心下篤定。

他知道之前德皇下了這麼大的價碼,目的就是要把中國拉上德國的戰車,成為德國向英法恫嚇要挾的籌碼。而一旦英法拒絕,德國很可能就會拉著中國,帶上那一票小弟對著英法開戰。利用中國打擊英國在遠東的殖民體系,並牽制美國的力量,便於德國在歐洲大殺四方,正是德皇的小算盤。至於將來德國在獲得了必要補償之後是不是單方面媾和,甚至犧牲中國的一部分利益,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鄭宇心中也有自己的計劃。

在這個社會大轉型,經濟大轉型,文化大轉型,世界格局大轉換的關鍵時期,抓住機遇走到了現在這一步,鄭宇知道其中有前代穿越者厚積薄發的因素,有他本人的因素,也不乏機緣巧合的原因。

他清楚,以中國目前的狀況,即使在十年後如期完成了經濟建設的目標,也仍然不適宜投入一場面對英法美這些西方強國的決定性大戰。他已經大大改善了國家的地緣態勢,新入手了大量領土,而國家內部的民族問題,社會分化,民主化程序,教育問題,道德規範,法治建設等等問題都迫切需要解決,而且是需要長期和紮實的努力。

現在的中國不需要再次賭博,也不適合賭博。

時間站在鄭宇的一邊,站在中國的一邊。這個國家還年輕,鄭宇也還年輕。他們都有的是時間,一步步把該做的工作做紮實,把基礎打得更加牢固。

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抓住甚至促成一切關鍵機遇,而不能盲目地綁上歐洲強國的戰車,把自己的命運交到別人的手上。在鄭宇設計的藍圖中,未來的世界歷史中只能有一個真正的主角:中國。

與德國的合作,他想要的是把德國納入中國的軌道,儘量利用好這個野心勃勃,不滿現實的歐陸強國。所以他要向德國傳達一些對方所希望看到的資訊,促使對方堅定某些判斷,而在真正關鍵的問題上,他從沒想過真的讓出主動權。

“殿下,我想我已經瞭解了德意志的決心。”鄭宇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也請德意志無須懷疑中國的意志。這兩個民族分別位於歐洲的中心和亞洲的中心,肩負著東西方兩個世界的領導責任,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秩序,我們需要攜起手來。”

威廉皇太子在馬上深深一鞠躬,再起身,臉上滿是堅毅:“陛下,您的邀約,是鄙人乃至整個德意志的榮幸。以上帝的名義,德意志願意用鮮血捍衛中德兩國的友誼。”

“這也是敝國的意思。”鄭宇欣慰地點了點頭,“殿下,我想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達成了一致,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事情……現在,讓我們回到更加具體和現實的問題上來。”

鄭宇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作為德意志的朋友,我必須首先瞭解一下,對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德意志方面到底作何準備?你們想要如何從事這樣一場戰爭,並確保戰爭的勝利?”

“一旦發生可怕的戰爭,那就會是英法與德意志,以及奧匈帝國,當然還有貴國,奧斯曼和其他盟國之間決定民族國家存亡的大戰。”威廉皇太子肅然說道,“這場戰爭中,德意志將不再有任何的保留,而是將以全部的威力,以最大的殘酷消滅英法的陸上力量,摧毀他們的戰爭潛力,並封鎖英吉利海峽,徹底孤立英國本土,迫使英國人投降。而英國在遠東的一切利益,自然要歸屬偉大的中華帝國。”

“殿下,我並不懷疑德意志的決心,而是希望瞭解你們具體準備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這場戰爭。”鄭宇看威廉皇太子有些迷糊,進一步解釋道,“比如,你們準備如何動員自己的力量?又準備如何發揮威力?”

威廉皇太子點了點頭:“德意志一向採取徵兵制,開戰一週內,德意志可以動員一百五十萬兵員,開戰一個月內,可以動員四百五十萬兵員。”

鄭宇輕輕搖了搖頭。

“殿下,看起來,您對戰爭的認識依然停留在國家武裝力量的對抗上。”鄭宇把目光轉向了遠方的天際,聲音平靜,“您知道這一次戰爭,我們能夠取勝的真正根源嗎?”。

威廉皇太子試探地問道:“因為摩托化部隊,飛艇,新式戰艦……”

“這些都很重要,卻並不是勝利的根源。”鄭宇笑了笑,“我們能夠取勝,靠的是我們打了一場不一樣的戰爭:總體戰。”…,

威廉皇太子微微一愣:“總體戰?”

“是的,總體戰。把國家全部精神和物質的力量統合併挖掘到極致,以全民族的一切資源從事戰爭的策略。”鄭宇的話一出口,威廉皇太子的臉上就露出了難以置信的震撼,“總體戰,使戰爭的偉力紮根於全體國民,他以民族生存為唯一的,至高的目標,以軍人為最直接的工具,把整個國家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完全地團結在一起,用整個民族而非某些階層和集團的力量從事一場宿命的民族決戰,從而達成擴充套件生存空間的目標,使民族的生存環境獲得極大的,甚至是徹底的改善。”

“這就是我們以區區一國之力橫掃俄國,日本,暹羅,進而進取西伯利亞和中亞,取得輝煌無比之勝利的根本原因。”鄭宇深吸一口氣,“在這樣的民族決戰之中,任何一方都沒有退路,不是我們踩著敵人的屍體過去,就是敵人踩著我們的屍體過去”

威廉皇太子的身子微微一震,顯然震撼於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語。

“總體戰,要以國家強力機構把國民經濟統一管理起來,透過統一規劃,把全部資源調動起來為戰爭服務。無論是機器設備的分配,原材料配給,勞動力分配,生活資料分配,都要得到科學的規劃。”鄭宇說道,“在文化領域,務必對國民進行最為全面和徹底的再教育,使民眾瞭解到戰爭的偉大意義,瞭解到國家和民族在從事什麼樣的事業,把他們的熱情徹底地調動起來。無論是成年男子,婦孺老弱,都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為國戰貢獻力量。”

“只有這樣,才能把深藏於國民之中的偉力充分地挖掘出來,以全民族的威力透過軍隊這一暴力機器施加於敵人的頭上,徹底摧垮一切抵抗,取得最後的勝利。”鄭宇說道,“這樣一場總體戰,註定不再是一場速戰速決,透過一場會戰締結一個有利合約的爭霸戰,也不是一場打打停停的對峙戰,而是以消滅敵人的全部軍隊,瓦解敵人的政權,乃至支配其領土和人民為目的的民族生死存亡之戰。無論勝敗,國民都要付出很多很多,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沒有人可以充當逃兵,而一旦失敗,被徹底動員起來的國民也可能把憤怒和失望轉化為某種**,導致政府的垮臺。”

“總體戰是一柄雙刃劍,要麼殺死敵人,要麼殺死自己。”鄭宇死死地盯著威廉皇太子,語氣無比凝重,“中國,以鋼鐵的意志堅持了他的總體戰,並且取得了勝利。那麼德意志呢?它有展開一場總體戰,與英法,甚至可能還要加上俄國乃至美國拼到你死我活的決心嗎?”。

威廉皇太子在這一刻也失去了之前的鎮定從容,臉上的表情急劇變幻。

這一切,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個極大的衝擊。

這個時代的德國,對新時代工業化國家之間的戰爭是缺乏深刻理解的。在毛奇思想籠罩下的德國總參謀部,以史裡芬為代表,始終把普法戰爭式的速決戰爭奉為圭臬,打一場“色當式”的會戰以締結有利和約。

德國軍隊,自普法戰爭之後,隨著德國國內階級矛盾逐漸壓倒民族矛盾,首先成為了維持國內穩定的工具。早在1877年,後來成為參謀總長的瓦德西就曾要求強行推翻憲法,以防止非貴族成分愈加增長的力量。只是由於時任德皇的威廉一世始終沒有發出命令,德國軍部才沒有採取行動。

一八九o年,德國左翼的社會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得多數,軍方將此作為戰鬥的號角。當年三月二十日,陸軍大臣杜菲爾諾伊下達命令,要求陸軍準備就緒,一旦社會民主黨發動動亂,立即粉碎其組織。這一命令持續至今,並獲得了威廉二世的全力支持。一八九o年十月,威廉二世簽發內閣命令,授予柏林軍管司令在自認為適當的時機動用近衛團和第三軍團,以打擊“內部敵人”。一年後,威廉二世在主持近衛團新兵效忠宣誓的時候提醒“你們必須準備好槍殺自己的親戚和兄弟”。一八九九年,帝國敕令宣佈,地方軍事指揮官可“自行挑選適當的時刻”取代文職當局,武力鎮壓平民。…,

皇帝和軍部的聯合努力之下,德國陸軍成為一支“刺刀首先對內”的軍隊。一八九二年,威廉二世宣佈“寧願要一支小規模的嚴守紀律和可靠的軍隊,而不做憲法上的讓步”。七年後,普魯士陸軍部宣佈將加強各近衛營的力量,“準備應對鑑於柏林的巨大人口而可能發生的任何不測事件“。陸軍大臣艾內姆在一九o四年對國會承認,他喜歡”效忠君主、篤信宗教的士兵,而非任何社會民主黨人“。他還告誡總參謀長史裡芬切勿擴大軍隊規模,因為“這勢必導致民主派和其他分子混入軍隊”。

在另一時空的一九o五年十二月,在史裡芬制定對法作戰計劃的時候,威廉二世告誡宰相馮?比洛:帝國“不敢派哪怕是一兵一卒離開德國國土”,因為如此會在“愈加增長的赤色威脅”面前危及其公民的安全和財產。在一九o六年新年文書中,威廉二世宣佈“首先撂倒社會主義者,砍他們的頭,使之無法為害—必要的時候就靠大屠殺,然後在我們的國境之外打仗,不要反過來做,不要操之過急。”

德意志專制政體儘管披上了議會政治和憲法體制的外衣,但卻始終對底層民眾抱有最大的警惕,也因此把軍隊視為“最後保險栓”,而對依靠全面發動民眾來爭取對外戰爭的勝利猶豫不決,故而把勝利一廂情願地寄託在恫嚇和早期速勝之上。

威廉皇太子歷經德國經典軍事教育的薰陶,對這種“內閣戰爭”的思路也曾經深信不疑。而來到中國之後耳聞目睹的一切,卻正在顛覆他對戰爭和國防的理解。

“殿下,您認為,未來在歐洲爆發的戰爭,將是一場速戰速決的戰鬥,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威廉皇太子看著這位比自己還小了六七歲的東方皇帝,思索片刻之後認真地說道:“如果沒有貴國的加入,沒有摩托化突擊的加入,這場戰爭如果不能在兩個月內達成目標,就勢必變成持久戰,沒有人能預料到戰爭將持續多久。”

“至於現在,德意志有絕對的把握可以在三個月之內結束戰爭。”威廉皇太子堅定地說道,“鐵十字軍旗,必將再次飄揚在香榭麗舍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