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世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八章 奧運風(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八章 奧運風(下)

第一百零八章奧運風(下)

游泳比賽,儘管面臨著中國海軍現役專業游泳運動員發起的強有力的挑戰,英國選手亨?泰勒還是獲得了400米,150米自由泳金牌,而100米自由泳金牌則被美國的查?丹尼爾斯獲得。

不過,儘管由於先天肌肉群和運動神經的緣故,中國選手難以在自由泳專案上與歐美白人抗衡,卻在蛙泳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亞洲人腿部先天的側蹬優勢,支援了他們將競爭對手遠遠甩在後面。

在射擊賽場上,各國的神槍手很多出身軍隊,美國的業餘射手兼職業藝術家沃?懷南斯在“跑鹿”雙發射擊中獲得冠軍,而六十歲高齡的瑞典人奧斯卡?斯瓦恩在“跑鹿”單發射擊上力壓群雄獲取金牌更是讓所有觀眾為之歎服。

-----------------

散手賽場。

座無虛席。

儘管歐美人普遍人高馬大,肌肉發達,卻並不妨礙中國觀眾對自己的選手寄予信心。

在他們心中,老祖宗傳下來的拳法,掌法,內家拳,以柔克剛,點穴……就算受規則所限使不出來大部分,但只要拿出一點來,洋人就得出洋相。

但真正代表中國方面出戰的拳手們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他們已經領略了外國拳腳的可怕。

早在一年多以前,主要由軍隊選拔出來,並接受了嚴格格鬥訓練的軍事運動員們就與只接受了簡單規則訓練的“武林人士”進行了多次散手對抗,結果“武林人士”慘敗。

雖然眾多成名已久的武術大師並沒有上場,但代表他們參賽的也都是年當少壯,學有所成的弟子。

這些大師們很清楚,雖然自己武學根底深厚,但論起實際肉搏,這些弟子未必遜色於自己—終究是“拳怕少壯”。更關鍵的,由於要戴拳套,還限制了各種技法和部位,自己的“絕活”,“重手”,絕大部分都無法使用。

對抗的結果讓代表隊和武林大師們都充滿了信心。

緊接著他們就遭遇了迎頭痛擊。

在和朝鮮以跆拳道為主,日本和琉球以“唐手”為主的代表隊比賽之時,中國方面都佔據了上風,甚至隨著套路越來越熟悉,優勢也在擴大。

但當與暹羅代表隊比賽之時,中國隊員幾乎全面落敗。

這個時代的暹羅,流行的正是後世所謂“古泰拳”,也就是最野蠻,最實用,訓練最嚴酷的殺傷性拳法。泰拳手的訓練嚴酷無比,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先傷己,再傷人,而習慣以藥物輔助訓練,逐漸失去了很多神經感覺,肌肉如鐵的暹羅拳手,面對中國人的打擊,也有著驚人的抗力。

儘管作出了很多限制性規則,但暹羅人凌厲兇猛的打擊,兇殘的力量和超凡的抗擊打能力,都讓中國方面苦不堪言。

比賽之後,中國方面緊急閉門總結,最後決定“與暹羅方面合作,全面改善技法,改革訓練方法,提高訓練強度”。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國術研究所”也聚集了大批國術專家,開誠佈公地討論如何改進散手技法,從各家武術流派中去蕪存菁,提取最為簡單實用和殺傷力強悍的技法,以及特殊的訓練方法,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散手體系。

到了現在,中國方面與暹羅的對抗,在同等量級的水平上總算可以打到有聲有色,甚至在很多場次上可以佔據上風。…,

但暹羅已經如此,這些人高馬大如同野獸的西洋人呢?

不過,到了比賽場上,這種擔心逐漸煙消雲散。

這個時代的歐美,還沒有後世空手道柔道等傳入之後發展起來的各式各樣的自由搏擊技法和比賽,搏擊比賽還是拳擊。面對可以利用拳腳膝肘甚至頭肩的中國散手,臨時演練的歐美拳手顯然很難適應。面對中國方面的組合技法,神出鬼沒的摔法,近戰中借鑑泰拳發展起來的肘擊和膝蓋攻擊,西洋拳手遠攻打不到,近戰又吃虧,而這些明顯也是經過大運動量和科學飲食訓練和抗擊打訓練,身體強健的中國人,在同樣量級之下,身體素質本身也並不遜色於白人太多。

一些猝不及防的歐美拳手甚至在對方詭異的組合打擊之下被直接“ko”。

最後的決賽,基本變成了中國和暹羅的對抗,或者是兩國內部的對抗。

最終結果中國略佔上風:五個級別中獲得三項冠軍,暹羅獲得兩項。

儘管如此,這也是暹羅小國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榮耀。訊息傳來之後,曼谷沸騰。

在中國方面,激烈的對抗和精彩的勝利,隨後將競技性散手熱潮推向全國。原本以“強身健體”等為目的的武術,開始分出了一個講求競技實戰,以簡單高效為原則的流派。

這些散手參與者拋棄了傳統武術中華而不實的表演性套路,追求更加實用的技法,採取科學的訓練和飲食,並逐漸發展出了各種不同的技法和流派,衍生出了地方性和全國性的比賽制度,也具備了越來越多的商業價值。業餘性質的演練和競技在十幾年後變成了俱樂部制的聯賽,也出現了職業俱樂部和職業拳手,乃至更加複雜的拳手排名體制。

後來,在東亞出現了第一個國際性的常設搏擊大賽:世界自由搏擊大賽,並逐漸被公認為世界上水平最高,比賽最激烈的搏擊賽事。

這是後話。

----------

這一次的奧運會,按照中國的建議增加了一項新的綜合性比賽,而且從一開始就激起了全世界體育愛好者的狂熱:鐵人三項。

這一比賽,正如中國方面的提法,是“全新的,年輕的和充滿活力的”,同時也是“艱苦的,苛刻的和筋疲力盡”的。

對於渴望挑戰自我的歐美白人精英們來說,這一比賽註定有著無限魅力。

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奧地利……各國精英薈萃,摩拳擦掌準備“摘下奧運獎牌中的獎牌”,成為“世界第一鐵人”。

仿效後世的規定,這一次的鐵人三項包括了游泳一點五公里,腳踏車四十公裡和跑步十公里。比賽安排在了風景如畫的北戴河,眾多觀眾乘坐火車前往觀戰。

比賽異常激烈。

在游泳專案上,歐美選手依然有著明確的優勢。美國的年輕軍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和英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愛德華茲一馬當先。

但到了腳踏車比賽上,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卻是那些造型流暢簡潔,速度感極強的賽車-清一色的中國製造。

作為世界腳踏車使用最為廣泛的大國,中國在腳踏車開發製造領域的領先優勢維持了整整二十五年,並且依然看不到有任何衰落的跡象。在北京奧組委創造性地將“體育比賽器材標準化”引入奧運會之後,鐵人三項賽的專用腳踏車,即所謂“鐵人車”也成為了各大腳踏車公司角力的舞臺。…,

各國代表團也第一次享受到了贊助商免費提供體育器材的福利,並且從未擔心中國方面會在這些比賽器材上動手腳-任何一個體育用品公司如果敢於這麼做,在全世界面前自掘墳墓。

就這樣,清一色的中國產腳踏車在公路之上狂飆而過,成為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領先的第一集團,佔據絕對優勢的依然是中國選手-主要由來自海軍陸戰隊的現役軍人組成。

不過,這個時候,來自芬蘭的鐵人科勒麥赫寧顯示出了超群實力。儘管這位運動員剛剛參加了五千米長跑並獲得金牌,但這位另一時空的1912年奧運會上連獲5000米,10000米和越野賽三項冠軍的芬蘭鐵人,毫無疑問在耐力方面有著超人的天賦。

新獨立的芬蘭民族意識高漲,十九歲的芬蘭鐵人在如此激情的感召下,發揮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實力,逐漸趕上了中國軍團。

最後的萬米長跑,儘管中國的參賽隊員全部是海軍陸戰隊精挑細選出來的優勝者,經受了嚴酷的訓練和死亡的磨練,為了這次比賽也進行了堪稱殘酷的集訓,但後來被稱為“波羅的海怪獸”的科勒麥赫寧依然如同永不停歇的機器一般奮勇向前。

中國方面,按照軍方的一貫作風,早已在賽前廣泛收集了主要競爭對手的情報,對這位波羅的海怪獸給與了重點關注,也制訂了相關預案。但這位怪獸的臨場表現,依然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中國方面也不得不使出殺手鐧-輪換領跑戰術,以節約體力。

中國方面真正的殺手鐧,是隊內實力最強的李戰敖。

李戰敖出身於軍人世家,從小就被施以嚴格的家庭教育,從九歲開始就不得不在早晚兼職送報賺取零用錢,外加補貼家用。到了十二歲,李戰敖換上了新裝備-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的一輛腳踏車,以便承接更多的任務。

進入軍校之後,李戰敖很快就進入了軍方的體育運動隊,成為一位半專職的軍事運動員。為了這一次的奧運會,他和隊友們經受了長達九個月的專門集訓。

一直以來,他都是信心十足。

直到那一個人,那一種感覺的出現。

壓迫感。

如影隨形。

李戰敖早已不是120的狀態,而是150。

他確信,這一刻他不僅僅是自己,他代表了陸戰隊,代表了中國海軍,代表了這個國家和民族。

他不能接受失敗。

在這最後的萬米跑之中,他已經完全是在狂奔,如同一道閃電般劃過賽道。

如影隨形。

那一個身影就如同永動機一般,以令人絕望的穩定,如影隨形。

最終,中國海軍陸戰隊的李戰敖與科勒麥赫寧幾乎一同跑過終點線。

到底誰是冠軍?

全場寂然。

“經裁判組裁定,冠軍是……芬蘭選手科勒麥赫寧!”

巨大的嘆息。

李戰敖的身子劇烈地顫抖了一下,緩緩坐倒,雙手抱住了頭,淚水刷地流了出來。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拔,殘酷的訓練,一心希望在賽場上為國家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國民對自己寄予厚望……

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戰爭中的失敗者。

失敗者!

正沉浸在痛苦和悔恨之中的李戰敖,感到一雙手撫在自己的肩頭,抬頭一看,卻是那個年輕而強壯的芬蘭對手。

“你是好樣的,“科勒麥赫寧用結結巴巴的英語說道,”中國人,芬蘭的朋友。我們,是朋友。”…,

李戰敖看著這位頑強的對手,許久之後終於坦然地笑了起來,兩個人起身,緊緊擁抱,一起對著觀眾揮舞手臂。

體育競賽,是戰爭,但失敗者失去的只是一次機會。

四年之後,我們賽場見!

全場掌聲雷動。

這就是體育精神-。

在這一場鏖戰中,還有一位失敗者引起了歡呼。

一位二十三歲的美國陸軍軍官,第九個到達終點,最後一段路程幾乎是爬過來的: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又頑強地手腳並用。

抵達終點之後,這位頑強的青年只來得及說一句“我勝利了”,隨即直接暈倒被送往醫院搶救。

他的名字叫做喬治?史密斯?巴頓,為了證明自己的“武士精神”,請假自費參賽。

看臺上的美國陸軍駐中國武官潘興上校,在第二天看望了這位令他很感興趣的青年軍官,而更加令人震撼的,是中國皇帝鄭宇聽說了這一事蹟之後,在奧運會後親自召見了巴頓,相談甚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讓巴頓在美國聲名鵲起。

當然,這也是後話。

--------------

日本國代表隊也並非全無收穫。

繼已經身為移民,並正在申請入籍的井上成美海軍少尉跟隨中國海軍艦隊代表隊獲得賽艇集體金牌之後,日本棒球隊力克群雄,獲得了棒球比賽的冠軍。

這支球隊的全體成員登上了《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新日本》等報刊雜誌的頭版頭條,成為日本的國民英雄。

在國戰中敗北,逐漸淪為附庸的日本,很難得地揚眉吐氣了一次。

但面對中國方面的壓倒優勢,日本人依然堅定地把自己定位到了“東亞成員”。

中國的榮耀,就是東亞的榮耀,也是日本的榮耀。

日本人如是說。

------------------

朝鮮方面一直申請的跆拳道,由於只有朝鮮人自己會,只被允許作為表演專案。

琉球和日本方面申報的“唐手”也是如此。

最後日本和朝鮮聯袂申請,特地增加了一個專案:對抗表演,跆拳道對唐手。

但看著兩國的代表選手打得你死我活,被裁判拉開還要試圖再補兩拳三腳的模樣,實在沒有人會相信這只是“表演”。

------------------

拳擊賽場上,從世界第一體育強國直線跌落的英國終於找回了面子。

各個量級的賽場上,發了狠的英國拳手,依託自己作為近代拳擊發源地,以及第一個制定出現代拳擊比賽規則,拳擊運動高度普及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水平,不但打得技法相對生疏的中國和暹羅拳手甘拜下風,人高馬大的日耳曼人,營養良好的美國人也只能退避三舍。

五個量級,英國人獨攬全部金牌。

正如《泰晤士報》中國首席記者莫里循所說,“看來如果按照英格蘭的規則,紳士們還是可以獲取勝利的”。

-----------

馬術比賽,依然毫無懸念地屬於英法騎手的天下。

近代馬術運動起源於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的英國,並且隨著博彩業的介入,在英國發展成為了一項產業,甚至獲得了英國王室的公開支援。從19世紀後半葉開始,賽馬運動向科學方向發展,乃至出現了《英國賽馬年鑑》這樣劃時代的專業刊物,直接對知名賽馬,馬場,騎手等進行集中測評。

儘管中國方面在二十年前,透過與英國方面聯合,成立了中國馬術協會,並以此刺激騎兵發展,但專業馬術方面,受限於馬種,技術等多種因素,中國方面依然難以望英國項背。…,

英國紳士包攬了盛裝舞步賽的個人金牌和團體金牌,障礙賽和三日賽的個人金牌,但三日賽的團體金牌被德國人獲得,障礙賽團體被法國人獲得。

另一位之前雖然失敗,卻已經小有名氣的選手在障礙賽中獲得銅牌。

他的名字,是喬治?史密斯?巴頓,美國騎兵少尉,他還獲得了擊劍比賽的第四名。

-------------

馬球賽場上,爭奪卻是異常激烈。

現代馬球運動,與波斯和中國古代的馬球一脈相承,後來透過蒙元傳到中國西藏,又在18世紀從西藏傳入印度,後來又藉助英印這個紐帶漂洋過海來到歐洲,再輾轉傳入美洲。

從鎮國軍時代開始,鄭鷹就在騎兵部隊中大力推廣馬球比賽。亞洲戰爭中騎兵立有殊勳,戰後馬放南山,意猶未盡的騎兵們更是只能把一腔熱血撒到馬球賽場上,馬球聯賽在各騎兵軍團內部搞得熱火朝天。

清一色騎兵出身的中國馬球代表隊,和士氣高昂,矢志復仇的俄國馬球代表隊聯袂打入決賽。這場比賽打得跌宕起伏,雙方你來我往精彩紛呈,甚至發生了幾起騎手落馬的危險事件,但雙方卻毫不為所動,為了本國榮譽奮不顧身拼搏到了最後。

第八小節最後一分鐘,眼看比賽要打成平局,中國騎手在激烈的對抗中奮不顧身地一記掃射,終於以一分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他被狂熱的隊友們拋向空中。

這位騎手今年二十三歲,名叫馬占山。

-------------

燃燒了四十六個日夜的聖火,在盛大的閉幕式之後熄滅。

最終結果毫無懸念:中國方面獨得八十五枚金牌,總計一百六十五枚獎牌,雙雙雄踞榜首。

按照顧拜旦的說法,“中國人一舉成為了世界體育最強國”,這證明“東方同樣有著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無國界”。

而歐美報界不無酸意地提出,“在這支組織嚴密器械精良的軍隊面前,我們充其量不過是民團”,並且呼籲政fu“重視奧運會的準備工作”。

也是第一次依據商務原則主辦的奧運會。

中國發達的廣告產業,把奧運會變成了一次商務盛宴。各式各樣的指定合作伙伴,授權,冠名權,場館廣告位,戶外廣告位,流動廣告車,飛艇廣告,令人眼花繚亂。儘管廣告費收入和北京總體的投入相比仍然只是九牛一毛,但相對於此前已經是天文數字。

事後根據統計,從三月到十月,北京總計接待歐美人員共計八十萬人次,總計接收歐美人員消費額超過一億華元,而東亞工業博覽會的出口簽約金額高達十二億美元,其他附帶的潛在收益難以估量。

傳統體育強國英國的失敗,讓英帝國上下充滿了一種“屈辱感”和“挫折感”,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在向大英帝國發出挑戰”,而帝國“必須給與回擊”。

在沙文主義的刺激之下,英帝國國會兩院決定正式申辦1916年奧運會,“向世界真正展示大英帝國的實力”,而英國王室則宣佈組建“王家體育發展協會”,並全面擴大1891年開始的英帝國運動會,振興英國體育。

在中國,全部獲獎運動員都被授予了國家榮譽,其中金牌獲得者由皇帝本人親自接見並頒獎。

報紙上長篇累牘地報道這些運動員的生平事跡,電臺的採訪,數不清的榮譽,在中國掀起了一股“運動熱”。…,

正如之前中國政fu提出的口號,“體育競賽是和平時期的戰爭”。國戰已經過去,如果還想捍衛國家榮譽,並為自己爭得光榮,體育競賽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奧運引發的熱潮經久不息,各級學校,工會,農會,也都紛紛增加體育方面的投入,有定期運動會的加強,沒有的開辦。以此為契機,政fu的《國民體育產業發展綱要》,《全民體育扶持綱要》陸續出臺,以政fu協調和資助地方公共體育場館建設,資助各體育運動協會,鼓勵民間成立體育組織,發展競技運動比賽。

更重要的是,皇室產業下屬企業迅速響應,為各項體育賽事提供高額贊助,尤其是優勝獎金相當誘人,並直接刺激了一大批優秀業餘或半業餘運動員投身職業運動員生涯,而與運動相關的其他專業領域-體育運動教育,體育產業研究,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損傷康復……也逐漸開始起步。

其他財團也很快窺到了個中商機,紛紛加大了在體育產業領域的投入。

經濟槓杆永遠是最有效的刺激手段。

京畿,江浙,遼東和廣東先後宣佈成立地區級別的足球聯賽,籃球聯賽和棒球聯賽。在此基礎上,在第二年又建立了全國總決賽體制。

隨著這些定期比賽的發達,各報紙也都開設了體育專欄,甚至開始出現了以體育和文藝為主的專業報紙。

自宋之後一向以“文弱”示人的華人,經過民族主義思想啟蒙,歷次對外戰爭勝利的洗禮,親身感受了奧林匹克精神的震撼,在國家的統一組織協調之下,終於逐步拋棄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之類輕視體能的陋俗。民間各類體育俱樂部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設立起來,而“昊天教會”也按照鄭宇的指令,宣佈“募資在各地設立昊天體育會”以達成昊天的意志:作為昊天眷顧的寵兒,華夏民族要從身心兩方面磨鍊自我。

對體育的熱愛,終於走出了少數的精英學校,普及到了整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