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奴隸的咆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海上馬車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七章 海上馬車伕

從西班牙獲得獨立後,尼德蘭發展成為了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

尼德蘭的商船數量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的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伕”。

到了17世紀中葉,當時世界上共有0000艘船,尼德蘭大概佔據了15000艘,比英、法、德等國家船隻的總數還多。

至於哪個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尼德蘭國會授予了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特許狀,賦予了大量的特權。

有對從好望角到印度洋、太平洋至南美洲南端麥哲倫海峽一線的貿易壟斷權,有開展、議和、建立殖民地、奪取海上外國船隻、建立城堡、鑄造貨幣等權利。

從實質上說,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已經成為了尼德蘭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權力機構了。

從公元160年到160年之間,ongoing歐洲駛往東印度的船隻有50艘,其中聯合東印度公司駛往亞洲的船隻就佔了一半。

其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從166年到1670年,平均每年會增加艘。

1670年到1750年,又增加到了每年9艘。

還有一個確切的數字,說來往於尼德蘭和東印度之間的船隻,在1670年的時候,達到了100艘,其中大多數都是載重600噸的大船。

和倭國的貿易,佔據了聯合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地區總貿易額的百分之三十多,是一出不能失去的財源。

前年的時候,煊軍佔領九州,沒見到尼德蘭商館重建,那好似因為東印度公司和倭國商人之間,在臺灣島發生了衝突,造成了雙方間的貿易中斷。

166年,日本人濱田彌兵衛帶領船隻到臺灣買生絲,並欲向尼德蘭當局借用帆船到福建運回貨物,但均遭到尼德蘭當局拒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時濱田彌兵衛得知新港社原住民忍受不了尼德蘭人的虐待,對尼德蘭心生不滿,因此在167年引誘該社十六名原住民回到日本,準備鼓勵江戶幕府採取反尼德蘭的行動。

168年春天,濱田彌兵衛再度率船到臺灣,同行者共四百七十名,其中包含先前十六名原住民。

此時的尼德蘭臺灣長官為彼得·奴易茲,他在濱田抵臺前獲密報日船載有士兵及大炮、刀槍等武器,因此在日船抵臺之際派員登船檢查,果然搜出大量武器及火藥,因此荷蘭當局便將武器及火藥全數扣留,並軟禁濱田將近一週,十六名原住民遭到下獄。

之後濱田提出發還武器及火藥、釋放十六名原住民、提供船隻赴福建取貨、準其回日本等要求,但均為尼德蘭當局拒絕。濱田因此採取暴力措施,率領數十名日本人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挾持彼得·奴易茲及其兒子。後經雙方協商,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為人質,隨同濱田返抵日本。

去年的時候,那支尼德蘭船隊是帶著談判的目的,順便來交易的。

貿易中斷了幾年時間,佔據臺灣的尼德蘭負責人彼得·奴易茲已經承受不住來自公司上層的壓力了。

本來,董事會是決定在這一年就審判彼得·奴易茲,平息倭國怒火的,可是,因為煊軍的橫插一槓,讓董事會有些措手不及。

最終董事會認為倭國局勢複雜,再給熟悉情況的彼得·奴易茲一次機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董事會表示如果不能盡快恢復和倭國的貿易,那麼,無論倭國被誰掌控,彼得·奴易茲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可是,九州被煊軍佔領,並且不需要他們的貨物,倭國的其他地方又被煊軍的海軍封鎖了進不去。

最終他們的談判對向轉換成了煊軍,可是,當時陳信正帶著陸軍的主力,還有轄區幾乎所有的資源,在和後金1萬大軍周旋,抽不出財力來購買尼德蘭人的貨物,雙方不歡而散。

今年,又一次季風季節到了,彼得·奴易茲知道,要是不能在董事會派人前來接替自己之前,逼煊軍同意繼續貿易,那麼,他本人就要失去這裡的一切榮華富貴,變成階下囚了。

於是,他決定孤注一擲,動用了所有的關係,搭上了所有的人情,使用了所有的權力,花掉了多有的家產,總算是調集了三艘專業戰船,17艘武裝商船。

雖然在0多年前,英國人利用火炮和快速帆船為主的側舷炮擊戰術,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可是,這種戰術的發展和應用還是非常緩慢的。

畢竟,這個時代的海上力量基本上都是為了獲取財富,而出來跑船的,哪怕是各國的正規海軍,也是如此。

單一的側舷炮擊戰術,是不可能讓獲得對方船上財富的,所以,除非是兩國之間的正式艦隊作戰,否則,跳幫作戰,還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彼得·奴易茲組織的船隊還攜帶了大量的海盜、僱傭兵等跳幫、登陸作戰的力量。

這些來自歐洲、亞洲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全是一群為了錢能夠出賣靈魂的人渣可憐蟲。

他們的作用就是在海戰中奪取煊軍的船隻,或者是登陸港口實施搶劫。

而這一次作戰的主力,就是著名的荷蘭商船。

尼德蘭人能夠在短短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從一個反抗獨裁的新興國家變成著名的“海上馬車伕”,一種叫做尼德蘭商船(Dutchman)的船隻功不可沒。

大約在15~16世紀時,原本只在沿海捕撈鯡魚的尼德蘭居民,卻因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革新與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而成為了遠征東印度與太平洋作生意的海上馬車伕。

然而大海上充滿了強勁的競爭者,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駕著西班牙大帆船來往穿梭在大西洋與印度洋上,運用船上的重炮來作生意或打劫,面對這些早已開拓了市場與商路的老字號對手,尼德蘭人無疑需要一招能讓商家選擇尼德蘭船、而非西班牙船的密技來贏得商戰。

於是費留特船、或稱尼德蘭商船(Dutchman)就被創造出來,承接這個不容易的使命。

?尼德蘭商船事實上並不算一種獨特的船種,而是基於早期的西班牙大帆船改良操縱性,將船殼輕量化並且減少武裝和水手數,並將水線以下的貨艙儘可能的擴大,於是出現了O字型的寬廣船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