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奴隸的咆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應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八章 應對

尼德蘭商船會出現O字型的寬廣船體,這種增加水線下空間的造船思想,是由於當年西班牙與丹麥等海上強權,都是依照商船的舷寬在徵收航海稅的。

透過這些極端的設計,尼德蘭商船實現了高速化、輕量化、低成本、高載貨量等目標,再結合尼德蘭獨有的企業承包體制與規格化造船,平時建造和維修船艦所需的木料早已成塊切割好儲存在港口倉庫裡,因此從新開始打造一艘荷蘭船隻需要年不到的時間,和只有西班牙船50%的低廉價格。

這很快就使得尼德蘭持有的船舶數像吹氣球一樣的膨脹起來,在短短半個世紀之內尼德蘭就成為了地球上船舶噸位總量最大的海商帝國。

彼得·奴易茲召集起來的17艘武裝商船就是這一型號的尼德蘭商船。

但是這種尼德蘭商船也有著數不清的致命缺點,她的吃水很深,船殼卻很薄;這使得尼德蘭船很快成為了世界各國海難故事或幽靈船傳說的主角,就像是華格納的歌劇「漂泊的荷蘭人」那樣,或如神鬼奇航裡的「幽冥飛船」,都是以尼德蘭船作為故事的主角。

由於減少了水線上空間,因此限制了尼德蘭商船的火炮數目,最多通常也只能搭載1~40門左右的火炮,相比起可以搭載到60門火炮的大型西班牙帆船來說當然是遠遠不如。

在英荷戰爭中,尼德蘭海軍和武裝民兵操作著靈活機動但缺乏抗彈能力與火力的尼德蘭船,衝向英國海軍的重型戰列艦組成的木牆前,卻被加農炮打得損失慘重。

鑑於缺乏自保能力,尼德蘭船唯有依賴速度和熟練的海員作為她最大的武器,尼德蘭聯省共和國海軍也專門打造了一批小型重武裝的40門炮級護衛艦,在英荷戰爭之後用來保護海上商路不被封鎖破壞。

當然,現在這個時間點上,英荷戰爭還沒有爆發,所以彼得·奴易茲不可能弄到那種尼德蘭海軍的護衛艦。那還要登上幾十年呢。

他弄來的那三艘戰船有一艘是屬於尼德蘭海軍的,另外兩艘則是他花大價錢,還有一份不平等的分髒協議召集來的其他國家的戰艦。

第一艘尼德蘭的護衛艦攜帶著8門火炮,第二艘西班牙戰艦攜帶60門火炮,第三艘英國戰艦攜帶40門火炮。

加上17艘武裝商船上面的50門火炮,共計是大小近500門火炮。

在這個時代,火炮可是高技術產品,每一門火炮,無論大小,都代表著金錢,而且,越大的火炮,花的錢就越多。

而且,大炮的發射,還需要大量火藥和鐵彈、石彈。

最重要的是,火炮是有著發射壽命的,成本就更高了。

這一次,彼得·奴易茲真的是掏空了家底了。

彼得·奴易茲的船隊,剛剛聚集到熱蘭遮城的時候,隊長派駐在釣魚島、赤尾礁附近的觀察哨就已經發覺了。

隊長得到情報後,一邊要求觀察哨繼續監視,一邊開始調遣九州地區的海岸警備隊,同時,還向陳信報告了這件事情,並希望得到海軍的支援。

當時陳信正在前線和後金軍對峙,無暇他顧,把這裡的事情全權交由隊長負責。

由於尼德蘭人帶來的全是載重600噸以上的大船,而己方的九州海岸警備隊只有滿載排水量00噸快蟹。

雙方的船隻體積差距實在太大了,隊長不敢貿然行動,決定發揚己方船速快的特點,在初期先以襲擾戰術對敵。

襲擾戰術,就是以小隊規模的快蟹不斷騷擾敵方艦隊,起到拖慢敵軍速度的戰術。

在這期間,己方能夠依靠大量的交手經驗來探明敵軍船隊的火炮數量、口徑大小、船體厚度、每一艘船隻的速度等等資料。

只要有了詳細的資料,已經初步完成了參謀制度建設的煊軍,肯定能夠做到以最低的傷亡,達成最終勝利的目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隨著隊長一聲令下,海岸警備隊第7中隊的5個小隊,總計10艘快蟹立刻以小隊為編組,分散出擊。

在這個時代,想要在茫茫大海之上,搜尋一支船隊,那是非常考驗經驗和運氣的一件事情。

考驗經驗,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船長們,總是會尋找適合的洋流和季風帶上,依靠這些外力,達到迅速航行的目的。

考驗運氣,那是因為,不是每一個船長都擁有這種經驗的。

大多數時候,人們碰到的都是二把刀的學藝不精的船長,或者是被師傅藏了一手的船長,又或者是乾脆野路子出身的船長。

因為這些船長行船,只知道個大致的方向,只要方向不是太偏,他們都會走下去。

要是想要攔截這種船長指揮的船隻,那麼,就只能靠運氣了。

彼得·奴易茲的船隊的領航員肯定不是二把刀,相反,他們走倭國航線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在她們的帶領下,船隊能夠準確的到倭國達目的地。

不過,彼得·奴易茲很不放心的要求領航員改變航線,繞彎子前往倭國,因為他想要對煊軍進行一次突襲,一錘定音。

聯合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制的公司,賺錢是他的主要目的,如果能夠快速的以一戰就決定勝負,重啟貿易,那麼他肯定是功臣。

可要是戰爭陷入到長時間的拉鋸戰當中,讓公司損失金錢,那他本人鐵定是要被當作出氣筒的。

所以,為了達到突襲的目的,他強硬的要求領航員改變航向,以弧線繞過臺灣和倭國之間可能存在的煊軍巡邏船。

如果是其他什麼勢力,彼得·奴易茲這一招一定能夠奏效,可惜,他遇到的是煊軍。

煊軍的鷹隼雖然數量不是太多,可是,出來執勤的船隊,肯定是有鷹隼的。

被隊長派出來的海岸警備隊第七中隊,每個小隊都有兩隻鷹隼,而且,之前在釣魚島和赤尾礁的觀察哨也派了鷹隼輪換監視這一支船隊。

所以,在敵人剛剛駛出臺灣海域沒過兩天時間,他們就遇到了第一次突然襲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