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901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1章 薩拉熱窩事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91章 薩拉熱窩事件

奧匈帝國,又名雙元帝國,正式名稱為: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最後一個國家。

1848年,匈牙利革命被鎮壓後,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再次獨立,簽訂《奧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組為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和此時世界列強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此時歐洲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帝國。

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第三。

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

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

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首,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20世紀初,擺脫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統治的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地區日趨強大起來,成為斯拉夫人反對外國統治、爭取民族統一的核心。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的斯拉夫人,強烈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與塞爾維亞合併,建立統一的斯拉夫國家。

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斯拉夫民族統一運動的發展,使奧匈帝國的統治者極為不安。

因此,奧匈加緊進行以摧毀塞爾維亞為目標的戰爭準備,主持制定侵略塞爾維亞戰爭計劃的,正是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馮.赫特岑多夫上將。

當時,在塞爾維亞國內已出現反奧宣傳活動和愛國團體。1908年成立的“國防會”,主張進行游擊戰,來阻止奧匈帝國吞併塞爾維亞,並招募和訓練志願軍。

1911年成立的“黑衣會”(又稱“不統一毋寧死”),主張採取恐怖行動,它的奮鬥目標是“實現民族的思想,統一所有塞爾維亞民族”,領導這個組織的,是塞爾維亞參謀本部情報主任德拉古丁上校。

1914年5月,德國總參謀長小毛奇,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討論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

6月12日,斐迪南大公到科諾皮施特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舉行會談,為發動戰爭預先確定行動方針,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幹戰爭。

德皇威廉二世建議奧匈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攻塞爾維亞,威廉二世還明確向斐迪南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衝突,德國將援助奧匈。

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帝國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時間選定在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1386年6月28日),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

軍事演習的指揮者,是斐迪南大公。

奧匈帝國的這一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黑衣會”和波斯尼亞當地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斯尼亞”擬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計劃。

塞爾維亞政府,事前已發覺了刺殺斐迪南的行動,並反對這一行動,擔心這一事件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因為塞爾維亞難以抵擋奧匈帝國的進攻,而俄國此時尚未完成陸軍的改編計劃,不可能給塞爾維亞有力的援助。

塞爾維亞政府試圖阻攔“黑衣會”的人出境,但與“黑衣會”有聯絡的邊防軍使他們順利地越境進入波斯尼亞。

塞爾維亞政府又透過本國駐奧匈公使提醒奧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亞,將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奧匈政府對這一警告置若罔聞。

1914年6月28日清晨,幾個秘密組織派出了多名殺手,埋伏在薩拉熱窩市內,準備行刺斐迪南大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訪問。

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佈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

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王妃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裡的“黑衣會”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

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衝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炸彈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亞的女侍。

斐迪南鎮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後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吧。”

車隊迅速駛進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

不知道是斐迪南大意魯莽,還是勇敢無畏,他並未把刺殺當作一回事,未加強安保,向死神槍口上撞去。

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黑衣會”刺殺者普林西普。

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衝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

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裡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

這時,普林西普的槍聲響了,斐迪南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裡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普林西普當場被捕。

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它之所以成為戰爭的導火索,是因為大家都準備好了戰爭。